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群卉艳阳天,几树孤芳玉磵前。
陆凯何妨饷范晔,绿华端合伴羊权。
忧虞莫问兵戈满,赏玩要须酒盏先。
虽是广平心似铁,也应作赋咏蕃鲜。
不随群卉艳阳天,几树孤芳玉磵前。
陆凯何妨饷范晔,绿华端合伴羊权。
忧虞莫问兵戈满,赏玩要须酒盏先。
虽是广平心似铁,也应作赋咏蕃鲜。
葛立方

葛立方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 1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登楼遥望秦宫殿¹,茫茫²只见双飞燕。渭(wèi)³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译文:登楼西望皇都宫殿,宫阙显盛无边无际,只有燕子双双飞落其间。渭水滔滔,从西向东奔泻,仿佛是一根白线,千山万丘连绵起伏,高低参差,零乱错杂。
注释: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晚云烘日”等。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¹秦宫殿:借喻唐宫殿。²茫茫:宫阙显盛貌。³渭水:河名,即渭河,黄河最大的支流。
野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野烟¹笼碧树,陌上²行人³。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译文:原野上的云雾烟气,笼罩着碧绿的树木,田间路上行人点点,匆匆而去。怎么样才能够盼得一个济世戡乱的英雄豪杰,铲平逆贼,平息叛乱,迎接我们重新回到长安的皇宫里边,继续我朝之大业。
注释:¹野烟:指原野上的云雾烟气。²陌上:田间的路上。³行人:出行的人,即行子。⁴去:往,走。⁵英雄:指昭宗可依靠的实力人物。⁶大内:指皇帝居住的宫殿。

  这首词上片写登临极目的所见所感,有景生情,融情于景。下片也写登楼所见,从“望”字生出切盼之心,景为情设,情由景生。这首词上下紧接,一气呵成,写景处豁人耳目,情真语真,浑朴苍凉。这首词不事藻饰,以化虚为实的手法,真切地袒露出他被逐出宫、行止华州时的悲苦之情。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末动荡不安的政局。

  全词的思想内容虽无足论,可是艺术上却有可取之处,即写景处豁人耳目,言情处动人心态。

  “登楼遥望秦宫殿”,起调写景入手,直笔陡起,因景入情,渲染气氛。古人登楼,自王粲写作《登楼赋》之后,往往与无穷的忧愁联系在一起。此时贵为天子的李晔,仓皇避难华州,其内心忧愤危惧,亟盼返回京师。但京师尚在叛臣控制之中,欲归不得。因此“登楼遥望”所见何如,作者不好明写,也不忍明说。而承之以“茫茫只见双飞燕”,言外之意是说,长安宫殿可望而不可及,则能看到似乎是“旧时堂前”构巢停息的“双飞燕”,也是慰情聊胜于无了。

  以下两句“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融情于景。渭水连接着长安与华州两地,相距并不很远,但“千山万丘”蔽掩阻挡,因而长安宫殿无由得见。言“千山万丘”是比况政治上的障碍。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过片承上接下,从“望”字生出切盼之心,景为情设,情由景生。从字面看,仍然是写登楼所见,其实新意别具。作者由遥望宫殿,转向探寻出路,力图从无可奈何的忧愤中挣脱出来。然而惟见“烟笼碧树”“行人去”,徒增空寂无依之感,“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结拍两句,则是作者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呼声,凄楚悲怆。

  全词上下紧接,一气呵成。怆怀国事,寄意深沉。看来这位在政治上一筹莫展的晦气天子,其词作的艺术价值却不减唐宋词名家之作,为后人所称道。

参考资料:
1、 张石东,王春香编注.豪放词 图文本 注释 翻译 评析: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02:50
2、 姜斌编著.月笼轻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10月:4
棹月眠流处处通,绿蓑苇带混元风。
(zhào)¹月眠流处处通,绿蓑(suō)苇带混元风²
注释:¹棹:船桨。²混元风:指仙风道骨。
灵均说尽孤高事,全与逍遥意不同。
灵均¹说尽孤高事²,全与逍遥意不同。
注释:¹灵均:即屈原。²孤高事:指屈原的忧国忧民在当时显得曲高和寡。
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屈原和渔父江畔问答的典故为题材,赞颂了渔父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间接表达了对屈原这一伟大爱国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但是渔父的消极避世态度在现代是不值得提倡的。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译文:寄情于花,寄情于酒欣喜与花的盛开,左手拿着花枝右手拿着酒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译文:想问问花枝和酒杯,老朋友为什么不能一起来呢?

xiāngxìnghuā

kōng tángdài 

huājiǔxīnkāi zuǒhuāzhīyòubēi 
wènhuāzhībēijiǔ réntónglái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江水沉沉¹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niǎo)²,芦花深处隐渔歌。
译文:江水深沉,船帆的影子在江面上划过。水中的鱼从早到晚在寒冷的江波中游动,渡口那边飞起了成双成对的白鸟。云烟四处缭绕,渔人唱着渔歌在芦苇丛的深处隐去。
注释:¹沉沉:深沉。²烟袅:云烟缭绕。袅,形容烟之状态。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扁舟短棹(zhào)¹归兰浦(pǔ)²,人去,萧萧³竹径(jìng)透青莎(suō)。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译文:用短桨划着小船回到长着兰草的水边,人就这样离去了。小路上的竹林被风吹得不断作响,路上长满了青色的莎草。到了深夜,风停了,雨也停了。月亮照在寒冷的天上,露珠一颗颗滚入荷叶里面。
注释:¹棹:船桨。²兰浦:意思是长着兰草的水边。浦,水边。³萧萧:风声,也指草木摇落声。⁴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江水沉沉,白鸟双飞,枫叶芦花,征帆渐远。“人去”之后,惟见园荷滴露,冷月照人,莎满荒径,凄凉冷落。晚清著名文学家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注:“此词纯是写景,惟‘人去’二字见本意。在陆则莎满径荒,在水则露寒月冷,一片萧寥之状,殆有感于王根,樊重之家,一朝零落,人去堂空,作者如燕子归来凭吊耶?”这首词着意描绘了萧索的秋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含蓄地流露了诗人的无限感怀。

dìngfēng··jiāngshuǐchénchénfānyǐngguò--yánxuǎn

jiāngshuǐchénchénfānyǐngguòyóudàowǎntòuhánkǒushuāngshuāngfēibáiniǎoyānniǎohuāshēnchùyǐn

biǎnzhōuduǎnzhàoguīlánrénxiāoxiāozhújìngtòuqīngshāshēnfēngxīnxiēliángyuèyíngzhūyuán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¹
译文:传说合浦有一株杉树,随风远向北方洛阳飞。
注释:裴尚书:裴忌,字无畏。陈宣帝时历位都官尚书。¹“传闻” 两句:据晋刘欣期《兖州记》合浦东有一一杉树,叶落,随风入洛阳城内。
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北风尚嘶马,南冠¹独不归
译文:胡马感北风尚知嘶鸣,南冠羁居却不能回归。
注释:¹南冠: 夏秋楚人之冠。后来也作为远使或囚犯的代称。
去云目徒送,离琴手自挥。
去云风徒送,离琴手自挥¹
译文:目送云彩向家乡飘去,离开琴弦手指仍自挥。
注释:¹“去云”两句:用嵇康“风送归鸿,手挥五弦”句意。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译文:秋蓬飞荡失去原住所,光阴转芳草多次芳菲。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译文:长声叹息旅途关山月,风尘沾满天涯客子衣。

  起首两句是“兴”,即唤起。合浦(今属广东)指作者流寓之地,洛阳非实指,意思是合浦之杉叶尚能遥飞到洛阳,自己却流落异域,人不如叶。诗人知道岭南的杉叶飞到洛阳是不可信的,所以用“传闻”二字;然而愿望却在挑动诗人,并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力。虚幻与常识的起迭,失望与希望的对流,这种心理上的矛盾在乱世尤其表现得突出,因而这两句也有它的社会内容。

  “北风”两句是对“传闻”两句的曲折承接,从南与北的地理的间隔上,又暗寓着南北朝在政治上的对立。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是诗人的迫切愿望,但国土的分裂使他无法实现这愿望,因而“南”、“北”这两个字,也成为诗人的敏感性的词眼。

  前四句是诗人的独白,五、六两句才转入赠诗的对象。诗人和长安使之间应当有对话的,却以目送手挥来代替。诗人要着重表达的是离别时的情绪。这两句原是化用嵇康赠人诗的句意,但加上“徒送”的“徒”,就加强了感伤的效果。江总原来也是以使臣身分而到岭南,这时眼睁睁地望着长安使从他身边离去,自己却仍然留滞着。一去一留,其中就有多多少少要说的话,如同小河下面的潜流。

 “秋蓬”句是比自己,“春草”句是说自己在客地已经度过几个春天。但春草的年年芳菲,徒然增添了自己的惆怅。《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唐代王维《送别》也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句,用意都有共通处。

  末两句以关山逗客子,以月光逗风尘:明月本是普照大地的,但对诗人来说,能够让光照到的也唯有衣衫上的风尘而已。

  全诗前八句用比喻,对仗也很工整,却不雕琢,这一方面固然表现出作者的才力,一方面也因作者是南朝后期的人,诗的格律正在逐渐趋向成孰稳定。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著;金文男编.金性尧集外文编 第4卷 古诗文赏析 作家小传 编辑手稿 旧体诗 金性尧著作篇目索引:中西书局,2013.08:第94页

zhǎngān使shǐpéishàngshū--jiāngzǒng

chuánwényuǎnxiàngluòyángfēi

běifēngshàngnánguānguī

yúnsòngqínshǒuhuī

qiūpéngshīchùsuǒchūncǎofāngfēi

tàiguānshānyuèfēngchénz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