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挂席凌蓬丘¹,观涛憩(qì)(zhāng)²
译文:乘坐帆船来到蓬丘岛,上樟楼观赏著名的钱塘江潮。
注释:¹蓬丘:蓬莱山也。²樟亭楼:即浙江亭也,在跨浦桥南江岸。《浙江通志》:樟亭,在钱塘县旧治南五里,后改为浙江亭,今浙江驿其故址也。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¹山动逸兴,五马²同遨(áo)游。
译文:五马大车载你我一同遨游,兴致如三山逐浪高。
注释:¹三:谓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²五马:古太守事。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sà)¹惊秋。
译文:天竺寺森然收如眼底;一路松风在唱着秋天的歌。
注释:¹飒:形容风声。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译文:看云卷云舒,变化莫测;顺水流而上,穷其源头的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叠嶂(zhàng)¹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译文:遥远的大海在重重山峦的那边,窗外江水奔涌归大海。
注释:¹叠嶂:重叠的山峰。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译文:诗写好了,足以傲视日月,吴国山水充满了无限乐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乘坐帆船来到蓬丘岛,上樟楼观赏著名的钱塘江潮。

五马大车载你我一同遨游,兴致如三山逐浪高。

天竺寺森然收如眼底;一路松风在唱着秋天的歌。

看云卷云舒,变化莫测;顺水流而上,穷其源头的清幽。

遥远的大海在重重山峦的那边,窗外江水奔涌归大海。

诗写好了,足以傲视日月,吴国山水充满了无限乐趣!

注释

蓬丘:蓬莱山也。

樟亭楼:即浙江亭也,在跨浦桥南江岸。《浙江通志》:樟亭,在钱塘县旧治南五里,后改为浙江亭,今浙江驿其故址也。

三:谓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

五马:古太守事。

飒:形容风声。

叠嶂:重叠的山峰。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一片闲云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
锦织江边翠竹,绒(róng)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一片闲云任卷舒,挂尽朝云暮(mù)¹
译文:这帘儿是湘江岸的翠竹加锦丝绦织就,这帘儿是南海中的明珠用红绒线穿成。无论是在淡月下掩映,还是在清风中立身,它都不沾飞花,隔断红尘。它像一片自由的彩云,无牵无挂,能屈能伸,涉历了多少朝云暮雨,却不着一点印痕。
注释:朱帘秀:元初著名的青楼女演员,朱姓,行四,以演杂剧著称。朱帘秀为其艺名,亦作“珠帘秀”。其与当时的文人名士交往密切,除胡祗遹外,王恽、卢挚、冯子振、关汉卿都作有散曲赠她。¹朝云暮雨:战国宋玉在《高唐赋序》中述楚怀王梦巫山女子伴寝,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因以作为男女交合的喻称。

  切合姓名咏物志感,是诗词曲赠人之作的常法。如苏东坡《减字木兰花》赠徐君猷侍儿胜之:“天然宅院,赛了千千并万万。说与贤知,表德元来是胜之。今来十四,海里猴儿奴子是。要赌休痴,六只骰儿六点儿。”“赛了千千并万万”、“海里猴儿”(双陆胜采名)、“六只骰儿六点儿”(掷骰胜采)都含“胜之”的意思。该篇即围绕“朱帘秀”三字生发,从珠帘的禀质、环境、阅历及所显示的风神步步写来,贴切于物而影合于人。

  曲中的暗示、双关,意味悠长。如“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以“江边翠竹”之秀、“海上明珠”之贵配上锦织绒穿的精致,合映出朱帘秀的色艺双全;“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既暗点朱帘秀寄身“风月场”的处境,又表现出她的脱俗厌嚣,纤尘不染。末二句从王勃《滕王阁序》“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句境化出,又兼具“高唐云雨”典故的风情意味,显示了朱帘秀婉娩风流,而又勘破情关的秀慧形象。从一挂帘子开掘出这样多的浪漫色彩,足见作者的艺术功力。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

chénzuìdōngfēng··zèngzhūliánxiù--zhī

jǐnzhījiāngbiāncuìzhúróng穿chuānhǎishàngmíngzhūyuèdànshífēngqīngchùdōuduànluòhóngchénpiànxiányúnrènjuǎnshūguàjǐncháoyún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¹成丛。就中²³人属意,最是虫虫。有就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几回饮散良宵永,鸳(yuān)(qīn)暖、凤枕香浓。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
译文:小楼深巷全都纵情游冶过,身着罗绮、浓妆艳抹的歌妓甚多,其中能使人倾心的,正是虫娘。绘画难描绘她的高雅志趣,任何花朵都比不上她美好的容颜。多少次酒宴后的良宵都是和虫娘度过,永远都忘不了,那温暖的鸳鸯锦被,香浓的艳美枕头。仿佛这天上人间,只存在我和虫娘的真情了。
注释:¹罗绮:丝织品,此指衣着华贵的女子。²就中:其中。³堪:值得。⁴属意:注意。⁵虫虫:妓女名,又名虫娘。柳永曾在多首词中提及此名,她可能与柳永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爱情关系。⁶鸳衾:绣着鸳鸯的锦被。⁷凤枕:绣着凤凰的枕头。
近来云雨忽西东。诮恼损情悰。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
近来云雨忽西东。诮(qiào)¹损情悰(cóng)²。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争似³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chōng)。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
译文:近来忽然分离东西,烦恼纠结伤情绪。纵然偷情幽会,总是短暂匆忙。怎么才能像夫妻那样鸾凤和睦、相偕到老,以免每次相会都叫你敛眉啼哭、伤心忧愁。眼前只是暂时的疏远离别,有我们的山盟海誓在,更不必忧心忡忡。等到真的娶你为姬妾的那天,方才确信我们的爱情有始有终。
注释:¹诮恼:忧愁烦恼。诮,通“ 悄 ”。²情悰:情怀,情绪。³争似:怎么比得上。⁴和鸣:比喻夫妻和睦。⁵敛翠啼红:皱眉流泪。敛翠,翠指翠眉,敛眉乃忧愁之状。啼红,红即红泪,指青年女子伤心时落下的泪。⁶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⁷真个:真的。⁸宅院:指姬妾。⁹初终:始终。

  这是柳永困居东京汴梁时为青楼名妓虫娘所作的一首词,用以表白自己对虫娘的真挚情意,并且向虫娘许下庄重的诺言。虽然柳永踏入仕途后,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终未实践这一诺言,但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在作品中如此大胆示爱求偶已属难能可贵了。

  词的上片主要回忆了昔日与虫娘的恩爱时光。柳永在词的开始就坦率的承认了对歌妓虫娘的真情实意: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小楼深巷”指的是平康坊曲之所,歌妓们聚居之地。北宋都城开封“出朱雀门东壁,亦人家。东去大街、麦梨巷、状元楼,余皆妓馆,至保康门街。其御街东朱雀门外,西通新门瓦子以南杀猪巷,亦妓馆。以南东西两教坊”(《东京梦华录》卷二)。这些坊曲之中身着罗绮、浓妆艳抹的歌妓甚众,但柳永却特别属意于虫娘,因为她是一位温柔俊俏、色艺超群的多情女子。柳永在这里用了一个“最”字,突出了虫娘在其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自然有比虫娘更为风流美貌的,而具有雅态的却极为稀少。“雅态”是虫娘的特质,唐宋以来的一些歌妓,除了有精妙的伎艺之外,还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吟诗作对。柳词《两同心·嫩脸修蛾》的“偏能做文人谈笑”和《少年游·世间尤物意中人》“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就是表现这种雅态的,它源于品格和志趣的高雅,全不像是风尘中的女子。柳永之所以爱慕虫娘正由于此。歌妓们虽然受制于娼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她们的情感是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柳永由于真正的同情和尊重她们,因而能获得其真情,相互知心。“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以往他们曾多次共度良宵,幸福地相聚。“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表达了两人的心愿,也就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同时也写出了两人对这份爱的陶醉、痴迷。

  词的下片转写当前,以“近来”二字将词意的发展由往昔转到现实,“云雨忽西东”,说明他们的爱情出现了一些波折,由“诮恼损情悰”看来,波折更多的原因是因虫娘引起的,她又是抱怨,又是烦恼,完全破坏了从前那种欢乐的情怀。从与虫娘“偷期暗会,长是匆匆”的情形来推测,柳永困居京都,已失去经济来源,不可能千金买笑而歌舞场中挥霍了。因而与虫娘的聚会只能偷偷地进行,而且来去匆匆。由此使他希望与虫娘过一种鸾凤和鸣、白头偕老的正常夫妇生活,以结束相会时愁颜相对的难堪场面。“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虫娘匆匆相会时“敛翠啼红”,暗示了他们爱情的不幸。这不幸完全是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很可能是因娼家严禁虫娘与这位落魄词人的来往。在此情形下,词人提出了暂行办法和长远打算。暂行的办法是“眼前时、暂疏欢宴”,疏远一些,以避开各种外界压力。他劝慰虫虫不要忧心忡忡,请相信他的山盟海誓。长远的打算是使虫虫能“作真个宅院”,柳永是真正打算娶虫虫作“宅院”的。只有到了那时,才算是他们的爱情有始有终。至此,整个下片恰当地表达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同时又达到了劝慰虫娘的目的。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柳永是抱着一腔真挚的感情,把一位封建社会底层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歌妓虫娘当成了自己真诚爱慕的对象。虫娘是他落魄无聊的情形下与他相爱的,所以柳永决心一举成名后定来报答她的深情。整首词委婉曲折,真实地再现了柳永当时的心路历程。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343-345
2、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266-269

xiánbīn··xiǎolóushēnxiàngkuángyóubiàn--liǔyǒng

xiǎolóushēnxiàngkuángyóubiànluóchéngcóngjiùzhōngkānrénshǔzuìshìchóngchóngyǒuhuànánmiáotàihuāfāngrónghuíyǐnsànliángxiāoyǒngyuānqīnnuǎnfèngzhěnxiāngnóngsuànrénjiāntiānshàngwéiyǒuliǎngxīntóng

jìnláiyún西dōngqiàonǎosǔnqíngcóngzòngrántōuànhuìzhǎngshìcōngcōngzhēngshìmíngxiélǎomiǎnjiàoliǎncuìhóngyǎnqiánshízànshūhuānyànméngyánzàigèngchōngchōngdàizuòzhēnzháiyuànfāngxìnyǒuchūzhōng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春江渺(miǎo)¹,断送²(piān)舟过林杪(miǎo)³。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译文:春天的江面浩渺无边,我目送着扁舟驶向远方,直到被江岸的树梢遮断。无边的愁云聚拢上来,风帆渐行渐远,像小小的沙鸥飞向天边。
注释:¹渺:同“淼”,有浩淼意,更有邈远意。²断送:一般作消磨、弃绝、打发等义解,在这里均不甚妥切,实际是目送而至于尽(“断”),极言所望之远。³杪:树木的末梢。⁴布帆:布质的帆。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译文:可恨那红红的夕阳还有一竿高,为什么要早早地催行呢?我不由得心生埋怨。

  这是一首送别诗。词人以轻松语写沉重的心情,雅韵与俗美兼具,虽用比兴而无曲晦之感,毫不雕琢却有流动之趣,离愁别绪跃然纸上。

  这首四十个字的小词,题曰《送别》,此刻行人已去,但仍可见其行舟,词大半从“舟”字着笔。春江水暖,一望绵远,不见端际。词人伫立江边,目送行舟,水长天远,似都没有尽头。次句紧承上句,仍是江边人注目之所见:望呵,望呵,一直望到远去的小舟过了树木的梢头。船已行远,故所望之人似觉船已越过树梢在前进。首二句十个字,将送者神情专注和船行渐远的情状,描绘极为精细。

  下二句说,船越行越远,船体已不可见,惟见点点白帆,比沙鸥还小。这里“青未了”从文义说接下句,指“布帆”,正“孤帆远影碧空尽”时,惟有点点白帆可以望见。而愁如云积,是此时词人的惑受。“布帆遥比沙鸥小”,可看乍写实,但亦寓有对行者的祝愿。

  最后说:“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残照”,夕阳、落日。孟浩然《同独孤使君东斋作》:“竹间残照人,池上夕阳浮。”残照尚有一竿高,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去早”,呼唤早点回去,又怎能不“怪”!怪者,埋怨、责备,见怪也。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清词鉴赏辞典 图文修订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370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草铺¹横野²六七里,笛弄³晚风三四声。
译文: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注释:¹铺:铺开。²横野:辽阔的原野。³弄:逗弄,玩弄。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归来饱饭¹黄昏后,不脱蓑(suō)²卧月明³
译文: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注释:¹饱饭:吃饱了饭。²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³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牧童》一诗,不仅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该诗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诗中尽道牧童生活的闲逸与舒适。此诗委婉劝说钟傅趁早离开那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回归田园,过牧童那样无欲无求的生活。在此诗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现为迷失在宦途中的钟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牧童。本诗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参考资料:
1、 王伟萍.中国古代诗人的牧童情结 [J].南都学坛 ,2012,32(4):第43-47页.
2、 李文菊编著.小学古诗词鉴赏全典: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崇文书局,2010.03:第114页
3、 关滢 朱炯远 张家鹏 王文衢主编.唐诗宋词分类描写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03月第1版:第167页

tóng

yán tángdài 

cǎohéngliù nòngwǎnfēngsānshēng 
guīláibǎofànhuánghūnhòu tuōsuōyuèmíng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黄河走东溟¹,白日落西海。
译文:黄河流入东海,白日沉于西海。
注释:¹东溟:即东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逝川与流光¹,飘忽不相待。
译文:时光就如同这东去的黄河,飘忽而逝,时不我待。
注释:¹“逝川”句:喻失去的光阴。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春容¹舍我去,秋发²已衰改。
译文:青春的容颜舍我而去,满头白发已改变了我的容貌。
注释:¹春容:少年之容。²秋发:衰暮之发。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译文:人的一生不是年年常青的寒松,青春哪里能够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吾当乘云螭(chī)¹,吸景驻光彩²
译文:我欲乘飞龙而去,让时光停止,这样就能让青春永放光彩。
注释:¹云螭:云中之龙。螭,传说中的独角龙。²“吸景”句:谓阻止太阳运行,即让时光停止。这里,吸与驻同义,都是阻止之义;景与光彩同义,都指日。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