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时驻步,东观还停辇。辍膳玩三坟,晖灯披五典。
崇文时驻步,东观还停辇。辍膳玩三坟,晖灯披五典。
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沉湎。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
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沉湎。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
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既承百王末,战兢随岁转。
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既承百王末,战兢随岁转。

shàngshū--shìmín

chóngwénshízhùdōngguānháitíngniǎnchuòshànwánsānfénhuīdēngdiǎnhánxīnròulínfēikànchénmiǎnzòngqínghūnzhǔduōmíngjūnxiānmièshēnlèièchéngmíngyóushànchéngbǎiwángzhànjīngsuísuìzhuǎn

李世民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 9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四壁空围恨玉,十香浅捻啼绡。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无书又到。
四壁空围恨玉¹,十香²浅捻(niǎn)啼绡(xiāo)³。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无书又到。
译文:我独自待在空空的闺房里面,十指轻捏着被泪水打湿的手绢。屋外阴云密布,落雨不时敲打着庭院井旁的梧桐树。树叶在风雨中凋零飘落,这个时刻那南去的大雁是不会捎信来的。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¹恨玉:指失意抱恨的女子。²十香:十指。³啼绡:泪水打湿手绢。⁴殷云:阴云,乌云。⁵度雨:过雨,下雨。
别后钗分燕尾,病馀镜减鸾腰。蛮江豆蔻影连梢。不道参横易晓。
别后钗分燕尾¹,病馀镜减鸾(luán)²。蛮江³豆蔻(kòu)影连梢。不道参横易晓。
译文:我们分别后,我从未将碧钗并合,就让它们像燕尾般在头发上岔着,相思让我终日闷闷不乐。揽镜自照,发现我腰肢锐减已经消瘦不少。走出屋外凭栏夜眺,我仿佛看到南方江边豆蔻相连根深叶茂,此时夜空参星已经斜照,天色微明拂晓即将来到。
注释:¹钗分燕尾:钗是双股的,分开如燕尾形状。²镜减鸾腰:照镜人消瘦。古时女子多以鸾自比。³蛮江:荒江。古时将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荒僻之处称为蛮荒之地。⁴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花淡黄色,种子形状像石榴子,有香味,能入药。⁵参横:参星已落,表示夜久将晓。

  开篇两句写思妇独处空闺,泪落湿巾的情景,对仗工整,情景凄凉。句中的“空”、“恨”、“啼”诸字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由意态直接触及到心灵,将思妇相思的情,落寞无依的苦态描摹得维妙维肖,鲜活感人。

  “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无书又到。”这二句前句写景,点明时节,又是“秋雨梧桐落叶时”。后句言事,写意中人自离乡背井、远去他乡后,音信全无。句中“雁雁”二字的重复,突出了思妇的企盼之切和寄望之厚。“又”字则更深刻地传达出了思妇的极端失望之情,这种重复的失望要比直接否定的“不”字更让人难以忍受。这些企盼、寄望与极端失望的对比,让读者在为思妇不堪的处境感到悲伤的同时,更由衷佩服词人高超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别后钗分燕尾,病余镜减鸾腰。”换头二句,前句用比喻的手法,用发钗的分岔开来喻示二人的分离,后句写思妇因相思而日渐憔悴,衣带渐宽的情状,突出了其用意的深挚。

  “蛮江豆蔻影连梢,不道参横易晓。”句中“豆蔻”二字暗引唐杜牧《赠别》诗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点明思妇正值豆蔻年华,却寂寞无侣,孤单一人。于是,对意中人的思念、哀怨、嗔怒之情都由此生发出来,溢于言外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全词上片首二句写其独居幽恨。人去屋空,形单影只,每日只以泪洗面。而殷云带雨,浓添离愁,雁过尽而不至,倍觉沉痛哀婉。下片写别后相思,钗分燕股,鸾镜腰损,本已不堪。豆蔻映水尚能梢影相连,人却如参商永分,况长夜难眠,参横西天,思念未已乎。哀婉沉郁,令人心碎。

  全词语言凝炼,词情激切,意境哀伤,为读者描摹出了一位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饱受相思折磨的苦况,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白雪梅选注.分调绝妙好词 西江月:东方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第32页
2、 夏于全主编.唐诗宋词 第二十卷 宋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第185-187页

西jiāngyuè··kōngwéihèn--zhāngliángchén

kōngwéihènshíxiāngqiǎnniǎnxiāoyīnyúnjǐngtóngdiāoyànyànshūyòudào

biéhòuchāifēnyànwěibìngjìngjiǎnluányāománjiāngdòukòuyǐngliánshāodàocānhéngxiǎo

迷蝶无踪晓梦沉,寒香深闭小庭心。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
迷蝶¹无踪晓梦沉,寒香²深闭小庭心。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
译文:清晨梦醒,梦中的情景全都没了踪影。寒风送来的阵阵花香,深藏在庭院中。想知道湖上的春光如何,只要看看楼前的杨柳的绿色是浓是淡。
注释:思佳客:词牌名,又名“思越人”、‘“鹧鸪天”等。上下阕,五十五字,平韵。¹迷蝶:迷失的蝴蝶,借用庄子梦蝶的典故。²寒香:指梅花。
愁自遣,酒孤斟。一帘芳景燕同吟。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
愁自遣(qiǎn)¹,酒孤斟(zhēn)。一帘芳景燕同吟。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
译文:独自排忧,独自斟酒浅酌。窗外的景色正好,与那翻飞的燕子一同吟唱。斜阳下的杏花看起来更加绚丽迷人。阵阵东风吹走阳光,黄昏也变得幽冷暗沉。
注释:¹遣:消遣,排遣。

  这首词是作者居于杭州时所作,有怀人之意。从词的内容看,应当是作于杭州姬妾辞世之后。

  上片,“迷蝶无踪晓梦沉”,写清晨梦醒之后,梦中的情景已消逝无踪。所用乃是《庄子·齐物论》庄周化蝶的典故。它的本义是说世事与梦境的真幻,颠倒难分,两者本都不值得执着看待。但后人又把这则故事与《庄子·至乐》中写他丧妻时鼓盆而歌,不表示悲哀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猜想庄子大概也把丧妻看成作梦,所以悼念亡妾的作品,也常用到化蝶、梦蝶的典故。文英这句词,表面是写梦,其深层却是以梦隐喻过去的经历;联系他的生平来看,又似包含着对亡妾的思念。虽说“无踪”,毕竟入梦;梦由思生,又怎能真正地忘却?既然如此,则梦醒后并不会适意如庄周,而是深怀思旧的惆怅,细味“沉”字,其情自见。

  “寒香深闭小庭心”。寒香,当指春寒之时尚未谢尽的梅花,或兼指下片提到的逢春先开的杏花。人既惆怅,对着“深闭小庭心”的“寒香”,自然不会是赏心乐事,而是触景伤怀,“寒”不是透着凄冷,“深闭”不是透着孤寂么?这时候由“小庭”而想到西湖,由“寒香”而及于新柳,觉得春光尚浅,而寒意犹浓,西湖上的杨柳,应该也是初舒嫩条,翠色未深,因而游人应该也还不多。那么,在小庭中虽感孤寂、凄冷,但若到湖上去游玩,也未必就能看到秾丽之景,享受热闹、温暖之乐了。“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当然不是要由柳浅而判断春少,而是要由春少来表现人之心境的凄冷情绪,所以这两句结束得轻倩、婉转而有味。

  下片的“愁自遣,酒孤斟”,全词直接抒情的,也只有这两句,到这里才点出“愁”字,点出“孤”字。作者这时的孤愁既无法排除,那么这里的“斟”与“遣”,也无非是强自支持、强自消解而已。

  下句的“一帘芳景”继续写春,“燕同吟”继续写孤寂。与燕同吟,则暗谓有伴比无伴更悲。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写法,不无相同之处,二者都是正面的情况起反面的作用;所不同的是,“蝉噪”、“鸟鸣”可能是写实,“燕吟”只能是设想。

  “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在凄冷低迷中盼望杏花映着斜阳,能给人带来一点绚丽之色,带来一丝温暖的春意,谁又知天不作美,吹来几阵东风,偏把阳光吹走,使黄昏依然阴沉。这会起什么作用?对作者的心境会有什么影响?词至此结束,虽都没有明白说出;但读者联系上下文,自可体会得到。

  前人常把吴文英的词作看成是与以姜夔为代表的“清空”词相对立的“实质”词的代表。吴文英的慢词,有一些确有辞藻堆垛,雕琢过甚之嫌。但这首《思佳客》,读来却颇感闲淡婉约,在很大程度上与“清空”词的笔法有一致之处,可见梦窗词的风格在统一中也是有着多样性的。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吴文英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 ,174-176.
唐裴佶常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千匹。”
唐裴佶(jí)¹²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hūn)³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zhuàn),又命秣(mò)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shī)千匹。”
译文:唐朝人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夫在朝中为官,名声很好。一次,裴佶到姑姑家,正赶上姑父退朝回来,深深叹口气说:“崔昭是什么人?大家一致说他好。一定是行贿了。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不混乱呢?”裴佶的姑夫话还未说完,守门人进来通报寿州崔刺史请求拜见老爷。裴佶的姑父听了后很是生气,呵斥守门人一顿,要用鞭子打守门人。过了很久,裴佶的姑夫整束衣冠勉强迎见崔刺史 。又过了一会儿,裴佶的姑夫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一会儿,又命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命令喂饱(崔刺史的)马,给他的仆人饭吃。送走崔刺史后,裴佶的姑姑问他姑夫:“你为什么前边那么傲慢而后又那么谦恭?”裴佶的姑夫面带得意的神色走进屋门,挥手让裴佶离开这里,说:“暂且到书房里去休息一下。”裴佶出屋还没走下门前的台阶,回头一看,就看见他姑夫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赠送粗官绸一千匹。
注释:本文选自《唐国史补》。¹裴佶:人名。²常:通“尝”,曾经。³阍者:看门人。⁴馔:食物,多指美食。⁵秣:喂牲口。⁶絁:粗绸子。
芳洲生苹芷,宿雨收晴浮暖翠。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清镜空余白发添,新恨谁传红绫寄。溪涨岸痕,浪吞沙尾。
芳洲生苹芷,宿雨收晴浮暖翠。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清镜空余白发添,新恨谁传红绫寄。溪涨岸痕,浪吞沙尾。
老去情怀易醉。十二阑干慵遍倚。双凫人惯风流,功名万里。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孤帆夕阳里。何时送客,更临春水。
老去情怀易醉。十二阑干慵遍倚。双凫人惯风流,功名万里。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孤帆夕阳里。何时送客,更临春水。

  毛晋《芦川词跋》说:“人称其长于悲愤,及读《花庵》《草堂》所选,又极妩秀之致。”这首送别词,首先触景生情,后又缘情布景,节节转换,结构严谨,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悲愤之情与送别之意,在写作上自有特色,为其佳作之一。

  大凡送别之作,多托离怀以抒情,写景以寄情,这首词也是如此。词的开头四句,描写送别时的春江景色以及由此引发出的凄苦感情。“芳洲”二句是说,一场夜雨过后,碧空如洗,长满苹芷的小洲上,淡淡的晨雾在翠绿的芳草上面轻轻浮动飘动,给人一种朦胧之感。在这里,作者不仅描绘出送别时展现在眼前的春光晨色,又点出了送别的时间,还化用白居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暗示这生机盎然,给人带来活力,带来暖意的芳草,却挑起了作者无限惜别之意。“暖翠”二字尤其精妙,它从感觉方面把夜雨过后春江两岸的景色诗情画意地描写出来了。而“烟光如洗”二句,承上启下,进一步描写出江边晨景。其中前一句写“烟”,着一“洗”字,现出天空无限净洁的境界,写足了“宿雨收晴”之意;后一句写花,写一场春雨过后,鲜花盛开,时而轻盈的花瓣随风翩翩起舞,在作者看来,轻盈的花瓣犹如那点点泪珠,洒落地上。“点泪”二字用拟人手法,寓王观之情于客观,融惜别之情于春景,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清气氛,也为下面的抒情做好了铺垫。“清镜”二句,紧承“飞花点泪”,即景抒情,转入到对年华虚度、功业无成的忧伤心情的抒写。“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离骚》)和屈原一样,作者有感于日月如梭,时不待我,明镜新添白发,容颜日渐衰老,然而抗金报国的宏愿却无法实现,内心充满忧伤。一个“空”字,就把作者壮志难酬、老而无成的悲愤之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词人本是把恢复中原故土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的,但“天意从来高难问”(《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皇帝高高在上,出尔反尔,其意图令人难以捉摸。更使人难以理解的是他竟重用主和派,排斥抗金志士,这样就是词人的宏愿无法实现,致使词人感到老而无成。“新恨”句化用锦城官妓灼灼寄泪的典故,说明近来生活越来越寂寞,越来越孤独,甚至连一把同情眼泪也无人相送行,使人“新恨”无穷,倾吐了自己世无知己的悲哀。“溪涨”二句又缘情布景,进一步写雨后江天景色。“溪涨岸痕”写春水之猛,“浪吞沙尾”,写波浪之高。一“涨”一“吞”,不仅生动地再现了雨后春江波涛汹涌的情景,同时又借物抒怀,暗寓了自己高涨的自伤与伤别的心情。在这里,情与景合而为一,水乳交融,已经达到了浑然难辨的境界。

  过片再次借景抒情。“老去情怀”二句,暗示了送别的地点——江楼,以回应开头,同时又形象地刻画出词人内心无限的悲苦。一个“易醉”,一个“慵遍倚”,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难以言说又无处言说的辛酸!“双凫人惯风流”二句,词人以高度的热情赞美了友人胸怀“功名万里”的报国壮志,同时也把抗金复国的希望寄托在友人身上。这位友人或许被召入朝,词人为其送,故化用王桥的典故,称颂他一贯风流倜傥,素有报国立功之志。在这里,慰藉之情与送别之意是融为一体的。最后四句写送别。“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孤帆夕阳里。”词人在此展开了丰富而奇妙的联想。他告诉友人,此别之后,此日送别的场面将会在他的梦中重现,他设想那时,自己将在碧云深处与浓妆丽人相伴,过清闲的隐居生活,而友人却被应召入朝,自己依依难舍,因而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伫立江边,凝望着友人的“孤帆”渐渐地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久久不忍离去。这两句词,巧妙地化用了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而又有所创新,作者再次缘情布景,托物抒怀,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进一步写自己惜别之情,寄实于虚,虚实相映,更加真切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煞拍“何时送客,更临春水”,由当日送别想到来日送别,又由来日送别看见来日相逢,这种深一层的写法,更加含蓄委婉地写出词人无比悲痛的惜别之情。这种写法,确实“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江顺诒《词学集成·法》)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78-1279页

yóuchūnshuǐ··fāngzhōushēngpíngzhǐ--zhāngyuángàn

fāngzhōushēngpíngzhǐ宿shōuqíngnuǎncuìyānguāngpiànhuāfēidiǎnlèiqīngjìngkōngbáitiānxīnhènshuíchuánhónglíngzhǎngànhénlàngtūnshāwěi

lǎoqíng怀huáizuìshíèrlángànyōngbiànshuāngrénguànfēngliúgōngmíngwànmèngxiǎngnóngzhuāngyúnbiānduànfānyángshísònggènglínchūnshuǐ

身心一如,身外无馀。
身心一如,身外无馀(yú)¹
译文:身心还是如往常一般没有变化,只是身边已经没有了剩余。
注释:¹无馀:没有剩下。
长安虽乐,不是久居。
长安虽乐,不是久居。
译文:留在长安虽然快乐,这里却不是久留之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