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南九亭名止止,亭不妄作名何为。群公赋咏得深趣,清绝正与斯人宜。
公南九亭名止止,亭不妄作名何为。群公赋咏得深趣,清绝正与斯人宜。
铺张止义到无说,使我下笔先迟疑。圣贤出处无定辙,俯仰轻重争毫釐。
铺张止义到无说,使我下笔先迟疑。圣贤出处无定辙,俯仰轻重争毫釐。
云行非行止非止,由赐狂病渊骞痴。公南少年负才术,试仕吐出胸中奇。
云行非行止非止,由赐狂病渊骞痴。公南少年负才术,试仕吐出胸中奇。
一言龃龉便投袂,自道岂欲求人知。公卿文章强且起,举手谢绝无还期。
一言龃龉便投袂,自道岂欲求人知。公卿文章强且起,举手谢绝无还期。
传家万卷书史乐,负郭五里松楸悲。岷峨嘉景照研席,事搅辄醉醒仍诗。
传家万卷书史乐,负郭五里松楸悲。岷峨嘉景照研席,事搅辄醉醒仍诗。
有时日晏卧不动,郁郁经济埋如脾。
有时日晏卧不动,郁郁经济埋如脾。
太师竹洞枕温落,龙图药圃临清伊。二公止迹不止道,力与名教相扶持。
太师竹洞枕温落,龙图药圃临清伊。二公止迹不止道,力与名教相扶持。
今君所处近伊洛,道在不必分高卑。文章自可敌行事,荀孟皆我知为谁。
今君所处近伊洛,道在不必分高卑。文章自可敌行事,荀孟皆我知为谁。
亭非俗亭止非止,人物不到西南欺。
亭非俗亭止非止,人物不到西南欺。
冯山

冯山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 23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一年春事都来¹²,早过了、三之二³。绿暗红嫣(yān)(hún)可事。绿杨之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译文:细细算来,一年春光已过了三分之二。绿荫浓浓,红花重重,依然是往年的情景。庭院中,杨柳依依,帘幕里吹拂着暖风。有个人正在忧心忡忡,满面憔悴。
注释:¹都来:算来。²几:若干、多少。³三之二:三分之二。⁴红嫣:红艳、浓丽的花朵。⁵浑:全。⁶可事:寻常之事。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买花载酒长安¹市,又争似²、家山³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译文:就算在长安市里买花载酒,富贵满足,又怎比得上在故乡家中,看见桃李花开,绿叶粉红一团团的喜悦心情?不怨春风吹得异乡人落泪,都因想家的情太深。相思难以表达,梦也无痕迹,只有归来那天才会真的如愿。
注释:¹长安:指开封汴梁。²争似:怎像。³家山:家乡的山。指故乡。⁴不枉:不要冤枉、不怪。⁵是:正确。
这是一首以伤春、怀人、思归为内容的词作。全词的大意是:春日里,花红柳绿,本是最教人心悦神怡;可是在这样的季节里,东风吹起,词人却忍不住泪点垂滴。极写心绪之苦,蕴含着无限伤感,当与作者仕途逆蹇有关。前半片问伤春日之迟暮,春光不能留驻,词中以“绿暗红嫣”暗示春已到头,转眼就将是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流露出了几分伤感。上片侧重写春愁,下片侧重写乡思。思乡不已,梦乡不遇,最后决定唯有归去才是。反映了作者厌倦宦游,欲归乡的心情。全词语言浑成,感情真挚,动人心魄。“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揭明伤春落泪乃在作者内心相思情切,连魂灵都日思夜梦“家山桃李”,虽说是空幻无据。春风吹泪,不过是郁于心而形于面而已。抒情真切而富人情味。最后以“惟有归来是”结尾。表示了作者唯有归返家乡最好,趁桃李芳华,享受团圆美满,以慰藉孤独、寂寞,流露出对仕途迁延的厌倦。换头两句是比兴手法,指结交名妓,“家山桃李”指家中娇妻。后半片主要是抒怀人、思归之情,婉转缠绵,与前半片入目景相融汇。全词触景生情,还必须思自近及远,以花为结构与情蕴之脉络,构思新巧,心理刻划深曲婉转。

qīngàn ·niánchūnshìdōulái

ōuyángxiū sòngdài 

niánchūnshìdōulái zǎoguòliǎo sānzhīèr 绿ànhóngyānhúnshì 绿yángtíngyuàn nuǎnfēnglián yǒurénqiáocuì 
mǎihuāzàijiǔchángānshì yòuzhēng jiāshānjiàntáo wǎngdōngfēngchuīlèi xiāngnánbiǎo mènghún wéiyǒuguīláishì 
炉峰绝顶,复岫回峦,斗耸相乱。千丈岩陬牙横梧,两石不相接者丈许,俯身下视,足震慑不得前。王文成少年曾趵而过,人服其胆。余叔尔蕴以毡裹体,缒而下。余挟二樵子,从壑底搲而上,可谓痴绝。
炉峰绝顶,复岫(xiù)回峦¹,斗耸²相乱。千丈岩陬(zōu)³横梧,两石不相接者丈许,俯身下视,足震慑(shè)不得前。王文成少年曾趵(bào)而过,人服其胆。余叔尔蕴(yùn)以毡(zhān)裹体,缒(zhuì)而下。余挟二樵(qiáo)子,从壑(hè)底搲(wā)而上,可谓痴绝。
译文:在香炉峰的山巅,山峰蜿蜒起伏,岩石崎岖交错,两块不接的石头之间距离有一丈多,俯身往下看,绝壁陡峭,让人望而却步。年少时,王守仁曾勇敢地跳过这段距离,让人佩服他的胆量。而我叔叔张尔蕴则裹着毡子,身上系着绳子放下去,我和两个樵夫只好从谷底攀援而上找他,这种方法可俯说是非常愚笨了。
注释:¹复岫回峦:犹重山叠嶂。²斗耸:陡峭高耸。³陬牙:山崖突出处。陬,角落。⁴王文成: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绍兴余姚人,明中叶名臣,心学大师,卒谥文成。⁵趵:跳跃。⁶尔蕴:张烨芳,字尔蕴,号七磐,张岱从叔。性豪奢,广交游,筑室炉峰,日游城市,夜必往山宿。⁷缒:悬绳而下。⁸搲:牵挽。
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一友曰:“少需之,俟月出去。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且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渠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理,四人踞坐金简石上。是日,月政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半山嘄呼,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䩺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
丁卯(mǎo)¹四月,余读书天瓦庵(ān)²,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一友曰:“少需³之,俟(sì)月出去。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且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mì)(tún)犬食耳,渠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理,四人踞(jù)坐金简石上。是日,月政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半山嘄(jiào)呼,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liǎo)(wēng)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yè)下之。
译文:天启七年四月,我在天瓦庵读书,午后同三位朋友登上绝顶看落日。其中一位朋友说:“我们稍等一下,等月亮出来再走,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纵然遇到老虎,也是命中注定了。况且虎亦有虎道,夜晚才会下山寻找猪狗作为食物,它难道也会上山看月亮吗?”这话讲得也有道理。于是我们四人盘坐在石头上。当晚正是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日落月升,月光之下山中草木熠熠发光,让人心胆生寒。皎洁的月光照亮道路,我们拄着拐杖相互搀扶着下山。没走几步,半山腰便传来喊叫声,原来是我家老仆同七八个山僧拿着火燎、短刀、木棍来找我,担心我们这些人遇到老虎或者迷路了,就沿途叫喊着。我边回应他边奔跑过去找他,并相互搀扶着下山。
注释:¹丁卯:天启七年(年)。²天瓦庵:即天瓦山房,在香炉峰附近。³需:等待。⁴渠:他。⁵金简石:相传香炉峰旁宛委山上有盘石,石上有金简青玉古字。后世据传说指为金简石。⁶政:通“正”。⁷嘄:呼叫。⁸苍头:仆人。⁹䩺:刀鞘。
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谢灵运开山临澥,从者数百人,太守王琇惊骇,谓是山贼,及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
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liǎo)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¹,不知出何地?”吾辈匿(nì)笑不之语。谢灵运开山临澥(xiè)²,从者数百人,太守王琇(xiù)惊骇(hài),谓是山贼,及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fù)献太守,亦幸矣。
译文:第二天,山后有人传言:“昨晚更定时分,有几十个火把,一百多名大盗,经过张公岭,不知从哪里来的?”我们都偷笑不说话。谢灵运曾经带着几百人在靠近陆地的海湾边开山,太守王琇俯为是山贼,心神不宁,直到知道是谢灵运才平静下来。我们当夜没有被误当山贼绑着献给太守,也是庆幸不已。
注释:¹张公岭:又称阳和岭,在绍兴市南五里。²澥:渤澥,大海。

fēngyuè

zhāngdài míngdài 

    fēngjuédǐng xiùhuíluán dòusǒngxiāngluàn qiānzhàngyánzōuhéng liǎngshíxiāngjiēzhězhàng shēnxiàshì zhènshèqián wángwénchéngshàoniáncéngbàoérguò réndǎn shūěryùnzhānguǒ zhuìérxià xiéèrqiáo cóngérshàng wèichījué 

    dīngmǎoyuè shūtiānān hòutóngèrsānyǒuréndēngjuédǐng kànluòzhào yǒuyuē  shàozhī yuèchū shèngnánzài zòng mìng qiěyǒudào xiàshāntúnquǎnshíěr shàngshānkànyuè  yǒu rénzuòjīnjiǎnshíshàng shì yuèzhèngwàng yuèchū shānzhōngcǎodōuguāngguài qiǎoránshēngkǒng yuèbáimíng xiāngzhàngérxià xíngwèishù bànshānjiào nǎicāngtóutóngshānsēngrén chíhuǒliǎo dāogùn bèishī yuánshānjiàohǎněr jiēshēngyìng bēnérshàng xiàzhī 

     shānbèiyǒurényán  zuówǎngēngdìng yǒuhuǒliǎoshùshí dàobǎirén guòzhānggōnglǐng zhīchū  bèixiàozhī xièlíngyùnkāishānlínxiè cóngzhěshùbǎirén tàishǒuwángxiùjīnghài wèishìshānzéi zhīwéilíngyùn nǎiān bèishìshānzéixiàntàishǒu xìng 

有个人人,飞燕精神。急锵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有个人人¹,飞燕²精神。急锵(qiāng)环佩³上华裀(yīn)。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译文:有一位心爱的女子,舞蹈时的佩采神韵有如飞燕。伴着急促悦耳的玉饰声,她翩翩起舞于华丽的地毯上;佐酒之乐伴随着她红袖的飘动而响起,她的腰身轻柔,犹如佩吹拂下的柳枝。
注释: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等,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乐章集》注明为“歇指调”,双调五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¹人人:那人。常指所爱者。此处指歌女。²飞燕:指赵飞燕,汉成帝皇后,能歌善舞,以体态轻盈著称,其事见《汉书·孝成皇后传》。³急锵环佩:环佩发出急促的铿锵响声,形容步履轻盈敏捷。⁴裀:《说文解字》谓“重衣也”,此处指供歌舞用的地毯。⁵促拍:节奏急促的乐曲。
簌簌轻裙,妙尽尖新。曲终独立敛香尘。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
(sù)¹轻裙,妙尽尖新²。曲终独立敛(liǎn)香尘³。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pín)
译文:飘舞的衣裙发出的簌簌声,美妙最新奇。音乐结束了,她收敛了步履亭亭玉立。像西施一样皱着双眉,料想是她的身心已然困倦了吧。
注释:¹簌簌:象声词,此处形容衣裙飘动之声。²尖新:新颖别致。晏殊《山亭柳·赠歌者》:“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³香尘:女子舞步带起的尘土。⁴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⁵眉黛: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妇女以黛画眉,因此以眉黛指眉。⁶颦:皱眉。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貌美的舞女和她轻盈的舞姿,主要描写其舞姿。

  上阙起首二句“有个人人,飞燕精神”,人人”二字传达出了词人对她的喜爱之情,然后词人将舞女比作赵飞燕,简练而直接,说明她既有美丽的容貌,又善于舞蹈。

  接下来,词人对舞女及舞姿进行了具体的描绘:“急锵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三句写舞女的舞姿,在叮叮当当的环佩撞击声中,她疾步踏上华丽的地毯,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尽情地甩动红袖,那舞动的身躯如同轻盈的柳枝在风中摇曳。

  下阙紧接上片,继续描绘舞女,“簌簌轻裙,妙尽尖新”二句写舞女的装束,她美丽的衣裙飘动起来,发出簌簌的声响。

  “曲终独立敛香尘”一句,舞女停止了舞步,词人没有直接描写舞女亭亭玉立的静态美,而是从旁着笔,写她舞步惹起的香尘的凝结。香尘似是随着她的静立而凝住,这本是观赏者的一种错觉。词人的词笔将错就错,用来衬托舞者独立之时雕塑般美丽的造型。

  “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二句显示了柳永对她的爱怜之意,并且词人将舞女皱眉的样子比做西施,用来回应开头,首尾呼应。另外词人并没有解释舞女为何“眉黛双颦”,这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此词如同几幅速写画,短小而精致,简单而传神。词人抓住了舞女神韵和体态,用了“飞燕”、“急锵环佩”、“促拍”、“红袖”、“风柳腰身”、“簌簌轻裙”、“独立”、“香尘”、“眉黛双颦”等字词,既有神态的表露,又有音响地描绘;既有体态的描写,又有内心的刻画。将一位风尘舞女的形象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广开¹兮天门²,纷³乘兮玄云
译文:天宫大门大开,我乘驾起一团团连接的黑云。
注释:¹广开:大开。²天门:天帝所居紫微宫门。按,以下四节为扮大司命的神尸所唱。³纷:多。⁴吾:大司命自谓。⁵玄云:黑云。乘玄云即以玄云为车,犹云乘云车。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令飘风¹兮先驱,使涷(dōng)²兮洒尘。
译文:命令旋风在前面开路,指使暴雨洗净空中的飞尘。
注释:¹飘风:大旋风。²涷雨:暴雨。
君回翔兮㠯下,逾空桑兮从女。
¹回翔兮㠯(yǐ)²下,逾空桑³兮从女(rǔ)
译文:大司命你自天上盘旋降临,我则跨越空桑山与您相随同行。
注释:¹君:指大司命。祭祀女巫以少司命的口吻迎神娱神。²㠯:同“以”。³空桑:山名。⁴女:汝。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纷总总¹兮九州,何寿²³兮在予
译文:纷扰扰的九州众生,为何其生死大权掌握在我的手中?
注释:¹纷总总:众多的样子,指九州之人。²寿:长寿。³夭:早亡。⁴予:我。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¹兮御阴阳²
译文:高高地飞呀缓缓地飞,乘着天地间的正气,驾驭着阴阳二气的变化。
注释:¹清气:天空中的元气,也称作“精气”。²阴阳:阴阳二气,此处兼及阴阳变化而言。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
¹与君²兮齐³速,导兮九坑(gāng)
译文:我与你恭谨地在前趋走,引天帝直到达九冈山上。
注释:¹吾:大司命自谓。²君:指少司命。³齐:原作“斋”,朱熹《楚辞集注》作“齐”,今据改。齐速,严肃地快步走,也叫“趋”,为恭谨之貌。⁴导:引导。⁵帝:天帝。⁶之:到。⁷九坑:当即《左传·昭公十一年》说的冈山,楚人曾祭天于冈山。“坑”同“阬”,一本作“阮”,即古“冈”字。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¹衣兮被被²,玉佩兮陆离³
译文:云彩的衣裳长长地飘动,腰间的玉佩叮叮当当。
注释:¹灵:《北堂书钞》等所引作“云”,二字繁体同为雨字头,相近致误。云衣,以云霞为衣。²被被:衣长的样子。³陆离:长的样子。
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壹阴兮壹阳¹,众莫知兮余所为。
译文:凭借着万物阴阳生成之理,谁也不知道我的作为职掌。
注释:¹壹阴兮壹阳:指万物生成之理。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折疏麻¹兮瑶华,将以遗(wèi)²兮离居。
译文:折下茎断丝连的疏麻白花,将它赠给离居者聊表思念。
注释:¹疏麻:升麻(王逸称为“神麻”,神升声近)。麻的秆茎折而皮连,有藕断丝连之意。按,此下三节为女巫以少司命口吻娱神所唱。²遗:赠。离居:本来亲近而现在分离的人。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老冉冉¹兮既极²,不寖(jìn)³近兮愈疏。
译文:老暮之年已渐渐地来到,不能再亲近反而更加疏远。
注释:¹冉冉:渐渐地。²极:至。³寖:同“浸”,渐。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乘龙兮辚辚¹,高驰(chí)兮冲天。
译文:驾起龙来云车隆隆,高高地奔驰冲向天空。
注释:¹辚辚:车声。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结桂枝兮延伫¹,羌²愈思兮愁人。
译文:我编结着桂树枝条远望,为什么越思念越忧心忡忡。
注释:¹延伫:“伫”借为“眝”。延眝,远望。²羌:何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¹兮无亏²
译文:令人忧愁的思绪摆脱不清,但愿像今天这样不失礼敬。
注释:¹若今:像今天一样。²亏:亏损。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¹人命兮有当²,孰³离合兮可为
译文:人的寿命本来就各有短长,谁又能消除悲欢离合之恨?
注释:¹固:本来。²当:当然,本来的样子。³孰:谁。⁴为:作为,起作用。

  《九歌·大司命》是屈原的所做的祭大司命之神的歌舞辞,是组曲《九歌》中的一篇,是《九歌·少司命》的姊妹篇。大司命是先秦时代中国传说中的神,是掌管人的寿夭之神。其中大司命的主巫的唱辞,既有他的自述,也有他对少司命的唱辞。通过这些唱辞,描绘出了大司命威严、神秘、忠于职守、 督察人的善恶、握有生杀大权的形象。形神毕肖,准确的写出了大司命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或作者屈原对生与死、个人的生死命运与其善恶修为关系的认识及对大司命神的敬畏之情。折疏麻兮瑶华之后则是少司命的唱词,大司命与少司命的形象在篇中形成了富有意味的对照。主死 的大司命威严、神秘、令人敬畏;主生的少司命亲切、爱人、令人爱戴。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谏雨兮洒尘。”这是大司命的唱词,这两句是说,大开天门,我驾起滚滚的乌云,令旋风为我开路,令暴雨为我洒尘。这里写大司命的上场,从开天门的叙述里,我们可以推断他的天神地位,从以黑云为乘,令旋风为先驱和暴雨洒尘的清洁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权威,他的威严,他的冷酷和可怖。吉神降临往往有祥云为伴,有满堂的芳香,凶神的降临往往伴有黑云、狂风和暴雨。死对常人来讲是可怕的,而掌管人寿命的大司命在人心目中自然也是可怕的凶神。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这是迎神女巫的唱词。这两句是说你从天上盘旋而下,我则跨越空桑山与你相随通行。大司命是受了迎神女巫的礼祭从天而降的。而迎神女巫的追求则是出于对大司命的爱恋。先民的娱神的目的往往是通过男女情事来达到的,这一手段同样适用于人对大司命神的祭祀。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这是大司命的唱辞。谓纷扰扰的九州众生,为何其生死大权掌握在我的手中?面对迎神女巫的追求,大司命高傲地亮明自己的权威与身份,带有自我炫耀的成分一一这或许就是人神离别的根本原因。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这是迎神女巫的唱辞。谓高高地飞呀缓缓地飞,乘着天地间的正气,驾驭着阴阳二气的变化。我与您并驾齐驱,引导您到九冈山去。她顺承大司命自炫的心理,一方面赞项了神的功德无量,一方面表现了对神的虔诚恭谨。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这是大司命的唱辞。谓我穿的神衣随风轻轻飘舞,我佩戴着长长的玉饰。我时隐时现、变化无常,我的所作所为,平凡人都莫知其详。这里仍是大司命夸耀其衣饰华美、神力非常的目炫之辞。至此,高高在上、冷酷无情、神秘莫测的大司命形象已塑造完成。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寝近兮愈疏。”这是迎神女巫的唱词。谓采摘美丽如玉的花朵,将把它送给即将离别远去的大司命。人已经渐渐地进入老境,若不多加亲近,就会变得更加疏远。它表现了迎神女巫对神的崇敬、依恋,也表现了因年纪既老而情意愈疏的悲伤,流露了冀幸延年的情绪。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中说:“神以巡览而至,知其不可久留,故自言折其麻华,将以备别后之遗。以其年已老,不及时与神相近,恐死期将及,而益以琉阔也。盖诉而寓祈之意。”可谓深得其中三昧。

  “乘龙兮磷磷,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这仍是迎神女巫的唱辞。谓大司命驾着滚滚的龙车离去,他高飞远举,直冲云天。我手持编好的桂枝久立凝望,越是想念他啊越是忧愁悲伤。上四句从抒清主体的角度,言因感于老境渐至却不能愈力睐近而有折疏麻以挽留之举,重点抒写了迎神女巫的复杂情感;而此四句则从另一角度,写大司命全然不顾迎神女巫的挽留,乘龙冲天而去,既表现了大司命的冷酷无情,又表现了迎神女巫的痴情与忧愁。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这仍是迎神女的唱辞。谓神已离去使人忧愁,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但愿自今而后事神之心不减。本来人的寿夭是有定数的,难道是由人神的离合可以改变的么?这是神去之后迎神女巫的自我宽解之辞:既然人的命运由天而定,又何必苦苦追求,又何必因与神的离合而徒增忧伤呢?从表面来看,作品以这样的口吻作结,显示了迎神女巫对生死寿夭的达观态度,展示了她既现实又乐观的性格。但仔细品味,其中却充满了追求不得的失落和惘怅,流露出对人生命运的无可奈何。

  作品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成功地塑造了大司命和迎神女巫(追求者)的形象。在大司命与迎神女巫的对话中,重点突出了大司命冷酷无情、自命不凡、自鸣得意、高高在上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均自大司命口中说出,又带有明显的自炫性质。同时,在对话中还表现了迎神女巫对神的虔敬与崇拜,表现了互目寸神的热爱与追求。但二者的对话却有异乎寻常的特点:它不是承前启后的相互对答,而是大司命一方只顾炫耀自己的威灵和神秘,迎神女巫乘势表述自己对他的爱慕与追求,反映出地位尊卑的殊异。而这样的对话形式,更有利于对大司命性格的塑造。在迎神女巫的独白中,则主要突出了迎神女巫的痴情和惆怅,表现了她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而这种种情感均以独白的方式说出,更加重了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乎引唐色彩,将一个“终被无情弃”的女子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哀怨动人。

  作品寄慨遥深,富有寄托。先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既观照了草木的零落,也观照了自我的衰亡。他们将自己生死无常、寿夭不齐的抽象思考,塑造成为具体可感的大司命神的形象,并在迎神、送神的过程中寄托了自己长生不老的愿望。这就是民间《九歌·大司命》的原始意图。当诗人屈原利用这一形式抒发情感的时候,他则在人神离合的情节中,寄寓了自己君臣离合变化的情思和希冀,以及追求不得的失落与惆怅。而其中“老冉冉兮既极,不寝近兮愈疏”与《离骚》中的“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情感何其相似!“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与“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意味又复相同;“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与“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又同是遇合难成的牢骚与无奈。

参考资料:
1、 刘树胜; 孙玉藏.《大司命》解读[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6-30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¹采薇,薇亦作²³。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mǐ)室靡家,猃(xiǎn)(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猃狁之故。
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刚刚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眼看一年又完啦。没有妻室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注释:¹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叫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²作:指薇菜冒出地面。³止:句末助词,无实意。⁴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意。⁵莫:通“暮”,此指年末。⁶靡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⁷猃狁: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⁸不遑:不暇。遑,闲暇。⁹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启:跪、跪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柔¹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²,载(zài)饥载渴³。我戍(shù)未定,靡使归聘(pìn)
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了回家了,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注释:¹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²烈烈:炽烈,形容忧心如焚。³载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⁴戍: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⁵聘:问候的音信。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采薇采薇,薇亦刚¹止。曰归曰归,岁亦阳²止。 王事靡³(gǔ),不遑启处。忧心孔,我行不来
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了回家了,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注释:¹刚:坚硬。²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今犹言“十月小阳春”。³靡:无。⁴盬:止息,了结。⁵启处:休整,休息。⁶孔:甚,很。⁷疚:病,苦痛。⁸我行不来:意思是:我不能回家。来,回家。(一说,我从军出发后,还没有人来慰问过)

  这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

  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

  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因此,兴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的深刻之义。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姿势里,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还看到思念的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豪迈和悲凉的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愫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31-335
2、 戴建华.读《采薇》札记.中学语文教学,2008,0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