寻真¹误入蓬(péng)(lái)²岛,香风不动松花³
译文:寻仙问道,没成想却来到了蓬莱仙岛,这里到处香气弥漫,松花自落。
注释:隐者:隐士,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人,这里指所谓的仙人。¹真:即仙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²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³松花:松树的花。⁴老:衰老,引申为花的衰老,即下落的意思。
采芝¹何处未归来,白云遍²地无人扫。
译文:仙人到底去了哪里呢?怎么到至今还不回来,这满地的白云幸好没人打扫。
注释:¹采芝:摘采芝草。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隐居,此处代指作者所要寻找的仙人。²遍:一作“满”。

  唐诗中寻访隐者不遇为题材的小诗有好几首。而似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最为后人激赏。魏野这首七绝的意境很像贾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题中的“隐者”为谁,人们已不得而知,魏野本人即是宋初有名的隐士,他与不少隐逸者有交往,这里反映的就是诗人生活的这一方面,写的是隐者相寻,终未得遇。与贾岛诗相比,诗题虽同,内中含义却昭然有别。贾岛诗中,隐者在“云深不知处”,但毕竟“只在此山中”,还是有目标可见的,而此诗中的隐者,行迹更加漂泊不定,难以捉摸。

  “寻真误入蓬莱岛”,首句点出寻访的地点,这位隐士看来是个道士,诗人称之为得道成仙的“真人”,足见敬仰之情。“误”二字,既说明诗人是不知不觉中来到此地的,也表现了他对此幽寂之景的惊异之情、“香风不动松花老”具体写所见之景。香风不动,松花自落,隐者居处之清幽可见。

  第三句“采芝何处未归来”为一转折。贾岛诗中虽略去问句,却还有一回答的童子出现,魏野则将发问的对象也略去了。他自问自答道:满地白云,杳无行迹,隐者想必采灵芝去了。灵芝,历来被认为是长生不老之药,长在深山峭壁,来取不易,隐者这一去,何时归来就难么肯定了。诗人虽未能见到隐者,内心却向往之,他伫立于此,极目远眺,隐隐透出惘然若失的感情,诗篇已终,余音未了。

  在宋初诗人中,魏野的风格是近于唐人的。《宋史》本传云:“野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写访隐者不遇的诗,除贾岛一首外,唐人如高骈“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惆怅仙翁何处去,满庭红杏碧挑开”,李商隐“城廓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雪满衣”,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等等,在唐诗中都属上乘之作。“意味闲雅”(蔡正孙语)是这些诗总的风格。魏野一生没有出仕,居处是“清泉环绕,旁对云山,景趣幽绝”(《宋史》本传),真宗遣使召之,他“闭户逾垣而遁”(《宋诗纪事》卷一),是个真隐士,他写的《寻隐者不遇》诗,于“闲雅”之外,就更有隐逸之风。前人称他诗风“平朴而常不事虚语”(《玉壶野史》),这首诗纯用白描手法,青松郁郁,白云悠悠,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将香风引入诗句,更使整个画面增辉。而这些都显示了隐者的高洁,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29-30

xúnyǐnzhě--wèi

xúnzhēnpéngláidǎoxiāngfēngdòngsōnghuālǎo

cǎizhīchùwèiguīláibáiyúnbiànrénsǎo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寻仙问道,没成想却来到了蓬莱仙岛,这里到处香气弥漫,松花自落。

仙人到底去了哪里呢?怎么到至今还不回来,这满地的白云幸好没人打扫。

注释

隐者:隐士,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人,这里指所谓的仙人。

真:即仙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

松花:松树的花。

老:衰老,引申为花的衰老,即下落的意思。

采芝:摘采芝草。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隐居,此处代指作者所要寻找的仙人。

遍:一作“满”。

赏析

  唐诗中寻访隐者不遇为题材的小诗有好几首。而似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最为后人激赏。魏野这首七绝的意境很像贾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题中的“隐者”为谁,人们已不得而知,魏野本人即是宋初有名的隐士,他与不少隐逸者有交往,这里反映的就是诗人生活的这一方面,写的是隐者相寻,终未得遇。与贾岛诗相比,诗题虽同,内中含义却昭然有别。贾岛诗中,隐者在“云深不知处”,但毕竟“只在此山中”,还是有目标可见的,而此诗中的隐者,行迹更加漂泊不定,难以捉摸。

  “寻真误入蓬莱岛”,首句点出寻访的地点,这位隐士看来是个道士,诗人称之为得道成仙的“真人”,足见敬仰之情。“误”二字,既说明诗人是不知不觉中来到此地的,也表现了他对此幽寂之景的惊异之情、“香风不动松花老”具体写所见之景。香风不动,松花自落,隐者居处之清幽可见。

  第三句“采芝何处未归来”为一转折。贾岛诗中虽略去问句,却还有一回答的童子出现,魏野则将发问的对象也略去了。他自问自答道:满地白云,杳无行迹,隐者想必采灵芝去了。灵芝,历来被认为是长生不老之药,长在深山峭壁,来取不易,隐者这一去,何时归来就难么肯定了。诗人虽未能见到隐者,内心却向往之,他伫立于此,极目远眺,隐隐透出惘然若失的感情,诗篇已终,余音未了。

  在宋初诗人中,魏野的风格是近于唐人的。《宋史》本传云:“野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写访隐者不遇的诗,除贾岛一首外,唐人如高骈“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惆怅仙翁何处去,满庭红杏碧挑开”,李商隐“城廓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雪满衣”,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等等,在唐诗中都属上乘之作。“意味闲雅”(蔡正孙语)是这些诗总的风格。魏野一生没有出仕,居处是“清泉环绕,旁对云山,景趣幽绝”(《宋史》本传),真宗遣使召之,他“闭户逾垣而遁”(《宋诗纪事》卷一),是个真隐士,他写的《寻隐者不遇》诗,于“闲雅”之外,就更有隐逸之风。前人称他诗风“平朴而常不事虚语”(《玉壶野史》),这首诗纯用白描手法,青松郁郁,白云悠悠,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将香风引入诗句,更使整个画面增辉。而这些都显示了隐者的高洁,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29-30
魏野

魏野

(960—1020)陕州陕县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3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云鬟(huán)烟鬓(bìn)与谁期,一去天边更¹不归。
译文:望夫石梳得像云烟一样的头发期待谁的归来?到了像天一样遥远的地方就不回来。
注释:¹更:古时候的时间计量单位,在这里表达时间的长久。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还似九疑山下女¹,千秋长望舜(shùn)裳衣²
译文:好像追随舜帝因山崩葬在山下的妻子儿女一样,期待舜帝能穿着衣裳归还。
注释:¹九疑山下女:传说中舜帝的妻子娥皇、女英,她们是帝尧的女儿。帝舜南巡,至九疑山,崩,遂葬于此。二女追随不及,乃投湘水而死。²裳衣:衣裳。喻指舜。

  一、二句写眼前的望夫石,云鬟烟鬓,语言简单明了,描写形象逼真,把云烟比作望夫石头发。“云鬟烟鬓与谁期”中的“与谁”用了反问的语气,体现出望夫石对丈夫的归来抱有深深的期待,并引起读者思考望夫石像所想的内容。

  三、四句转写另外一个“望夫”的传说,引用了“二妃望舜,本意在望其生还。”的典故。通过舜帝妃子期待舜帝归还来烘托诗人所要表达出向往国家美好政治的前景。在诗人者看来,舜还是上古圣明之君的一个代表。望舜实是向往圣明之治。希望国家未来的政治路途能够光明,国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全诗没有国家方面的描绘,却通过运用妻子期待与丈夫相聚的典故,来表达对未来国家兴盛的向往。诗中通过“还”字把“望夫石”和“二妃望舜”的典故相连,借以妻子期待丈夫归来的故事,共同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的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之情。

参考资料:
1、 王兆鹏,黄崇浩.王安石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28-29
2、 王美春.三首《望夫石》比较谈: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1-2
3、 王美春 郭志明.诗美的永恒:同题古诗佳作比较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49

yúnhuányānbìnshuí--wángānshí

yúnhuányānbìnshuítiānbiāngèngguī

háishìjiǔshānxiàqiānqiūzhǎngwàngshùnshang

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膝下过。
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¹膝下过。
译文:伤心六十三年来每年除夕,都是在慈亲身边一起过。
注释:¹慈亲:慈爱的父母。
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
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¹如何?
译文:如今却已与慈亲天人永隔,又是一年除夕除了懊悔又能做什么?
注释:¹恨:懊悔。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
素琴将鼓光阴速,椒(jiāo)¹虚供涕泪多。
译文:奏起素琴只觉时间流逝太快,献上椒酒涕泪不止。
注释:¹椒酒:用椒浸制的酒。中国民俗文化之一,农历元旦向家长献此酒,以示祝寿、拜贺之意。

shāngxīn--yuánméi

shāngxīnliùshísānchúdōuzàiqīnxiàguò

jīnqīnchéngyǒngjuéyòuféngchúhènqínjiāngguāngyīnjiāojiǔgōnglèiduō

zhǐjuédāngchūhuānshìqiānjīnzǒngcuōtuó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匡庐¹奇秀,甲²天下山。山北曰曰香炉,曰北寺曰遗爱寺。介³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曰腋(yè),作为草堂。
译文: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的寺庙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恋恋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面对香炉峰,下近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注释:¹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²甲:居第一。名词作动词。³介:处于两者之中。⁴面曰腋寺:对山傍寺。腋,两腋在人身旁,古引申为“傍”。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明年¹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yǒu)²,广袤(mào)³丰杀,一称(chèn)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cú)也;敞南甍(méng),纳阳日,虞(yú)¹⁰(qí)¹¹也。木斫(zhuó)¹²而已,不加丹;墙圬(wū)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¹³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译文: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间屋子,两根楹柱;两个卧房,四扇窗子;屋子面积大小,完全与心意相合,与财力相称。打开北边的小门,使凉爽的风吹进来,避盛暑;把屋脊南面盖得高些,让阳光照射进来,防备严寒。建造房屋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绘;墙涂泥就可,不必用石灰白粉之类粉刷。砌台阶用石头;糊窗户用纸,竹子做的帘子,麻布做的帐幕,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简朴格局相称。屋子里设有木制椅榻四张,素色屏风两座,还有漆琴一张,和儒、释、道书籍各三两卷。
注释:¹明年:第二年。²牖:窗户。³广袤:土地的长和宽。这里指面积大小。⁴丰杀:增减。⁵一称心力:全与自己的愿望和财力相称。⁶洞:洞开。⁷阴风:北风。⁸徂暑:盛暑。⁹敞南甍:把南屋造得很高敞。甍,屋脊。¹⁰虞:防范。¹¹祁寒:严寒。¹²斫:砍削。¹³幂:覆盖。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nì)¹竹树云石,自辰及酉(yǒu),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tuí)然嗒(tà)²,不知其然而然。
译文: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做了草堂的主人,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随意浏览旁边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美景很多,来不及一一观赏。看了一会儿,由于清幽景物的诱发,性情也随之变得恬淡;环境适宜,心情平和。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平静安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也不知是如何进入这种状态的。
注释:¹睨:斜看。²嗒然:物我两忘貌。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傍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覶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自问其故, 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¹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²池多山竹野卉(huì)³,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jiá)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niǎo)叶蔓,骈(pián)(yì)¹⁰,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dié)(nì)¹¹,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¹²,就以烹燀(chǎn)¹³,好事者见,可以¹⁴销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yú)¹⁵,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zhú)¹⁶声。堂西倚北崖右趾(zhǐ),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fēi)¹⁷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傍耳目杖屦(jù)¹⁸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曰雪。阴晴显晦¹⁹,昏旦含吐²⁰,千变万状,不可殚(dān)²¹纪。覶(luó)²²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zé)²³,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jīn)²⁴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²⁵,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²⁶,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译文:自问其缘故,回答说:这草堂,前面有平地,面积约十丈,中间有平台,是平地面积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积比平台大一倍。环绕着水池多是山竹、野草,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了一个山石间的水沟,石涧两旁有古松、老杉,树身粗大的将近十人之围,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长枝条上摩云霄,低垂的枝柯轻拂着潭水。像旌旗一样竖立,像车盖一样张开,盘曲伸展如龙蛇游走。古松下多灌木丛,茑罗枝叶蔓生,互相纠结交织,互相承接遮盖,使得日光月华都无法照射到地面。到了盛夏时的气候,仍像八九月的秋凉时节。地下铺着白石做为出入的信道。草堂北边五步远的地方,凭借高崖积石作为假山,在空凹处卡进小土堆和土块,各种树木、奇花异草覆盖其上。绿荫浓密,红色的果实繁多,也说不出它们的名字,四季都是这个样子。又有天上飞落的泉水,就地种植的茶树,就这飞泉和植茗来烹茶,若被爱好风雅之事的人看到,可以终日不去。草堂东边有一座瀑布,清水悬挂三尺高,泻落在台阶角落,然后注入石渠中。从早到晚,就像洁白的绸子,要是在夜间听起来,就像珠玉琴筝的声音。草堂的西边,靠近北面山崖的右侧山脚,用剖开的竹子,架在空中,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这些竹管如脉管一样分出水流,细水从上流下,像细线一样悬挂空中,从屋檐灌注到水池里,连接不断像成串的珍珠,细微水点飘散的样子像雨露一般,水一点一点地往下落,随风远去。那附近望得见、走得到的地方,春,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炉峰的白雪。阴晴明暗,黄昏早晨的烟云隐现,千变万化,不可详尽记述,细细说来,所以我才说这里的景色是庐山第一!唉!一般人只要建造一间高大的房屋,精制一张竹席,而生活在当中,尚且免不了有骄傲自负之态。何况是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草堂周围的美景纷至沓来,激发人的思想感情,接触什么样的景物就产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想当年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名儒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一起住入此山,就直到老死也都不肯离开,虽然与我现在相距久远,但我知道他们心里也是因为这庐山的美景啊!
注释:¹轮广:纵横。南北为轮,东西为广。²环:环绕。³卉:花草。⁴戛:摩,摩挲。⁵幢:古代作仪仗用的一种旗帜,以羽毛为饰。⁶萝茑:女萝和茑,都是寄生草。⁷骈:并列。⁸织:交织。⁹承:托着。¹⁰翳:遮盖。¹¹垤堄:积土成堆。¹²植茗:种植茶树。¹³燀:烧煮。¹⁴可以:可以借此。¹⁵泻阶隅:冲到台阶的角落里。¹⁶筑:古代打击的弦乐器。¹⁷霏微:细雨飘散的样子。¹⁸杖屦:扶杖步行。¹⁹显晦:明亮和昏暗。²⁰含吐:出现和隐没。²¹殚:尽。²²覶缕:原委本末,此指细说。²³华一箦:置备一张华美的竹席。²⁴骄矜:骄傲自得。²⁵物至致知:谓各种景物纷至眼前,使人有所感受而增长智慧。²⁶永、远、宗、雷辈十八人:指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兄弟和著名隐士宗炳、雷次宗等人。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shěn)¹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²,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zhé)覆篑(kuì)³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jiǎn),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jī),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huáng)宁处。待予异日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译文:更何况我想,从小到老,不管住的是白色的茅屋或者红色的大厦,只要在居所住上一天两天,我总是要搬少许土做个台子,聚集一些卵石来筑座假山,再环绕个小小的水池,可见我对山水的癖好已经到了如此无可救药的地步。一旦命运不顺当,被贬来辅佐九江郡守,郡守以宽厚来安抚我,庐山以他神奇的美景对待我,这简直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空间,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还有什么好苛求呢?只不过我为闲散的官职所束缚,未能完全摆脱牵累,时去时回,没有闲暇安宁地住下来。等到哪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职任期满了,外出做官还是在家不仕,都能顺遂自己的心意,那么一定会左手牵着老伴和孩子,右手抱着古琴与书本,终老在此,以完成我一辈子的心愿。我发誓,清泉白石可以做我盟誓的证人。
注释:¹矧:况且。²白屋:指贫苦人家的屋子。³篑:土筐。⁴蹇剥:均为《易经》卦名。此指遭受挫折。⁵来佐江郡:指任江州司马。⁶优容:宽容,宽待。⁷冗员:闲散多余的官员。⁸未遑宁处:没有闲暇安稳地居住。⁹岁秩:规定的任职年限,犹任期。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长老凑公、朗、满、晦、坚等凡二十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长老凑公、朗、满、晦、坚等凡二十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¹之,因为(wéi)²《草堂记》。
译文:在三月二十七日,我刚搬到这新居草堂;四月九日,和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以及东林寺、西林寺的长老大德凑、朗、满、慧、坚等二十二人,准备了斋食摆设了茶果点心来为新居行落成典礼,于是写下了这篇《草堂记》。
注释:¹落:落成。这里指庆贺落成。²因为:于是创作。

  白居易在庐山游玩的时候,终于看上了一个好的去处。在庐山香炉峰的北面,遗爱寺的南面,有一处风景秀丽甲于匡庐的地方。白居易来电此地竟然像远游的人回到了故乡一样而不忍离去,最终决定在此盖一处草庐。第二年盖成之后,他住在那,可以看山,可以听泉,真是美不胜收。况且在草庐附近还有一个水池,在池塘周围有很多山竹野卉,而池子里面又有白莲、白鱼。这是作者下了决心,等到以后,弟妹们都成家立业之后,自己就和妻子儿女们搬到这里来住,“终老于斯”。

  文章从修建庐山草堂的缘起入手,首先具体介绍草堂的建筑情况及堂中因陋就简、朴素高雅的陈设;然后转入对草堂四周迷人景色的铺写,以空间方位的转换为序,细致地描写了方池平台、山竹野卉、飞泉悬瀑、杂木异草等;又从景物说到自己恬静安适的心情,表达自己乐天安命、归隐庐山的愿望。全文语言清丽,作者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酷爱山水的癖好,并注入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文章起始,交代草堂的由来和位置。“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在记文开篇对庐山发生这样的赞叹,此后这就成为对庐山众口一词的评判。草堂建在香炉峰和遗爱寺之间,“其境胜绝”,作者又以“甲庐山”称誉。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之美,写出了作者对庐山美景的深情迷恋。

  第二段写草堂的设置。草堂格局简单:“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堂内陈设朴素古雅,听其自然:“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这显示了作者的爱好与志趣。

  第三、四两段写住进草堂后的情景。作者仰观诸峰险峻,俯听泉水流响,还有竹树云石等点缀,令人从早到晚欣赏不尽。他身体舒适,精神和畅。为烘托草堂主人之乐,作者又通过自问自答,对草堂周围附近的自然景物进行细致描绘。接着又展示草堂四季景色的特点,加上早晚天气的变化,景物时隐时现,有声有色,气象万千。于此,作者用“故云甲庐山者”一句收束,转入议论,抒发物我两忘的情怀,回应上文“俄而物诱气随”二句,显出构思的精妙。

  第五段正面记叙对山水的爱好和希望终老草堂的心情。悒郁不平之气寄于言外,意蕴深远,富有艺术魅力。作者又为未来生活构思出一幅“出处行止,得以自遂”的美妙图景,宣称要“终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最后一段附记移居、庆贺及作记等事,虽是“记”体散文通有的格式,却透露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情趣。

  全文写景生动,叙事简洁,层次清楚,旨趣隽永。“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作者对庐山草堂的四周景物环境,落笔悠悠,却倾吐了真诚的爱恋和审美情趣。“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作者对庐山草堂建筑的率真写实,成为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史料,而《庐山草堂记》亦被视为中国园林学的奠基之作。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014-1017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水是眼波横¹,山是眉峰聚²。欲³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yíng)盈处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注释:¹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²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³欲:想,想要。⁴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⁵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才始¹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注释:¹才始:方才。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上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暗含送别,以人的眼睛来比拟山水,把山水写的有情有义。水是眼波,也就是说眼中的泪水如波,横在眼里而没有流出,说明作者为将行的朋友着想,在尽力克制自己的情感,即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不使之滴落而增加友人的伤感。山是眉峰,而此刻眉峰郁结着不少离愁别恨。一个“聚”字,用的十分有力,将作者心中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实际上是写作者对友人归途的远眺,作者的视线与友人归途的山水相连,目送着将要远行的友人。通过形象的比拟,传达出自己惜别的深情。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用问句拉出友人的行迹。在开头的两句,作者把山水合写,写出了友人归路如同郁结离愁的眉峰一般连绵起伏。由于归路的山重水复,友人便走进了作者的眉峰之中,也就是作者的视线里。这两句写诗人目送友人,友人走在作者深情送别的目光中,越走越远,身影越来越模糊,直至消逝。一路山水承载深厚的人情味,默默地替作者送走那远去的朋友。朋友在作者的眼中走远了,然而友情却深深存封于作者的心中。正是这深厚的情谊让作者安排山水来送自己的朋友。从而上片便形成一种物我为一、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远去朋友的无限眷恋,和对朋友归途艰辛生活的深切挂念。

  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正面写“送”,点出了别友人的时间:暮春。为“又送君归去”铺垫。作者有心惜春,然而留不住春天,春天最终不顾作者归至江南。这对作者来说,不能伴春而去的江南又正是春天回归的地方。这两句写得相当愁苦,一个“才”一个“又”,层层递进,作者的情感越来越深。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是作者在友人临行之际,从心底发出的深情祝愿。但愿友人追随春天的步伐回到江南,和春天同在。“千万”二字道尽了作者殷殷叮嘱之意。美好而真挚的祝愿,将作者那深沉的惜春之情、惜别之情尽在不言之中给读者一种含蓄的感觉。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有两点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一是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二是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参考资料:
1、 杨景龙,安排山水送行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 ,名作欣赏,1985.06.30
2、 夏承焘 .宋词鉴赏辞典(套装上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08-01
3、 陶尔夫 .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01-01

suàn ·sòngbàohàoránzhīzhèdōng

wángguān sòngdài 

shuǐshìyǎnhéng shānshìméifēng wènxíngrénbiān méiyǎnyíngyíngchù 
cáishǐsòngchūnguī yòusòngjūnguī ruòdàojiāngnángǎnshàngchūn qiānwànchūnzhù 
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
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
译文:屈原见江边红枫而悲吟,谢灵运想去拾海月。
怀沙去潇湘,挂席泛溟渤。
怀沙去潇湘,挂席泛溟渤¹
译文:屈原抱石沉下潇湘,谢灵运挂帆远渡大海。
注释:¹溟渤:海也。
蹇予访前迹,独往造穷发。
蹇予访前迹,独往造穷发。
译文:时运蹇屈的我也想访问前辈的足迹,独自驶向茫茫大海的尽头。
古人不可攀,去若浮云没。
古人不可攀,去若浮云没。
译文:古人没有机会再见,如同浮云一去不回。
愿言弄倒景,从此炼真骨。
愿言弄倒景,从此炼真骨。
译文:我愿意玩弄海中倒景,从此修炼真骨金身。
华顶窥绝溟,蓬壶望超忽。
华顶窥绝溟,蓬壶望超忽。
译文:登天台华顶峰望断苍茫大海,窥探远处蓬莱岛的奥妙。
不知青春度,但怪绿芳歇。
不知青春度,但怪绿芳歇。
译文:不知道岁月是如何消失,反觉得绿树红花早衰。
空持钓鳌心,从此谢魏阙。
空持钓鳌心,从此谢魏阙。
译文:也不再有钓鳌的心事,也不想当官的事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