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惨惨雪霏霏,白首相欢醉不归。
黄昏惨惨雪霏霏,白首相欢醉不归。
四个老人三百岁,人间此会亦应稀。
四个老人三百岁,人间此会亦应稀。

xuěǒumèngtóngzhìshìpéibīnwángshàngshūyǐn--bái

huánghūncǎncǎnxuěfēifēibáishǒuxiānghuānzuìguī

lǎorénsānbǎisuìrénjiānhuìyīng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华月当秋满,朝英假兴同。
华月¹当秋满²,朝英³假兴同
译文:秋天面对满月,月亮照耀着早上的盛开的花朵,好像和我的兴致一样。
注释:酌(zhuó):此处指饮酒、喝酒。¹华月:比喻皎洁的月亮。²满:此处指满月,圆月。³英:花朵。⁴同:一样,相同。
净林新霁入,规院小凉通。
¹林新霁(jì)²入,规院³小凉通。
译文:月光洒入雨后空气明净的树林,幽静的禅院格外凉爽。
注释:¹净:幽静。²新霁:形容雨雪后初晴的景象。霁,形容雨后或雪后转晴或怒气消散。³规院:形容守戒静修之所,也指禅院。⁴凉:凉爽。
碎影行筵里,摇花落酒中。
¹影行筵(yán)²里,摇花落³酒中。
译文:斑驳摇曳的影子往来于筵席间,落花掉入酒水中。
注释:¹碎:斑驳。²筵:泛指筵席。³落:掉入。
消宵凝爽意,并此助文雄。
¹宵凝爽意²,并此助³文雄。
译文:享受夜晚的凉爽之意,借此帮助写文下诗文。
注释:¹消:享受。²爽意:形容心情舒畅。这里指凉爽之意。³助:帮助,帮忙。

fèngjiānlínyuèqīngzhuó--wángwān

huáyuèdāngqiūmǎncháoyīngjiǎxìngtóngjìnglínxīnguīyuànxiǎoliángtōng

suìyǐngxíngyányáohuāluòjiǔzhōngxiāoxiāoníngshuǎngbìngzhùwénxióng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人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译文:邻家的公鸡才不管离别的痛苦,还是不停地啼叫,像是在催人离去。回望高城, 音信却受到阻隔。严霜覆盖的小桥、月光笼罩的驿馆、流水环绕的村庄、烟雾蒙蒙的城市,无一不是思念你的地方。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裛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yì)¹残别袖²燕支雨³,谩(mán)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译文:谩分别时,溶有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沾湿了衣袖,却留下了千万缕哀愁。想请归鸿捎去我的思念,但是(冷漠无情的)鸿雁却不肯停留,展翅渐飞渐远。我倚着栏杆默然无语,独自伫立在暮色笼罩的长空之下。
注释:谩

  上片写因为词人并不愿自己去临安(当时的都城)那政治斗争险恶的地方,所以清晨听到邻家鸡叫,就像受人催促一般,感到十分厌烦。开篇的“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表面上看起来是词人在责怪晨鸡不懂离人的痛苦,实则是在变相地表达词人的不忍。和直接说自己不愿离去的词句相比,这种迂回用笔的写法更具艺术表现力。

  当词人启程,欲要回望不愿离开的地方和家人时,却发现“高城音信阻”,如此一去,今后取得联系可谓难矣。“霜桥人馆,水村烟市”为移步换景的写法。随着他继续赶路,沿途的风景不断变化,由开始的霜中、桥与人下之馆,逐渐转换成绕水而建、水雾环绕的村郭。“总是思君处”收尾上片,暗示词人一路走来,从没有停止过对家中亲人的思念。其不舍、思念,通过景色的变化暗示,以景传情,细腻而婉转,让人感同身受。

  下片径承上片意脉,将“总是思君处”中的“思”字层层演绎,写异地恋人的两地哀愁。“燕支雨”是女子溶有脂粉的泪水,“襄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即是词人回想,佳人送别时敛擦泪的情景。她啼哭着为词人送别,楚楚可怜的模样,让离人更加愁肠百转。

  正当他愁绪难以释怀的时候,大雁飞过。古人云:“鱼传尺素,飞鸿托书。”北雁南飞,不受“高城”阻隔,词人怀想,欲请鸿雁为南方佳人捎去音信,报个平安。怎奈“鸿雁不住”,自顾自地飞去,一点儿都不懂斯人情意。其实,词人责备“鸿飞不住”,不过是借责备飞鸿来释放心中怨意。

  鸿雁无情,词人只得倚栏无语,“独立长天暮”,沉浸在思念中默默无言,望着眼前的天色慢慢变暗。景语作结,把词人深沉的思量寄寓景中,含而不露,意味深长。

  整首词很好地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词人清晨时对于邻鸡的不满,其实也暗喻着对于朝廷上秦桧势力的不满,对于邻鸡的责备也流露出词人对于秦桧势力的怨恨。而其后对于鸿雁的责备,也同样出于此理。曲折笔意写来,婉而多讽,尽显风雅遗风。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第407页

qīngàn ·línguǎnhuái怀

huánggōng sòngdài 

línguǎnhuái怀 yòuhuánshì cuīrén huíshǒugāochéngyīnxìn shuāngqiáoyuèguǎn shuǐcūnyānshì zǒngshìjūnchù 
cánbiéxiùyànzhī mánliú chóuqiān qìngguīhóng鸿fēn hóng鸿fēizhù lán chángtiān 
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惊风¹²白日,忽然³归西山。
译文:急风吹动着太阳,太阳迅速地落下西山。
注释:徐干(170-217),字伟长,汉末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代表作:《中论》《答刘桢》《玄猿赋》。作者好友之一。¹惊风:疾风。²飘:疾速飘逝。李善注此句“夫日丽于天,风生乎地,而言飘者,夫浮景骏奔,倏忽西迈,余光杳杳,似若飘然。”³忽然:疾速的样子。以上两句是说:傍晚时候疾风大作,很快就日薄西山了。这里用以慨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
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圆景¹光未满²,众星粲(càn)³
译文:夜空中月亮尚未全圆,天幕上群星明亮灿烂。
注释:¹圆景:古代用以称太阳和月亮。景,明亮的意思。天地间圆而明者无过于日月,故云。圆景这里专指月亮。²未满:月未圆,指弦月。³粲:鲜明,引申为明亮。⁴以:而。⁵繁:多。
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
志士¹²世业³,小人亦不闲
译文:志士努力创造着传世功业,小人也忙忙碌碌没有空闲。
注释:¹志士: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此指徐干这样有品格守节操的人。²营,经营,谋划。³世业:世代相承之业,指著书立说。⁴小人:与“志士”相对,指品格不高见识浅陋的人,此诗人戏称自己(余冠英说)。⁵不闲:没有空闲,指下句“夜行游”,亦属戏言。
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阙间。
聊且夜行游¹,游彼双阙(què)²间。
译文:我姑且夜游去寻乐,游荡在宫前望楼间。
注释:¹夜行游:指清夜游赏。正是曹植早年的生活写照。游,游乐。²双阙:赵幼文《曹集校注》引《魏都赋》:“岩岩北阙,南端逌(yōu)遵。竦峭双碣,方驾比轮。”谓双阙在文昌殿外,端门左右。细玩文义,似指下文的文昌迎风二殿阁而言。若释为建筑物名,下文则无着落。
文昌郁云兴,迎风高中天。
文昌¹²云兴³,迎风高中天
译文:文昌殿云气郁然升起,迎风观高插半云天。
注释:¹文昌:邺宫正殿名。²郁:郁然,盛大雄伟的样子。³云兴:如云之升起。⁴迎风:邺都的迎风观。⁶中天:半天空,此亦形容其高。
春鸠鸣飞栋,流猋激棂轩。
春鸠(jiū)¹鸣飞栋²,流猋(biāo)³(líng)
译文:春鸠在高梁上鸣叫,旋风激荡着窗棂廊干。
注释:¹春鸠:鸟名,属布谷一类。²飞栋:翘然高起的屋梁,特指上句的文昌殿、迎风观等。飞栋,言其高。³流猋:旋风。猋,通“飙”,暴风,旋风。⁴激:流水遇阻则激,此说疾风遇阻,形容疾风吹棂轩之猛烈。⁵棂:雕花的窗格。⁶轩:楼板。此以棂轩代指建筑。
顾念蓬室士,贫贱诚可怜。
顾念¹蓬室士²,贫贱诚可怜³
译文:想起居住在茅屋的寒士,生活困苦真叫人可怜。
注释:¹顾念:想念。²蓬室士:居住蓬室的人,指徐干。曹丕《与吴质书》:“伟长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蓬室,草房,贫者所居。³怜:同情。
薇藿弗充虚,皮褐犹不全。
薇藿(huò)¹弗充虚²,皮褐³犹不全。
译文:野菜豆叶填不饱肚子,皮布短衣也褴褛不全。
注释:¹薇藿:指贫者之食。薇,野菜,即野豌豆;藿(huò),豆叶。²充虚:充饥。李善注引《墨子》:“古之人,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而已。”³皮褐:毛皮短衣。李善注引《淮南子》:“贫人冬则羊裘短褐,不掩形也。”
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
慷慨¹有悲心,兴文自成篇。
译文:你感情悲愤慷慨不平,运笔著文自应写出名篇。
注释:¹慷慨:情绪激昂亢奋。此形容志士不得志的心情,指徐干所著《中论》表现的思想感情。悲心,志不得伸的悲愤之心。兴文:创作文章。指著《中论》。
宝弃怨何人?和氏有其愆。
宝弃¹怨何人?和氏²有其愆(qiān)³
译文:宝物被弃该怨谁人?卞和如怀璞不献也自有过失。
注释:¹宝弃:珍宝被遗弃。宝,喻徐干这样富有贤才的人。²和氏:指知人者。以上两句用和氏璧事。《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璞玉于楚山之中,奉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xiàng)之。玉人曰:‘石也。’刖(yuè)和氏左足。武王薨(hōng),成王即位,和氏又献之。玉人又曰:‘石也。’刖其右足。成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璞,哭于楚山之下。王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石焉,遂名曰和氏之壁。”这里和氏,为诗人自喻。³愆:过失。以上两句意思是说徐干未得朝廷重用,过失在于自已。
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
弹冠¹(sì)²知己,知己³谁不然?
译文:假如是等待知己的援引才出任,是知己谁又能不援引推荐?
注释:¹弹冠:将出仕先弹去帽子上的尘土。此指做官。²俟:等待。³知己:了解自己的人。李善注引《汉书》:“萧育与朱博友,往者有王吉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不然,不这样。李善注以上两句:“言欲弹冠,以俟知己,知己谁不同于弃宝。而能相万(荐)乎?”其中隐含着曹植有爱才之心而无荐才之力的牢骚。以上两句是说等待知己的推荐出仕(是可以理解的),哪一位知己不想这样做呢?言外之意是:不是自己不想推荐,而是没有力量推荐。
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良田无晚岁¹,膏(gāo)²多丰年。
译文:好田不会收获晚,肥沃的土地自然多丰年。
注释:¹晚岁:与下句“丰年”相对,歉收之年。²膏泽:肥沃的土地。李善注以上两句:“良田、膏泽喻有德也;无晚岁,多丰年,喻必荣也。”
亮怀玙璠美,积久德愈宣。
¹怀²(yú)(fán)³美,积久德愈宣
译文:像你这样真正怀有美德的人,时间越久美德越昭显。
注释:¹亮:诚然,确实。²怀:襟怀,心意。³玙璠:皆美玉名,古人用以比德。⁴宣:卓著。以上两句是说襟怀确实像美玉,时间越长其美德也就越加为人所知。
亲交义在敦,申章复何言!
亲交¹义在敦²,申章³复何言!
译文:朋友的责任就是互相敦促劝勉,赠你这首诗,其它又何必多谈?
注释:¹亲交:好朋友,亲近之友。义,意义,道理。²敦:敦促,鼓励。³申章:陈述以诗章。指赠与这首诗。申,重复。章,表白,显。这两句是说交友之道在于相互鼓励,(除此诗之外)还有什么再说的呢!

  这是一首赠人之作。诗中作者对徐干有德行、有才干却过着贫贱生活的状况,表现了极大的同情,且自惭引援不力,爱莫能助,并以朋友的身份对他提出了恳切的希望和慰勉,这发自内心的关切体现了友谊的真挚和深厚。

  “惊风飘白日”这一发端突如其来,出人意外,是“陈思极工起调”的著名例句。在作者笔下,太阳落山这一常见景象被描绘得奇突不凡,就仿佛太阳不是自然下落而是忽然给惊风吹落似的,这显然不是一般的纯客观的写景,而是景中包含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即他对时光奄忽、人生短暂的惊叹。用白日西驰的意象来表现光阴易逝在曹植诗中还有几例,如《箜篌引》中的“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名都篇》中的“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但因此诗是用在作品开头,又着一“忽然”加以形容,语气格外急切,感情格外强烈,因而格外精警动人,故被沈德潜称为“高唱’’。

  接下来改用舒缓语调写夜空景色:“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新月和繁星交相辉映,美丽,恬静,极富诗情画意。这两句一则与黄昏日落相承接,同时为下文写夜游张本。但作者在写夜景之后并不即刻转入写夜游,而是插入了两句议论:“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以“志士’’和“小人’’对举,写出两种绝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这一议论看似突兀,实则与上文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营世业”和“亦不闲”正是时光飘忽、人生短促这一客观现实在“志士”和“小人”心中引起的不同反映。通过对乘时立功的“志士”和及时行乐的“小人”的一褒一贬,一方面高度赞扬了有志之士徐干,同时鲜明地体现出作者自己的人生理想,因为“戮力上圈,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正是曹植的毕生追求。这两句与《杂诗》(其六)中“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寓意相同,只是将“媮自闲”翻为“不闲”,便不仅具有讽刺意味,而且自然引出下文的夜游。

  “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阙间’’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从议论转入描写。“文昌郁云兴,迎风高中天。春鸠鸣飞栋,流猋激棂轩”四句,以夸张的笔法、工整的对仗、华美的辞采描绘了邺都宫观的巍峨壮丽,并且写得有声有色、动静相映。这一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出曹植诗”辞采华茂“及炼字造句的特色。作者着力突出宫阙之盛,自有其用意,是以此反衬下文徐干处境的困窘,正如黄节所说“鸠居殿观,际会风云,喻人才杂出,而干独甘贫贱也”(《曹子建诗注》)。

  “顾念蓬室士,贫贱诚足怜。薇藿弗充虚,皮褐犹不全。”这四句写徐干衣食不周的窘境,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全三国文》无名氏《中论序》说他“疾稍沉笃,不堪王事,潜身穷巷,颐志保真。……环堵之墙,以庇妻子,并日而食,不以为戚’’。作者不仅对这一处境表示同情,同时对他冀为世用而不得的内心情感也有着深厚的了解,所以接下来说:“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指出徐干所著《中论》等诗文是他慷慨悲愤感情的结晶。是什么原因使得徐干如此“贫贱’’而“有悲心’’呢?作者以卞和献璧的故事为喻,说徐干有才能却得不到重用自己是有过失的。“宝弃怨何人?和氏有其愆”便是用“宝”比喻徐干,用“和氏”自比。然而,人们从作者真诚的自责中感受到的只是他爱才、怜才的一片真情,“宝弃”的真正原因并不在此。对这一点,作者自然是清楚的,只是不便明说罢了。“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难言之隐。这两句表面上说徐干要等待知己的援引方才出任,而自己作为他的知己也并非不想加以推荐。言外之意是虽有爱才之心,惜无援才之力。并于反诘的语气中流露出他对当权者不用贤才的不满,也见出他自己的牢骚。作此诗时曹植虽未明显受到压抑,但亦无权柄,甚至无力引荐向他求助的朋友,一向爱护人才的他有此牢骚是可以理解的。

  但曹植毕竟是建安时代的诗人,热衷用世的时代精种,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使他对前途充满乐观的信念,他坚信贤才必为世用,并以此安慰和鼓励他怀才不遇的朋友。“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亮怀玙璠美,积久德愈宣”这四句采用了营植所擅长的比喻手法,如用“良田”、“膏泽”比喻有才德的人;用“无晚岁”、“多丰年”比喻人才一定能出头,用“玙璠”比喻美德。意思是说有才德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时间愈久则美德也愈显著。这形象生动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徐干的无比信任和满腔热情。结末“亲交义在敦,申章复何言”,是说知交的责任在于互相勉励,所以自己赠诗除了敦劝已别无可说。对友人的期待,自己的无能为力,种种复杂的感情,尽在此不言之中。

  这首诗熔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层层有序而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徐干的赞扬、同情、安慰和鼓励。钟嵘《诗品》评曹植诗说,“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于此诗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张明非.《古典诗词百首鉴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07月第1版:第18-21页

zènggànshī

cáozhí liǎnghàn 

jīngfēngpiāobái ránguī西shān 
yuányǐngguāngwèimǎn zhòngxīngcànfán 
zhìshìyíngshì xiǎorénxián 
liáoqiěxíngyóu yóushuāngquèjiān 
wénchāngyúnxīng yíngfēnggāozhōngtiān 
chūnjiūmíngfēidòng liúbiāolíngxuān 
niànpéngshìshì pínjiànchénglián 
wēihuòchōng yóuquán 
kāngkǎiyǒubēixīn xīngwénchéngpiān 
bǎoyuànrén shìyǒuqiān 
tánguānzhī zhīshuírán 
liángtiánwǎnsuì gāoduōfēngnián 
liànghuái怀fánměi jiǔxuān 
qīnjiāozàidūn shēnzhāngyán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张生¹手持石鼓文²,劝我试作石鼓歌。
译文:张生手拿周朝石鼓文的拓本,劝我写一首咏赞它的石鼓歌。
注释:¹张生:据《全唐诗》校“生即籍”,可知此指张籍。²石鼓文:这是指从石鼓上拓印下来的文字。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少陵¹无人谪(zhé)²死,才薄³将奈石鼓何
译文:杜甫李白才华盖世但都作古,薄才之人面对石鼓无可奈何。
注释:¹少陵:指杜甫。²谪仙:指李白。³才薄:是说自己的才力薄弱,不能像杜甫李白他们那样,有纵横驰骋的诗笔。⁴将奈石鼓何:是说像我这样才力薄弱的人,将怎能作好这石鼓歌呢?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周纲(gāng)¹凌迟²四海沸(fèi)³,宣王愤起挥天戈
译文:周朝政治衰败全国动荡不安,周宣王发愤起兵挥起了天戈。
注释:¹周纲;周朝的纲纪法度,亦即政治秩序。²凌迟:衰落、衰败。³四海沸:指天下动荡不安。⁴宣王:周宣王,姓姬名靖,周厉王的儿子,旧时被认为是周朝的中兴之主。⁵挥天戈:指周宣王对淮夷、西戎、狁等用兵的事。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大开明堂¹受朝贺,诸侯剑佩(pèi)鸣相磨²
译文:庆功之时大开明堂接受朝贺,诸侯接踵而至剑佩叮当撞磨。
注释:¹明堂:天子颁布政教,朝见诸侯,举行祭祀的地方。²剑佩鸣相磨:是说到天子明堂来朝贺的诸侯很多,以致彼此佩带的刀剑互相磨擦而发出声响。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sōu)¹于岐(qí)²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³
译文:宣王田猎驰骋岐阳多么英俊,四方禽兽无处躲藏都被网罗。
注释:¹蒐:春天打猎。²岐阳:指歧山的南面。山南为阳。³遮罗:拦捕。这句是说,广阔的猎场里的禽兽都将被拦捕了来。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juān)¹勒成告万世²,凿石作鼓隳(huī)³(cuó)(é)
译文:为把英雄功业刻石扬名万世,凿山石雕石鼓毁坏高山嵯峨。
注释:¹镌功:指将功业刻在石鼓上。镌、勒,都是刻的意思。成,成就,与“功”同义。²告万世:即告示后代于万世。³隳:毁坏。⁴嵯峨;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是指高山。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从臣¹才艺咸第一²,拣选撰(zhuàn)³留山阿
译文:随从之臣才艺都是世上第一,挑选优秀撰写刻石放在山坡。
注释:¹从臣:指随从周宣王的臣子。²咸第一:都是第一等的。³撰刻:指撰写文字刻于石鼓之上。⁴山阿:泛指山陵。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雨淋日炙(zhì)¹野火燎,鬼物守护烦²(huī)³
译文:任凭长年雨打日晒野火焚烧,仗着鬼神守护石鼓永不湮没。
注释:¹日炙:日晒。²烦:劳。³撝:同“挥”。⁴呵:喝叱。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¹从何处得纸本²,毫发尽备无差讹³
译文:你从哪里得来这拓本的底稿?丝毫都很完备一点也无差错。
注释:¹公:张生,指张籍。²纸本:指从石鼓上拓印下来的文字纸本。³讹:错误。这句是说,拓印下来的文本极为完整,不有丝毫的差错。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辞严义密¹读难晓,字体不类²³与蝌(kē)
译文:言辞严谨内容奥密难于理解,字体不像隶书蝌文自成一格。
注释:¹辞严义密:指拓本的文字庄严,义理精密。²不类:不像。³隶:隶书,古代的一种书写文字。⁴蝌:蝌蚪文,周时所用文字,因其头大尾小,形似蝌蚪文。石鼓文的文字当为籀文,即大篆。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年深岂免有缺画¹,快剑斫(zhuó)断生蛟²(tuó)³
译文:年代久远难免受损笔画残缺,仍像得剑斩断活生生的蛟鼍。
注释:¹缺画:是说石鼓上的文字因年深日久,不可避免会有向导笔漏画的。²蛟: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³鼍:鼍龙,俗称猪婆龙,是鳄鱼的一种。这里的蛟鼍即蛟龙,因押韵,故改龙为鼍。这句是说,石鼓文上那些向导笔漏画的地方,像是快剑把活生生的蛟龙斫断了一样。这是极力形容古代文字形体气势的生动有力。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luán)翔凤翥(zhù)¹众仙下,珊瑚碧树²交枝柯。
译文:字迹有如鸾凤翔飞众仙飘逸,笔画恰似珊瑚碧树枝柯交错。
注释:¹翥:飞。²珊瑚树:因珊瑚形状像树枝,故称珊瑚碧树。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金绳铁索¹锁钮²壮,古鼎(dǐng)跃水³龙腾梭(suō)
译文:苍劲钩连像金绳铁索穿锁钮,浑然又像织梭化龙九鼎沦没。
注释:¹金绳铁索:比喻石鼓文的笔锋奇劲如金绳铁索一般。²锁纽:比喻石鼓文的的结体如锁纽般的钩连。³古鼎跃水:相传周显王四十二所,九鼎没于四水,秦始皇时派人入水不得。⁴龙腾梭:《晋书·陶侃传》:“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这句是形容石鼓文字体的变化莫测。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陋儒¹编诗²不收入,二雅³(biǎn)无委(wēi)(yí)
译文:浅见儒士编纂诗经却不收入,大雅小雅内容狭窄并不壮阔。
注释:¹陋儒:见识短浅的儒生,指当时采风编诗者。²诗:指《诗经》。³二雅:指《诗经》的《大雅》和《小雅》。⁴褊迫:局促。⁵委蛇:宽大从容的样子。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孔子西行不到秦¹,掎(jǐ)(zhí)²星宿遗³(xī)
译文:孔子周游未到秦地无知难怪,采诗不全像取星宿却漏羲娥。
注释:¹秦:秦国,今陕西一带,即石鼓所在的地方。石鼓于唐初在天兴(今陕西省宝鸡市)三畦原出土。²掎摭:采取。³遗:丢了。⁴羲:羲和,为日驾车的人,这里代指日。⁵娥:嫦娥,这里指月。连上两句是说,孔子西行没有到过秦国,结果编诗未收石鼓文,那就像是拾了星星,却等待以了太阳和月亮。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嗟余好古¹生苦晚²,对此³涕泪双滂(pāng)(tuó)
译文:啊我虽好古却苦于生得太晚,对着石鼓文我哭得涕泪滂沱。
注释:¹好古:爱好古代文化。²生苦晚:苦于出生太晚。³此;指石鼓文。⁴双滂沱:指眼泪和鼻涕一同流出。意即令人无限感伤而泪如雨下了。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忆昔初蒙¹博士²征,其年³始改称元和。
译文:想当年我蒙召做国子监博士,那年正改纪元年号称着元和。
注释:¹蒙:蒙受。²博士:官名。唐时有太学、国子诸博士,并为教授之官。³其年:那一年,即韩愈自江陵法曹参军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博士的元和元年(年)。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故人¹从军在右辅²,为我度(dù)³(jiù)
译文:我的朋友在凤翔府任职从事,曾经为我设计挖掘石鼓坑窝。
注释:¹故人:不详。²从军在右辅:《三辅黄图》:“太初元年(前年)以渭城以西属右扶风,长安以东属京兆尹,长陵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右辅,即右扶风,为凤翔府。韩愈故人为凤翔节度府从事,所以说“从军在右辅”。³度量:计划。⁴掘:挖。⁵臼科:坑穴,指安放石鼓的地方。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zhuó)¹²³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译文:我刷帽沐浴禀告国子监祭酒:“如此至宝文物世上能存几多?
注释:¹濯冠:洗帽子。²沐:洗头。³浴:洗澡。这都是表示诚敬的意思。⁴祭酒:官名。唐时为国子监的主管官。⁵如此:像这样的。⁶至宝:极为贵重的宝物。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zhān)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¹
译文:只要包毡裹席就能立即运到,十个石鼓运载只需几匹骆驼。
注释:¹“毡包”二句:是说十只石鼓只要几匹骆驼运载就行了。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¹²太庙³比郜(gào),光价岂止百倍过。
译文:进献太庙把它比作文物郜鼎,那声价百倍于郜鼎岂是太过?
注释:¹荐:进献。²诸:是“之于”二字的合音,用意亦同。³太庙:皇家的祠堂。⁴郜鼎:郜国所造的鼎。《左传·桓公二年》;“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郜国在今山东省成武县。⁵光价:光荣的声价。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圣恩¹若许留太学²,诸生³讲解得切磋(cuō)
译文:皇恩浩荡如果准许留在太学,诸生就能钻研解说一起切蹉。
注释:¹圣恩:皇恩。²太学:指国子监。³诸生:指在太学进修的学生。⁴切磋:指对学问的钻研,这里是指对石鼓的钻研。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观经鸿都¹尚填咽(yè)²,坐见³举国来奔波。
译文:汉朝时鸿都门观经尚且拥塞,将会看见全国上下为此奔波。
注释:¹观经鸿都:汉灵帝光和元年(年),置鸿门学士。鸿都门为藏书的处所。又汉灵帝熹平四年(年),蔡邕奏请正定六经文字,并刻石碑,立于太学门外,即熹平石经。从此,每天前来观看和摹写的人很多,十分拥挤,阻塞街道。²填咽:阻塞,形容人多拥挤。³坐:即将。坐见:即将看到。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wān)¹苔剔²(xiǎn)露节角³,安置妥帖平不颇(pō)
译文:剜剔藓苔泥尘露出文字棱角,把它放得平平稳稳不偏不颇。
注释:¹剜:刀挖。²剔:剔除。³节角:指石鼓文字笔画的棱角。⁴安置妥帖:安放妥当。⁵不颇:不偏斜。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大厦深檐(yán)¹与盖覆²,经历久远期无佗(tuó)³
译文:高楼大厦深檐厚瓦把它覆盖,经历久远不受意外损坏伤挫。”
注释:¹深檐,也是“大厦”的意思。檐:屋檐。²覆:遮盖。³期无佗:希望石鼓没有任何的损坏。无佗,同“无他”。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中朝¹大官老于事²,讵肯³感激(ān)(ē)
译文:朝中的大官个个都老于世故,他们空无主见岂肯感奋奔波?
注释:¹中朝:即朝中,朝廷里。²老于事:实指老于世故,即办事拖沓、保守的意思。³肯:岂肯。⁴感激:感动激发。⁵徒:只。⁶媕婀:无主见的意思。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牧童敲火¹牛砺(lì)²角,谁复著手³为摩挲(suō)
译文:牧童在鼓上敲火牛用它磨角,谁能再用手把这个宝物抚摸?
注释:¹敲火:指牧童无知,随便在石鼓上敲击时爆出火星,有损石鼓。²砺;磨擦。³著手:同“着手”,即用手。⁴摩挲:常指对文物古玩的抚摩,表示爱惜的意思。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日销¹月铄(shuò)²³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译文:长年累月风化销铄将被埋没。六年来向西遥望我空叹吟哦!
注释:¹销:熔化金属。²铄:指金属熔化。³就:趋向,归于。⁴六年:即元和六年(年)。⁵西顾:指西望石鼓所在地岐阳。岐阳即岐山南面,山在长安、洛阳西,故称“西顾”。⁶空吟哦:空费心思的意思。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xī)¹俗书²趁姿媚³,数纸尚可博白鹅
译文:王羲之书法时俗趁机显秀媚,书写数张还可换回一群白鹅。
注释:¹羲之:王羲之,著名书法家。²俗书:沈德潜认为俗书是对古书而言,是时俗之俗,非俚俗之俗,不是贬意。但就韩愈对石鼓文字的无比推崇来看,王羲之的书法自然会被他认为是俗的了,实含贬意。³趁姿媚:追求柔媚的姿态。⁴博白鹅:换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继周八代¹争战罢,无人收拾²理则那(nuò)³
译文:继周之后八代争战已经结束,至今无人收拾整理又可奈何?
注释:¹八代;所指不明,泛指秦汉之后诸朝。一说是秦、汉、魏、晋、元魏、齐、周、隋;又说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²收拾:指把散乱的会物收集起来。这里是指把石鼓收集起来加以保存的意思。³则那:又奈何。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bǐng)¹²儒术崇丘轲³
译文:如今正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皇上重视儒术推崇孔丘孟轲。
注释:¹柄:权柄。²任:用。³崇丘轲:尊崇孔丘、孟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安能以此尚论列¹,愿借辩口如悬河²
译文:怎么才能把此事向皇帝建议,愿借善辩之人发挥口若悬河。
注释:¹论列:议论,建议。²悬河:比喻有辩才,即善于辞令。《晋书·郭象传》:“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说话)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石鼓之歌止于此¹,呜呼吾意其²(cuō)(tuó)³
译文:石鼓歌写到这里就算结束吧,哎呀我的意愿大概会是白说!
注释:¹止于此:到此为止。²其:将。³蹉跎:本指岁月虚度,这里作失意解,即白费了心思。与前文的“空吟哦”意同,且相照应。

  对石鼓的出土,在韩愈之前,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带过一笔,此后韦应物虽写过一首《石鼓歌》,但因缺少热情和略乏文采,恐怕在《韦苏州集》中也属下乘之作。只是他诗中“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一句,倒开启了鼓属何代的千年聚讼之门。及至韩愈的这首力作问世,才使石鼓之“光价”在后人心目中大大地增强和提高了。今天上距韩愈作歌又过去一千多年,十面石鼓尽管已无完字,但仍作为一级文物陈列在故宫博物院里,这不得不归功于韩愈的呼号之力。

  开头四句明白如话,点出了写作的缘起。这四句中,“石鼓”二字凡三见,似乎平淡拖沓,其实不然。韩愈开创以文为诗的先河,不避同字且不避同式,正是古文的惯习。这里“劝”字下得十分精当,它省去了诗人几多犹豫的潜台词与推诿的闲笔墨,具有一字九鼎之效。韩愈向来自负于“金石刻画臣能为”(李商隐《韩碑》),但对此却自惭才疏,那么石鼓文的深奥难懂也就不言而喻了。

  从“周纲陵迟四海沸”到“鬼物守护烦撝呵”为一段。前十句是诗人想象周宣王中兴王室、临御海内以及驰逐围猎、勒石铭功的图景。用了“沸”“愤”“大”“骋”“万里”“万世”等词,极状场面的壮阔和气派的雄伟。韩愈之所以承袭韦应物系年的说法,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外族侵凌,大臣猜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使李唐王朝迅速走向衰落。宪宗登基后采取铲藩镇、抑宦官的政策,使朝政出现了中兴之兆。诗人看到了历史的相似之处,因而在歌颂周宣王雄才大略的同时,自然融进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宪宗即位之初平定剑南节度使刘辟后,韩愈即写过一首热情洋溢的《元和圣德诗》,对嗣皇的英明果断备加赞扬。所以《石鼓歌》的这段描写正传达出了诗人切望重振颓纲以臻于尊王攘夷的郅治局面的心声。“雨淋日炙野火燎”二句,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把石鼓流传千年而历尽的劫难浓缩在七字之中,这是略写。诗人认为石鼓得以完好保存,如果没有鬼神呵护是不可想象的,仅此而言,石鼓本身就已是稀世珍宝,又遑论其他无算的文物价值呢。寥寥两笔便为下文的切入阐发作好了铺垫。往下十四句是专对石鼓文作具体描述的。文辞的深奥,字体的朴茂,都使“好古”的博士先生心荡神怡美不胜收。即使剥蚀斑驳,他也会忍不住地赞叹一番。在那些古拙的字迹间,诗人任凭审美意识纵情驰骋:夭娇流美的线条,多像鸾凤翔舞,云君来下;交互牵掣的点画,又使人仿佛置身于珊瑚丛生的龙宫水府。笔力的雄健,使他想到金绳铁索的劲挺;笔势的飞动,似乎只有用禹鼎出水龙梭离壁才能传其神韵原本静止的书迹都化成了活泼的形象,他不禁沉浸在美的超然享受之中了。美感的获得与否,取决于审美体验的深浅程度,尽管韩愈断未见过“鸾翔凤翥众仙下”,但现实生活中的百鸟和鸣和万舞翩跹却并不少见。常人或许只能以平常的语言道出,而诗人却善于用浪漫的想象把常景编织成一幅云诡波谲的图画。对于石鼓文,韩愈并没有满足于正面的描写,他痛斥陋儒,深憾孔子,无非是想获得烘云托月的效果。后人不明乎此,因而有胶柱鼓瑟的责难,如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四云:“文士为文,有矜夸过实,虽韩文公不能免。如《石鼓歌》极道宣王之事,伟矣,至云:‘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是谓三百篇皆如星宿,独此诗如日月也。今世所传石鼓之词尚在,岂能出《吉日》《车攻》之右?安知非经圣人所删乎?”但只需看看韩诗中“读难晓”、“得切磋”之句就可知道,诗人这样说不过是艺术的夸张,所谓恨之越深,爱之越切,如此而已。这一段是全诗的精华,原因在于它驾驭形象思维,把丰富的审美感受传递给读者,使之受到强烈的感染。

  “嗟予好古生苦晚”以下直到结尾为最后一段。这段结合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既有追述,又有夹议,但更多的是流露出隐隐的惆怅和深深的惋惜。韩愈在文学上以“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进学解》)为己任,为了力矫时弊,他才主张崇古。因此他竭力称扬石鼓文,也应是这个文学宗旨的组成部分。他身居博士,“职是训诂”(《元和圣德诗》),把保护石鼓看作是应负的责任。为此,托故人度量坎坑,为安置作好了准备,又戒斋沐浴郑重其事地报告上司,本以为安置“至宝”是瞬息可办的举手之劳。然而无情的现实把他美好的愿望击得粉碎——那班尸位素餐的老爷关心的只是升官发财,他们对区区石鼓是丝毫不会“感激”(激动)的。在这里,一个“老”字生动地勾画出那种麻木不仁的昏聩神情。眼看石鼓仍继续其日销月蚀而归于沦灭的厄运,诗人真是忧思如焚。虽说目下标榜儒术,但据理力争恐怕还是于事无补,歌到这儿,韩愈不禁心灰意冷,喟然长叹。这一段写得苍凉沉郁,使人觉得诗人不仅在哀叹石鼓的不幸,而且简直是在嗟叹寒儒的卑微。为了反衬现实的荒诞,诗人还运用了两个典故,显得格外深刻而有力。第一个是蔡邕。后汉熹平四年(175年),灵帝不满于当时文字使用的混乱,特命蔡邕与堂溪典等正定六经文字,由蔡书丹上石,刻成后置于鸿都门前,每日前来观看的车辆,使街道为之阻塞。第二个是王羲之。东晋王羲之喜鹅颈之宛转,见山阴道士所养群鹅而爱之,道士因索写《道德经》一部,举群相赠。蔡王二人都是书圣,但前者擅隶书而后者工楷则,这两种比石鼓文晚起得多的书体尚且如此风光,那么当局的冷落石鼓,到底于心何忍。用典之妙,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

  这首长诗一韵到底,如长河直贯而下,波澜老成。诗中又多用响字虚词,铿锵激越,朗吟上口,便觉有一股郁勃之气喷石于字里行间。如果用“驱驾气势,若掀雷走电,撑决于天地之垠”(辛文房《唐才子传·韩愈》)的赞语来评价这首歌行,自然会觉得绝非虚誉。

参考资料:
1、 汤贵仁.韩愈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21-128
2、 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19-125
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九).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71-79
4、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66-469

shí

hán tángdài 

zhāngshēngshǒuchíshíwén quànshìzuòshí 
shàolíngrénzhéxiān cáijiāngnàishí 
zhōugānglíngchíhǎifèi xuānwángfènhuītiān 
kāimíngtángshòucháo zhūhóujiànpèimíngxiāng 
sōuyángchěngxióngjùn wànqínshòujiēzhēluó 
juāngōngchénggàowànshì záoshízuòhuīcuóé 
cóngchéncáixián jiǎnxuǎnzhuànliúshānā 
línzhìhuǒliáo guǐshǒufánhuī 
gōngcóngchùzhǐběn háojìnbèichàé 
yánnánxiǎo lèi 
niánshēnmiǎnyǒuquēhuà kuàijiànzhuóduànshēngjiāotuó 
luánxiángfèngzhùzhòngxiānxià shānshùjiāozhī 
jīnshéngtiěsuǒsuǒniǔzhuàng dǐngyuèshuǐlóngténgsuō 
lòubiānshīshōu èrbiǎnwēi 
kǒng西xíngdàoqín zhíxīngxiǔ宿é 
jiēhàoshēngwǎn duìlèishuāngpāngtuó 
chūméngshìzhēng niánshǐgǎichēngyuán 
réncóngjūnzàiyòu wèiliàngjuéjiù 
zhuóguāngàojiǔ zhìbǎocúnduō 
zhānbāoguǒzhì shízhǐzàishùluòtuó 
jiànzhūtàimiàogàodǐng guāngjiàzhǐbǎibèiguò 
shèngēnruòliútàixué zhūshēngjiǎngjiěqiēcuō 
guānjīnghóng鸿shàngtián zuòjiànguóláibēn 
wāntáixiǎnjiéjiǎo ānzhìtuǒtiēpíng 
shàshēnyángài jīngjiǔyuǎntuó 
zhōngcháoguānlǎoshì kěngǎnānē 
tóngqiāohuǒniújiǎo shuízhuóshǒuwèisuō 
xiāoyuèshuòjiùmái liùnián西kōngyíné 
zhīshūchèn姿mèi shùzhǐshàngbáié 
zhōudàizhēngzhàn rénshōushínuò 
fāngjīntàipíngshì bǐngrènshùchóngqiū 
ānnéngshànglùnliè yuànjièbiànkǒuxuán 
shízhīzhǐ cuōtuó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gēng)¹之。
译文:边城的荒凉使人悲伤,过去我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
注释:¹更:经历。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冰雪截¹肌肤,风飘无止期。
译文:冰雪像刀一样割裂皮肤,大风刮得就没有停止的时候。
注释:¹截:截取,引申为冻伤。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¹
译文:方圆百里不见人烟,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管理?
注释:¹迟:治理。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登城望亭燧(suì)¹,翩(piān)翩飞戍(shù)²
译文:登上城楼遥望烽火台,只见满城飘动的都是猎猎招展的战旗。
注释:¹亭燧: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²翩翩飞戍旗:戍边的旗子翩翩起飞。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行者¹不顾反²,出门与家辞。
译文:行军的人不准备再返回家园,出门时就已经与家人作了长别。
注释:¹行者:逃难的人。²反:同“返”,返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子弟多俘虏(lǔ),哭泣无已时。
译文:几个孩子都已经被敌方俘虏了,我们为此已经哭了好长时间。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天下尽乐土¹,何为久留兹(zī)²
译文:天下可供安居乐业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
注释:¹乐土:安乐的地方。见《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²兹:此,这里。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liǎo)¹不知辛,去来勿与谘(zī)²
译文:这就像蓼草上的虫子长期吃辣一样,边城的人习惯了这种生活,不要再谈离开边城的事。
注释:¹蓼虫:吃惯了蓼(一种有辣味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蓼:水蓼,植物名,味辛辣。²谘:同“咨”。征询,商议。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起句一开始诗人就为使人心悲的边城慨然长叹,充满了辛酸凄怆。诗篇开门见山点明题意,这在古诗和古乐府中是几乎看不到的。“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统摄全诗,也是此诗主意所在。接着,诗人申述了边地使人悲的情景。

  首先写边地严寒、人稀、荒芜。“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冰雪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肌肤,大风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冰、雪、风肆虐逞威之地,不寒而栗。“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这设问,十分沉痛,答案不言自喻。

  其次写战争给边地人民带来的痛苦。登城远望烽火台,只见边防驻军的战旗在朔风中纷纷飘扬、摇曳、戒备森严,气氛紧张。出征之人,一去不再回头,不思返归。留下的人,多被敌军俘虏,没完没了地哭泣。可见边地人民遭受敌军蹂躏之惨,苦难之深。从征者一去不返,留下的多被俘虏,这是造成“百里不见人”的主要原因。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停的残酷战争,使边地人民痛苦不堪。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愤激之情和怅然感叹。“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这一反诘句流露了诗人强烈的哀怨情绪,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切。“蓼虫不知辛,去来忽与谘。”蓼虫喜欢吃苦辣的东西,因此说“不知辛”。这两句是说,那些像蓼虫一样长期吃苦而不知什么叫做苦的人,你和他商谈迁徙的事是没有用的。言外之意,战争使人民习惯了,麻木了。这里凝聚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哀,也流露了诗人对此无能为力的惆怅哀叹的情绪。

  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战争的写实诗。诗人继承了《诗经》与《楚辞》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深刻地反映了东汉末年边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1、 黄岳洲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01:第317-318页

āishīsānshǒu ·sān

wángcàn liǎnghàn 

biānchéngshǐ使xīnbēi qīngēngzhī 
bīngxuějié fēngpiāozhǐ 
bǎijiànrén cǎoshuídāngchí 
dēngchéngwàngtíngsuì piānpiānfēishù 
xíngzhěfǎn chūménjiā 
duō shí 
tiānxiàjìn wèijiǔliú 
liǎochóngzhīxīn 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