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说诸王,人物世足数。至今有云来,眼色照天宇。
乌衣说诸王,人物世足数。至今有云来,眼色照天宇。
谁知静秀中,有志良未吐。时从云梦胸,喷作秋江雨。
谁知静秀中,有志良未吐。时从云梦胸,喷作秋江雨。
中郎骑生驹,世亦号文虎。才高公自出,步骤真接武。
中郎骑生驹,世亦号文虎。才高公自出,步骤真接武。
名当在户前,意岂甘哙伍。三年隶工曹,一舸辅江浦。
名当在户前,意岂甘哙伍。三年隶工曹,一舸辅江浦。
风流各云散,相见定何许。臭味苦无多,酒行君竟举。
风流各云散,相见定何许。臭味苦无多,酒行君竟举。
周紫芝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16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紫骝(liú)¹行且嘶,双翻碧玉蹄²
译文:枣红色的骏马一边奔驰一边鸣叫着,它那碧玉般的蹄子上下翻飞。
注释:¹紫骝:暗红色的马。²双翻碧玉蹄:此句来自沈佺期的诗“四蹄碧玉片”。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zhàng)¹
译文:来到河边它不肯渡水,好像在怜惜身上披着的锦缎障泥。
注释:¹障泥:披在马鞍旁以挡溅起的尘泥的马具。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译文:与吐蕃接壤的白雪戍是那么的遥远,黄云海戍迷离不见。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挥鞭(biān)万里去,安得念¹春闺。
译文:挥动马鞭奔赴万里之外,怎能贪恋家室的温馨呢。
注释:¹念:又作“恋”。
《紫骝马》,乐府《横吹曲辞》旧题。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即将远赴边塞时的矛盾心情。他十分渴望立功边塞,但踏上遥远的征途时总不免对家乡有些恋恋之情。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挂席凌蓬丘¹,观涛憩(qì)(zhāng)²
译文:乘坐帆船来到蓬丘岛,上樟楼观赏著名的钱塘江潮。
注释:¹蓬丘:蓬莱山也。²樟亭楼:即浙江亭也,在跨浦桥南江岸。《浙江通志》:樟亭,在钱塘县旧治南五里,后改为浙江亭,今浙江驿其故址也。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¹山动逸兴,五马²同遨(áo)游。
译文:五马大车载你我一同遨游,兴致如三山逐浪高。
注释:¹三:谓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²五马:古太守事。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sà)¹惊秋。
译文:天竺寺森然收如眼底;一路松风在唱着秋天的歌。
注释:¹飒:形容风声。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译文:看云卷云舒,变化莫测;顺水流而上,穷其源头的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叠嶂(zhàng)¹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译文:遥远的大海在重重山峦的那边,窗外江水奔涌归大海。
注释:¹叠嶂:重叠的山峰。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译文:诗写好了,足以傲视日月,吴国山水充满了无限乐趣!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地胜¹²尘事³,身闲念岁华
译文:身处景物美好的地方,能使人忘却纷扰的凡尘俗事;身心悠闲时,便会记挂起四季的美好景物。
注释:¹胜:风景优美。²遗:忘也。³尘事:世俗交际之事。⁴岁华:年华,亦指美好景物。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¹花。
译文:晴朗的夜空中,风儿吹过竹林;深夜时分,清朗的月光映照在花儿上。
注释:¹当:对,映照。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石乱知泉咽,苔(tái)荒任¹径斜。
译文:山泉在乱石中流淌,声音幽咽。小路斜斜,上面布满了苔藓。
注释:¹任:任凭。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陶然¹(shì)²琴酒,忘却在山家。
译文:我无比畅快地寄情于琴韵酒兴,忘记了自己身处深山人家。
注释:¹陶然:舒畅快乐的样子。²恃:倚赖。

  首联“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遗”字极佳,与诗题“自遣”相互呼应,与下文中的“念”字形成掎角之势,暗寓诗人面对春秋代序,生发出迟暮之感的喟叹。

  颔联与颈联主要描写春日的宁静之美。神秘的夜幕下,万籁俱寂的大自然宁静却不死寂,它有泉声、风声,亦有月光的流动,它与白日一样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任”字有气韵,一写听任自然之妙,二写诗人的萧散和闲适。

  尾联“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陶然幽居“恃琴酒”,可以暂时忘却红尘俗事。“忘却在山家”,表面上看,诗人摆脱了世事纷乱,从而内心从容、恬静、舒适、安详。

  这首诗层次分明,围绕诗题层层展开。诗中虽处处见隐者风貌,然诗题中“自遣”二字却暴露出诗人并非甘心情愿地置身红尘之外,景物的幽静更彰显心境的苍凉。竹影风声,月夜花香,幽泉潺潺,径斜苔荒,在幽境与琴酒间颇有悠然自得之趣。但因“地胜”而暂忘“尘事”,因“琴酒”而“陶然”山家,这种“自遣”是所谓举杯浇愁,并非真能超然物外。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李商隐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80-81页
2、 刘学锴,李翰撰.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第68页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
十月河洲¹时,一看有归思²
译文:寒冬十月我徘徊在河洲之上,一眼看去便想回家乡。
注释:¹河洲:河中可居之地。²归思:归意。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风飙(biāo)¹生惨烈²,雨雪暗天地。
译文:猛烈的风暴带来了严寒,雨雪飘飘天地为之无光。
注释:¹飙:疾风,暴风。惨烈形容严寒之态。²惨烈:严寒。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我辈飙胡为¹?浩哉²迷所至。
译文:我们飙天为了什么?浩渺地不知走向何方。
注释:¹胡为:何为。²浩哉:指世路迷茫浩荡。形容思绪万千,心事浩茫。
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miǎn)怀¹当途者²,济济³居声位
译文:遥想那当道的执政,一个个地位显赫名声远扬。
注释:¹缅怀:遥想。²当途者:指身居要位的当权者。³济济:众盛貌。⁴声位:声势显赫的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
(miǎo)¹在云霄²,宁肯³沦踬(zhì)
译文:他们高远地像坐在云端,哪里还能沦落困顿。
注释:¹邈然:渺远的样子。²云霄:犹青云,比喻难以企及的高处。³宁肯:怎肯。⁴更:改变。⁵沦踬:沉沦坎坷之意。踬,被绊倒,引申为遭遇不利。
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周旋¹多燕乐²,门馆列车骑。
译文:款待宾客演奏着流行音乐,门前的马车排得老长。
注释:¹周旋:犹应接。²燕乐:又作“宴乐”,即宴饷之乐。燕乐:指天子或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多采自民间,以别于庙堂典礼所用的雅乐。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
美人芙蓉¹姿,狭室兰麝(shè)²气。
译文:美人像盛开的芙蓉,狭室里散发出兰麝的芬芳。
注释:¹芙蓉:荷花的别称。²兰麝:兰花和麝香,此泛指香气。
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金炉陈兽炭¹,谈笑正得意。
译文:金色的火炉里燃着兽炭,宾主间谈笑风生得意洋洋。
注释:¹兽炭:调合炭末作成兽形。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岂论草泽¹中,有此枯槁(gǎo)²
译文:有谁知道在广大的平民中,我等是如此枯槁模样。
注释:¹草泽:荒野之地,此指在野。²枯槁士:形容憔悴。此指自己和崔二均沉沦埋没。
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我惭经济策¹,久欲甘弃置²
译文:我惭愧没有经世济民的谋略,甘愿长久地被弃置闲放。
注释:¹经济策:经世济民之策。²弃置:抛弃,舍掉。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君负¹纵横才²,如何尚憔悴³
译文:您有经营天下的才能,为什么也还是那么憔悴忧伤!
注释:¹负:享有。²纵横才:有纵横之术的人才。³憔悴:困顿萎靡的样子。这里指政治上失意。
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长歌增郁怏(yàng)¹,对酒不能醉。
译文:长歌反添胸中愤懑,对酒不醉烦恼怎忘。
注释:¹郁怏:郁闷不乐。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穷达¹自有时,夫子²莫下泪。
译文:穷达自有命运,请您切莫独自泪下成行。
注释:¹穷达:穷,困顿;达,显贵。²夫子:指诗人好友崔二。

  开始六句,以景托情,情景交隔,渲染出笼罩天地的巨大悲愁。“十月河洲”,景物萧条,托出诗人心境的悲凉、前途的黯淡,因此有“归欤”之思。三、四句进一步渲染这种“惨”景:狂风的呼啸使气氛更添严酷凄惨,暴雨大雪使天地黯然,故“归思”虽切,却不知“胡为”。“迷所至”,表现进退维谷之状。“浩哉”的强烈感叹,不仅是严酷景象的浑浩无边,也是指悲愁之情的混茫无尽。

  紧接着十二句,以“缅怀”二字将人们引向京城,把自己西游长安所见的“当途者”们花天酒地的生活一一展示出来,进一步反衬“我辈”的仓惶失路:权贵们人数众多,名声显赫,如在“云霄”,是不肯变“更”困顿之士的悲惨处境的。他们以“燕乐”高奏,“车骑”如云,交游何其贵盛;“美人”如荷,幽房飘香,生活何其淫逸,兽形火炭陈于“金炉”,眉飞色舞“谈笑”得意,姿态何其骄矜。这一幅幅生活图景的生动刻画,使对权贵们的腐败生活揭露程度更为深广,愈益猛烈。笔势至此突转,以“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的鲜明对比,以义愤之情揭露社会的黑暗污浊。

  最后八句,回应“赠崔二”的题意,倾诉胸中的不平。前四句中,先说我惭愧的是无经世济民之策,故早就自甘沉沦,接着以一个有力的反诘,写崔二有“纵横”之才,却还是与自己一样同处“憔悴”境地的事实,进而揭露当时社会对有识之士的普遍压抑。至此可知,前面的自惭自弃,乃是正言反说,以退为进,恰恰说明自己“永愿拯刍荛”的理想无法实现,内心悲愤无法排遣。接着思绪再一转折:企图“长歌”一曲,以抒其愤,谁料反增郁闷;再以酒解愁吧,却不能一醉,反而倍添忧愁。故最后两句,只好以“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的劝慰,流露出自己安于时命,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这八句抒情,几经转折回旋,情愈遣愈烈,把主人公愁思百结,痛苦万状的悲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该诗以景托情起,渲染出深广浓烈的悲凉之气。再以铺陈之法揭露“当途者”的骄奢淫逸,真切生动,如在目前。最后以回旋婉转的笔法,波澜层生,峰峦迭起,将自己深沉的悲愤推向高潮。其中还多用尖锐的对比,不着议论,让读者通过铁的事实,看到当时社会的不平,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对比之处,多用反诘的语气推出,就使感情的力度更强,增加了激昂顿挫之势。这种抒情的悲叹和对当时社会关系的愤怒抗议,使他的创作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除了雄壮豪放的风格外,还有“沉郁悲凉”的一面,而且“其沉雄直不减杜甫”(叶燮《原诗》卷四)。这种特点,也使他的边塞诗,表现出对将帅无能的尖锐揭露和对士卒的深刻同情,在边塞诗人中独树一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525-527

xiàozèngcuīèr--gāoshì

shíyuèzhōushíkànyǒuguī

fēngbiāoshēngcǎnlièxuěàntiān

bèijīnwèihàozāisuǒzhì

miǎn怀huáidāngzhěshēngwèi

miǎoránzàiyúnxiāoníngkěngènglúnzhì

zhōuxuánduōyànménguǎnlièchē

měirénróng姿xiáshìlánshè

jīnchénshòutàntánxiàozhèng

lùncǎozhōngyǒugǎoshì

cánjīngjiǔgānzhì

jūnzònghéngcáishàngqiáocuì

zhǎngzēngyàngduìjiǔnéngzuì

qióngyǒushízixiàlèi

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
¹是嶔(qīn)(qí)²可笑³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
译文:笑笑你真是一个杰出不群的可爱的人,不妨多多地开口笑一笑,只要你开口一笑,就能使满座生春。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子文:即严焕,乾道二年(1166)至五年(1169)通判建康府,与辛弃疾同官。侍人:侍女,侍妾。¹侬:你。江浙一带方言称“你”为“侬”。²嶔崎:本是指山的高峻,此喻人骨鲠俊拔,杰出不群。³笑:这里是喜爱、羡慕之意。⁴坐:自然,自然而然地。一说通“座”,指在座的人。⁵生春:使人欢喜,让人高兴。
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
歌欲颦(pín)¹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²颦宜笑越精神。
译文:唱到让人皱眉时你却面带微笑,醉到让人坐起喧哗时又微皱眉头。无论是皱眉还是发笑都合人心意。
注释:¹颦:谓皱眉。²宜:合适,适当,适宜。

  此词具有一种潜在的思想力量。上片称赞严子文侍女不同流俗,才貌出众,频频发笑,满座粲然,不断带来欢乐和活力。首句用吴语“侬”称呼侍姬,所谓“吴侬软语”,想必这一位侍姬是吴人,“侬”是她的家乡话。作者用“桓彝嵚崎历落”这个典故来形容侍女,这就等于说这位叫“笑笑”的侍女,竟是一位杰出不群的值得钦佩的伟丈夫式的人物。这作为对一个侍女的歌颂,确实有点不伦不类。这当然不是作者没词了,不懂得用典而胡乱比附。以他这样一位写起词来“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的大家,不可能不懂用典,更何况他“其秾丽绵密处,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为女人作艳语,原也当行。那么就只有从文字的本意来理解了。这就是说笑笑一定有其不凡之处,所以作者才会许之以如茂伦那样的嶔崎历落,可钦可羡之人。古时侍姬,固多不凡。如张愔之关盼盼,石崇之绿珠,但那还多是忠于故主而已。而这里的笑笑,可惜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其主既未故,那无妨反求之于辛弃疾所钦羡的事物。辛弃疾此时在建康作一行政之副职,且是“添差之员”,形同虚设。以如此之壮年,抱一腔热血而来的盛气之英雄,仅给这样一个冷板凳坐,其心情之抑郁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他在这同一时期作的《满江红》中就说:“笑人世苍然无物。”他对于主和派掌权的这个朝廷,认之为无人,也是理所当然的。对满朝公卿将相视之为“无物”的辛弃疾,却以“嶔崎可笑”许一侍姬,以这些猥琐的须眉作衬,则红粉之磊落也就非常形象、可以感触的了。

  下片写笑笑的颦笑。她“歌笑颦时还浅笑”,让人舒心;“醉逢笑处却轻颦”,使人清醒。南宋小朝廷是一个萎靡世界。在这时,每一个有良心的人,歌时应当是痛苦的,但这还是一般的感情。而她却于痛苦中反要浅笑。这不是写她麻木不仁,不是写她纵情欢笑,而是说她在本来笑颦之处,却发出了“浅笑”。这就透露了她这笑含有凄伤之情。这无法或不屑纵声的“浅笑”,只能是嘴角那苦苦的一撇,是冷然的微哂,是笑笑不得之强颜。总之它是内心痛苦之极的一种反态。长歌当哭,它是比哭更凄惨得多的。是以当别人快乐地喝醉了酒,作出种种丑态时,她却又不由地皱起了眉头,一股讨厌鄙弃之情溢于眉宇。这一颦一笑之间,就把她那种高傲的秉性,活脱脱地写了出来。正如屈原之“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样,她是很有点不同流俗而别具慧心的。这两句词中也可以看出笑笑的杰出之所在。在那样的社会里,竟有这样一位不趋炎附势、不同流合污,反而很有点脱俗超凡的女子,的确令人高兴,无怪乎作者要由衷地赞叹她“宜颦宜笑越精神”了。颦其所颦而笑其所笑,是以曰“宜”。那么这个“精神”就不单是指她那一种女性的美的外露,而更是指她一颦一笑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从这里可以看到辛弃疾对于这一种傲态的钦佩,无此傲态作为底色,则轻颦浅笑,都显轻薄,徒见其不“宜”了。那么由此可见:笑笑的颦笑,定与抗战派的思想感情合拍,这固然是当时广大人民的普遍意愿,也不排斥她就是因坚持抗战而获罪以作奴婢的家属。因而她的见解很合乎辛弃疾的思想,所以才有“一笑坐生春”的感觉。可以想象得到:他们在此家宴中高谈阔论,笑笑时发如花妙语,说得那样中听,有助豪情,使人感到周身舒畅。故此作者对于的“开口笑时频”寄予了那样真挚而热烈的感情。当此之时,酒酣耳热,小小天地尽是他们主战派的世界,更难得的是,红粉居然知己,所以就更感到她越笑越精神,她此时,已完全不是一个歌舞妓,而直是他不能不钦佩的嶔崎历落的大丈夫了。

  这阕《浣溪沙》词虽是赠妓调笑之作,全篇俳谐有趣,但决不是纯粹的无聊文字,那怕是从仅仅不小瞧侍姬这类卑贱的小女子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辛弃疾的不凡。他把一位侍女抬高到了这样高的地位,这就完全不是庸俗的捧角儿,而是他把对于祖国的热爱看得高于一切,用以衡量一切:谁不爱国,谁不维护国家的统一,虽卿相君主,他亦视为“无物”;而赞成国家统一的,则虽歌妓侍女,也可以许之为“嶔崎历落”之人。从这个侧面,令人又看到了辛弃疾对于祖国有着无比深挚的感情。也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的感情,使得他颠倒了对于大人物和奴婢尊卑的陈腐见解,从而具备了进步的立场。

参考资料:
1、 谢永芳.辛弃疾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6:325

huànshā··zèngziwénshìrénmíngxiàoxiào--xīn

nóngshìqīnxiàorénfángkāikǒuxiàoshípínyǒurénxiàozuòshēngchūn

pínshíháiqiǎnxiàozuìféngxiàochùquèqīngpínpínxiàoyuèjīngsh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