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畔柳,萧索半无枝。为是轻攀折,非关赠别离。
青青河畔柳,萧索半无枝。为是轻攀折,非关赠别离。
王世贞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53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乱猿啼处访¹高唐²,路入烟霞草木香。
译文:在不住的猿啼声中去踏访高唐神庙,再往前走,渐渐地使看到烟霞缈,草木散发着迷人的脚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山色未能忘宋玉¹,水声犹是哭襄王²
译文:看到这山色,真的就像宋玉《高唐赋》,所描绘的那般美丽,远方的水声也好似在为楚襄王低声哭诉。
注释:¹宋玉:战国楚国人,为楚大夫,楚辞作家。²襄王:即楚襄王。楚襄王与神女遇于巫山之阳。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朝朝夜夜阳台¹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译文:楚襄王听宋玉讲了楚怀王夜梦神女之事,亦心向往之,却被神女拒绝。最后在楚襄王统治时期,楚国逐渐走向败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惆怅¹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译文:巫山庙前种了如此多的柳树,柳枝在空中翻飞舞动,柳叶好像要与女子的眉毛争个短长,可惜已无人欣赏,唯有独自惆怅寂寞。

  这是一首绝妙的七律之作。首联写巫山庙的环境。颔联承上,由巫山神话,引出《高唐赋》的作者宋玉。最后两句进一步将自己的慨叹和惋惜推向高潮。诗中虽然写有宋玉,也是在写作者自己。寄托了作者的无奈和感伤。作者采用了先赋后比的写作手法,借以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怀。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人烟霞草木香”,这一句是从近景来描写的,读来仿佛身临其境通真。有不住的猿声,有缥缈的烟雾,有醉人的芳香,以声、色、味来构成了整幅立体画面。随着诗人先是进入凄厉神秘的处所,后才渐入迷人的佳境。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山色与水声对仗工整,同时一静一动,恰似一幅山水画。这是诗人远远观望的结果,是远景的描写。宋玉与楚襄王同是楚国人,此处引用二人的典故,更增加了高唐观的历史韵味,同时也吸引着诗人继续探寻。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宋玉《高唐赋》中描写神女在离开楚襄王的时候告辞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诗人在这里化用这些史实与典故,暗含规劝之意。作为一个乐妓,诗人能有如此见识,在韦皋及当时众人看来是大为叹服了,这样诗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同时这一典故还有另一层寓示若君臣遇合之难。神女居于巫山之阳,中间有高丘阻隔,所以要想遇见知遇者,可谓难上加难。诗人在心中不断慨叹,自己空有文学诗才,而未遇到赏识者,是何其的不幸。

  “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古人常用柳叶比喻女子的眉毛。诗人虽有满腹才华,但是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她也不得不正视这一点,而为自己的不幸身世遭遇慨叹。这也许是对韦皋的一种故意试探,后来韦皋意欲授予其“女校书”职也正说明了诗人以退为进的聪明之举。

参考资料:
1、 胡晓明.历代妇女诗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64,65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读书不觉已春深¹,一寸光阴一寸金²。(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注释:¹春深:春末,晚春。²一寸光阴一寸金:以金子比光阴,谓时间极为宝贵,应该珍惜。寸阴:极短的时间。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不是道人¹来引笑²,周情孔思³正追寻
译文: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注释:¹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²引笑:逗笑,开玩笑。³周情孔思:指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⁴追寻:深入钻研。

  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环境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读书,养有一头白鹿为伴,因名“白鹿洞”。

  “读书不觉已春深”是说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春末。“春深”犹言春末、晚春。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是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道人修禅养性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了,而诗人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见诗人读书之专心致志,非同寻常。这不,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bái鹿dòngèrshǒu ·

wángzhēnbái tángdài 

shūjuéchūnshēn cùnguāngyīncùnjīn  (chūnshēnzuò chūnshēn )
shìdàorénláiyǐnxiào zhōuqíngkǒngzhèngzhuīxún 
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那一个不遇灾难,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了丞相。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在官¹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那一个不遇灾难,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²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³了丞相。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译文:我在朝廷居官时一直说想要闲居,而辞官闲居时又留恋起了在官的日子,在人前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我曾把历史纵观:又有哪一个在朝廷居官者没遇到过灾难?楚国大夫屈原居官被放逐而只能在云梦泽旁吟赋哀叹;伍子胥在吴国居官被诬陷而饮剑,血染衣冠; 楚霸王项羽一代枭雄乌江自刎而倒在了天地间。咸阳集市上,秦丞相李斯遭人陷害亦被满门抄斩。这几个人都千方百计保平安而不能平安,这怎能像我心中的陶渊明那样逍遥散漫?
注释:沽美酒兼太平令:双调曲牌名。由【沽美酒】(前五句)和【太平令】(后八句)两个小令组成。¹在官:即居官,封建时代的大小官员通称为在官人员。²乌江:在今安徽省和县境内。项羽曾在乌江边自刎。³干休:指白白地被杀害。⁴丞相:指秦国丞相李斯,助秦始皇削平六国,为秦皇朝的开辟立下功勋,后为赵高所害,腰斩于咸阳市。⁵散诞:自由自在。

  这首小令以为民时的矛盾心理着笔,一连引出四个历史人物—屈原、伍子胥、项羽、李斯的不幸遭遇,告诫人们切不可为官,当官必遭殃,还是像陶渊明那样过隐居生活为好。全曲不事雕琢,质朴而明畅,和谐而豪爽。

  曲中作者慨叹仕途的险恶,表达了毅然隐居、远祸全身的愉快心情。此曲先写自己辞官前后的思想活动,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接着纵观往古,列举历史上居官得祸的例子,对屈原、伍员、项羽、李斯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满腔的同情,同时借古喻今,说明官场丝毫不值得留恋。最后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典故,表明自己要像陶渊明那样安贫乐道,不慕荣利,彻底与官场决裂。

  前三句开门见山,写出自己辞官前后的思想活动。“在官时只说闲”,说明时刻考虑辞官,而且这个念头早就萌发了。虽然归隐是出于无可奈何,其实他并没有忘却世情,一旦退居之后,对官场的留恋之情便油然而生。作者虽处在这样极为矛盾的心理状态中,但是在别人面前,还要故作镇静,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曲文开头,仅用寥寥几笔,就真实地把他当时的复杂心情表现出来,使人感到这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没有半点矫揉造作。为了得到从矛盾中解脱、求得心灵上的闲适恬静答案,作者纵观往古,从中寻找。他列举出历史上居官得祸的例子: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了丞相。“这里用了两组对仗工整而又有变化的合璧对偶句子,对屈原、伍员、项羽、李斯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满腔的同情,同时也借古喻今,揭露了仕途的险恶。从而催人猛省:官场丝毫不值得留恋。最后两句通过对比,既总结了上文,又表示隐居不出的决心。“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颇含哲理,耐人寻味。下句中的“五柳庄”,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典故:陶渊明归隐后,门前种五株柳树,并以五柳先生自况。后遂用“五柳”等喻称归隐、隐居,亦借以形容环境幽雅,隐居闲适。这里表明张养浩自已要像陶潜那样安贫乐道,不慕荣利,彻底与官场决裂。至此,作者才像冲破樊笼的鸟儿,显得逍遥自在,自豪和愉快。

  这是一首带过曲,由两支小令组成,前五句为《沽美酒》,后八句是《太平令》,一韵到底,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曲词不事雕琢,质朴而明畅。全篇句式,参差中见整饬,整齐中又有变化,再加上句句押韵,构成和谐而豪迈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主编:《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558-559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元曲鉴赏辞典珍藏本 中[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762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¹
译文:农民因灾难频繁生活艰苦要向君主申诉。
注释:¹人主:古时专指一国之主,即帝王。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译文:他们不知上天意志,徒然埋怨风不调雨不顺。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
将论草木患(huàn),欲说昆虫苦¹
译文:田里庄稼歉收,虫害又很严重。
注释:¹草木患、昆虫苦:即庄稼歉收、昆虫为害的情景。
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
巡回宫阙(què)(bàng),其意无由¹吐。
译文:当朝言路闭塞无处申述,只好来到京城,徘徊在宫阙门外,也无法见到皇帝吐露自己的悲苦。
注释:¹无由:指没有门径和机会。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译文:整天在都城里痛哭,泪水都哭干了才回到乡里。
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译文:但愿我的这首诗能被朝廷采诗之官收集去,当有助于皇帝了解民情,纠正时政之弊端。
此诗是作者《系乐府》十二首之九,《系乐府》十二首写于天宝十载,是盛唐时较早的新乐府诗。此诗托古讽今,揭露朝廷失政,农民积怨,奔走呼号。这首诗虽是咏叹前朝,但借古讽今,对时政弊端的揭露还是相当深刻的。

nóngchényuàn--yuánjié

nóngchénsuǒyuànnǎigànrénzhǔ

shítiānxīnrányuànfēng

jiānglùncǎohuànshuōkūnchóng

xúnhuígōngquēbàngyóu

cháodōushìlèijǐnguītián

yáosòngruòcǎizhīyándāng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自为青城客,不唾(tuò)¹青城地。
译文:自己认为自己是青城山的人,所以不在青城山上随地吐痰。
注释:丈人山:即青城山。山在青城县北,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为丈人山。¹不唾:用“千里不唾井”典故。
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¹
译文:为了喜爱的丈人山,走阶梯而感受优雅的情趣。
注释:¹幽意:幽闲的情趣。
丈人祠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
丈人祠(cí)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
译文:丈人祠的丈边风景独好,因为云彩都在最高峰之上。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
译文:拔出白发还有干枯发黄的头发在,老了呀以后可能不能再爬山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