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获悉您向皇上呈上奏章请辞得到准许,卸任告老还乡。皇上虽然对您眷顾不舍,但也不忍心剥除您早已决定的意向;士人们个个惊讶叹息,都纷纷赞许您的那种他人难以比肩的德行风范。凡是受您照顾的人,都加深对您的庆贺慰问之情。您因为心士安定天下共同的忧患,去做君子都感到为难的事情。世人没有不知道的,但他们却都讥笑您。况且道义抵不住私欲,世人多在处世中为自身谋利。常常把君臣之间的恩德放在前面,把妻子和儿女的生计放在后面。就算是山林的隐士,也还在将近年老的时候有着渴望遇到明主来展示自己才华的志气;何况您已经是朝中的老臣了,却想要在还能继续任职的时候辞官。有那样的言论却没有那样的想法,有那样的想法却没有那样的决心。愚人和智者都有一样昏聩的时候,从古代到今天都是一样的。因此被任用就积极去做,不被任用就隐退,孔子特别赞许颜回做的好;对生存死亡前进后退形势的判断能力,一本《周易》也比不上一个有才德的人。倘若不是智慧完全可以了解所有的事情,仁德完全可以自尊自重,思想境界完全可以不关心事物的获得和丧失,志向完全可以影响一国气运的昌盛衰弱。又怎么能预先看清祸患和幸福,犹如脱掉鞋子一样无所顾虑的远离尘世的污垢。通常这世上,恐怕是见不到这样的人。我觉得您,德行高尚却得不到应有的名声;才华横溢却得不到更好的施展。您的事业达到了三朝的顶峰,文章可以作为百世的典范。您对国家有功,而人们却不知道;您亲身经历了许多艰苦困难,于是才更加彰显出您的高尚气节。即使在垂暮之年已经十分衰老,仍应当直面别人的责问和疑惑;但您在还没有到应该退休的时候却拼命请求辞官告老还乡,退缩推托自己因为没有那个能力而止步。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像很胆怯的样子,最聪明的人看外表好像很愚笨的样子。最可贵的是没有官位爵禄却受到别人的敬重,最崇尚的是没有导引之术却获得真正的长寿。比较现在所得到的,和过去相比哪个更多呢。我受到您的知遇是非常深的,能领会其中的道理也是有原因的。虽然我表面上和天下的人一样都惋惜一个老臣的离去,但私下却欣喜您能够明白哲理而保全自己。炎热的夏天就要结束了,您过得还好吗?我希望到时候您自己能多加保重,这样也可以稍稍安慰大家的心情。
注释
伏审:获悉,得闻。
伏:谦辞。
抗章:呈给皇帝的奏章。
谢:准许。
释:卸任。
天眷:皇上的眷顾。
眷:眷顾,器重。
夺:剥除,削弱。
已行:早已决定。
志:意向。
士流:士人们。
流:品类,等级。
太息:太是通假字,“太”通“叹”,太息就是叹息的意思。
共:都。
高:赞许。
难继:难以比肩。
难:困难。
继:比肩,比拟。
风:风范。
凡:凡是。
庇庥:荫庇,庇护。
增:加深,增加。
庆慰:庆贺慰问。
以:因为。
怀:心怀。
公患:共同的忧患,共同的祸患。
就:做。
难:为难。
靡:无,没有。
更:却。
笑:讥笑,嘲笑。
而:况且。
道:道义。
不胜:抵不住。
胜:承受,抵得住。
欲:私欲。
私:为自身谋利。
为身:处世修身,治身。
系縻:羁留,牵缠。
文中为“放置”之意。
妻子:妻子和儿女。
妻:妻子。
子:儿女。
计:生计。
推荷:文中为“放置”之意。
推:推脱。
荷:背负肩担。
至于:就算是。
士:隐士。
犹:仍。
垂老:将近年老。
垂:将近。
况:何况。
庙堂:指代朝堂。
旧:老臣。
欲:想要,打算。
辞禄:辞官。
禄:禄位,官位。
当年:还可以继续任职的时候。
有“当打之年”之意,欧阳修此时六十五岁,古代官员告老还乡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而欧阳修当时并无大的疾患,至少还能继续任职五年之久。
心:想法。
决:决心。
蔽:昏聩,不明是非。
一涂:一样。
涂:同“途”。
是以:因此。
用舍行藏:被任用就积极去做,不被任用就隐退。
用:任用;舍:不用;行:做事;藏:隐退。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独:特,特别地。
许:赞许。
颜子:孔子的弟子颜回。
存亡进退:对生存死亡前进后退形势的判断能力。
《周易》:《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汉初刘向校书时《三易》仍存,汉后下落不明),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不及:比不上。
贤人:有才德的人。
自非:倘若不是。
智:智慧。
足以:完全可以,够得上。
周知:了解所有的事情。
周:所有的事情。
知:了解。
仁:仁德。
自爱:自尊自重。
爱:爱惜。
道:思想境界。
忘:不关心,舍弃。
得丧:得到和丧失。
志:志向。
一气:一国气运。
盛衰:昌盛衰弱。
则:又,表转折。
孰能:怎么能。
见几: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预见其先兆。
先:预先。
脱屣:比喻看得很轻,无所顾恋,犹如脱掉鞋子 。
屣:鞋子。
尘垢:尘世污垢。
外:远离。
常:通常。
兹:这个。
不见:见不到。
伏惟: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
致政:犹如致仕,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
意即交还官职,即退休。
致:归。
观文少师:即观文殿学士和太子少师,欧阳修退休前任观文殿学士和太子少师,故“致政观文少师”指代欧阳修。
全德:德行高尚。
全:完美。
名:获得名声。
巨材:巨大的才华,才华横溢。
器:施展。
望:顶峰。
师:典范。
社稷:国家。
知:知道。
躬履:亲身经历。
躬:亲身。
履:经历。
节:气节,节操。
乃:才。
见:彰显,显现。
纵使:即使。
耄期:年老的时候,垂暮之年。
耄:年老。
七十岁至九十岁曰“耄”。
笃老:非常衰老。
笃:甚;深。
犹:仍。
当:应当。
就见:直面。
就:趋近,不远离逃避之意。
见:面对。
质疑:责问和疑惑。
质:责问。
疑:疑惑。
乃:你。
力:拼命,尽力。
辞:辞官。
未及:没有到。
及:到。
年:时候。
退:退缩。
托:推托。
大:最。
勇:勇敢。
若:好像。
怯:胆怯。
智:聪明。
若:好像。
愚:愚笨。
至:最。
贵:可贵。
轩冕:借指官位爵禄。
典故名,原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引申为借指官位爵禄,国君或显贵者,泛指为官。
仁:作”丄“字用,为上。
代表崇尚、提升、升华。
导引:指“导引术”,为古代的一种养生术,通过一定的引导方式,刺激人体,引导气血,达到平衡阴阳、治病、预防、锻炼、修仙的目的。
“导”指“导气”,导气令和;“引”指“引体”,引体令柔。
寿:长寿。
较:比较。
其:指现在。
得:获得。
孰与: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
昔:现在。
受知:受人知遇。
闻道:领会道理。
有自:有其原因。
外:表面上。
天下:天下的人。
惜:惋惜。
老成:指旧臣,老臣。
去:离开。
私:私下,偷偷地。
喜:欣喜。
明哲保身:明白哲理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伏暑:指炎热的夏天。
向阑:将尽。
台候:敬辞。
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
何似:如何;怎样。
冀:希望。
为时:到时候。
自重:保重自己。
少慰:稍微的安慰。
少:稍微。
舆情:大家的心情。
舆:指众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3359篇诗文
诗咏汉武帝故事,是一篇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此诗前六句对汉武帝求仙进行讥刺,后两句与汉武帝重用方术之士相对照,慨叹像东方朔那样有才能的人却只能做闲官。全诗取材博赡,炼词精整,借古讽今,情真味厚,是西昆体的佳作。
首联写武帝求仙海上之虚妄。引用《史记·封禅书》载武帝迷信方士少翁之事。此借以形容三神山四周环水,难以到达。
颔联写武帝祈求长生之徒劳。此处引用《汉武故事》《三辅黄图》等书中典故来例证。一个“劳”与一个“费”字暗寓讥讽,点明这些举动均属徒劳无补,确有一字寓贬的春秋笔法。
颈联写武帝开边求马,迷信方士而不知醒悟。汉武帝曾得神马于渥注水中,又伐大宛而得千里马。此处用典仅为借用,周礼中早有“马八尺以上为龙”之说,故可移植。一个“力”字写出他为个人私欲而不惜擅开边衅的独断专行。此句述马,遂联类而及下句的“食马肝”。亦用《史记·封禅书》载武帝迷信方士少翁之事。这一典故活现出统治者明知受骗却不思悔改,自欺而又欺人的心态,一个“讳”字将此揭露得入木三分。而且宋真宗伪造的黄帛天书恰与少翁行骗的帛书相巧合,更具讽刺意味。
尾联诗人自叹清贫,倾吐怨尤。这里作者是以东方朔自比。诗人感叹像东方朔这样的才士,不能教他乞米糊口,身为馆阁之臣的杨亿虽位居清要,却禄微薄,曾因家贫请求外任,其上表中有“方朔之饥欲死”语,足证此为自况。尾联是用才士待遇之菲薄,反衬统治者为满足一己私欲的侈靡荒唐,衬跌十分有力。
此诗句句用典,组织绵密,纯用叙事,不着议论,而讽意自见,还通过若干字眼暗寓褒贬,婉曲而不失严正之意,加之对仗工稳,音调铿锵,故刘攽称此诗“义山不能过也”(《中山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