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勿视作□□,勉力耕桑贵及时。上古□□犹画像,老夫喜赠二篇诗。
□民勿视作□□,勉力耕桑贵及时。上古□□犹画像,老夫喜赠二篇诗。

tàizǎizhàojiāyánqínmínèrèr--yángwàn

mínshìzuòmiǎngēngsāngguìshíshàngyóuhuàxiànglǎozèngèrpiānshī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47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无火炙(zhì)¹眠,半夜皆立号²
译文:贫苦百姓没有炉火而烘热地面睡觉,夜半冻得无法睡,只能站着挨冻,苦楚呼号不已。
注释:¹炙地:烧地。穷苦百姓或者除外旅行者,无炕,寒夜多燃火烘地后乃眠,以得温暖。²号:叫;哭。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冷箭¹何处来,棘(jí)针风骚骚²
译文:似箭的寒风不知从何处吹来,带着呼啸风声像棘针一样刺入肌骨。
注释:¹冷箭、棘针:都是喻指刺骨的寒风。棘:有刺草木的通称。²骚骚:风声。一本作骚劳,疑非是。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霜吹¹箭四壁,苦痛不可逃。
译文:到了凌晨霜气袭来,冲破四壁而入,那冷酷的苦痛无处可避。
注释:¹霜吹:从箭壁吹进来的冷风。
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炮。
高堂¹(chuí)钟饮²,到晓闻烹(pēng)炮。
译文:富贵人家夜宴时鸣钟奏乐,烹烧食物的香气到天亮时还氤氲不散。
注释:¹高堂:高大的堂屋,指富贵人家。²捶钟饮:古代富贵人家饮宴时要鸣钟奏乐。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¹
译文:受冻者愿化作扑灯蛾,宁愿被烧死也要冲向富贵人家饰有华彩的灯烛。
注释:¹华膏:指富贵人家饰有华彩的灯烛。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华膏隔仙罗¹,虚绕千万遭²
译文:可惜富贵人家的灯烛也被纱罗所阻挡,千万次飞越也无法挨近。
注释:¹仙罗:指罗幔。²遭:遍。这里借飞蛾比喻寒夜百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悲惨境况。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到头¹落地死,踏地为²游遨³
译文:飞蛾终于倒头落地而死,死后还有被跳舞嬉戏的富贵者所践踏。
注释:¹到头:倒头。此“到”字即“倒”字,见《说文通训定声》。²为:被。³游遨:指整天吃喝游乐的富贵者。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游遨者是谁?君子¹²郁陶³
译文:那些嬉闹践踏飞蛾的人是谁呢?凡是正直的人听了以后,都会为此悲愤郁积。
注释:¹君子:指正直的人们。²为:为此。³郁陶:这里指悲愤郁积的意思。

  此诗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寒地之夜,贫苦人民和富贵人家悬殊的生活处境,鲜明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对立,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意境凄凉婉转,充满幽愤悲怆之情。

  全篇立意,可用杜甫两句诗来概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但它描绘得更为具体,展现了一幅贫富悬殊的画卷。一个寒冷的冬夜,贫苦的百姓们席地而眠。本该像今天北方烧炕似地,先用柴火将地皮烘热,然后才能躺下。可他们没有钱买柴火,只得睡在冰冷的冻土上。好容易挨到半夜,冻得实在受不了,于是站起来直叫冷。“半夜皆立号”五字,非常精炼而又准确。特别是那个“皆”字,又代表了无数啼饥号寒的普通百姓。

  从“冷箭”一句起,诗人的笔触从地面转向四壁。冷箭、棘针,形容从破壁中吹进的冷风。“霜吹破四壁”,极言寒风之劲。霜花竟能从破壁中吹进,屋子缝隙之大可想而知。冷风挟着霜花,穿过破壁,象冷箭、棘针一般砭人肌骨,无此生活体验者绝不能写出,有此生活体验而不关心民情者亦不能写出。孟郊是一寒士,李翱《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曾云:“郊穷饿不能养其亲,周天下无所遇。”故能写出此语。而“苦痛不可逃”一句,则呼喊出受难者的心声。室内尚如此寒冷,何况冰天雪地的室外,即使逃出去,也是活活冻死。联系下文来看,这句也可看作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下,苦寒的百姓是永远翻不了身的。

  “高堂”二句写富贵人家夜宴时鸣钟奏乐,直至天明,烹调美味佳肴的香气还久久不散,四处可闻。同前面所描写的相比:贫者一何苦,富者一何奢!由此看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确是封建社会一个活生生的存在。在这种对立面前,贫者有两种选择,或委曲求全、苟且偷生,或揭竿而起、抗争命运。此诗作者选择了后者。

  诗中写寒者不胜冻饿之苦,宁愿化作扑灯蛾,被灯火活活烧死。这是受冷之极、渴求温暖的一种心理变态,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尽管如此,那点燃着兰膏的华灯却被层层纱幔遮蔽,使他(或他们)难以接近。尽管“仙罗”遮挡,华灯难近,寒者还不住地在四周转悠,寻找机会,以求一近“华膏”。“虚绕千万遭”,虽属虚指,然却反映了寒者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悲惨境遇。一个“虚”字,包含了极度惆怅、失意之情。

  “到头”二句,把贫富尖锐对立的矛盾,推向了高潮。寒者绕帐转了不知多少遍,终因冻饿疲惫不堪,倒地而死。寒者一头栽倒在地,死了也无人过问。不仅如此,那些在罗帐里通宵吃喝的富人,还醉醺醺地走了出来,踏着尸体,恣意遨游。如此惨状,惨绝人寰。

  在中国文学史上,揭露如此深刻的作品,实在并不多见。这首五古,用的是赋体。它从头至尾,娓娓道来中唐时代残酷的现实。人物形象都是通过自身的行动进行刻画的,且与所处的环境结合得相当紧密。诗中采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如冷箭、棘针之喻寒风,飞蛾之喻寒者;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如“虚绕千万遭”,“踏地为游遨”。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强烈对比中展开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揭露贫富的对立,歌颂寒者顽强不屈的意志,鞭挞富人灭绝人性的逸乐生活。直到最后,作者才忍无可忍地出面责问:“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君子当然是诗人自指,或许也包含郑某一类有良心的官吏。郁陶是悲愤积聚之意。这里的问题提得异常尖锐,游遨者不仅仅是参加夜宴的几个人,而是整个统治阶级,乃至整个封建制度。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19-421
君不见圣主旰食忧元元,秋风苦雨暗九门。
君不见圣主旰食忧元元,秋风苦雨暗九门。
凤凰池里沸泉腾,苍龙阙下生云根。阴精离毕太淹度,
凤凰池里沸泉腾,苍龙阙下生云根。阴精离毕太淹度,
倦鸟将归不知树。愁阴惨淡时殷雷,生灵垫溺若寒灰。
倦鸟将归不知树。愁阴惨淡时殷雷,生灵垫溺若寒灰。
公卿红粒爨丹桂,黔首白骨封青苔。貂裘玉食张公子,
公卿红粒爨丹桂,黔首白骨封青苔。貂裘玉食张公子,
炰炙熏天戟门里。且如歌笑日挥金。应笑禹汤能罪己。
炰炙熏天戟门里。且如歌笑日挥金。应笑禹汤能罪己。
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焉得太阿决屏翳,
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焉得太阿决屏翳,
还令率土见朝曦。
还令率土见朝曦。
此诗开篇写圣主,接写圣主所居之皇宫为苦雨所困,点题之“秋霖”。“君不见”三字,一声浩叹,响落天外,与李白《将进酒》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阴精”四句写秋日苦雨给黎民百姓酿成了巨灾。鸟归不知树,可见到处都是水乡泽国,与前“沸泉腾”相呼应。“愁”“惨”“寒”等字,既是写秋日景状,也是诗人同情百姓心境的写照。“公卿”四句浓墨重彩地叙写了官宦之家的富贵奢华,与黎民百姓饿死道途的凄惨与可怜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贫富的悬殊与对立。“且如”四句运用两个典故,一笑一悲,交为互文,可见诗人对于朝政腐朽,奸佞当道的悲愤之情。最后两句写诗人希望自己能驱开着满天阴云,使百姓能重见天日。同时,还寓含了诗人欲改变现实的宏伟抱负。全诗气势雄伟,情真意切,意境苍凉,蕴涵丰富,实乃诗人的倾力之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18-219页

qiūlín--qián

jūnjiànshèngzhǔgànshíyōuyuányuánqiūfēngànjiǔmén

fènghuángchífèiquánténgcānglóngquēxiàshēngyúngēnyīnjīngtàiyān

juànniǎojiāngguīzhīshùchóuyīncǎndànshíyīnléishēnglíngdiànruòhánhuī

gōngqīnghóngcuàndānguìqiánshǒubáifēngqīngtáidiāoqiúshízhānggōngzi

páozhìxūntiānménqiěxiàohuījīnyīngxiàotāngnéngzuì

míngyuèzhèngshíbàoyǐnlándiāobēiyāntàiājuépíng

háilìngjiàncháo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丘坟¹满目衣冠²尽,城阙(què)连云³草树荒
译文:满眼累累的坟丘,昔目的贵胄士大夫都早已作古,高耸入云的城楼隐没在荒草树木之中。
注释:楚昭王:姓熊氏,名珍,平王子。¹丘坟:墓冢。²衣冠:以衣帽穿戴代指历代世家、历史人家。³城阙连云:想象楚国盛世,城楼宫殿高耸入云。⁴草树荒:楚国城阙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荒草。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犹有国人¹怀旧德,一间茅屋祭(jì)昭王。
译文:还有遗民怀念昔日楚昭王的恩德,一间茅屋中祭奠着他的英灵。
注释:¹国人:指楚国旧人。

  首二句极写楚都之荒凉。想当年楚地何等博大,楚都何等繁华,楚之君臣何等威赫,而今却“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衬映这古城阙的却只是这连片的坟墓、无边的荒草和野树。这一苍茫的历史感慨不少诗人描写过,李白“吴宫花草埋出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风凰台》)便是典型一例:但在韩愈却有独到喟叹,也直谏获罪,几临杀头,死亡之念时刻袭上心头,拂逆不去。刚出京,便瞩远来的侄孙准备收拾自己的骨殖:“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道上,不堪惊吓与劳顿的幼女又死了。因而,首句取丘坟这一阴森凄冷的意象,是在吊古的情怀中裹掖着现实的困惑,自伤的意味。丘坟满目,是眼前近景,城阙连云,是辽阔远景,是茫茫宇宙空间,衣冠尽,却是心中情,是感喟,是浓缩的历史的情绪化表现。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乔壁怀古》)造意与此相似,只是取象不同。韩愈在即目所见的空间中看出严峻的时间性,看出人生的短暂与飘忽。历史千载,唯留丘坟。那当年的君臣士大夫都带着他们的功业和追求,走向默默无闻的寂寞,进入无边的荒凉,为这荒草野树所遮掩。这是多么令人脊冷心寒的。而诗人想到自己为了信仰抗颜犯谏,受尽磨难,走向遥遥贬途,将来又什么都不能留下,找不到未来的寄托。字里行间表达了苦涩的悲凉茫然的心绪,感受到那空荡荡没有着落的傍徨情态。城阙连云,从艺术手法看,是小景物作了大景物的坐标,使眼前景更趋逼真贴切,但从感情脉络看,目极天地,正是困惑苦闷的心绪寻求解脱与寄托的寻觅求索。

  这时,仿佛万籁静寂中一声鸡啼,郁闷窒息中一股凉风,诗人惊喜地发现了一座祠庙: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他急急上前问询,方知“旧庙屋极宏盛,今惟草屋一区,然问左侧人,尚云每岁十月,民相率聚祭其前”。虽一草苴茅屋,诗人却如获得了极大的慰安而心花怒放了。楚昭王当年曾击退吴国入侵,收复失土,这一功德千百年后仍为人所缅怀,享受祭祀。而自己“欲为圣朝除弊事”之举正是为天下人民免除愚昧和苦难,显然,诗人从茅屋祀昭王中悟出了事业的真谛、生命的价值与归宿。初起的彷徨悲凉为之一变,恢复了自信,增强了九死不悔的决心。

  整首诗写出荒凉的感觉而又意味深长。其中“城阙连云”是想象之境,想象昔年楚国盛世,而今却只剩下“草树荒”;末尾“一问茅屋”四字,更极尽盛衰之慨。然而屋宇虽小,后人追缅情怀并未衰绝。末句颇有风致。抚今追昔,再亲临其地凭吊,恐怕更别有一番况味了。

参考资料:
1、 (唐)韩愈著;王基伦注析.韩愈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07:第180页
2、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450页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斗草¹阶前初见,穿针²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chāi)³。靓(jìng)眉沁(qìn)绿,羞脸粉生红。
译文:与你初相见是你在阶前与女伴斗草的时候,七夕你在楼上与女伴穿针时我们再次相逢。斗草时你裙子沾满露水,头上的玉钗在风中微微颤动。七夕时,只见装扮秾丽,眉际沁出翠黛,脸儿更是羞得生出娇红。
注释: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¹斗草:古代春夏间的一种游戏。宋代在春社、清明之际已开始斗草。²穿针:指七月七日七巧节。³玉钗风:指女子头上的玉钗在风中抖动。⁴靓(jìng)妆:秾丽的打扮。⁵眉沁绿:黛石描眉所显现的青绿色。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流水便随春远¹,行云²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³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译文:不料华年似水,伊人已不知流落何方,也不知依附了何人。每当深夜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空空荡荡,心中再也无法填满。只能在春雨飞花的梦中,跋山涉水,苦苦找寻。
注释:¹“流水”句:从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句化来,此处指女子去远,无处寻觅。²行云:这里用“巫山云雨”的典故。喻指女子如行云一样飘忽不定。³锦屏:内室的屏风,此指内寝。⁴飞雨:微雨。

  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梦中相寻一节也写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

  上片叙写与女子初见及其后交往,通过描写穿戴、刻画神态表现女子之美。起首一句,写有一天女子同别的姑娘阶前斗草的时候,词人第一次看见了她。斗草,据《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而柳永《木兰花慢》清明词云“盈盈,斗草踏青”,则春日亦有此游戏。“穿针楼上曾逢”,转眼又到了七夕。七夕,女子楼上对着牛郎织女双星穿针,以为乞巧。这种风俗就从汉代一直流传下来。这天晚上,穿针楼上,他又同她相逢了。“罗裙香露玉钗风”以下三句,是补叙两次见面时她的情态。她的裙子沾满了花丛中的露水,玉钗头上迎风微颤。她“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靓妆才罢,新画的眉间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脸上不禁泛起了娇红。以上既有泛写,又有细腻的刻画,一位天真美丽的女子形象如目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过片“流水”一联说随着时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结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征他们的欢聚,可惜不能长久。“行云终与谁同”,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高唐赋》)的典故,说她像传说中的神女那样,不知又飘向何处,依附谁人了。“酒醒长恨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可是,那情感却一直留了下来。每当夜阑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是空荡荡的,他永远也找不回能够填满这空虚的那一段温暖了。正因为她象行云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梦里相寻了。“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春雨飞花中,他独个儿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那女子。尽管这是梦里,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她。此处以梦境相寻表现了词人对自己深爱过的女子深沉的爱恋和思念。

  晏几道是一位没落的贵公子。然而,他与绝大多数玩弄、侮辱女性、不把女性当人看的封建士大夫不同,许多作品中能以同情的、严肃的态度塑造底层女子的形象。此词便表现出词人不能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意无意地揭示出他心中有一种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崇高情操。

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然得句。
偶检丛纸¹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²辛幼安³“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xuàn)得句。
注释:¹丛纸:众多繁杂的纸张。²细书:用小楷写成。³辛幼安:辛弃疾,字幼安。⁴悯忠寺:即北京法源寺。⁵戊辰:指嘉庆十三年(1808)。⁶泫然:流泪的样子。
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人天无据¹,被侬(nóng)²留得香魂(hún)³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译文:人心和天意变化无常,没想到自己无意中还保存着十年前的花瓣。迷离恍惚,转眼树上的花开又十年。
注释:¹人天无据:指人心天意难以预测。²侬:我。³香魂:美人之魂,这里指花瓣。⁴如梦如烟:比喻往事像梦幻、云烟一样消逝。
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十年千里¹,风痕雨点斓(lán)²里。莫怪³,身世依然是落花。
译文:自己十年中往来奔波,受尽了折磨。不要怪我如此爱花惜花,我自己的身世也和落花一样。
注释:¹千里:指和北京的距离。²斓斑:形容色彩的错杂鲜明。³怪:甚。⁴怜:怜惜。⁵他:指枯萎的花瓣。

  首句破空而来,突兀奇警。海棠花花团锦簇,重葩叠簇,占春颜色最风流。可曾几何时,这艳媚烂漫的名花却又在春风中飘摇零落,遭众人碾踏。造化既赋予海棠以幽姿淑态,人们既培育了海棠叶茂枝柔,可为何又偏偏要作践它。真是天意无常,人心难测。“人天无据”虽仅四字,但凝聚了词人万般感慨,回荡着一腔不平之气.其情其理是经回转激荡之后喷射而出的,可谓字字千钧,撼人心魄。次句直言惜花之举:把花瓣仔细收集珍藏起来。海棠花初开如胭脂点点,开后渐成缬晕明霞,落时则若宿妆淡粉。以“香魂”言之,颇有赞美海棠花零落仍不失娇妍,继续美化人间的高贵品格之意。三、四两句感时叹花。时光流逝,迷离恍惚之中,京都悯忠寺的海棠花开花落又过去了十年。这里词人以想象之中的悯忠寺海棠花开十度,而委婉道出自己收藏花瓣已经十年。名花有几个十年,但人生又有几个十年呢。盛况难再,年华易逝。字里行间又隐约地透露出身世之伤感。

  过片顶接歇拍,从时间、空间上翻进一层,渲染惜花之情。十年了,尽管与北京相隔千里,但惜花之心依然未变,一直悬念着寺中的海棠。在词人的想象中,这狼藉满地的落红,定然带有被风雨摧残的痕迹。两句既言花,又自比,是词人为求功名、谋稻粱而颠沛奔波之状况的隐喻。结拍两句由花及人,总束全篇,点明题旨,直接表达了惜花之真情、隐情,不要怪我如此爱花惜花,我的身世也和落花一样。十年前如此,十年后依然如此。这两句充满了词人的酸楚之泪,凝聚了其十七至二十七岁人生的不幸遭遇。词人饱学多才,极欲尽早用世,但十年奋斗,得到的却是打击和磨难。光阴东流,才华虚掷,功名无期。名花如此,世道人生之艰难亦如此。词人这种同命相怜何必分人花的感叹,直贯全词。因此,写花,实质上也是自咏。其涕泪横流之伤感,除了“身世”之叹,还深刻地反映出更深层次上的时代的悲哀。这也许就是在苏轼、陆游等写下咏海棠的诸多名篇之后,龚自珍这首小令依然不失其魅力,而被人们长久传诵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1、 陆国斌,钟振振.《历代小令词精华》.长沙:岳麓书社,1993:843-844

jiǎnlánhuā··ǒujiǎncóngzhǐzhōng--gōngzhēn

ǒujiǎncóngzhǐzhōnghuābànbāozhǐbèishūxīnyòuāngèngnéngxiāofānfēngquènǎishìjīngshīmǐnzhōnghǎitánghuāchénchūnsuǒwèixuànrán

réntiānbèinóngliúxiānghúnzhùmèngyānzhīshànghuākāiyòushínián

shíniánqiānfēnghéndiǎnlánbānguàiliánshēnshìránshìluò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