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馆伤心双泪连,畏途南去几扶颠。杳如萍水家何在,纵有鳞鸿信不传。
别馆伤心双泪连,畏途南去几扶颠。杳如萍水家何在,纵有鳞鸿信不传。
七十归来如隔世,八千行到已经年。城南记取分襟处,他日相逢是偶然。
七十归来如隔世,八千行到已经年。城南记取分襟处,他日相逢是偶然。

rènliánzhōujiàoshòubiélínyǐngjiàozhāngcháozōngxùndīngzōngdài--wánghàn

biéguǎnshāngxīnshuānglèiliánwèinándiānyǎopíngshuǐjiāzàizòngyǒulín鸿hóngxìnchuán

shíguīláishìqiānxíngdàojīngniánchéngnánfēnjīnchùxiāngféngshìǒurán

王翰

王翰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 4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杭苇岸才登,行入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又渡头人立。笋将摇梦上轻舟,舟尾浪花湿。恰好乌篷小小,载一肩秋色。
杭苇¹岸才登,行入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zhǔ),又渡头人立。笋将²摇梦上轻舟,舟尾浪花湿。恰好乌篷(péng)³小小,载一肩秋色。
注释:¹杭苇:苇原指草束,引申为小舟。 杭,通“航”。²笋将:语出《公羊传·文公十五年》:“笋将而来也。”笋,竹舆。³乌篷:小船,船篷竹编,漆成黑色,故称。
此词描写秋日旅行,舟行后乘舆,舆行后又乘舟,点染途中山水景物,遂觉无枯寂之色。“恰好乌篷小小,载一肩秋色。”情景俱佳,极富情致。全词写秋景而不落俗套,独具特色。

hǎoshìjìn··hángwěiàncáidēng--zhōuzhī

hángwěiàncáidēngxíngluànfēngcéngshípíngshāqiǎnzhǔyòutóurénsǔnjiāngyáomèngshàngqīngzhōuzhōuwěilànghuā湿shīqiàhǎopéngxiǎoxiǎozàijiānqiū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层林叠巘(yǎn)¹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译文:森林茂密、山峰重重、暮色苍苍,峰回路转更叫人迷茫。
注释:云门道:在今浙江绍兴。¹叠巘:重叠的山峰。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充水赴前溪。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路充水赴前溪。
译文:目光随着游云追逐那夕阳,脚步跟着山水向前面的小溪流淌。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lí)小麦低。
译文:樵夫下山了,那篝火已熄灭,浅浅的麦地里,牛儿卧在犁旁。
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独绕辋(wǎng)¹图画里,醉扶白叟(sǒu)²杖青藜(lí)
译文:在美如辋川图画的景致中,有一位白发老翁醉扶着青藜手杖。
注释:¹辋川:在陕西蓝田,唐诗人王维在别墅所在;王维曾画过一幅《辋川图》。²白叟:就是作者自己。

  诗题中的“晚步”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所在。云门道是山阴(今浙江绍兴)南若耶溪上的一段路,诗中所写之景是诗人漫步云门道中所见暮色笼罩下的山水景色,而处处体现着“移步换形”的特点。

  颈联短短14个字涉及樵夫、野火、孤烟、牛、犁、小麦等意想,以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清新优美的山村春晚图。樵夫下山是动景,牛卧春犁是静景;“樵归野烧孤烟尽”是远景,“牛卧春犁小麦低”是近景。这一联所描绘的整个画面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展现了一派祥和的田园景观,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尾联的精妙之处在于使人通过想象虚写,把自己织进了这幅现实版的辋川图画里,使自己成为与这幅天然图画融为一体的画中人;同时又存在一个画外的自我,诗人仿佛具有分身术,跑到画外欣赏起这幅有自己在内的云门道中晚步图。

yúnméndàozhōngwǎn--xùn

cénglíndiéyǎnàndōng西shānzhuǎngǎnghuígèng

wàngyóuyúnbēnluòsuíchōngshuǐqián

qiáoguīshāoyānjǐnniúchūnxiǎomài

ràowǎngchuānhuàzuìbáisǒuzhàngqīng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广陵¹城里昔繁华,炀(yáng)²行宫接紫霞。
注释:¹广陵:即扬州。²炀帝:即杨广,隋文帝杨坚次子,仁寿四年即皇帝位。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玉树¹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注释:¹玉树:曲名,即南朝陈后主所作之《玉树后庭花》。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最是多情汴(biàn)(dī)¹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注释:¹汴堤:此句源唐韦庄《台城》诗“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明孝宗弘治六年,李梦阳举进士,进入仕途,卓然以“复古”自命,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复古派自此逐渐形成,他们在实践中极力模仿古人,出现了大量的拟作。如曾棨此诗,实由李商隐《隋宫》、许浑《金陵怀古》及韦庄《台城》等诗拆零焊接而成,就是因袭仿古的代表作品。但他总算拼凑得还算工致自然,较之那种明显将古人作品割裂摧伤而成的所谓“新作”者稍有不同。算是复古派中的上作。

wéiyáng怀huái--céng

广guǎnglíngchéngfánhuáyángxínggōngjiēxiá

shùcányóuyǒujǐnfānguījiā

lóutáichùchùfāngcǎofēngniánniányuànluòhuā

zuìshìduōqíngbiànliǔchūnláijiùdài

闷欲呼天说。问苍苍、生人在世,忍偏磨灭?从古难消豪士气,也只书空咄咄。正自检、断肠诗阅。看到伤心翻天笑,笑公然、愁是吾家物!都并入、笔端结。
闷欲呼天说。问苍苍¹、生人在世,忍偏磨灭?从古难消豪士气,也忍书空²(duō)³。正自检、断肠诗阅。看到伤心翻天笑,笑公然、愁是吾家物!都并入、笔端结。
注释:¹苍苍:上苍、苍天。²书空:不言而以手在空中作字。此四字短语历来用以表示极度愤懑。³咄咄:咄陨怪事。⁴断肠诗:此处泛言伤心之诗词,指自已作品,与朱淑真《断肠诗词》无涉。
英雄儿女原无别。叹千秋、收场一例,泪皆成血。待把柔情轻放下,不唱柳边风月;且整顿、铜琶铁拨。读罢《离骚》还酌酒,向大江东去歌残阕。声早遏,碧云裂。
英雄儿女原无别。叹千秋、收场一例,泪皆成血。待把柔情轻放下,不唱柳边风月¹;且整顿、铜琶(pá)铁拨²。读罢《离骚》还酌(zhuó)酒,向大江东去歌残阕。声早遏³,碧云裂。
注释:¹柳边风月:指柳永一路词风。柳永有名句“杨柳岸、晚风裂月”。²铜琶铁拨:指苏轼一路词风。拨子:弹琵琶用的薄片。³遏:扼止、阻止。
吴藻是个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的出色的女词人。在中国妇女文化史上,这是位较早觉醒的女性。女性的觉醒,大抵始自于婚姻问题,但仅止步于此,觉醒尚难有深度。吴藻的女性自觉,可贵的是对人生、对社会、对男女地位之别以及命运遭际的某些通同等问题,都有其初步的朦胧的思考,从而成为这种思索和悟解、觉醒长链中值得珍视的一环。这阕《金缕曲》是《花帘词》中的作品,《花帘词》编刊于公元1829年(道光九年)春,也即系吴藻三十岁前所作,而此词编次甚前,乃吴藻二十三岁前后的心声。上片有两个要点,一是“问天”,二是女性自省。问天,是对不公世道的抗议。世道之不公,扼杀才性,对男女其实都一样。然而“豪士气”难消时,最激烈的形态却是“咄咄书空”,那么就没有理由让女性一定要将“愁”视成“吾家物”,没完没了地形诸笔端。这是吴藻对女性弱点的自省。把女性从“愁”中解脱出来,自省也即自强,挣脱的乃是一个软弱的情结。看似平易的词语中跳荡的是颗强毅的心,吴藻是深刻的。下片紧承这自省而来,强化女性自振意识。“英雄儿女”既然“无别”,而且“千秋收场”全皆是泪成血,那么女性红妆们就不必放不下“柔情”,应和须眉男儿一起去唱“大江东去”。人们都熟悉秋瑾女士《满江红》词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之句,而吴藻则在大半个世纪之前已有此觉醒则更可贵。吴藻强烈意识到“柔情”、眼泪改变不了“皆成血”的收场,感动不了“苍苍”的。吴藻的能有此震聋发聩之唱,与她介入男性历来独主的文化社会有密切关系。而其之所以得能介入社会文化生活,又是因为有袁枚到陈文述这个鼓励女性文学文化的“性灵”系列的存在,吴藻正是陈文述“灵伯”之女弟子。文学史家们不该轻忽这一事实。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
日落泛澄(chéng)(yíng)¹,星罗²游轻桡(ráo)³
译文:夜泛舟湖中,船桨荡起了一片片的月光。
注释:¹澄瀛:即澄湖,水色清澈之湖。²星罗:星罗:像星群样罗列分布。³轻桡:借指小船。桡:小桨。
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qì)¹(xiè)²面曲汜(sì)³,临流对回潮
译文:游湖之后在水榭休息,面对曲汜坐看江潮回涌。
注释:¹憩:休息。²榭:供人游息的木构敞屋。建在水边的叫“水榭”,建在台上的叫“台榭”。³曲汜:犹曲岸回水。汜:指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⁴回潮:江潮回涨。
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
(chuò)¹²榭骈筵(pián)³,并坐相招要
译文:楼上的座位彼此相联,大家放下拐杖。互相都邀约一番后,一起坐下来。
注释:¹辍:中止,停止。²策:古代的一种马鞭,头上有尖刺。³骈筵:并坐榭席。骈:两物并列,成双的,对偶的,本诗中指并排。筵:竹席。⁴招要:亦作“招邀”,邀请。要:同“邀”。
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哀鸿鸣沙渚(zhǔ)¹,悲猿响山椒²
译文:鸿雁在沙州上哀鸣,猿猴在山顶悲呼。
注释:¹渚:小洲。²山椒:山顶。
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飚。
亭亭¹映江月,浏浏²出谷飚(biāo)³
译文:高高的月几倒映在江中,疾风又从谷中吹来。
注释:¹亭亭:遥远的样子。²浏浏:一作“飀飀”,形容风疾劲。³飚:疾风。
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
斐斐¹气幂(mì)²(xiù)³,泫(xuàn)露盈条
译文:薄雾笼翠着峰峦,露珠挂满了枝头。
注释:¹斐斐:轻淡。²幂:覆盖。³岫:山洞。⁴泫泫:指水流动貌、水下滴貌或露珠晶莹貌。泫:水珠下滴的样子。⁵条:树枝。
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
近瞩¹²幽蕴³,远视荡喧嚣
译文:近看月光驱散了阴暗,远望一片宁静,荡涤尽白天的喧闹。
注释:¹瞩:注视。²祛:除去,驱散。³幽蕴:浓重的黑暗,指隐积在心中的烦愁。蕴:积。⁴荡:清除。⁵喧嚣:喧闹嘈杂之声。
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晤言¹不知罢(pí)²,从夕至清朝。
译文:众人边谈边赏月,毫不知倦,从夜直至第二日清晨。
注释:¹晤言:相对而言。²罢:通“疲”,疲倦。

  这首诗中所说的湖,《文选》李善注说是谢灵运始宁墅的大小巫湖,因此,此诗应是谢惠连在始宁时所作的。

  诗的开头两句:“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点出“泛湖”题意,写日落星出时湖中泛游情景,楚人称湖泊池沼为“瀛”,前面着一“澄”字,极写湖水的清澈。在太阳已落,夜色渐深,群星灿然,布列空际的时分,诗人乘坐着小船,轻摇着短桨,泛游湖中,景色清幽而心情悠然。在星光下,他和朋友们舍舟登岸,回到住处,这一层意思在诗中省去了,而直接以“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紧扣题意,写他们泛湖归来之后,游兴未尽,又踏着星光夜色出楼游览了。他们一会儿在台榭小憩,临流观景,赏爱着绕旋台前、分而复合的曲流回波。一会儿又丢下竹杖,纷纷呼朋邀友,摆设酒宴,将要连筵接席,共度良宵。

  正当诗人和友朋互相招邀而欢谈笑语时,蓦然传来哀鸿悲猿清异的叫声,引出另一番情趣。于是,诗人顺手拈出了“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两句。沙洲空旷,山丘荒寂,忽有宿鸿哀鸣,夜猿悲啼,响彻空江深谷,显得格外凄清。乍看起来,这两句似乎只是闻之于耳而信手写来,其实它与上下文都有内在的关联,有一种人语惊猿狖,“月出惊山鸟”的意蕴。深夜里,万籁俱寂,洲上征鸿和山中群猿也早已睡去,是人声的喧哗使它们惊醒过来,因而哀鸣悲啼,一片骚动。此刻,恰好又是“亭亭映江月,飀飀出谷飚”(飀:应为“风旁加刘”),夜空远处,一轮明月映澈清江;而幽谷深处,忽然又刮来劲疾的大风。寂静的夜晚,在人语、鸿鸣、猿啼、风吼的交响中喧闹起来了。真有一响俱响、一动俱动之感。而此时此刻,那明月却依旧静静地照着水面,全不为一派喧闹声所动,显得孤高而又清真。此诗题为“玩月”,或许,诗人正是想从这月的品质中领悟一些什么。

  在皓月的映照下,一切景物都因银光素辉而显出清幽迷人的景色。映入诗人眼帘的是“斐斐气羃(mì,覆盖)岫,泫泫露盈条”,远处的夜雾云气,轻轻飘浮,像帷幕一样遮掩着峰峦,近处的露水如珠,清润晶莹,满满地挂在枝头。远看近看都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引起无限的清思,可以畅心怀、绝尘俗,祛除胸中的郁闷,荡涤人间的烦嚣,故而说:“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xuān,声音大而嘈杂)嚣。”这里所表现的不止是视觉感官的满足,而包含着面对清景,气清神清,自摅心愫的审美意向。诗的最后两句:“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晤言”,对言、交谈之意。在此清景面前,诗人和朋友们不禁逸兴遄飞,清言妙语纷涌吐出,不能自休。不觉中,东方既白,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了。这终夜的晤言,足证那高洁的湖上月色,对于诗人们心灵的澡涤,是何等的清畅,对于诗人们心灵的启迪,又是何等的深邃!

  这首诗以清凄的景象衬现诗人孤高的心境,是相当成功的,它是中华民族“境胜可以澡濯心灵”的传统审美意识的生动体现。另外,这首诗在叠字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以“亭亭”形容“月”,以“飀飀”(风声)形容“飚”,不仅语言上有音乐美,而且使月、风显得有声有色,气象阔大。陈祚明评此诗云:“甚得叠字法,清出有态。”(《采菽堂古诗选》卷十八)诚然也。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