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策联华是国华,春来偶未上仙槎。乡连南渡思菰米,
凤策联华是国华,春来偶未上仙槎。乡连南渡思菰米,
泪滴东风避杏花。吟聒暮莺归庙院,睡消迟日寄僧家。
泪滴东风避杏花。吟聒暮莺归庙院,睡消迟日寄僧家。
一般情绪应相信,门静莎深树影斜。
一般情绪应相信,门静莎深树影斜。

tóngzhìyúnxiàchūjīngǒuyǒumiǎn--zhèng

fèngliánhuáshìguóhuáchūnláiǒuwèishàngxiāncháxiāngliánnán

lèidōngfēngxìnghuāyínguāyīngguīmiàoyuànshuìxiāochísēngjiā

bānqíngyīngxiāngxìnménjìngshāshēnshùyǐngxié

郑谷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3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沉烟。金缕衣宽睡髻偏。
宝钗(chāi)¹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沉烟²。金缕(lǚ)³宽睡髻(jì)偏。
译文:女子在闺阁梳妆打扮后,慵懒地荡秋千。悠闲地拨弄沉香,花冠不整,衣宽髻偏。
注释:¹宝钗楼:泛指女子所居的楼阁,取其字面的华美。²沉烟:香燃烧时的香烟。此指沉香。³金缕衣:以金丝联缀玉片制成的衣服。今出土文物中常有之。此指华贵的衣服。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弹泪花前。愁入春风十四弦。
鳞鸿¹不寄辽东²信,又是经年。弹泪花前。愁入春风十四弦³
译文:没有远方情人的书信寄来,而且多年如此。花前挥泪,思绪缠绵尽倾诉给十四弦。
注释:¹鳞鸿:犹言鱼雁,古人认为鱼和雁都能代人传递书信。²辽东:古代郡名,今辽宁东南部辽河以东地区。这里泛指遥远的地方,亦即女子的情人所在之地。³十四弦:一种十四根弦的弹拨乐器。又疑指筝,筝本十三弦,此处因平仄所限,将三作四。

  此词以华丽的词藻描绘了一个女子的情态和思绪,属于传统的“闺情”一类,同时该词也显示了作者娴熟的填词技巧。

  上片写女子的懒散无聊,房中的陈设、身上的衣着都足精美考究的,但她的精神生活却是空虚的,只有孤独和寂寞与她相伴。

  下片写女子的离别相思之苦,透露了她之所以百无聊赖的原因。经年得不到远方情人的音信,只能花前弹泪。“愁入春风十四弦”,思绪缠绵,情韵无限。写出了相思相爱之深。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编著.陆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39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一曰:“自¹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²,年年欲³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àn)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译文: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每食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食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可施。这和患病的少食,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注释:¹自:自从。²寒食:即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³欲:想要,希望。⁴苦雨:连绵不停的雨。⁵闇中:黑暗之中。闇:同“暗”。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版本一)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páo)¹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xián)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译文:春天江水高涨将要浸入门内,雨势袭来没有停止的迹象,小屋子像一叶渔舟,飘流在苍茫烟水中,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湿芦苇烧着,本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候,看见乌鸦衔着纸钱,才想到今天是寒食节。想回去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本来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
注释:¹庖:厨房。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版本二)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版本二)

hánshítiè

shì sòngdài 

    yuē  láihuángzhōu guòsānhánshí niánniánchūn chūnróng jīnniányòu liǎngyuèqiūxiāo wénhǎitánghuā yànzhīxuě ànzhōngtōu bànzhēnyǒu shūbìngshàonián bìngtóubái  

    èryuē  chūnjiāng shìlái xiǎozhōu méngméngshuǐyún kōngpáozhǔháncài zàoshāoshī湿wěi zhīshìhánshí dànjiànxiánzhǐ jūnménshēnjiǔchóng fénzàiwàn qióng huīchuī   bǎnběn 

    yuē  láihuángzhōu guòsānhánshí niánniánchūn chūnróng jīnniányòu liǎngyuèqiūxiāo wénhǎitánghuā yànzhīxuě ànzhōngtōu bànzhēnyǒu shūbìngshàonián bìngtóubái  

    èryuē  chūnjiāng shìlái xiǎozhōu méngméngshuǐyún kōngpáozhǔháncài zàoshāoshī湿wěi zhīshìhánshí dànjiànxiánzhǐ jūnménshēnjiǔchóng fénzàiwàn qióng huīchuī   bǎnběnèr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长江千里。限¹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yú)²,人谋³克壮,索虏(lǔ)岂能吞噬(shì)。阿坚百万南牧,倏(shū)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yí)¹⁰
注释:淝:淝水,在今安徽省寿县境内。¹限:界。²逾:越。³人谋:指大臣的谋略。⁴索虏:南北朝时,南朝骂北朝人为索虏。⁵吞噬:吞食。⁶阿坚:即秦王苻坚。⁷南牧:侵占南方的土地。⁸倏忽:极快的意思。⁹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采取了积极抗敌的战略措施。¹⁰颐指:形容指挥进退皆如人意。颐:面颊。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奇伟。淝(féi)水上,八千戈甲¹,结阵当蛇豕(shǐ)²。鞭弭(mǐ)³周旋,旌(jīng)旗麾(huī),坐却北军风靡(mí)。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zuò),庇烝(zhēng)¹⁰,周雅¹¹何曾专美。
注释:¹八千戈甲:指晋军前锋都督谢玄等将领带精兵八千,争渡淝水,击杀秦兵。²蛇豕:大猪和长蛇,比喻贪暴残害者。³弭:弓末梢,用骨头做的,用来助驾车者解开辔结。鞭弭:指驾车前进。⁴周旋:辗转相从,这里是交战的意思。⁵麾动:这里指战旗招展。⁶北军:秦兵。⁷鸣鹤:即风声鹤唳。⁸王师:东晋的军队。⁹晋祚:东晋的皇位。¹⁰烝民:众多的百姓。¹¹周雅:指周宣王命大臣征西戎、伐猃狁(音险允,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使周室中兴。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北方的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气焰嚣张,妄图消灭东晋,统一南北。东晋只有八万军队,不到苻坚的十分之一。而淝水一战,晋师大败苻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保住了晋国的安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这对南宋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上片首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长江形势图,眼前只看到长江雪浪,滚滚滔滔,千里奔腾,一泻而下,阻隔南北。据传三国时魏国的曹丕在观望长江时,曾感叹地说:“此天之所以限南北也。”他两次伐吴,都未成功,长江阻隔,是其重要原因。如此天险,北方的金兵是难以逾越的。高宗如果稍有恢复中原之志,就应利用天险,加强设防,固守长江,以遏强虏。当然,天险难逾,并不等于绝对不可逾。三国时东吴孙皓,仅凭天险御敌,终于招致“一片降幡出石头”。所以李纲强调天险难逾,还必须加上“人谋克壮”,天险可凭,而又不可仅凭天险,重在人谋。有天险可凭,又加上人的深谋远略,北方索虏,岂敢吞噬我们的土地?索虏是南北朝时南方人对北方敌人的蔑称。这里既是指前秦,也是指金兵。这段描写兼论述为下文写晋师以少胜多提供了依据。下文很自然地转入到对淝水之战的记述。

  苻坚率百万之众“倏忽长驱吾地”。倏忽,言其神速;长驱,言其势猛。这句极言秦兵强大,乃为后面秦兵失败作反衬。欲抑先扬,以突出晋军胜利其意义重大。

  当苻坚南侵,大敌当前之时,谢安作为东晋宰相,其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决定大政方针:坚决抵抗,决不妥协;二是运筹帷幄,用人得当。他以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统率全军。以谢玄为前锋都督。还有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龙骧将军胡彬等,协同作战。谢安深信他们的谋略将才,放手让他们发挥主动作用,自己不插手,不直接干预军事,指挥若定,镇静自如。《通鉴》载:“谢安得驿书,知秦军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可见他胸有成竹,料事如神。故词中称赞:“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颐指”,即指挥如意。

  晋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确为历史奇迹,故换头以“奇伟”领起,对这次战争的胜利作了生动的铺叙。谢玄等以“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戈甲,代指军队;蛇豕,封豕长蛇之简称。《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大)豕长蛇,以荐食上国。”封豕长蛇,比喻强大的贪暴残害者。此借指苻坚。“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弭,弓之末梢,用骨质制成,用以助驾车者解开辔结。谢玄、谢琰、桓伊等指挥数千之众,直渡淝水,击退北军,使北军望风披靡。苻坚等登上寿阳城,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军。在败逃路上,夜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军追杀过来。弃甲曳兵,亡魂丧胆,惊慌失措,狼狈北逃。词以十分快意的笔调赞扬晋军出奇制胜、力挫强敌,保住了东晋的江山和人民,免遭“索虏”吞噬。其功业之伟大,虽“周雅”所歌颂的周宣王中兴也不得专美于前了。《诗·小雅》中的《六月》、《采芑》等诗记述周宣王任周尹吉甫、方叔等率军北伐 狁,南惩荆蛮,使西周得以中兴。淝水之捷,其功不亚于此。

  全词从长江天险写起,指出既凭天险,又重人谋,何惧“索虏”!接着以主要篇幅描述了淝水之战晋胜秦败的过程及其值得借鉴的历史意义: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是可以被打败的。只要弱小的一方敢于斗争,人谋克壮。词还突出了东晋宰相谢安“从容颐指”的作用。曾担任高宗宰相的李纲多么希望自己能起类似谢安那样的作用,可惜他没会机会。他写这首词,意在讽谕高宗以古为鉴,须知少可以胜多,弱可以胜强,强敌不足畏,全在“人谋克壮”。应痛下决心,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作者的用心是很明显的。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202-203
渡口、向晚,乘瘦马、陟平冈。西郊又送秋光。对暮山横翠,衫残叶飘黄。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
渡口、向晚¹,乘瘦马、陟(zhì)²平冈³。西郊又送秋光。对暮(mù)横翠,衬郊叶飘黄。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
译文:傍晚离开渡口,乘瘦马登上山岗平坦路。西郊又送来了秋日的凤光景色。暮色中,山上呈现的翠绿色,衬托着纷纷飘落的黄叶。登高思远,南国的秋景,无处不凄凉。
注释:临江仙引:词牌名,正体双调七十四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¹向晚:近晚,傍晚。²陟:登上。³平冈:平缓的山脊。⁴暮山:暮色中的山。⁵横翠:翠色横亘。⁶衬:以暮山为背景衬托。⁷飘黄:黄叶飘零。⁸素景:秋景。⁹楚天:长江中南部天空,此指南方天色。
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指帝城归路,但烟水茫茫。凝情望断泪眼,尽日独立斜阳。
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¹难忘。指帝城²归路,但烟水茫茫。凝情³望断泪眼,尽日独立斜阳。
译文:自从和她离别以来彼此便杳无音信,难忘那云愁雨恨的离别之情。指着回归京城的道路,但见雾霭笼罩着广阔无际的茫茫水面。泪眼情意专注,向远处望去,直到看不见,终日就这样独自伫立,直到夕阳西沉。
注释:¹云愁雨恨:因男女恋情而引起的烦恼。²帝城:京城。³凝情:全神贯注。⁴望断泪眼:即泪眼望断。望断,望尽。

  上片在人物活动中写景:渡口斜陌,瘦马行人,登平冈而望秋景,从暮山横翠、残叶飘黄中生发出凭高念远的凄凉之感。下片怀念香闺佳人,因久无信息而烦恼愈深,旧情难忘。意欲返回帝城,却又烟水茫茫,归期无望,只好独立斜阳,望断泪眼。

  此词表面上虽写的是旅途相思之情,但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慨实在多于相思之情。词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凄苦的漂泊者的形象:乘瘦马,陟平冈,在深秋暮色中,面对的只是暮山横翠、残叶飘黄,非常的凄凉。此刻,或许只有脉脉温情可以抚慰他孤独的怀抱,但“香闺别来无信息”,他所能把握的,只有一些温馨的回忆,也只是回忆而已。而另一方面,“帝城归路”又“烟水茫茫”,纵使他“凝情望断”了“泪眼”,最终也只留下一个“尽日独立斜阳”的孤独的身影。漂泊,阻断了过去和未来,使漂泊者成为一个纯粹孤独的存在,一个被时间和空间同时剥离了的存在,这是非常悲哀的。

  这首词语言凝练,节奏舒缓,首尾呼应;通篇不用典实,不施涂泽,清畅如话,弥见其天真率意也。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柳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年01月:509
2、 王星琦编选.柳永集:凤凰出版社,2014.10:272

línjiāngxiānyǐn··kǒu--liǔyǒng

kǒuxiàngwǎnchéngshòuzhìpínggāng西jiāoyòusòngqiūguāngduìshānhéngcuìshāncánpiāohuángpínggāoniànyuǎnjǐngchǔtiānchùliáng

xiāngguībiéláixìnyúnchóuhènnánwàngzhǐchéngguīdànyānshuǐmángmángníngqíngwàngduànlèiyǎnjǐnxiéyáng

寒梦。寒梦。梦被诗魔调弄。醒来吟落灯花,灯暗纸窗月斜。月斜。月斜。巷口柝声敲歇。
寒梦。寒梦。梦被诗魔调弄¹。醒来吟落灯花²,灯暗纸窗月斜。月斜。月斜。巷口柝(tuò)³敲歇。
注释:¹调弄:调侃嬉弄,纠缠。²吟落灯花:喻苦吟多时。³柝声:打更声。
此词描写寒夜苦吟。构思新颖,造语工巧,极有情致。

zhuǎnyīng··hánmèng--wángjìngzhī

hánmènghánmèngmèngbèishīdiàonòngxǐngláiyínluòdēnghuādēngànzhǐchuāngyuèxiéyuèxiéyuèxiéxiàngkǒutuòshēngqiāoxiē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