瘠彼单于马,赠我信都侯。
瘠彼单于马,赠我信都侯。
信都恶顽恶,不使服车輈。
信都恶顽恶,不使服车輈。
我从南土归,涉河假扁舟。
我从南土归,涉河假扁舟。
将趋未央朝,无乘谁可求。
将趋未央朝,无乘谁可求。
信都固朋义,百乏能以周。
信都固朋义,百乏能以周。
遗此燕山骏,买鞯安辔头。
遗此燕山骏,买鞯安辔头。
朝斩一束刍,夕煮一盎麰。
朝斩一束刍,夕煮一盎麰。
渐平峥嵘骨,幸骑历冬秋。
渐平峥嵘骨,幸骑历冬秋。
自春锁礼闱,既出被轻囚。
自春锁礼闱,既出被轻囚。
饱秣不复驾,狂跃如生虬。
饱秣不复驾,狂跃如生虬。
更番一老卒,湔刷常预愁。
更番一老卒,湔刷常预愁。
前欲往城东,始跨人立侔。
前欲往城东,始跨人立侔。
首落而尾掷,衰躯几坠投。
首落而尾掷,衰躯几坠投。
迩者将赠金,行当谒冕旒。
迩者将赠金,行当谒冕旒。
私呼贵邻兵,言调变驯柔。
私呼贵邻兵,言调变驯柔。
晨往及暮还,踣地气不收。
晨往及暮还,踣地气不收。
彼兵隶天厩,国马皆仰驺。
彼兵隶天厩,国马皆仰驺。
其能量马力,国马安得稠。
其能量马力,国马安得稠。
以吾穷使然,尔能亦可羞。
以吾穷使然,尔能亦可羞。

āi--méiyáochén

dānzèngxìndōuhóu

xìndōuèwánè使shǐchēzhōu

cóngnánguīshèjiǎbiǎnzhōu

jiāngwèiyāngcháochéngshuíqiú

xìndōupéngbǎinéngzhōu

yànshānjùnmǎijiānānpèitóu

cháozhǎnshùchúzhǔàngmóu

jiànpíngzhēngróngxìngdōngqiū

chūnsuǒwéichūbèiqīngqiú

bǎojiàkuángyuèshēngqiú

gèngfānlǎojiānshuāchángchóu

qiánwǎngchéngdōngshǐkuàrénmóu

shǒuluòérwěizhìshuāizhuìtóu

ěrzhějiāngzèngjīnxíngdāngmiǎnliú

guìlínbīngyándiàobiànxúnróu

chénwǎngháishōu

bīngtiānjiùguójiēyǎngzōu

néngliàngguóānchóu

qióng使shǐráněrnéngxiū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香冷金猊(ní)¹,被翻红浪²,起来慵(yōng)自梳头。任宝奁(lián)³尘满,日上帘自。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译文: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注释:¹金猊:狮形铜香炉。²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³宝奁:华贵的梳妆镜匣。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¹》,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²,烟锁秦楼³。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móu)。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
译文: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注释:¹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此处泛指离歌。²武陵人远: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³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乘风飞升之前的住所。⁴眸:指瞳神。指眼珠。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版本二)
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版本二)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开头一个对句“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便给人冷漠凄清的感觉。“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用萧史、弄玉典故。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写离愁,步步深人,层次井然。前片用“慵”来点染,用“瘦”来形容;后片用“念”来深化,用“痴”来烘托,由物到人,由表及里,层层开掘,揭示到人物灵魂的深处。而后片的“新愁”与前片的“新瘦”遥相激射,也十分准确地表现了“离怀别苦”的有增无已。在结构上,特别要注意“任宝帘尘满”中的“任”字,“念武陵人远”中的“念”字。这是两个去声领格字,承上启下,在词中起着关键性的转捩作用。从语言上看,除了后片用了两个典故外,基本上是从生活语言中提炼出来的,自然中节,一片宫商,富有凄婉哀怨的音乐色彩。前人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邹袛谟《远志斋词衷》),信不虚也!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188-1191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译文:诸葛亮来到西国(蜀地),千年以来(这里的人们)对他长爱不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译文:如今我重游故里,作为旅居在外的蜀人感到不胜悲伤。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译文:谁说襄阳野地,(竟能)生出这样的帝王之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山中有遗貌,矫(jiǎo)¹龙之姿。
译文:山中有他的遗像,卓然不群如蛟龙之姿。
注释:¹矫矫:卓然不群的样子。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龙蟠(pán)¹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译文:龙盘踞在这里山水为之秀丽,龙离开后深潭随之转移。
注释:¹蟠:盘曲;盘结。
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译文:空留下(龙行过的)蜿蜒痕迹,使我在寒风中垂泪不止。

lóngzhōng--shì

zhūlái西guóqiānniánàiwèishuāi

jīncháoyóushǔshèngbēi

shuíyánxiāngyángshēngwànchéngshī

shānzhōngyǒumàojiǎojiǎolóngzhī姿

lóngpánshānshuǐxiùlóngyuāntán

kōngwānyán使shǐhánchuí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
沧江¹(sù)²归,白璧见秋月。
译文:自青苍色的大江逆流而归,行至白璧山赏玩秋月。
注释:¹沧江: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²溯流:逆着水流方向。溯:逆流而上。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
秋月照白璧(bì),皓如山阴雪¹
译文:秋日的月光照在白璧山上,如同山阴之雪般皎白令人兴发。
注释:¹山阴雪:用晋人王徽之典故。山阴:今浙江绍兴。
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
幽人¹停宵征²,贾(gǔ)³忘早发。
译文:隐逸之士停止了夜晚出行,商贾买卖人忘记了早晨出发。
注释:¹幽人:幽隐之人;隐士。²宵征:夜间出行。³贾客:商人。
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进帆¹天门山,回首牛雪²没。
译文:扬帆再行来到天门山,回头望去牛头渚已被掩没。
注释:¹进帆:谓利用风力扬帆使船前进。²牛雪: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
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
川长信风¹来,日出宿雾歇。
译文:大江长啊季风按时吹来,太阳升起夜雾消散。
注释:¹信风:随时令变化,定期定向而至的风。
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
故人¹在咫(zhǐ)²,新赏³成胡越
译文:老朋友近在咫尺却未见面,不能共同欣赏奇景相隔如胡越。
注释:¹故人:此指王主簿。²咫尺:形容距离近。³新赏:欣赏新奇景色。⁴胡越:喻相隔遥远。
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寄君青兰花¹,惠好²(shù)不绝。
译文:寄您一枝青青的兰花,愿我俩和谐美满友谊长存。
注释:¹青兰花:俗称草兰,又名春兰。古人以兰花喻友情。²惠好:恩爱,和谐,友好。

  此诗起句擒题,“沧江泝流归”,谓沿长江逆流而上,起自金陵,云“归”而未道及终点,恐怕大抵不出太平府(今安徽当涂、芜湖)一带。在归途中过白壁山,此山之三峰,本已是“中起如垩”,加以秋月郎照,当然更见其白了,“白壁见秋月”,此句看似平实,却深得自然风致。在白壁山下看见秋月,一“见”字,悠然自得,不期而遇,正如陶渊明《饮酒》中的“悠然见南山”,自然无为之中,意与境会,真味盎然。上句“白壁见秋月”,下句“秋月照白壁”,非仅是上下句连的顶真句式,而且二句中仅换当中一字,余为“白壁”与“秋月”的词序颠倒,颇饶民歌风味。“秋月照白壁”,在平淡自然之中,作者由“见秋月”的无心而得,转为凝心观照,注视月色下的白壁山。山色之白更得月色之白,“皓如山阴雪”,此句足传月光下白壁山的迷人风采了。晋人在山水赏会之中,对自然风光一往情深,李白形容月下山色如“山阴雪”,不仅出于《世说》,而且亦如晋人那样,怀有对山水的无比热爱。李白不仅对此景色深为留连,而且推己及人,以自己之心为他人之意,用“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进一步渲染月色、山色之美。《诗经》中有“肃肃宵征”之句,李白云“幽人停宵征”。商贾逐利而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却也“忘早发”。幽人与贾客之所以驻足不行,是因为被自然界的动人美景深深吸引住了。

  在“溯流”的过程中,“白壁山玩月”是第一个高潮,虽然幽人停其宵征,贾客亦忘早发,但“林无静树,川无停波”,总不能容与江中忘其所归,何况还总有“行舟催发”一幕吧,于是,船又继续泝流而上,“达天门”而成第二个高潮。

  “进帆天门山”,一“进”字足见体物之妙,既是进发之意,又是因地形而言。由于江东的博望山(东梁山)与江西的梁山(西梁山)夹江对峙,形似天门,船行至此,有入门之感,故“进帆”二字确是传神之笔。“回首牛渚没”,因天门耸峙,遮断视线,回首眺望,已不见牛渚山踪影了。李白《望天门山》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此处的江山形势可见。前句“进帆”,后句“回首”,一进一回,极得生动之致,物色与人之精神皆治。夜间已去,曙色渐现,“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此二句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江间美景:江风沾着长川吹拂,日出而宿雾渐歇。杜甫曾称道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日出宿雾歇”,就是化用鲍照诗句“江寒雾未歇”而来,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亦云:“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可见李白虽推尊汉魏风骨,却也不废六朝的清词丽句,对其有所汲取和熔铸。

  诗至于此,“白壁山玩月”与“达天门”两个内容均已完成,前者的山色与月色,后者的山势与风、雾,均传其神韵,得其气象。于是,再转为“寄句容王主簿”的第三个内容。“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据《唐书·地理志》可知,江南东道昇州江宁郡有句容县,离此地不远,“在咫尺”并非夸张过甚。然而,咫尺之遥竟成胡、越之远,胡地在北,越地在南,其间距离遥远为一义;另一义则如《吴越春秋》所说“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同类相亲之义也。”李白为人傲岸,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平交诸侯,长揖君主,王主簿以九品官当“故人”之称,如非深知,必与李白为人有相似之处,胡越之叹的同类相亲之义,或许不是妄加。诗人并未说出咫尺成胡越的原因,而深切地表达了作者诗人对王主簿的一片深情:“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这未免令人想起《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也令人想起陆凯的《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礼轻情重,诗虽止而情未止。

  李白喜游山水,“凡江、汉、荆、襄、吴、楚、巴、蜀,与夫秦、晋、齐、鲁山水名胜之区,亦何所不登眺。”(刘楚登《太白酒楼记》)李白尤爱月亮,其字为太白,孩子叫明月奴,诗中常写明月,这是他向往光明、纯洁,痛恨污浊、庸俗所致。此诗之大江、明月、白壁如雪,既是诗人所见之处境,又是诗人所发之内心,堪称情与景融,意与境合。

  “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阴雪”。明月下的白壁山,如山阴雪景的皎然洁白,悬照大江之上,似一幅静止的图画。而“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却是四个活动画面的转换。进、回、来、出、歇五字,皆极平常,又恰到好处,入天门、望牛渚,风来、日出、雾歇,时间推移,行程亦变,景物变换,极其自然。白壁玩月为静,天门行舟为动,分则各得其宜,合观互为映衬,在李白的笔下,有郢匠运斤之妙,转接自如,毫不费力。

  此诗以写景为主,却又不乏抒情妙笔。前面的“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是将己情移之于人,以停征,忘发言秋月白壁之景色迷人,加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后面的咫尺之叹、胡越之慨,足见李白与友人的一片深情,而寄君青兰之举,惠好不绝之想,更翻新了古诗意境,使人有情韵不竭之感。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29-530

jīnlíngliúguòbáishānwányuètiānménróngwángzhǔ簿

bái tángdài 

cāngjiāngliúguī báijiànqiūyuè 
qiūyuèzhàobái hàoshānyīnxuě 
yōuréntíngxiāozhēng jiǎwàngzǎo 
jìnfāntiānménshān huíshǒuniúzhǔ 
chuānchángxìnfēnglái chū宿xiē 
rénzàizhǐchǐ xīnshǎngchéngyuè 
jūnqīnglánhuā huìhǎoshùjué 
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
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¹
译文:仅容行人通过的小路紧贴着草木丛生的石壁,高高的栈道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嘉陵江。
注释:¹沧波:碧波。
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
汗流出鸟道¹,胆碎窥龙涡。
译文:行走在这狭窄逼仄的小道上,俯视栈道下的水流漩涡,不 禁令人冷汗直流,心胆俱碎。
骤雨暗谿口,归云网松萝。
骤雨暗谿口¹,归云网松萝。
译文:蜀地天气多变,一时间溪谷天色昏暗,大雨不期而至;傍晚时分天空云朵向山间汇聚,松萝密布在高大的松木上面,好像一张网网住了松树。
注释:¹谿口:溪口。
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
¹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
译文:听多了蜀地的羌笛声,内心充满了厌烦的情绪。
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
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
译文:道路雨阻,行道日久,我的梦愁源源不断。
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
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mín)(é)¹
译文:有幸得到朝廷重用,我不畏惧蜀道雨阻,希望在地方官任上能有所作为。

jiānwèijīnglóngdào--céncān

jìngzhuǎnqīngwēiliángtòucānghànliúchūniǎodàodǎnsuìkuīlóng

zhòuàn谿kǒuguīyúnwǎngsōngluówénqiāngéryàntīngtóng

jiāngxiǎnyǒngmènghúnchóugèngduōshèngcháoxìngdiǎnjùngǎnxiánmíné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jī)¹。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suì)²,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wù)而已。及抛江³过其下,嵌(qiàn)岩窦(dòu),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jiǒng)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jí)迟,得尽所历妙”也。
译文: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依次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的洞穴,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注释:¹烽火矶:设置烽火台的江边小山。矶,水边突出的岩石。²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如有敌情,春秋时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而唐时白天燃烟叫燧,夜晚放火叫烽,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³抛江:抛锚停船于江中。⁴嵌岩窦穴: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嵌,形容山石如张口的样子。窦,孔,洞。⁵杰然特起:高俊雄伟地拔地而起。杰然,形容高大的样子。特起,拔地而起。⁶宝装屏风:宝石镶嵌的屏风。⁷潦缩:水位下降。潦,积水。⁸杜老:指杜甫。⁹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引自杜甫《次空灵岸》。意思是幸而船只行驶缓慢,因此能尽情欣赏所经历的一切美景。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过澎(péng)浪矶(jī)、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chán)¹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²也。但祠(cí)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³,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lù),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lù)灭没,极登临之胜,徙(xǐ)(yǐ)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hú)(tuán)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qī)(hú)甚多。
译文: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隐没了踪迹。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就看到)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注释:¹巉:险峻陡峭。²信造化之尤物: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造化,这里指天地、自然界。尤物,特异之物,这里指风景最美的地方。³与江山相发挥:楼观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⁴昔人诗:指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⁵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引自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估客,贩货的行商。漫狂,纵情、放荡。世俗将彭浪转称彭郎,将小孤转称转称小姑,并传说彭郎小姑婿。⁶徙倚:徘徊不忍去。⁷抟:持,抓。这里指俊鹘用利爪抓住水禽。⁸庙祝:庙堂里管香火的人。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jì),遂行。泛彭蠡(lǐ)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¹”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jiā)²,大孤则四际渺(miǎo)³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xún)阳县,柴桑、栗(lì)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chēng)”者也。泊(bó)(pén)(pǔ),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sù)流行七百里云。
译文: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缆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像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注释:¹开帆入天镜:引自李白《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意思是开船进入明亮如镜、水天一色的鄱阳湖。²沙洲葭苇:沙洲,江河边上由泥沙淤积而成的大片地面。葭苇,初生的芦苇,这里即指芦苇。³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⁴州治:州的官署所在地。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地为“治”。⁵奉化军节度:奉化军管辖。军,南唐至宋朝时的区划名称。节度,这里是管辖的意思。⁶赪:红色。

  本文是游记,写山川景物形象,并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和韵味。作者船行于长江小孤山至大孤山一段,所见所游,非止一处,为避免重复单调,需要用精彩的变化的笔墨,抓住各处景物特征进行描绘。文中写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写峭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写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写澎浪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写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只寥寥几笔就描绘出鲜明独特的形象。

  由于景点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至于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长江山水图。

  在各景点中,以对小孤山的猫写最为充分。作者用笔灵活多变,从各个角度写这一江中绝景。既随角度变化显现作者是在江行中览眺景物,又从多个角度充分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过程中,随时触合抒情和议论,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拈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诗的灵气,文的推致,神话的氛围,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更为引人入胜。

  作为散文,所描摹的山水形象,与用诗歌写出的山水形象是有差别的。文贴近山水的本来面貌,写得具体,而诗则是写意的,境象与情思都升华得更为高远一些。在陆游之前,苏轼有咏大孤山小孤山的著名题画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诗的最后两句,为陆游文中所引,但诗中以浪漫之笔写得煞有介事,而文中仅作为诗家浪漫想象的妙语,并对有关传说予以考校。苏、陆二家,一诗一文。苏诗是凌空飘飏的,所展现的形象,真有“山苍苍,水茫茫”“沙平风软望不到”的感觉,而陆文则是脚路实地,从多种侧面,作了细致真实的描写。苏诗能启发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陆文则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对比之下,可以显见其差异。但这种差异,是体现着文学艺术手段的丰富多样,并无高下优劣之分。

参考资料:
1、 纪作亮著.唐宋文鉴赏集:黄山书社,1989年11月:409-416

guòxiǎoshānshān

yóu sòngdài 

    yuè guòfēnghuǒ náncháochāngzhìjīngkǒu lièzhìfēngsuì shāndāngshì zhōuzhōngwàngshān ér pāojiāngguòxià qiànyándòuxué guàiwànzhuàng yíngrùn shíjiǒng yòuyǒushí shān jiérán gāobǎichǐ dānténgcuìmàn luóluòshàng bǎozhuāngpíngfēng shìfēngjìng zhōuxíngchí yòuqiūshēnlǎosuō jìnjiàn lǎosuǒwèi xìngyǒuzhōuchí jìnsuǒmiào  

    guòpénglàng xiǎoshān èrshāndōng西xiāngwàng xiǎoshǔshūzhōuxiǔ宿sōngxiàn yǒushùbīng fánjiāngzhōngshān jīnshān jiāoshān luòxīngzhīlèi jiēmíngtiānxià ránqiàoxiùjiēxiǎo shùshíwàiwàngzhī fēngchánrán shànggānyúnxiāo fēishān jìnxiù dōngxiàqíng 姿tàiwànbiàn xìnzàohuàzhīyóu dànhuāngcán ruòshāoshìlóuguàntíngxiè jiāngshānxiānghuī dānggāochūjīnshānzhīshàng miàozàishānzhī西 éyuē huì  shényuē ānrén  shàoxīngchū zhāngwèigōngxiānghuán chángjiāyíng yǒubēizǎishì yòuyǒubiézàipénglàng shǔjiāngzhōupéngxiàn sānmiànlínjiāng dǎoyǐngshuǐzhōng zhànshānzhīshèng zhōuguò suīfēng làngyǒng gàimíng rénshīyǒu zhōuzhōngmànkuáng xiǎoqiánniánjiàpéngláng zhī chuánzhěyīnwèixiǎomiàoyǒupénglángxiàng pénglàngmiàoyǒuxiǎoxiàng shírán wǎnshājiá xiǎo wēi xiǎotǐngyóumiàozhōng nánwàngpéng chāngzhūshān yānkōngméng ōumiè dēnglínzhīshèng jiǔzhīérguī fāngmiàomén yǒujùntuánshuǐqín lüèjiāngdōngnán shènzhuàng miàozhùyún shānyǒushènduō 

    èrzǎo xíngwèièrshí fēngyúnténgyǒng lǎn ékāi suìxíng fànpéngkǒu wàng nǎizhītàibái kāifāntiānjìng zhīwéimiào shǐjiànshān zhuànglèi西liáng suīxiǎozhīxiù ránxiǎozhīpáng yǒushāzhōujiāwěi miǎojiējiāng wàngzhīshuǐmiàn  jiāngkǒufēnzhīwéinánjiāng gàijiāng西 jiāngshuǐhúnzhuó měiyòng jiēxìngréndèngzhī guònǎiyǐn nánjiāngqīngchè chùyǐnshéng xiāngluàn wǎnjiāngzhōu zhōuzhìhuàxiàn tángzhīxúnyángxiàn cháisāng  jiē nántángwéifènghuàjūnjié jīnwéidìngjiāngjūn ànchìér dōngxiānshēngsuǒwèi zhōurénzhǐdiǎnànchēng zhě pén shuǐshènqīng jiāngshuǐluàn yuèèrshíliùzhìshì shǒuwěicáiliù jiānfēngxíng shíbànliúxíngbǎiy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