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朝帝□,忽逢钧天响。悬知浐水游,绝胜汾川赏。
归来朝帝□,忽逢钧天响。悬知浐水游,绝胜汾川赏。

fèng使shǐzhōufǎnpèifèngshèngzhì--yáochóng

guīláicháoféngjūntiānxiǎngxuánzhīchǎnshuǐyóujuéshèngfénchuānshǎng

姚崇

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 ▶ 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
公旧序云: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¹,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使以寄之。
注释:¹朱康叔使君:《宋史·孝义传使:朱寿昌字康叔,扬州天长(今江苏省天长县)人。东坡贬居黄州,与朱守书信往来甚密,成为至交。朱在西,苏在东。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黄昏犹是雨纤(xiān)¹。晓²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³。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niǎn)衰髯(rán)
译文:昨日黄昏时,天上飘洒的还是纤纤细雨,次日清晨醒来打开窗帘,却发现大雪差不多快要和屋檐齐平了。江阔天低,漫漫白雪把江边酒馆的酒旗都盖住了,寒冷中独自坐着吟咏诗词,有谁陪伴?擦擦昏花的眼睛,捋捋衰老的胡子。
注释: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苏轼作此词时用江神子为词牌名。¹雨纤纤:细雨长丝的样子。²晓:早晨。³青帘:青布做的招子,指酒旗。⁴捻衰髯:以手指掐搓衰老的胡须。形容作词时字斟句酌的样子。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使君留客醉厌(yàn)¹。水晶²盐,为谁甜³?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xián)
译文:你正盛筵宴客,这如水晶盐般透明的雪,是为谁献上的美味?你手中拿着梅花,向东望去,想起陶潜。雪似故人,故人似雪,虽可爱,却又怕“有人嫌”。
注释:¹厌厌:指饮酒时欢乐、沉醉的样子。²水晶:极言珍贵。³甜:指美味。⁴陶潜:这里东坡以陶潜自比,以江州刺史王宏比朱寿昌。隐喻朱使君邀东坡赴宴。

  上片,写昨晚雨,今朝雪,天寒地冻,东坡倍觉衰病中孤独寂寞。开头三句,写昨夜的天气“雨纤纤”;今晨雪之厚“欲平檐”。第四、五句,进一步写雪境之大:“江阔天低”;雪势之猛:找不到酤酒“青帘”。写天气之急速变化,实写东坡的心情惴惴不安。最后三句,由写雪转入到写人,突出东坡“孤坐”之难,“谁伴我”之寂,“病目”之困,“衰髯”之态。只有边“揩”目,边“燃”须,边“吟”诗,才能度过这寂寞时光。作于同时的《浣溪沙·半夜银山上接苏》也有“冻吟谁伴撩髭须”,亦属此意的同义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苏轼也不知朱守寿昌现在受冻如何。

  下片以自我心态反衬,抒发对挚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开头三句,点化引用了李白《题东溪公幽居》:“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这里以沉醉、晶盐般的美味来联想朱守可能正盛筵宴客,然而东坡自己不在席上,甚为孤苦。第四、五句进一步运用想象,写朱守“手把梅花”一枝举起,“东望”着我这黄州的陶潜。也许你还在请我入宴。我“知使君之念我”。最后,以一个回环句,吐出了内心的压抑感和牢骚感:“雪似故人”,故“人似雪”,“虽可爱”,怕造门不前而返, “有人嫌”,推心置腹,刻骨铭心。

  全词,上片以“江阔天低”的雪景作为思念故人的典型环境,就是为下片的想象“使君之念我”,“雪似故人人似雪”之情怀作铺垫的。由景到人,并以陶潜自比,独白作结,寓意十分深远,反映了东坡的独立人格和审美情趣。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中册:中国书店,2007.1:第651页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秋丛¹绕舍(shè)²似陶家³,遍绕(lí)边日渐斜(xiá)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注释:¹秋丛:指丛丛秋菊。²舍:居住的房子。³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⁴遍绕:环绕一遍。⁵篱:篱笆。⁶日渐斜: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¹(gèng)²无花。
译文: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注释:¹尽:完。²更:再。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的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了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用语淡雅朴素,饶有趣味。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为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转,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57-858页
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27-328页

huā

yuánzhěn tángdài 

qiūcóngràoshètáojiā biànràobiānjiànxié 
shìhuāzhōngpiānài huākāijìngènghuā 
嘉景,向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奈傅粉英俊,梦兰品雅。金丝帐暖银屏亚。并粲枕、轻偎轻倚,绿娇红姹。算一笑,百琲明珠非价。
(jiā)¹,向²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奈(nài)(fù)粉英俊,梦兰³品雅。云丝帐暖银屏。并粲(càn)、轻偎(wēi)轻倚(yǐ),绿娇红姹(chà)。算一笑,百琲明珠非价
译文:美景如画,我们都还年少,怎能不沾染云雨。更何况年俊秀,女子娇媚可人。金丝帐里很暖和,银色屏风已掩闭。与佳人一起躺在华丽的枕头上,轻轻相互依偎着。美人嫣然一笑,即使是百串明珠的价值也比不上。
注释:¹嘉景:美景。²向:在。³梦兰:春秋时郑文公的妾梦见天使给了她一枝兰花,后来她生了郑穆公,取名叫兰。后人称怀孕为梦兰。⁴银屏:镶银的屏风。⁵亚:关闭。⁶粲枕:华丽的枕头。⁷非价:价值比不上。
闲暇。每只向、洞房深处,痛怜极宠,似觉些子轻孤,早恁背人沾洒。从来娇多猜讶。更对翦香云,须要深心同写。爱揾了双眉,索人重画。忍孤艳冶。断不等闲轻舍。鸳衾下。愿常恁、好天良夜。
闲暇。每只向、洞房深处,痛怜极宠,似觉些子¹轻孤,早恁(nèn)背人沾洒²。从来娇多猜讶³。更对翦(jiǎn)香云,须要深心同写。爱揾(wèn)了双眉,索人重画。忍孤艳冶(yě)。断不等闲轻舍。鸳(yuān)(qīn)下。愿常恁、好天良夜。
译文:在闲暇时常常在内室深处,对她万分怜宠,但她似乎觉得有些被辜负情意,在无人角落偷偷哭泣。从来都是娇嗔多猜忌。更是相互剪下头发以盟誓,必须共同铭刻下那深沉的情意。甚至为了彰显这份爱意,擦去了精心勾勒的眉峰,让爱人重新为她绘制。如何能够忍心辜负美人的情感呢?我发誓定不会轻易地离开她。鸳鸯被下,我愿常常能拥有这样的良辰美景。
注释:¹些子:有些。²沾洒:流泪。³猜讶:猜忌怀疑。⁴揾:擦去,擦掉。⁵忍孤艳冶:怎忍辜负美人的情意。

dòngxiān--liǔyǒng

jiājǐngxiàngshǎoniánzhēngzhānyúnnàifěnyīngjùnmènglánpǐnjīnzhàngnuǎnyínpíngbìngcànzhěnqīngwēiqīng绿jiāohóngchàsuànxiàobǎibèimíngzhūfēijiàxiánxiáměizhǐxiàngdòngfángshēnchùtòngliánchǒngshìjuéxiēziqīngzǎonènbèirénzhāncóngláijiāoduōcāigèngduìjiǎnxiāngyúnyàoshēnxīntóngxiěàiwènleshuāngméisuǒrénzhònghuàrěnyànduànděngxiánqīngshěyuānqīnxiàyuànchángnènhǎotiānliáng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昼出耘(yún)¹夜绩(jì)²,村庄儿女各当家³
译文:白天去田里从事田间劳动,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注释:¹耘田:治田除草,从事田间劳动。²绩麻:把麻搓成线。³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童孙未解¹²(gēng)织,也傍(bàng)³(sāng)学种瓜。
译文: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注释:¹未解:不懂。²供:从事,参加。³傍:靠近。⁴阴:树荫。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逸趣横生。

shítiányuánxìng ·sānshí

fànchéng sòngdài 

zhòuchūyúntián cūnzhuāngérdāngjiā 
tóngsūnwèijiěgònggēngzhī bàngsāngyīnxuézhòngguā 

秀色发江左,风流奈若何?
秀色发江左¹,风流奈若何²
译文:秀美的容色多生在南国,你风雅潇洒,真令人无话可说。
注释: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西北。殷淑:道士李含光门人,道号中林子。¹江左:即江南。²奈若何:谁能和你相比。若:汝,你。
仲文了不还,独立扬清波。
仲文¹了不还,独立扬清波。
译文:殷仲文一去而不回还,唯有你独立于世,激扬清波。
注释:¹仲文:指晋人殷仲文。据《晋书·殷仲文传》“殷仲文,南蛮校尉颧之弟也。少有才藻,美容貌”。
载酒五松山,颓然白云歌。
载酒五松山,颓(tuí)¹白云歌²
译文:带着酒来到五松山上,醉中高唱《白云歌》。
注释:¹颓然:感伤之意。²《白云歌》:又名《白云谣》。相传穆天子与西王母宴饮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因首句为“白云在天,山陵自出”,故名《白云谣》。
中天度落月,万里遥相过。
中天度落月,万里遥相过。
译文:中天的月亮已经偏西,但仍遥隔万里拜访你我。
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
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cuō)(tuó)¹
译文:手把酒壶流连这轮明月,唯恐把大好的时光蹉跎。
注释:¹蹉跎:指虚度光阴,任由时光流逝却毫无作为。
明日别离去,连峰郁嵯峨。
明日别离去,连峰郁(yù)¹(cuó)(é)²
译文:明天你就会离我而去,只剩下高峻的山岭连绵不绝。
注释:¹郁:阻滞。²嵯峨:山高峻貌。

  这是一首颇有新意的离别诗,一首贮满友情和才情的诗歌。

  诗一开首,先夸对方的才情。好友殷淑“秀色”江南,“风流”无比,真像才貌双全的殷仲文再生。诗人以“送别”为这首诗诗情的触发点,却未吐离情别绪,反倒特写好友的才华,颇有离题之嫌。其实,其妙需要推敲。首先,写才情是为了突出友情。不平凡的才华和“独立扬清波”的傲岸不羁的性格是双方彼此深入了解并引为同调、至交的不寻常友谊的纽带。友情来自才情,来自相互吸引。其次,友情的深厚引起刻骨铭心的离情之苦:好友一去,知音难觅,还有谁能如此理解和慰抚自己。因此,诗人开头用了曲笔,看似曲折绕远写来,其实却把诗人离别时复杂的痛苦心情含蓄而细腻地表达出来。这样写绕了个弯子,为诗人情感蕴集、积聚做了铺垫。

  诗中间直抒离情。诗人描绘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送别场面,引出一幅“五松山月夜送友图”。诗人送友精心选择了月夜五松山这典型环境是颇具匠心。清幽的五松山是美的,月夜的五松山更是妩媚。而一对好友身临其境,勾起漫步山麓,谈诗论文,长啸抒怀,高歌述志的美好友情的回忆。酒、月是诗人李白诗中的宠物。而今五松惜别,诗人又借酒、月写景抒情,颇见奇效;好友举杯话别,“别语缠绵不成句”(黄大临《青玉案》);临别痛饮,对月把酒而歌《白云》;醉不成欢,颓然相对而离情油然而生,坐看月落,别情依依,难舍难分……这幅诗人精雕的“送友图”,景情相生、相融。

  尾句“连峰郁嵯峨”除加重了万山阻隔的别离痛苦的沉闷气氛外,还巧妙地抒发了诗人长期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抚酒惜此月”,借酒、月过渡,巧妙自然;借月色流光之喻,发时光飞逝、壮志不遂之牢骚,画龙点睛。

  这首诗诗首以夸好友才情为开始,结尾以自己才情无法施展结穴点题,令全诗主旨豁然显露。

参考资料:
1、 铜陵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铜陵文史资料 第4辑 铜都历代诗粹.铜陵市:铜陵市地方志办公室,1991年:19-20页

sōngshānsòngyīnshū

bái tángdài 

xiùjiāngzuǒ fēngliúnàiruò 
zhòngwénliǎohuán yángqīng 
zàijiǔsōngshān tuíránbáiyún 
zhōngtiānluòyuè wànyáoxiāngguò 
jiǔyuè liúguāngwèicuōtuó 
míngbié liánfēngcuó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