谿路向还背,前山高复重。纷披红叶树,间断白云峰。
谿路向还背,前山高复重。纷披红叶树,间断白云峰。
尽日慵移棹,何年醉倚松。自知闲未得,不敢笑周颙.
尽日慵移棹,何年醉倚松。自知闲未得,不敢笑周颙.
徐铉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 4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¹小雨润如酥(sū)²,草色遥看近却无。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注释:¹天街:京城街道。²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最是¹一年春好处²,绝胜³烟柳满皇都
译文: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注释:¹最是:正是。²处:时。³绝胜:远远胜过。⁴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莫道官忙身老大¹,即²无年少逐春心。
译文: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就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
注释:¹官忙身老大:韩愈写此诗时任吏部侍郎,公务繁忙,故云“官忙”;韩愈时年56岁,故云“身老大”。身老大,年纪大。²即:就。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¹君先到江²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译文: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注释:¹凭:这里作“请”讲。²江:曲江,位于唐代京城东南角,为游览胜地,遗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部。

  第一首诗中,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长安,冬天未过,春天还未来临。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最初的春草芽儿就冒出来了,作者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作者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作者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接下来的第三、四句是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作者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首写景,第二首则注重抒情。后一首也是极力写“早”字。诗以江边春天的柳色映衬官身之路。年少逐春,扑蝶戏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机趣。而老大逐春就别是一番况味了。官事冗杂,世事沧桑,在充分体尝了人间的坎坷困顿之后,忙里偷闲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乐。此时此刻,贵在童心未泯,贵在能于常物之中发现其丰富蕴涵。

参考资料:
1、 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89-190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29-730

zǎochūnchéngshuǐzhāngshíyuánwàièrshǒu

hán tángdài 

tiānjiēxiǎorùn cǎoyáokànjìnquè 
zuìshìniánchūnhǎochù juéshèngyānliǔmǎnhuáng 

dàoguānmángshēnlǎo niánshàozhúchūnxīn 
píngjūnxiāndàojiāngtóukàn liǔjīnshēnwèishēn 

翠鳌涌出沧溟,影横栈壁迷烟墅。楼台对起,阑干重凭,山川自古。梁苑平芜,汴堤疏柳,几番晴雨。看天低四远,江空万里,登临处、分吴楚。
翠鳌(áo)涌出沧溟(míng)¹,影横栈(zhàn)壁迷烟墅²。楼台对起,阑(lán)干重凭,山川自古。梁苑³平芜(wú),汴(biàn)疏柳,几番晴雨。看天低四远,江空万里,登临处、分吴楚
译文:都梁山涌出茫茫江海,穿越栈道峭壁在烟云迷蒙的原野上流过。在这楼台叠立之处登高再次凭栏远望,看这亘古不变的山川湖泽。梁苑平坦无壑,汴堤上绿柳万棵,曾经历了几番晴日晒照又经过几番风吹雨打。看天空远远地与大地接连,江河万里空荡无边。我登临的高山正是吴、楚的界线。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又名《水龙吟令》《龙吟曲》《水龙吟慢》《鼓笛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双调,押仄韵,体式甚多。字数不同,句读有异。上片第一句或六言,或七言,上下片各四仄韵。¹翠鳌涌出沧溟:形容青山险峻如同一个巨鳌在大海中浮出。²影横栈壁迷烟墅:远望山上的屋舍被烟雾所笼罩。³梁苑:园囿名,在今河南开封,汉梁孝王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当时著名文人如司马相如与枚乘皆出入其间。⁴汴堤:指流经开封的汴河,为隋炀帝所建,堤上遍种柳树。⁵江空万里,登临处、分吴楚:指淮水空阔无限,登山远望,吴楚两地被淮水划开。吴,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江苏和浙江一带。楚,战国时楚国占有南方的大部分土地,包括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四川等地。
两岸花飞絮舞。度春风、满城箫鼓。英雄暗老,昏潮晓汐,归帆过橹。淮水东流,塞云北渡,夕阳西去。正凄凉望极,中原路杳,月来南浦。
两岸花飞絮舞。度春风、满城箫鼓。英雄暗老,昏潮晓汐,归帆过橹(lǔ)¹。淮水东流,塞云北渡,夕阳西去。正凄凉望极,中原路杳(yǎo),月来南浦(pǔ)²
译文:落花飞絮飘舞在两岸,春风一到,山下满城锣鼓喧天。英雄已渐渐地衰老,黄昏和拂晓、涨潮又退潮,载着不断归来的白帆、摇不完的橹篙。淮水难阻向东流淌,边塞以北云雾缭绕,残阳西沉余晖斜照。我正在凄凉的景象中远望,中原之路茫茫渺渺,一轮明月升上江河南岸的树梢。
注释:¹橹:船橹,安于船尾的划水工具。²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上片,写眼前无限开阔凄迷的景象。 一个“涌”字,将静立的大山写得极富有动感。如此突兀奇崛的神来之笔,能感受到他那无穷的诗思也是从这里喷涌而出,读者很自然地就想起吴文英登苏州灵岩山的天外奇想:“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八声甘州》)天上掉下的巨旱,水中涌出的巨鳌,真是异曲而同工。“影横”句写山问黄昏暮霭景象。“楼台对起”三句,交代自己重来登临以及全词的“视点”所在。山川依旧,是词人两次来此凭栏的感受,也隐含了对南北对峙形势发生了变化而南宋仍然偏安一隅、仍然划淮水为疆界的喟叹。词人举目北望,但见天低四远,江空万里。梁苑和汴堤都极其遥远,非目力所能及,想象之中他似乎已经看到了一片荒芜野草的梁苑,垂柳稀疏的运河。它们与苦难的民族一起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

  下片,词人抒发厂自己英雄失路的激愤和中原恢复遥遥无期的悲哀。淮水两岸已经习惯了南北分裂的既成事实,众人皆醉,沉浸在春风箫鼓之中,没有人能够理解像自己这样系念中原恢复的英雄。夕阳向西沉去,淮水往东流淌,边塞的云北去,月亮初照南浦,东南西北,同人苍茫独立于中,深情地北望中原。送别是送别谁,是青春还是英雄之志,还是与中原父老从此水别,多少凄凉感慨都在此不言之中。

  全词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颇具特色。该词感情沉郁低回,不事雕饰,风格较为质朴,有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周密.《绝妙好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10:第182页

shuǐlóngyín··cuìáoyǒngchūcāngmíng--shīyuè

cuìáoyǒngchūcāngmíngyǐnghéngzhànyānshùlóutáiduìlángànzhòngpíngshānchuānliángyuànpíngbiànshūliǔfānqíngkàntiānyuǎnjiāngkōngwàndēnglínchùfēnchǔ

liǎngànhuāfēichūnfēngmǎnchéngxiāoyīngxióngànlǎohūncháoxiǎoguīfānguòhuáishuǐdōngliúsāiyúnběiyáng西zhèngliángwàngzhōngyuányǎoyuèláinán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胡旋(xuán)¹,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译文:跳胡旋舞的舞女,心随着曲调的旋律,手随着鼓点舞动。
注释:¹胡旋女:跳胡旋舞的舞女。胡旋舞是由西域康居传来的民间舞。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yáo)转蓬舞¹
译文:鼓乐声中舞动双袖,象雪花空中飘摇,象蓬草迎风飞舞,连飞奔的车轮都觉得比她缓慢,连急速的旋风也逊色了。
注释:¹回雪飘飖转蓬舞:形容表演者在急速的旋转,像流风中飘飖的廻雪和旋转着的蓬草。回雪,同“廻雪”; 飘飖,风吹飘荡之状;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译文:左旋右转不知疲倦,千圈万周还在转个不停。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译文:世上万物都无可比拟,她的旋转比飞转的车轮和疾风还要快。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译文:一曲终了拜谢天子,天子开口褒奖。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胡旋女,出康(kāng)(qú)¹,徒劳东来万里余。
译文:胡旋女出自西域的康居国,千辛万苦从千万里外来到中原。
注释:¹康居:古西域国名。自锡尔河下游,至吉尔吉斯平原,是康居疆域的中心地带。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译文:从此中原有了胡旋舞,中原舞者争奇斗艳甚至超过胡旋女。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天宝季年时欲变¹,臣妾人人学圜(huán)²
译文:天宝末年纲纪败坏大臣和女子都学这种飞快旋转的胡旋舞。
注释:¹天宝季年时欲变:天宝末年社会风气产生巨大变化。“天宝”,唐玄宗年号,从天宝元年(742)到天宝十四年(755)。“时欲变”,指天宝末年纲纪败坏。²圜转:旋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中有太真¹外禄山²,二人最道能胡旋。
译文:其中宫中的杨贵妃和外镇安禄山,两人的胡旋舞跳得最出色。
注释:¹太真:贵妃杨玉环号。²禄山:安禄山(703年-757年),本姓康,名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zhàng)¹下养为儿。
译文:杨贵妃因善歌舞受宠,在宫中乐部梨园内册封为贵妃。安禄山则在宫中画金鸡为饰的坐障前被杨贵妃收为义子。
注释:¹金鸡障:画金鸡为饰的坐障。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¹
译文:安禄山用胡旋舞迷惑了玄宗的眼睛,让他分不清是非。以至叛军度过了黄河他还不信安禄山已反叛。
注释:¹兵过黄河疑未反: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在幽州(今北京市)发动叛乱,好大军已渡过黄河,消息传来,唐玄宗仍不相信,还认为是诬陷安禄山。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wéi)念更深¹
译文:杨玉环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玄宗无奈,只得下令38岁的杨贵妃自缢。玄宗迫于无奈赐死杨贵妃后对她思念更深。
注释:¹死弃马嵬念更深: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杨玉环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玄宗无奈,只得下令38岁的杨贵妃自缢。“念更深”,玄宗迫于无奈赐死杨贵妃后对她思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从兹地轴(zhóu)天维转¹,五十年来制不禁²
译文:从这以后国家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五十年来胡旋舞却一直延续下去。
注释:¹地轴天维转:指安史之乱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灾难。²五十年来制不禁:指胡旋舞从康居国传入中原后一直很流行。从玄宗天宝年间到白居易写此诗的宪宗元和年间(806—819)约五十多年。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译文:胡旋女,请不要一味地跳胡旋舞,把我这首歌唱给贤明的君主听让他领悟。

  《胡旋女》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天子为之微启齿”,共十句。主要是描绘胡旋舞的主要特点,以及胡旋女在跳胡旋舞时出色的惊人技艺。作者调动夸张、比拟、想象、渲染等多种艺术手法来描绘胡旋女的舞蹈场面,从开始“弦鼓一声双袖举”,一直到结束“曲终再拜谢天子”。其中主要突出快速旋转这个胡旋舞的主要特征。胡旋女在鼓乐声中急速起舞,象雪花空中飘摇,象蓬草迎风飞舞,其旋转飞转的车轮和疾风还要快,而且飞快地来回的旋转根本不知疲倦,转啊转啊,“千匝万周无已时”。 有人将诗中形容胡旋舞舞动速度之快的“奔车轮缓旋风迟”,误解为在车轮上跳舞。从现存史料看,胡旋应是在地面上进行的,方能做到“疾如风焉”。

  许多历史记载也多突出这点,如杜佑《通典》说胡旋舞 “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 《旧唐书·安禄山传》说 安禄山“作胡旋舞疾如风焉”。元稹的《胡旋女》描绘这一特点甚至比白居易《胡旋女》中更形象:“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潜鲸暗吸笡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转得那么快,观众几乎不能看出她的脸和背,这种描写正突出了《胡旋舞》的特点。此段的最

  后一句“天子为之微启齿”是个过渡,由描绘胡旋舞的主要特点,以及胡旋女在跳胡旋舞时出色的惊人技艺过渡到批判君王对胡旋舞的沉溺,对善舞胡旋的杨玉环和安禄山的宠爱,从而导致祸乱,唐帝国由盛转衰。

  第二层从“胡旋女,出康居”到“死弃马嵬念更深”。主要写玄宗对善舞胡旋的杨玉环和安禄山的宠爱,由此导致的安史之乱。先交代胡旋女是从西域的康国。说她们是被小国之君作为贡品献给大唐天子千里迢迢来到长安。然后,诗人笔锋一转,指出从康居来的胡旋女无法与中原的胡旋者“斗妙争能”。“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是说天宝末年社会风气逆转,百官和民间皆以学胡旋舞为时尚。“中有太真外禄山”以下八句则点出君主的喜爱是导致这种喜习胡风胡舞习尚的根源。特别点出玄宗宠爱善舞胡旋的杨玉环和安禄山:“禄山胡旋迷君眼”,“贵妃胡旋惑君心”是导致国家由治变乱造成安史之乱的根源。其中“死弃马嵬念更深”的“念更深”的含义更为深刻:它不仅暗示玄宗赐死杨贵妃是迫于无奈,也道出玄宗沉溺于歌舞的结局是既误国又害己。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曾对这“念更深”过形象的描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这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即探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原因,批判当年曾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沉溺于胡旋舞导致安史之乱。

  第三层,从“从兹地轴天维转”到结尾四句诗人认为,胡旋舞的盛行是“天宝季年时欲变”的征兆,因为它只能“迷君眼”、“惑君心”,使得唐王朝遭受了一次大劫难,“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接着,点破创作主旨,劝诫胡旋女不要只顾着跳舞;也来唱一唱我写的这首诗,给天子一些启示,让明君领悟这个历史教训。作者不直接劝诫宪宗,而是对胡旋女发话,这是一种婉曲的表达方式。比起元稹的《胡旋女》结尾直接谴责玄宗和直接告诫宪宗:“翠华南幸万里桥,玄宗始悟坤维转。寄言旋目与旋心,有国有家当共谴”,表现手法要婉曲一些。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kōng)(tóng)使节¹上青霄²,河陇(lǒng)³降王款圣朝。
译文:自从河西节度使哥舒翰镇守崆峒山以后,威名远震直上云霄,河西陇右一带的番王纷纷归降,年年向我大唐拜叩进贡。
注释:¹崆峒使节:指哥舒翰,时任河西节度使。崆峒,山名,有数座山都叫崆峒,这里指的应是属哥舒翰辖内、位于今甘肃的崆峒山。使节,《周礼》:“地官,掌邦国之使节。”²青霄:青天,高空。《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³河陇:河西陇右。河,指黄河;陇,古地名,在今中国甘肃省。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宛马¹总肥²³(mù)(xu),将军数汉(piāo)(yáo)
译文:大宛国的汗血宝马又肥又壮,那都是因为它们可以吃到催肥的苜蓿草,哥舒翰大将军是当时数一数二的镇关大英雄,可与西汉名将霍去病不分伯仲。
注释:¹宛马:大宛马。大宛(音渊)是古代中亚位于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费尔干纳谷地,该国以出产汗血宝马(即大宛马)而著称。²肥:以苜蓿为肥美。³春:一作“秦”。⁴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圆形,花紫色,结荚果,主要做牧草和绿肥。⁵将军:这里指哥舒翰。⁶只:一作“不”。⁷汉:一作“霍”。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陈留¹(ruǎn)(yǔ)²谁争长,京兆田郎³早见招
译文:试问,现在谁能与拥有陈留阮瑀那般韬略的高适一争高低?恐怕只有京兆的田梁丘您与他的只学谋略不分上下。
注释:¹陈留:地名,今河南省陈留县。²阮瑀:字元瑜,太祖辟为军谋祭酒,管记室。³京兆田郎:指代田梁丘。《三辅决录》:“田风为郎,容仪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⁴见招:左思诗:“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无意向渔樵。
(huī)¹赖君才并入²,独能无意向³渔樵
译文:哥舒翰的部下之所以能够人只济济,这完全是靠田九判官您的引荐,现在我唯一期盼的,就是不知您能否也把我推荐给哥舒翰将军呢?
注释:¹麾下:《汉书·高帝纪》:“攻破函谷关,遂至戏下。”颜注:“戏,大将之旗。”戏与麾同。²入:一作“美”。³向:于。⁴渔樵:何孙《赠范云》:“高门盛游侣,谁肯进渔樵。”

zèngtiánjiǔpànguānliángqiū--

kōngdòng使shǐjiéshàngqīngxiāolǒngjiàngwángkuǎnshèngcháowǎnzǒngféichūnxu

jiāngjūnzhǐshùhànpiáoyáochénliúruǎnshuízhēngzhǎngjīngzhàotiánlángzǎojiànzhāo

huīxiàlàijūncáibìngnéngxiàngqiáo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yuān)¹厚三尺,素雪²(fù)³千里。
译文:深潭里的水结了三尺厚的冰,洁白的雪覆盖了千里大地。
注释:¹渊冰:深水潭里的冰。²素雪:白雪。³覆:掩盖。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我心如松柏,君¹情复何似?
译文:尽管如此寒冷,我的心仍然像松柏一样坚贞不变,你的心又像什么呢?
注释:¹君:您。 指她的爱人。

  所谓“子夜四时歌”,就是用《子夜歌》的曲调咏唱春、夏、秋、冬四季。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子夜四时歌》共选编了75首,其中春歌、夏歌各20首,秋歌18首,冬歌 17首。本篇是《冬歌》中的第一首。这首民歌借岁寒而不凋的松柏形象,表白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同时也流露出对对方情移意变的隐忧。语言清丽,情感细腻,充分体现了南北朝民歌的婉约之美。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这两句诗是以冰雪来衬托抒情主人公感情的深厚。我们都知道,江南的冰雪是极其容易消融的,有如塞北之花一样脆弱。可是作品为什么要用江南的“雪”来比喻忠贞之爱情呢?当我们读到后两句的时候才明白,抒情主人公是要借助于冰雪突出,借助于极度的寒冷衬托松柏在冰雪之中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那才是象征抒情主人公爱情忠贞不渝之所在。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这两句诗是以耐寒的松柏喻托抒情主人公爱情的坚贞。我们先来看看“我心如松柏”,原来抒情主人公是用冰雪下的松柏比喻爱情之忠贞,也就是说自己的爱情经受严峻的考验,依然矢志不渝。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体会到爱情力量的伟大。而民歌在表现出女子坚贞的同时又发出疑问:“君情复何似?”意思就是说,我的心如同冰天雪地里傲然挺立的松柏一样,坚贞不渝,可是你又怎么样?是否也和我一样?读到这里,我们就不难领悟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看来作品是站在女主人公的立场上来写的,有同情的态度,也有责问的语气。

  全诗仅四句,却连着翻进了两层意思,显得波浪迭出,诗意绝不平浅。看来,就算是冬歌,唱在江南少女口中,依然有着水乡的曲折,与那产于冰雪之地的北方民歌的质直全无二致。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