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清书府足闲时,晓起攀花折柳枝。九陌城中寻不尽,
官清书府足闲时,晓起攀花折柳枝。九陌城中寻不尽,
千峰寺里看相宜。高人酒味多和药,自古风光只属诗。
千峰寺里看相宜。高人酒味多和药,自古风光只属诗。
见说往来多静者,未知前日更逢谁。
见说往来多静者,未知前日更逢谁。

shūcuīshǎojiānchūnyóuqīnglóngsēngyuàn--yáo

guānqīngshūxiánshíxiǎopānhuāzhéliǔzhījiǔchéngzhōngxúnjǐn

qiānfēngkànxiānggāorénjiǔwèiduōyàofēngguāngzhǐshǔshī

jiànshuōwǎngláiduōjìngzhěwèizhīqiángèngféngshuí

姚合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4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南方赤帝女学道得仙,居南崿山桑树上,正月一日衔柴作巢,或作白鹊,或女人。赤帝见之悲恸,诱之不得,以火焚之,女即升天,因名“帝女桑”。今人至十五日焚鹊巢作灰汁,浴蚕子招丝,像此也。《广异记》
南方赤帝女学道得仙,居南崿山桑树上,正月一日衔¹柴作巢,或作白鹊,或女人。赤帝见之悲恸(tòng)²,诱之不得,以火焚之,女即升天,因名“帝女桑”。今人至十五日焚鹊巢作灰汁,浴蚕子招丝,像此也。
译文:南方赤帝的女儿学道得仙,居住在南崿山的桑树上,正月初一这天就衔柴筑巢,有时候变成白鹊,有时候变成女人。赤帝见了之后非常悲痛,诱导她却不能成功,就用火烧她,她就立刻升天了,因此被命名为“帝女桑”。现在人们每到十五日就烧鹊巢,留存灰汁,泡蚕茧成丝,就是比拟这件事。
注释:¹衔:含;口含。²悲恸:悲伤。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胸中磊落¹藏五兵²,欲试无路空峥(zhēng)(róng)³
译文: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注释:¹磊落:众多错杂的样子。²五兵:即古代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此处借指用兵韬略。³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此处喻满怀豪情。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酒为旗鼓笔刀槊(shuò)¹,势从天落银河²倾。
译文: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注释:¹槊:长矛,古代兵器之一。²银河:天河,晴朗夜空中云状光带,望去像河。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端溪石池¹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译文: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注释:¹端溪石池:指端砚,为名砚。端溪在今广东高要县,古属端州。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xū)(yú)¹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²
译文: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注释:¹须臾:片刻,一会儿。²烟尘清:比喻战斗结束。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丈夫¹身在²要有立³,逆虏尽行当平。
译文:有志男儿当建立功业,有所立身,金人侵略者的命运已尽,应当去平定他们。
注释:¹丈夫:大丈夫,陆游自指。²在:存。³立:指立身处世,即立德、立言、立功。⁴逆虏:指金侵略者。⁵运:国运,气数。⁶行:将。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何时夜出五原塞(sài)¹,不闻人语闻鞭声。
译文:何时才能够像汉朝时在五原塞出兵讨伐匈奴那样北伐金人呢?我已能想象到我军队伍十分整肃的场景,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音,而没有人语声。
注释:¹五原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汉时曾从此处出兵,北伐匈奴。

  陆游是南宋有名的书法家,由于胸藏五兵,欲试无路,因此引起下面借酒浇愁、作书泄愤的生动描绘。三至六句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醉中作草书的生动画面:笔力千钧,如银河从天倾泻;烛光与浓重的墨色相映,诗人走笔纵横,真是“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李白《草书歌行》)诗人把为国平胡尘的战斗场面和整个草书的过程(蓄势、疾书、书成)以及高度的草书技巧自然而紧密地结合起来了。比喻的运用也十分成功。“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写出扫敌人,平逆虏后的清平景象和诗人的得意神情。“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最后两句呼应开头,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参加收复国土战斗的迫切心情。给人展示了一幅夜袭敌营的生动画面,而诗人纵马疾驰、英勇矫健的身影也跃然在目。

  诗中借醉中作草书的情况,表达了诗人为国立功的思想感情。诗中表明作者为国征战的愿望无法实现,便把豪情寄托于饮酒和写字当中。诗人从作草书联想到用兵,表现他时时处处不能忘情于收复国土。最后,诗人又从书、酒之中返回到现实,盼望着早日出关塞、平逆虏、立军功。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 .《陆游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12月:第65页—第66页

zuìzhōngsuǒzuòcǎoshūjuànhòu

yóu sòngdài 

xiōngzhōnglěiluòcángbīng shìkōngzhēngróng 
jiǔwéidāoshuò shìcóngtiānluòyínqīng 
duānshíchínóngzuò zhúguāngxiāngshèfēizònghèng 
shōujuànjiǔ jiànwànyānchénqīng 
zhàngshēnzàiyàoyǒu yùnjìnxíngdāngpíng 
shíchūyuánsài wénrénwénbiānshēng 
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nǔ)¹何在,心已誓江西²
译文:钱塘江风景从古至今都可称为奇丽,按照惯例,太守都能用诗词表情达意。我这个背负弓弩的先驱在哪里?我的心已飞到钱塘江以西。
注释:¹先驱负弩:指在前面迎候的官员。负弩:背着硬弓。弩,用机械发射的弓。²誓江西:誓江作浙江,这里指钱塘江。西,向西面飞,此处活用为动词。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¹,更问新官²,向旧官³啼。
译文:春花落先之后,绿叶翻飞之时,细雨凄凄。眼下我正怀着怎样的一腔情绪?怎敢面对新官,向着旧官的背影哭哭啼啼!
注释:¹若为情绪:等于说何以为情,或难以为情。按此句与后二句为倒文,应当依照“更问新官,向旧官啼,若为情绪”这一语序来解释。²新官:指后夫隋越国公杨素。³旧官:指前夫陈太子舍人徐德言。

  上片分两层。前两句为一层,写对杭州风光和长官诗才的赞赏。“钱塘风景古来奇”一句,是对杭州美景的高度概括,涵盖了时、空两个方面,用一个“奇”字点明了它的审美特征。杭州是两个太守做官的地方,从这里落笔来写就十分自然了。接着,由地方写到长官:“太守例能诗。”这句由唐诗“苏州刺史例能诗”变化而来,移用于唐时在杭州交接的新、旧太守,便很精切。旧太守陈襄是位诗人,在杭州与苏轼多有唱和,有《古灵集》存世。新太守杨绘也是位诗人,原有集,已佚,《全宋诗》尚收其诗十首。杭州“太守例能诗”,后来成了佳话,连苏轼本人也包括在内了(苏轼在宋哲宗元祐年间出任杭州知州)。后两句为又一层,写对迎候新太守的场景的想象:走在前面迎候新太守的官员在哪里呀?我的心已经从钱塘江向西飞去了。因为杨绘取道西面的苏州,所以词人说“心已誓江西”。两句通过想象和心理描写,显示了迎接新太守的热情和真诚。

  下片借当前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送旧迎新时难堪的情绪。“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三句,描写了秋天花谢叶落,苦雨淅沥的景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浓厚气氛。如此着笔,完全是为了烘托送旧迎新时的难堪:“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意思是说,还要问一问两位太守,当新官面对旧官,杭妓哭笑不得的时候,你们的感受如何呢?其所以如此问,是因为唐宋时赴任迎任,有官妓为先导的风习。这里运用了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典故,却作了“质”的改造,使原来的“悲剧”变成了“滑稽剧”。试想对身为官妓的“杭妓”来说,前任“旧官”与后任“新官”杭州太守哪里是什么前夫、后夫?既然如此,又哪里谈得上什么哭笑不得!词人这样写,只是一种游戏笔墨,向两位同僚寻寻开心,从另一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友谊的一种表示。

  全词围绕着送旧官、迎新官来写,且采用用典的写作手法,既赞美了风景,又有对人物的评价和细致的心理刻画。虽是应酬之作,但表达得很风趣,也没有阿谀之情。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215-217

zhōngqíng··sòngshùyuán--shì

qiántángfēngjǐngláitàishǒunéngshīxiānzàixīnshìjiāng西

huājǐnhòufēishíruòwèiqínggèngwènxīnguānxiàngjiùguān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长簟(diàn)¹迎风早,空城²(dàn)月华³
译文:修长的竹枝早早迎接着秋风,淡淡的月华洒满了空城。
注释:¹簟:竹名。²空城:指城市秋夜清静如虚空。³澹月华:月光淡荡。澹,漂动。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星河¹秋一雁,砧(zhēn)(chǔ)²夜千家。
译文:一只鸿雁向银河飞去,寂静的夜里,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砧声。
注释:¹星河:即银河。²砧杵:捣衣用具,古代捣衣多在秋夜。砧,捣衣石。杵,捣衣棒。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节河¹看应晚,心期²³亦赊。
译文:季节飞快地推移,转眼已秋冬,闲散里,我空怀着未曾了却的心意。
注释:¹节河:节令气河。²心期:心所向往。³卧:指闲居。落空。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向来¹吟秀句²,不觉已鸣鸦³
译文:我反复吟诵你秀美的诗句,不觉天色将晓,已听见早鸦乱啼。
注释:¹向来:刚才。²秀句:诗的美称。³鸣鸦:天晓鸦鸣。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诗题和诗,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前四句就卧病的心情来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与诗人的寂寥心情相吻合。

  “长簟迎风早”是说秋风过早地来到庭院,长簟被秋风吹得窸窣咋响。一个“早”字写出卧病之人对秋风的突出感受。“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达声音更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

  “空城澹月华”,是说空寂约城中洒满了淡淡的月光。“空城”并非说城中空无所有,“空”是寂静之意。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星河秋一雁”,是说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触到诗人心境为孤凄。

  “砧杵夜千家”,是说时当秋季,人们开始准备寒衣了,故而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颈联转入叙事,写出悲秋的原因。“节河看应晚,心期卧亦赊。”“节河”,这两个字承接着前四句所写的秋声秋色。“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全句意思是说,看来节河大概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测之辞与下句的“卧”字相关照,“卧”是卧病在床,故对节河不能作定论。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的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美好的心愿不能实观,疾病缠身,又临深秋,可见诗人的悲哀心情,跃然纸上。此联叙事是前四句景物描写的感情依凭,使以上的景物有了精神支柱。

  尾联“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二句意谓,深夜吟诵您的秀美诗句,兴味颇浓,不知不觉已是天晓鸦鸣。以扶病之身而能长夜吟庆不倦,自是因为诗句美好,作为酬赠之作,已尽了题意。同时,也写出了病中孤寂的生活,漫漫秋夜,只有一诗相伴,诗人的寥落心情可以想见。

  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寓情;后半叙事,事中现意。写景与叙事,笔墨虽二,情意实一。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有如红线串珠,结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293-294
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79-180

chóuchéngyánqiūshìjiànzèng

hánhóng tángdài 

chángdiànyíngfēngzǎo kōngchéngdànyuèhuá 
xīngqiūyàn zhēnchǔqiānjiā 
jiéhòukànyīngwǎn xīnshē 
xiàngláiyínxiù juémíng 
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
金鼎合神¹丹,世人将见欺。
译文:金色宝鼎炼出灵丹,世上的人都将被欺骗。
注释:¹神:一作“还”。
飞飞骑羊子,胡乃在峨眉。
飞飞骑羊子,胡乃¹在峨眉。
译文:骑羊如飞的那一位神仙,为何会在峨眉山巅?
注释:¹胡乃:为何。
变化固幽类,芳菲能几时。
变化飞幽¹类,芳菲²能几时。
译文:变化必然化为异类,人的年华能有几天?
注释:¹幽:一作“非”。²芳菲:这里指人的年华。
疲疴苦沦世,忧痗日侵淄。
疲疴(kē)苦沦世,忧痗(mèi)¹日侵淄(zī)²
译文:疲病折磨沉沦时间,忧愁悔恨每日都在蚕噬心田。
注释:¹痗:一作“悔”。²侵淄:侵蚀污染。淄,通“缁”,黑色。
眷然顾幽褐,白云空涕洟。
眷然¹顾幽褐²,白云空涕洟(yí)
译文:回视幽居贫困之士的衣衫,空望白云涕泪满面。
注释:¹眷然:回视的样子。²幽褐:幽居贫困之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