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坡仙去又山居,凋谢堪为世道悲。
师鲁仅存遗集在,乐天无限故人思。
追怀把酒论文日,忍读停云对雨诗。
千里有书报埋玉,衔哀莫写泪交颐。
雪坡仙去又山居,凋谢堪为世道悲。
师鲁仅存遗集在,乐天无限故人思。
追怀把酒论文日,忍读停云对雨诗。
千里有书报埋玉,衔哀莫写泪交颐。
王义山

王义山

王义山(1214——1287),字元高,号稼村,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富州(今江西丰城)人。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
春尽杂英¹²,夏初芳草深³
译文:暮春时分,各色花卉都已经凋谢了,但初夏将来,芳草十分繁茂。
注释:¹杂英:各色花卉。南朝 齐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²歇:凋零。花、木、草枯萎。³芳草深:指已经是暮春时节。
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xūn)¹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译文:和暖的风从南方吹来,吹到我家池塘边的树林中。
注释:¹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绿蘋散还合,赪鲤跳复沉。
绿蘋(pín)¹散还合,赪(chēng)²跳复沉。
译文:风来时把池塘里的浮萍吹散,风停时浮萍又聚集在了一起。池中的红鲤鱼不时跳出水面又沉回池底。
注释:¹绿蘋:绿苹,水中植物,亦称水苹,浮苹。浮在水面,叶绿色,夏天开小白花。²赪鲤:赪指红色,赪鲤指红鲤鱼。
新叶有佳色,残莺犹好音。
新叶有佳色,残莺¹犹好音。
译文:树木新长出的叶子青翠欲滴,散发出美丽的光彩。林中黄莺鸣叫,晚春时节的黄莺鸣声依然婉转动听。
注释:¹残莺:指晚春的黄莺鸣声。
依然谢家物,池酌对风琴。
依然谢家物¹,池酌(zhuó)对风琴。
译文:我在池边喝酒,迎风弹琴,心中喜爱的依然是谢灵运的诗作。
注释:¹谢家物:参照下句“惭无康乐作”,是指谢灵运的诗作。
惭无康乐作,秉笔思沉吟。
惭无康乐作,秉(bǐng)¹笔思沉吟。
译文:我握着笔沉吟苦思,想写出好的诗作,但是我做不出谢灵运那样好的诗,感到很惭愧。
注释:¹秉:拿着;握着。
境胜才思劣,诗成不称心。
境胜¹才思劣,诗成不称心。
译文:周围景色优美,可是我却文思枯竭,勉强做成了一首诗,看来看去却感到不满意。
注释:¹境胜:景色优美。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
寂寥¹荒馆闭闲门²,苔径阴阴³(jī)少痕。
译文:寂静无声的荒馆大门紧闭,幽暗处的青苔鲜有木屐踏过的痕迹。
注释:¹寂寥:空虚无形,空虚无物。²闲门:指进出往来的人不多,显得清闲的门庭。³阴阴:幽暗貌。
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
白发颠狂¹尘梦断,青毡²泠落³客心存。
译文:放浪不羁的白头发断却了尘世的梦幻,冷冷清清的青色毛毯还残存着游子的思乡情切。
注释:¹癫狂:放浪不受约束。²青毡:指青毡制品。如帐篷、帽冠等物。³泠落:冷清,不热闹。⁴客心:旅人之情,游子之思。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高山流水¹琴三弄²,明月清风酒一樽(zūn)
译文:弹完高山流水,又奏梅花三弄,伴着清风就着明月喝着酒。
注释:¹高山流水:琴曲名。内容即据《列子·汤问》所载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谱写。原为一曲,唐时始分为二曲,至宋时又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一说《高山流水》本属一曲,元人始分为二。现存传谱初见于《神奇秘谱》。²三弄:古曲名。即梅花三弄。唐李郢《赠羽林将军》诗:“惟有桓伊江上笛,卧吹三弄送残阳。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醉后曲肱(gōng)¹林下²卧,此生³荣辱不须论。
译文:喝醉后就枕着胳膊瘫睡在树下,不必再谈论这一辈子的光荣与耻辱了。
注释:¹曲肱:弯着胳膊作枕头。²林下:树林之下,指幽静之地。³此生:这一辈子。⁴荣辱:光荣与耻辱。⁵不须:不用,不必。
萧萧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倦送迎。
萧萧¹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²倦送迎。
译文:头发渐少白发爬满头,长久以来我这贫寒之家已经疲倦了送往迎来。
注释:¹萧萧:花白稀疏的样子。²蓬门:以蓬草为门。
独喜冥心无外慕,自怜知命不求荣。
独喜冥心无外慕,自怜知命不求荣。
译文:唯独喜欢心境宁静而不羡慕外界,自我怜惜一切变化都由天命决定而不再执着追求荣华富贵。
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何人问马卿。
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何人问马卿。
译文:心情闲散想作赋一首,借以追思陶潜。因病卧床,是谁在问司马相如?
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译文:我在深山里过着贫苦生活却甘于守着清贫,尽量不让人知道这个城市的名字吧。

xiěèrshǒu--móuróng

liáohuāngguǎnxiánméntáijìngyīnyīnshǎohénbáidiānkuángchénmèngduàn

qīngzhānlíngluòxīncúngāoshānliúshuǐqínsānnòngmíngyuèqīngfēngjiǔzūn

zuìhòugōnglínxiàshēngrónglùn

xiāoxiāohuámǎntóushēngshēnyuǎnpéngménjuànsòngyíngmíngxīnwài

liánzhīmìngqiúróngxiánqíngtáolìngbìngrénwènqīng

línxiàpíngānkùnshǒujǐnjiàochéngshìzhīmíng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雨滴长门¹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²
注释:¹长门:汉宫名,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后居于此。后世常以为冷宫的代名词。²昭阳:汉殿名,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住的地方。后世泛指得宠宫妃所居之处。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宫殿沈沈月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
宫殿沈沈月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蝉鬓慵梳倚帐门,蛾眉不扫惯承恩。
蝉鬓慵梳倚帐门,蛾眉不扫惯承恩。
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残妆空泪痕。
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残妆空泪痕。

  《长门怨》这首乐府旧曲,从它的起因和来历看,就是专门描写和抒发宫怨的作品。刘皂此作也不例外。封建帝王一个人霸占了无数妇女,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大部分人都因为青春虚掷、幸福无望而极端痛苦。出于对这些妇女的同情,出于对不合理的妃嫔制度的不满,宫怨——或者直揭惨状,或者代妇女舒怨洩愤,便成为古代诗人作家常常表现的主题之一。

  当然,同是宫怨,诗人所揭示的问题却有多种,表现角度也颇多样,具体方法更是变化无穷。刘皂的《长门怨》共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这三首的基本手法都是前二句写失宠官人的形状,后二句写失宠宫人的心情,而重点则在后二句。例如,其一云:“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将已断的君恩与不断的泪行作一鲜明对比。其二云:“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感情表达得强烈而明快。这一首作者稍稍弄了点狡狯,前二句写宫人慵懒之态:蝉鬓慵梳,蛾眉不扫,故意制造了一种轻松随便的气氛和“惯承恩”的假象。后两句乃揭出宫人的内心痛苦。她的心事人们未必知道,实际上她是每日以泪洗面,这才使她成了 “一面残妆”啊!由于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取得了更佳的艺术效果。

  宫怨诗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残忍不合理,这是其价值所在。但这类诗总是把基点放在宫人失宠,望宠以及与得宠者的矛盾上,而往往并不从根本上触动妃嫔制度。这又是其明显的局限性所在。

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无人语。
何处¹?几叶萧萧雨。湿尽檐(yán)²,花底无人语。
译文:是什么时候,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屋檐下的花朵都已被雨水打湿,然而花底下的人却默默无语。
注释:¹何处:何时。古诗文中表示询问时间的用语。²檐花:屋檐之下的鲜花。
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掩屏山¹,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lán)²
译文:轻轻地将屏风掩紧,玉炉中所焚之香也已燃尽。谁能看到有个人正满含哀愁、深锁双眉,独自倚靠在栏杆边上。
注释:¹屏山:屏风,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而得名。²阑干:同“栏干”。

  这是一首触景写情之作.细腻动人。前半首写室外勾画了一幅凄清的场景。后半首转入室内,掩紧屏风熏炉中的香早已燃成灰烬,不见一丝温暖。这一切,无不透着凄冷之意。而看花之人此时无言胜有言,是对柔弱之花被摧折的叹息,是对自身命运不能由自己掌握的悲哀。

  这首小词结构层次分明,井井有条地描摹出了一幅画面。先写室外,再写室内,最后点到愁怨之人。本篇虽短小精悍,但却层层深入,极见情味。纳兰长于小令,由此篇亦可见一斑。一开始便发问:何时下起了这么大的雨?把屋檐下的花儿都淋湿了。那个惜花之人默默地看着那些被风雨摧残的。

  此词或可视为纳兰对自身处境的一个婉曲表达,从中可见词人内心的悲凉。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7页

liánhuányǐng··chù--lánxìng

chùxiāoxiāo湿shījǐnyánhuāhuārén

yǎnpíngshānhánshuíjiànliǎngméichóulángàn

见说东园好,能消北客愁。虽非吾土且登楼,行尽江南南岸,此淹留。
见说¹东园²好,能消北客³愁。虽非吾土且登楼,行尽江南南岸,此淹(yān)
译文:东园的风景非常美,今日一见果真如此,能消除我心中的愁闷。我虽然不是本乡本土的人,但是登上楼台一看,这是我游遍江南之地从未见到过的美景。正是因为东园美丽的风景才把我留在了这里。
注释:¹见说:见了后才说,这里指亲身感受。²东园:江苏仪真风景园林。原为州之监军废营。³北客:苏轼自谓。因仪真在宋都开封之南,故自称“北客”。⁴吾土:自己的故乡,故地。⁵行尽:游遍,游完。⁶此淹留:我在仪真东园才真羁留,逗留。
短日明枫缬,清霜暗菊球。流年回首付东流,凭仗挽回潘鬓,莫教秋。
短日¹明枫缬(xié)²,清霜暗菊球。流年³回首付东流,凭仗挽回潘鬓(bìn),莫教秋
译文:日照短的秋天,鲜明的枫叶如织锦。清白的秋霜降下后,深暗色的菊花卷缩成一个球团了。回顾我的青春年华已交给东去的流水了。借助潘安的能耐,延缓我双鬓发白,不要让它像秋景那样衰败。
注释:¹短日:冬至后,白昼一天天地短起来。²缬:染有彩纹的丝织品。³流年:光阴。⁴付东流:付给东流水一去不复返了。⁵凭仗:借助。⁶挽回潘鬓:留住潘岳那样的鬓发。潘岳:潘郎:即潘安,又名潘岳。⁷莫教秋:不要让它像秋景那样衰败。

  上片,咏东园的迷人风光。第一、二句,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写“东园好”。“见说”,点明非“听说”,是亲身感受。具体好在哪里,好在“能消”像苏轼这样政治“北客”之“愁”闷,这是铺垫之笔。第三、四、五句,写百闻不如一见,东园风光实属迷人。虽然苏轼不是本乡本土的人,但一“登楼”,纵观全景,气象万千,顿觉豁然开朗,令人神往。这是苏轼“行尽江南南岸”所未曾见到的美景,颇有范仲淹在岳阳楼上所观写山光水色的韵味,令人心旷神怡。正因田园如画的仪真,才把苏轼“淹留”、挽留住了。

  下片,特写眼前事物,感叹人生短暂。第一、二句特写白昼“短日”的“枫”虽“明”而已“缬”,微寒“清霜”的“菊”既“暗”而又“球”。这典型的带有双关意义的深秋景物,是在给予苏轼什么。第三句,一语道破此时此地苏轼思想的真谛:“流年回首付东流!”似有人生短暂、不堪回首的愁闷。最后两句,借助古代文人的传统心理来自我安慰:凭借东园的美好景色,让苏轼内心增添了愉悦。凭借潘岳的能耐,延缓苏轼逐渐发白的双鬓。

  全词借景抒情,借东园美好迷人的风光事物,敞开了苏轼旷达宽阔的胸怀,消解了多年积抑于心的愁闷。触发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情绪中的消极心态,也为苏轼内心增添了心事忡忡的忧愁。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900-903

nánzi··jiànshuōdōngyuánhǎo--shì

jiànshuōdōngyuánhǎonéngxiāoběichóusuīfēiqiědēnglóuxíngjǐnjiāngnánnánànyānliú

duǎnmíngfēngxiéqīngshuāngànqiúliúniánhuíshǒudōngliúpíngzhàngwǎnhuípānbìnjiàoq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