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阁层层倚半空,绕轩澄碧御沟通。金钿座上歌春酒,
台阁层层倚半空,绕轩澄碧御沟通。金钿座上歌春酒,
画蜡尊前滴晓风。岁月不知成隙地。子孙谁更系殊功。
画蜡尊前滴晓风。岁月不知成隙地。子孙谁更系殊功。
人间若算无荣辱,却是扁舟一钓翁。
人间若算无荣辱,却是扁舟一钓翁。

jiùhóujiā--luó

táicéngcéngbànkōngràoxuānchénggōutōngjīndiànzuòshàngchūnjiǔhuàzūnqiánxiǎofēngsuìyuèzhīchéngzisūnshuígèngshūgōngrénjiānruòsuànróngquèshìbiǎnzhōudiàowēng

罗邺

罗邺

罗邺 (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1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堤曲朱墙近远,山明碧瓦高低。好风二十四花期。骄骢穿柳去,文艗挟春飞。
堤曲朱墙近远,山明碧瓦高低。好风二十四花期¹。骄骢(cōng)²穿柳去,文艗(yì)挟春飞。
译文:水中行船,堤岸曲折,岸上红墙时近时远,远山明丽,近楼碧瓦高低相间。春风吹到二十四番,骏马在绿柳间驰穿,画船追着春色浏览。
注释:¹二十四花期:指花信风。²骄骢:壮健的骢马。
箫鼓晴雷殷殷,笑歌香雾霏霏,间情不受酒禁持。断肠无立处,斜日欲归时。
箫鼓晴雷殷(yīn)¹,笑歌香雾霏(fēi)霏,间情不受酒禁持²。断肠无立处,斜日欲归时。
译文:箫鼓声声震天犹如晴天响雷一般,香雾在湖面弥漫,笑声歌声不断。情趣涌现,哪里还受酒的束管?面前美景欢乐一片,我却冷眼旁观,忧愁令肠断,此处无我立脚之点。已经日落要归返,我却仍与伤感凄凉相伴。
注释:¹殷殷:形容吹箫击鼓声音如雷声阵阵。²间情不受酒禁持:指游春的好心情需开怀畅饮。

  这是一首纪游抒怀词,写词人春泛西湖的所见所闻所感。全词分两个部分:上片与过片的前两句为前半部分,咏西湖春泛之全景,气氛欢快;末三句为后半部分,写自己泛舟欲归,情调黯然。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原曲多用以咏水仙,故名。“堤曲朱墙近远,山明碧瓦高低。”曲:水流弯曲的地方。两句大意是:春天的西湖周围,山明水秀,风景怡人。在长堤的水流弯曲处,坐落着许多亭台楼榭,红墙碧瓦,远近高低纵横。起二句对仗工整,总写西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色彩鲜明,气韵横生。“好风二十四花期,骄骢穿柳去,文舟益挟春飞。”好风二十四花期:即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人将春天前后八个节气分属二十四种花,它们是:小寒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瑞香、兰花、山矾;立春迎春、樱春;雨水菜花、杏花、李花;惊蛰桃花、棣棠、蔷薇;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清明桐花、麦花、柳花;谷雨牡丹、荼种、楝花。骢:原指毛色青白相杂的马,也泛指马。文罦:即画舫。罦,刻有罧首的船。三句大意是:在二十四番花信风轻吹的三四个月中,西湖边风景如画,游人如织。骑马的游客在柳树间穿行;湖中画船如云满载春色荡漾往来。“骄”字刻画出游客的盎然意兴,“文”字更为此画面增添了几许绮丽的色彩。“箫鼓晴雷殷殷,笑歌香雾霏霏。”殷殷:盛大的样子。霏霏:形容云气、雾气很盛的样子。两句大意是:西湖边上箫鼓齐鸣,乐声喧天,仿佛晴空响雷一般。笑声歌声不断,随着花香弥漫于湖上。此二句从听觉和嗅觉方面着笔,进一步刻画出西湖春天的热闹繁盛景象。“闲情不受酒禁持,断肠无立处,斜日欲归时。”禁持:是宋、元方言,摆布、纠缠的意思。三句大意是:心中甚感幽独落寞,即使喝得醉意醺醺也高兴不起来。满腹愁苦无处诉说,唯有在斜阳之下凄凉地归去。这一部分写词人将自己悄然置身于繁盛热闹的场面之外,大有辛弃疾《玉案》词中的主人公“东风夜放花千树”时“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情味。从写作技巧上来说,这是一种对比的章法,临结一转,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余地。

  这首小词情景反衬。词人置身花香弥漫、歌舞喧天的西湖春景中,心中充满凄凉,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手。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旅舍残春¹宿雨晴²,恍(huǎng)³心地忆咸京
译文: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
注释:¹残春:指的是春天将去,春花凋残,故称残春。²宿雨晴:指一夜宿雨,清晨放晴。³恍然:忽然。⁴咸京:指唐都城长安。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忆鱼吹柳絮(xù)¹
译文: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
注释:¹柳絮行:指柳絮随风飘飞。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禅伏诗魔¹归净域(yù)²,酒冲³愁阵出奇兵
译文:借写诗杆情因悟禅语止,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注释:¹诗魔:佛家禅理认为作诗是文字“魔障”。²归净域:指归到那洁净的地方。净域,亦称“净土”,佛语,指无浊无垢之地。³酒冲:用酒来冲击。⁴愁阵:愁苦如重重敌阵。⁵出奇兵:借酒浇愁,如同出奇兵破阵一样。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两梁¹免被尘埃污²,拂拭³朝簪(zān)待眼明
译文: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注释:¹两梁:冠名。《唐诗鼓吹》的注释中说汉代“秩千石,冠两梁”。²尘埃污:指沾上尘埃,暗指投敌变节。³拂拭:掸灰擦尘。⁴朝簪:指戴朝帽时所用的头替。⁵待眼明:等待大唐复兴。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闽地时而作,当时唐朝已亡,旨在行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开笔处写出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诗人他乡为客,提于旅馆之中,于是使诗人忆起阔别久远的帝京——长安。一提起长安,自然使诗人想起被昭宗信任,作翰林学士时的得意情形,又自然的想到为朱全忠排挤,使他落魄异乡。这难言的种种味道,一时涌上心头。“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着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却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飒的诗风。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这皇都的风物。正由于此,在诗人笔下,即使是摇落的秋天,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地,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有无限的悲苦,说不尽的怨恨,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诗来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几番的思考终未写成。诗人只好以“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己解嘲,这恰恰表现了诗人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有这样的心绪必不能写出诗来。诗未写成,悲忧郁愤越积越深,真如同一重重愁阵一样,横亘胸中。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酒,只能使人得到一时的陶醉,醒来之后,将是更大的悲伤。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产生了信心和希望:“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诗也好,酒也好,都不能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幸起往日在朝时的官帽,悟出了一条真理,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言外之意是决不作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想到这他不愁了,他不悲了,他轻轻地擦拭着朝替,他心中暗暗地表示:一定要耐心的等待,一直等到大唐复兴,戴上朝帽,穿上朝服来参与朝政。闻一多说: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这首诗没有直抒悲凉之思,但他深深眷顾的往日温馨,实已成为今日悲凉的衬托。

  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悲忧到镇定,从中看出诗人的气节。全诗由“旅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收束来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212-213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43-245 .

cánchūnshě--hán

shěcánchūn宿qínghuǎngránxīnxiánjīng

shùtóufēngbàohuāluòchímiànchuīliǔxíng

chánshīguījìngjiǔchōngchóuzhènchūbīng

liǎngliángmiǎnbèichénāishìcháozāndàiyǎnmíng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愁脉(mò)(mò)¹,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译文:脉脉含愁里,望尽江南江北。只见无边的渺茫迷离,是弥漫的轻烟,遮绕重重岭树,阻断了伊人音书传递?可小楼外,山峦连绵才高几许!
注释:谒(yè)金门:词牌名。¹脉脉:含情相看。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¹弄晴²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译文:幽独的小草,轻淡的片云,尽笼在橘黄的斜日里,偏又是一霎晴,一霎阴,冷暖不定的天气。落花点点沉坠,隔着珠帘,飘飞不起。衰晚春风啊,这般地柔弱无力。
注释:¹一向:一霎时。“向”通作“晌”。(“一向”亦有如字读者,义异。)²弄晴:欲晴而又不定。

  这首词是登高怀人之作。词中句句有韵,而且韵脚金用入声字,读来有一句一哽咽之感。

  起头“愁脉脉”三个字直抒胸臆,写自己心中积郁着脉脉的愁绪。其下全为景物描写,但因有“愁脉脉”三字贯头,故此下所有的景语亦为情语。“目断江南江北”紧接“愁脉脉”而起,写自己登高望远,但无法望尽江南江北,胸中的愁绪反而越来越浓了。

  “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写“目断”的原因。这里,词人不写山峥高大,偏用“山几尺”的夸张手法来写山之小,强调的是重重“烟树”隔断了“芳信”。从而人立“小楼”之上的凄迷无助情绪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下片首句“细草孤云斜日”,一句三折,两字一意,用最经济的语言描绘出一片凄楚迷离的景象。“细草”绵绵无际更添辽远凄迷之感。写“云”曰“孤”,见出离人的影子,“孤云”实际是离人心酸处境的象征意象。“斜日”状写太阳即将落山,这一时刻往往是鸟兽归巢而离人伤怀的时候。“一向弄晴天色”,上一句凄迷的背景上,即使天气片刻转晴,也不能使人脱离忧郁。“落花”本是伤情物,更何况是阴雨浮浮,东风无力,落花连飞舞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其中传达的悲伤之情当较平时更甚了。

  这首词格韵清高,轻淡绵密,含蓄幽邃。同时由于受作者身世的影响,这首词登高怀人之外似另有寄托,如“目断江南江北”似寓托山河破碎而“东风无气力”又似乎寓有无力恢复失地之意。总之,这首词凄迷的闺情背后寄托着深深的家国之恨。

参考资料:
1、 华夏国学书院主编,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01,第243-244页
俺也曾娇滴滴徘徊在兰麝房,俺也曾香馥馥绸缪在鲛绡帐,俺也曾颤巍巍擎他在手掌儿中,俺也曾意悬悬阁他在心窝儿上。
俺也曾娇滴滴徘徊在兰麝房¹,俺也曾香馥馥绸缪²在鲛绡³帐,俺也曾颤巍巍擎他在手掌儿中,俺也曾意悬悬他在心窝儿上。
译文:我也曾经娇滴滴地徘徊在充满香气的房间,我也曾经香馥馥地情意殷切地在薄纱帐中,我也曾经颤颤巍巍把他握在手掌儿中,我也曾经挂念不安把他摆放在心窝上。
注释:带过:带过曲,小令的一种体式,小令本以一支为限,但也可用两支或三支曲调为一个单位,两个曲调间的韵律必须衔接,故名“带过曲”。¹兰麝(shè)房:贵夫人所居住的充满香气的房子。兰麝均为香料。²绸缪(chóu móu):情意缠绵。³鲛绡(jiāo xiāo):相传鲛人所织的绡,指薄纱。⁴意悬悬:挂念不安。⁵阁:通“搁”,摆放。
谁承望,忽剌剌金弹打鸳鸯,支楞楞瑶琴别凤凰。我这里冷清清独守莺花寨,他那里笑吟吟相和鱼水乡。难当,小贱才假莺莺的娇模样;休忙,老虔婆恶狠狠地做一场!
谁承望¹,忽剌剌²金弹打鸳鸯,支楞楞³瑶琴别凤凰。我这里冷清清独守莺花寨,他那里笑吟吟相和鱼水乡。难当,小贱才假莺莺的娇模样;休忙,老虔婆恶狠狠地做一场
译文:谁想到,忽然地鸳鸯就被金弹击打,凤凰也飞腾离开玉做的古琴。我这里冷清清独自守在莺花寨中,他却在那笑吟吟搞男女鱼水之情。难过,小贱才假装端庄少女的娇模样;休要忙,等老婆娘恶狠狠地大闹一场。
注释:¹谁承望:谁想到。²忽剌剌(là):忽地里,突然。³支楞楞:鸟类飞腾的声音。⁴瑶琴:古琴的别称,瑶琴别凤凰,用来形容感情疏远。⁵莺花寨:指自己的家。⁶鱼水:借指男女。⁷莺莺:指美丽又端庄的少女。⁸虔婆:指老婆娘。⁹做一场:大闹一场。

  这首散曲,采用市井语言,明白如话。前四句是[雁儿落],句法是五五五五,写女主人公曾经生活的幸福、甜蜜和对情人的深情、疼爱。女主人公回忆往昔的幸福,被男子敬奉在兰麝房,怀抱在鲛绡帐,捧在手里,如掌上明珠,搁在心里,如心如肺。

  “谁承望”一转,谁能料想得到,男子一朝,坠入了花街柳巷,红男绿女,醉生梦死。让女主人公独守空房,忍辱纳垢,冷冷清清。可是,她并没有忍气吞声,也不会委曲求全,黄峨笔下的女性,往往个性倔强、刚毅决断,性格泼辣,爱得轰轰烈烈,恨得也轰轰烈烈,遭到羞辱的女主人公,下了一个决心:恶狠狠地做一场!和负心男子大闹一场,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直面薄情寡义之徒,是爱是恨,是合是离,说个清楚,讲个明白。

  这首散曲刻画了一个敢爱敢恨的一个女人形象,富有艺术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不公平。

参考资料:
1、 谭邦和编著.《媛诗九美 中国古代女诗人诗选 》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340页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花庭开粉席,云岫(xiù)敞针楼¹
注释:¹针楼:谓妇女所居之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石类¹支机影,池似泛槎(chá)²流。
注释:¹石类:怪石类似。²槎:木筏。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暂惊河女鹊,终狎(xiá)¹野人鸥。
注释:¹狎:接近;亲近。

tóngshān--jiào

míngyuèqīngshāngāotiānbáiqiū

huātíngkāifěnyúnxiùchǎngzhēnlóu

shílèizhīyǐngchíshìfàncháliú

zànjīngquèzhōngxiárén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