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陌东边草染裙,嫩青深翠一时新。王孙去后无消息,春雨春烟恼杀人。
南陌东边草染裙,嫩青深翠一时新。王孙去后无消息,春雨春烟恼杀人。

nánsān--wánghàn

nándōngbiāncǎorǎnqúnnènqīngshēncuìshíxīnwángsūnhòuxiāochūnchūnyānnǎoshārén

王翰

王翰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 4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
栖乌喜林曙(shǔ)¹,惊蓬²伤岁阑(lán)³
译文:栖息在林中的乌鸦最喜初沐晨光,我抚摸着一头乱发为一年将尽而伤感。
注释:¹曙:天刚亮。²蓬:散乱。这里指散乱的头发。³岁阑: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
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
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
译文:空有一腔抱负,哪里才是我的用武之地呢?
朔风无重衣,仆马饥且寒。
(shuò)¹河重衣²,仆马饥且寒。
译文:北风呼啸而没有多余的衣物御寒,奴仆跟马匹都是饥寒交迫。
注释:¹朔风:北风,寒风。²重衣:谓重复多餘的衣服。
惨戚别妻子,迟回出门难。
惨戚(qī)¹别妻子,迟回²出门难。
译文:与妻儿告别时悲伤难抑,对于自己即将远行更是犹豫徘徊和悲痛。
注释:¹惨戚:亦作“惨慼”。悲伤凄切。²迟回:犹徘徊。
男儿值休明,岂是长泥蟠。
男儿值休明¹,岂是长泥蟠(pán)²
译文:但是志气男儿在如今这开明盛世,又怎能一直处于困厄之中呢。
注释:¹休明:用以赞美明君或盛世。²泥蟠:蟠屈在泥污中。亦比喻处在困厄之中。
何者为木偶,何人侍金銮。
何者为木偶,何人侍金銮(luán)
译文:且看朝堂之上谁是木偶,谁又是真正的有识之士。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无端。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河端。
译文:我郁郁寡欢的过着贫苦的生活,久久想不出端由来。
进不图功名,退不处岩峦。
进不图功名,退不处岩峦。
译文:成功后不求功名利禄,失败后也不会隐居遁世。
穷通在何日,光景如跳丸。
穷通在何日,光景如跳丸¹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时光飞逝,岁月不等人。
注释:¹跳丸:比喻日月运行。谓时间过得很快。
富贵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富贵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译文:人生真正际遇难道都是暮年才会来到吗?这真是让人悲愤不已啊!
誓期春之阳,一振摩霄翰。
誓期春之阳,一振摩霄翰(hàn)
译文:只盼望这一天早早到来,我就能一展抱负。

yóuziyín--chéntáo

línshǔjīngpéngshāngsuìlán

guānsānchǐxuěchùshìtiānshān

shuòfēngzhòngqiěhán

cǎnbiézichíhuíchūménnán

nánérzhíxiūmíngshìzhǎngpán

zhěwèiǒurénshìjīnluán

shǒupínjiànyōuyōuduān

jìngōngmíng退tuìchùyánluán

qióngtōngzàiguāngjǐngtiàowán

guìzǎolìngréncuīxīngān

shìchūnzhīyángzhènxiāohàn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王杨卢骆¹当时体²,轻薄为文哂(shěn)³未休。
译文: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注释:¹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的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 “初唐四杰”。²当时体:那个时代的风格体裁。体:这里指诗文的风格而言。³哂:讥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尔曹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译文: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注释:¹尔曹:彼辈,指那些轻薄之徒。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杀的。

wéiliùjué ·èr

 tángdài 

wángyángluòdāngshí qīngwéiwénshěnwèixiū 
ěrcáoshēnmíngmiè fèijiāngwànliú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累 一作:束)
久为簪(zān)¹(lěi)²,幸此南夷(yí)³(zhé)
译文:长久被官职束缚不得自由,幸好被贬谪到边远的永州一带。
注释:¹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²累:束缚,牵累。³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⁴谪: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闲依农圃(pǔ)¹邻,偶似²山林客³
译文: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间隐士。
注释:¹农圃:田园。²偶似:有时好像。³山林客:山林间的隐士。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晓耕翻露草,夜榜(bàng)¹响溪石²
译文: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傍晚伴着水激溪石的声响归去。
注释:¹夜榜:夜里行船。榜:船桨。这里用如动词,划船。²响溪石:水激溪石的声响。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来往不逢人,长歌¹楚天²碧。
译文:来去之间碰不到那庸俗之辈,眼望楚天一片碧绿,高歌自娱。
注释:¹长歌:放歌。²楚天:这里指永州的天空。春秋战国时期,永州属楚国。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

  诗人被贬谪永州,应该是有满腹牢骚的,却在诗的开头将其称为幸事:“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诗人认为他长久地为在朝中做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可以让他过上闲适的生活。此两句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依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闲依”表现作者的闲散之态, “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柳宗元少有才名,胸怀大志,可是仕途不顺,一再遭贬。这次更是被贬永州,远离长安。他满腔的热情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有志而不得伸,有才而不被重用。于是,在此贬所,只好强写欢愉,故作闲适,称自己对被贬感到庆幸,假装很喜欢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这闲适潇洒的生活,让诗人仿佛对自己的不幸遭贬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

  这首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这首诗的韵味也就在这地方。清沈德潜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这段议论是很有见地的。全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程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学生版》 :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7 :234-235
2、 邓诗萍.《唐诗鉴赏大典 3》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05 :113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jiǔwéizánlèi xìngnánzhé  (lèizuò shù )
xiánnónglín ǒushānlín 
xiǎogēngfāncǎo bàngxiǎngshí 
láiwǎngféngrén chángchǔtiān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
云锁嫩黄¹烟柳²细,风吹红蒂(dì)³雪梅残
译文:烟雾笼罩着树林,柳树垂着嫩黄的细枝;春风吹起花朵的根蒂,连红梅也在不断凋零。
注释:¹嫩黄:指柳色。²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树。³蒂:根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⁴残:凋零。
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光景不胜闺阁恨¹,行行坐坐²黛眉³(cuán)
译文:风光明秀,引起了女子无限的闺阁怨情,她空虚无聊,行坐不安,秀丽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注释:¹“光景”句:意思是风光明秀,而引起了无限的闺阁怨情。光景,风光景色。闺阁:代指女子。²行行坐坐:空虚无聊,行坐不安。³黛眉:黛画之眉。特指女子之眉。⁴攒:聚集,这里指皱眉。

pāimán··yúnsuǒnènhuángyānliǔ--yánxuǎn

yúnsuǒnènhuángyānliǔfēngchuīhóngxuěméicán

guāngjǐngshèngguīhènxíngxíngzuòzuòdàiméizǎn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其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其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其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其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shù)¹之子为公卿(qīng)²;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译文:父母生养了子女却不很好的教育他们,就是不其自己的孩子;即便教育了孩子却不严格要求,也同样是不其孩子。如果说父母符合标准地教育了孩子,但子女却不自主学习,这便是他们不其惜自己了。如果他们学习了却不勤奋努力,同样是不珍惜自身。所以,作为父母,既然生养了子女就一定有教育他们的义务,而且对子女的教育一定要严格,只有严格的教育,才可以督促孩子勤奋学习,足够勤奋就可以学有所成了。如果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通过考试,那么就算是平民子弟也会显赫一时;如果有了渊博的学识,即便是贫民子弟也有望成为将相公侯,如若不学无术,即便是王公贵族之子也可能变成贫民百姓啊!
注释:¹庶人:平民百姓。²公卿:达官贵人。

  柳永出身书香门第,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算得上是“公卿之子”了。这篇文章是他早期的作品,其中洋溢着用世的积极。

  全文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先从父母之教开始,说明了父母有教育监督子女的义务,要求是严厉;又说明子女要做到主动学习,要求是勤奋,这样才可望学有所成。最后两句十分警策,精炼地说明了学的用处与不学的坏处,收束全文。

  事实上,这篇文章是在说应试科举,而不是所谓的崇尚学识,是在说“考试改变命运”,而非“知识改变命运”啊!正如宋真宗赵恒所谓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后人常常用来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其实满篇的铜臭,又谁知道呢?

参考资料:
1、 次仁 . 2020年10月3日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