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烛从风到奈何,二年衾枕逐流波。
一烛从风到奈何,二年衾枕逐流波。
虽知不得公然泪,时泣阑干恨更多。
虽知不得公然泪,时泣阑干恨更多。
明月萧萧海上风,君归泉路我飘蓬。
明月萧萧海上风,君归泉路我飘蓬。
门前虽有如花貌,争奈如花心不同。
门前虽有如花貌,争奈如花心不同。

dàowángèrshǒu--zhào

zhúcóngfēngdàonàièrniánqīnzhěnzhúliú

suīzhīgōngránlèishílángànhèngèngduō

míngyuèxiāoxiāohǎishàngfēngjūnguīquánpiāopéng

ménqiánsuīyǒuhuāmàozhēngnàihuāxīntóng

赵嘏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2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qí)¹请老²,晋侯³问嗣(sì)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狐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shú)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¹⁰佐之¹¹。君子¹²谓祁奚于是¹³能举¹⁴¹⁵矣。称其仇,不为谄(chǎn)¹⁶;立其子,不为比¹⁷;举其偏¹⁸,不为党¹⁹。《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²⁰荡荡²¹。”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²²。”祁奚有焉。
译文:祁奚请求退休。晋悼公问祁奚谁可接任,祁奚推荐仇人解狐。正要立解狐,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征求意见,祁奚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正当此时,祁奚的副手羊舌职也死了。晋悼公又问:“谁可接任?”祁奚答道:“其子羊舌赤适合。”晋悼公便安排祁午做中军尉,羊舌赤佐助。我认为这件事足可说明他很能推荐贤人。推举仇人,不算是诌媚;拥立儿子,不是出于偏爱;推荐自己的下属,不是为了结党营私。商书说:“没有偏爱,没有结党,王道坦坦荡荡,公正无私。”说的就是祁奚了。解狐被举荐,祁午接任、羊舌赤任职:立了一个中军尉而作成了三件好事,真是能举荐贤人啊。正因为自己为善,所以能举荐与自己一样的人。诗经说:“只有像(祁奚)这样有才德又心胸宽广之人,才能推举出和他一样有品性的人。”祁奚真是贤德的人。
注释:¹祁奚:字黄羊,晋国大臣。²请老:告老,请求退休。³晋侯:指晋悼公。⁴嗣:指接替职位的人。⁵称:推举。⁶解狐:晋国的大臣。⁷午:祁午,祁奚的儿子。⁸羊舌职:晋国的大臣,姓羊舌,名职。⁹孰:谁。¹⁰羊舌赤:羊舌职的儿子。¹¹佐之: 辅佐他,这里这指担当中军佐。¹²君子:作者的假托,《左传》中习惯用来发表评论的方式。¹³于是:在这件事情上。¹⁴举:推荐。¹⁵善:指贤者。¹⁶不为谄:不算是谄。谄:谄媚,讨好。¹⁷比:偏袒,偏爱。为私利而无原则的结合,这里指偏爱自己亲人。¹⁸偏:指副职,下属。¹⁹党:勾结。²⁰王道:理想中的政治。²¹荡荡:平坦广大的样子。这里指公正无私。这两句话见于《尚书·洪范》。²²惟其有之,是以似之:见《诗经·小雅·裳裳者华》。只有像(祁奚)这样有才德狐心胸宽广之人,才能推举出和他一样有品性的人。

  一个正直无私、胸怀广阔的古代贤者形象跃然纸上。祁奚很有自知之明,年纪大了请求退休,绝无老马恋栈的患得患失心态。晋悼公五次三番征求意见,正是对祁奚人品的高度信任。仇人解狐得到推荐,难道是祁奚刻意讨好献媚吗?让儿子接任,副职之子辅佐,难道不怕授人以结党营私的话柄吗?然而这些,丝毫没有影响祁奚的心态,他已经到了“从心不逾矩”的年龄段。作为老臣,祁奚拥有圆熟的政治智慧和良好的判断力,他公私分明,思虑严密周详,洞察力强,处事很有分寸。“建一官而三物成”,祁奚勇敢无私的政治良心令人肃然起敬。

  识才用才是贯穿人类发展的始终话题。人们总希望自己能遇到伯乐。其实,伯乐华而不实,他不过是替君主找找千里马顺便讨些劳务费的帮闲人而已。君主爱作秀,与伯乐沾边,自然也就博到爱才的美名。只有祁奚,才真正懂才、识才、起才,他相当务实,政治经验丰富,思维冷静清晰,更可贵的是正直的政治品格,这就保证经他挖掘乃到推荐使用的人才,含金量更纯,成才率更高。历史上,管仲、萧何、徐庶、鲁肃、魏征、狄仁杰、欧阳修、元脱脱、李善长、曾国藩等,也都是与祁奚同类的贤者仁人,他们举荐了众多忠臣良将,因了他们的合力,中国封建王朝的“龙脉”得以成为世界史上延续最长的典型。

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
漫天坠(zhuì),扑地飞,白占¹许多田地。冻杀吴民²都是你!难道是³国家祥瑞(ruì)
译文:漫天飘坠,扑地飞舞,白白地占了许多的田地。把黎民百姓都冻坏了,说什么是国家祥瑞?
注释:¹白占:强取豪夺。²吴民: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原作“无民”。³难道是:哪里是。⁴祥瑞:瑞雪兆丰年。

luòméifēng ·yǒngxuě

zhāngmíngshàn yuándài 

màntiānzhuì fēi báizhànduōtián dòngshāmíndōushì nándàoshìguójiāxiángruì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chī)(zhū)¹(xiàn)²城邑,其国有放士。
译文:鸱鴸出现在城里,国内便彼放逐士。
注释:¹鸱鴸:鸟名。²见:出现。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念彼怀王¹世,当时数来止。
译文:想那楚国怀王时,此鸟必定常飞至。
注释:¹怀王:楚怀王,战国末期楚国君主。屈原便在怀王时被放逐的。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译文:青丘之山彼奇鸟,独自出现人不知。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译文:本来就为迷者生,不必晓喻贤君子。
此诗用《山海经》中两则奇异之鸟的神话,来表达诗人对政治时事的感慨,其内涵具显隐两重。从表层看,含义颇为明确,古今学者多有解说。大致而言,是采《南山经》所记述的鸱鴸、灌灌故事:柜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鸣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通过对当年楚国屈原被放而怀王不悟,终至亡国的历史教训的回顾,影射批评东晋政权在用人上的亲信邪佞,疏放忠良,不重正士。此层含义,感慨极深,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也很强烈,它们一方面体现了渊明在当时特有的关于“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非士无以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的治国尚贤重士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也包含了诗人自己在东晋社会里所深切体会到的“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的感士不遇的家国身世之叹。如进一步对此诗的深层含蕴进行探索,可以发现,此诗还在一层奇幻迷离的神话气氛遮蔽下,隐含有陶渊明对当时敏感政治时事的进一步揭露之成分。具体而言,此诗在引用《山海经》传说时,也利用上古神话系统,借“鸱鴸”之语言符号,暗示了恭帝被害的历史真相,在命义上,与诗人大致在同一时期所作的《述酒》有异曲同工之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90-593

shānhǎijīngshísānshǒu ·shíèr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chīzhūjiànchéng guóyǒufàngshì 
niànhuái怀wángshì dāngshíshùláizhǐ 
qīngqiūyǒuniǎo yánjiàněr 
běnwèizhěshēng jūn 
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
汉臣¹曾此作缧(léi)²,茹(rú)血衣毛十九秋。
注释:¹汉臣:指苏武。²缧囚:囚徒、俘虏。
鹤发半垂龙节在,不闻青史说封侯。
鹤发半垂龙节¹在,不闻青史说封侯。
注释:¹龙节:使节,一根棍子上挂有一串牦牛尾巴的饰物,代表出使证明。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¹
译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的诗思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诗风超群,不同凡俗。
注释:¹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清新庾(yǔ)开府¹,俊逸²(bào)参军³
译文: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秀飘逸之风。
注释:¹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²俊逸:一作“豪迈”。³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wèi)¹春天树,江东²日暮云。
译文: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注释:¹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²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¹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喝酒,与你慢慢品论文章呢?
注释:¹细论文:一作“话斯文”。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第一联是说,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的超出一般人。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它的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第二联是说,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的那种俊逸之风。

  借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都是对李白的热烈赞美。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的钦仰。这不仅表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诚挚的友谊。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第三联是说,如今我在渭北独自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想思念。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有深重的离情。这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的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么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末联是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 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言“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再次会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读完全诗后,作者的无限思情仍在心中回荡。

  整首诗杜甫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代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的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为此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35-436 .

chūnbái

 tángdài 

báishī piāoránqún 
qīngxīnkāi jùnbàocānjūn 
wèiběichūntiānshù jiāngdōngyún 
shízūnjiǔ chónglùnw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