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司花细细论,秋花虽是殿花军。拒霜假得后凋操,造化岂容先策勋。
天与司花细细论,秋花虽是殿花军。拒霜假得后凋操,造化岂容先策勋。
浓著胭脂潮醉晕,蹙成玉板摺裙纹。游蜂识尽千红紫,只这寒芳竟不闻。
浓著胭脂潮醉晕,蹙成玉板摺裙纹。游蜂识尽千红紫,只这寒芳竟不闻。

shuāngèrshǒu--zhāngmíngzhōng

tiānhuālùnqiūhuāsuīshì殿diànhuājūnshuāngjiǎhòudiāocāozàohuàróngxiānxūn

nóngzheyānzhīcháozuìyūnchéngbǎnzhéqúnwényóufēngshíjǐnqiānhóngzhǐzhèhánfāngjìngwén

张明中

张明中

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谢惠诗》有“语带诚斋句妙香”句,当为杨万里以后人,姑据《诗渊》次于刘克庄后。有《言志集》(《诗渊》),已佚。 张明中诗,据《永乐大典》、《诗渊》所录,编为一卷。 ▶ 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zhù)春衫¹如雪色,扬州²初去日。
译文:不能留下,留下来也是没有什么好处。刚刚离开扬州踏上功名之路时,身着一袭白衣如雪色。
注释:谒金门,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¹白纻春衫:古代士人未得功名时所穿衣服。白纻:即白苎,白色的苎麻。²扬州:今属江苏省。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轻别离,甘抛掷(zhì)¹,江上满帆风疾²。却羡彩鸳(yuān)三十六³,孤鸾还一只。
译文:为了前程轻看了离别之事,甘愿丢弃这份情感,江上乘船鼓满风帆疾驶而去,毫不留恋。到头来还是得羡慕人家彩鸳一双双一对对,我却仍然是孤苦一身。
注释:¹抛掷:丢弃;弃置。²疾:风的速度很快。³三十六:约计之词,极言其多。⁴孤鸾:孤单的鸾鸟。比喻失去配偶或没有配偶的人。

  这是代闺人抒写离情别怨的词。在浮艳成风的花间派词苑里,赋别多的是缠绵悱恻之作,此首却别开生面。“留不得”,一起何其突兀,却是干净利落,绝无吞吞吐吐、欲说还休之态。欲留而不得,犹见留恋之情,而次句“留得也应无益”,却是决绝之辞,怨之深溢于言表。陡起急转,一下子就把感情的浪涛激至最高点;妙在绝非一泻无余,而是恰如巨闸截波,以高位取势。顿起之后,继以缓承,行文摇曳生姿。“白纻”两句,回叙行者初去扬州之日,江头送别,突出印象之一。记去扬州时之衣服,颇见潇洒豪迈之风度。白纻春衫,莹洁如雪,举服饰之潇洒飘逸,其人之风神如玉可知。印象如此鲜明,标志着对行者之犹存眷恋,就意脉言,暗承“留不得”。“轻别离”三句,回叙伤痛送别时突出印象之二。风帆满鼓,行者恨不得舟行如飞;看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有这样的繁华去处在招手,行者就视别离如等闲,视抛掷如儿戏,薄情面目,昭然若揭,就意脉言,暗承“留得也应无益”。结尾两句,写的是别后的内心独白。古乐府《鸡鸣高树巅》:“舍后有方池,池中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词句中之“彩鸯三十六”,盖指三十六对。一方面,羡鸳鸯之双栖双宿,一方面,伤自身之有如孤鸾。这里,既寄寓对幸福之仍抱憧憬,也透露对行者怨念之深。怨之深与爱之切,相反相成,与开端仍一脉相承。此词一起一结,在写法上,前者是直诉胸臆,斩钉截铁;后者是托诸物象,言外见意。一气斡旋,两般笔墨。

  诗人告别扬州的时候是果断的,“满帆风疾”正说明无所留恋。但结尾二句词意顿转,以孤鸾自喻,描绘孤寂的心境,暗含对轻易离别的 后悔之意。原来前面说得那样轻松,不过是为了反衬后面的沉郁之情。

  孙光宪词之见于《花间集》和《尊前集》者有八十四首,数量之多,在花间派词人中居首位。就其艺术表现,孙词特色主要体现在气骨的精健爽朗上。就此阕论,一开端就是顶点的抒情手法,一气贯注的通体结构,确是以峭劲取胜。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孙词,“气骨甚遒,措语亦多警炼”,可谓鞭辟入里。

  《谒金门》词调的过片,《花间集》中,韦庄、薛昭蕴、牛希济诸作,皆为两个六言句。孙光宪此阕则改为两个三言句和一个六言句。三言句“轻别离、甘抛掷”作对偶句式,揭示行者的薄情心魂,倍见生色。明杨慎《词品》云:“词人语意所到,间有参差,或两句作一句,或一句作两句,惟妙于歌者上下纵横取协。”征之唐五代词情况,斯言得之。后代论词律者往往标举一调多体,其递嬗之迹,于此也可略窥一二。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61-262

jīnmén··liú--sūnguāngxiàn

liúliúyīngbáizhùchūnshānxuěyángzhōuchū

qīngbiégānpāozhìjiāngshàngmǎnfānfēngquèxiàncǎiyuānsānshíliùluánháizhǐ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张帆欲去仍搔(sāo)¹,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译文: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
注释:¹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zūn)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héng)州。
译文: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上的情形。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

  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一开篇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为什么“张帆欲去”?因为“携家作客真无策”、“长乘舴艋竟安归?”(《元日》)词人在战乱之中,携家南奔,屡次寄居,终非长策,但却非走不可。为什么“仍搔首”?因为与义和大光友情诚笃,不忍分别,所以搔首踟蹰。这里词人很自然地追忆起在腊月间相聚的时日,朋友们饮酒赋诗;同时,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以与友人更好地流连吟咏,然而春天到了,桃花才吐蕊,而自己却要与友人告别了!“匆匆”之中,包含了无限惜别之意。“吟诗”两句,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赞为“好在句中”,就是说其本身即为佳句,不待上下文关照,自然映发,自见妙处。

  词的下片仍写别宴。写过了酒,紧接着从歌上落笔。古人送别时唱“骊歌”,如苏轼《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所写“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宋代州郡长官设宴,有官妓陪侍,歌舞酒声远远飘去,可见宴会的盛大,此“歌声”就是歌妓所唱。“歌声频为行人咽”,临别之际,歌妓也为之动情,几度呜咽不能成声。因此感动了词人:“记著樽前雪”。“雪”为“雪儿”省略,而“雪儿”又是指代歌妓的。雪儿为隋末李密歌姬,善歌舞,能够根据音律填词而歌,称“雪儿歌”,后来泛指歌妓。词人因歌而记着歌者,即记着此别,记着饯别的主人,一语而三得。酒醉人,而歌声也足以醉人。“明朝酒醒大江流”,此笔回旋一转,想到明朝酒醒之后,此身已随舟漂到湘江。此行何去?相距一百二十里的衡州(今衡阳)是第一站。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载人而曰“载离恨”,“离恨”而曰“一船”,“一船”而且“满载”,即满载离恨表达了作者不忍惜别的情意,与首句“张帆欲去仍搔首”紧密关连,也同作者《别大光》诗的“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相补衬。这最后两句,化用苏轼在扬州别秦观的《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而这里情感更为丰富。运用前人成句时切忌字句意义完全相同,但又不可距原句意思过远。与义此处构句可谓运用前人之后,却自然切合己事,变化处又别出心裁,较之上片之结,艺术上也不相上下。

参考资料:
1、 谷玉婷编著.宋词三百首详注: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4:第222页

měirén ·guāngzuìzhōngchángduǎn

chén sòngdài 

zhāngfānréngsāoshǒu gèngzuìjūnjiājiǔ yínshīdàichūnfēng zhìtáohuākāihòuquècōngcōng 
shēngpínwèixíngrén zhezūnqiánxuě míngzhāojiǔxǐngjiāngliú mǎnzàichuánhènxiànghéngzhōu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líng)人。四岁而孤,母郑¹,守节自誓²,亲诲(huì)³之学。家贫,至以荻(dí)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zhé)成诵。及冠,嶷(yí)然有声
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而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注释:¹母郑:母亲郑氏。²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³诲:教导,训导。⁴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⁵画地学书,书:书法,书写。⁶辄:立即,就。⁷冠:指成人。⁸嶷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声:声誉。及:到……的时候。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修始在滁(chú)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¹,见义勇为,虽机阱²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³,志气自若也。
译文: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注释:¹天资刚劲:生性刚直。²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³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反复多次。

huàxuéshū--ōuyángxiū

ōuyángxiūyǒngshūlíngrénsuìérzhèngshǒujiéshìqīnhuìzhīxuéjiāpínzhìhuàxuéshūyòumǐnguòrénshūzhéchéngsòngguānrányǒushēng

xiūshǐzàichúzhōuhàozuìwēngwǎngènghàoliùshìtiāngāngjìnjiànyǒngwèisuījǐngzàiqiánchùzhīfàngzhúliúzhìzàisānzhìruò

全吴嘉会古风流。渭南往岁忆来游。西子方来、越相功成去,千里沧江一叶舟。
全吴嘉会¹古风流。渭南²往岁忆来游。西子³方来、越相功成去,千里沧江一叶舟。
译文:苏州众美集聚,自古以来就是风流之地。回想起往年曾来渭南游玩过。相传范蠡助越王句践灭吴后,携西施离去,泛舟于千里江水之中。
注释:瑞鹧鸪: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¹全吴嘉会:即“吴会”,指苏州。嘉会,众美毕集。²渭南:县名,陕西省渭南县。也指渭河以南。柳水曾南游苏州,故有此句。³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败于吴国,越王句践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以求降。⁴越相:指范蠡。相传范蠡助越王句践灭吴后,携西施泛舟隐于五湖。⁵沧江:泛指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一作“沧波”。此句谓范蠡功成名就后归隐而去,与西施泛舟五潮。
至今无限盈盈者,尽来拾翠芳洲。最是簇簇寒村,遥认南朝路、晚烟收。三两人家古渡头。
至今无限盈盈者¹,尽来拾翠²芳洲³。最是簇(cù)簇寒村,遥认南朝路、晚烟收。三两人家古渡头。
译文:古往今来多少美好的女子,都来这长满花草的水中小洲上玩拾翠的游戏。特别是那一丛簇的村落,远远能看出来吴国旧地,晚上烟气散去,只见两三户人家散落在古渡口。
注释:¹盈盈者:姿态美好的女子。²拾翠:拾捡翠鸟的羽毛作为饰品。语出曹植《洛神赋》。此指游春踏青等游乐活动。³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小洲。⁴簇簇寒村:一丛簇的村落。江南乡村多临水,给人一种寒意,故云寒村。寒村,一作“寒竹”。⁵南朝路:借指春秋时吴国旧地。南朝历代统治者偏安江东一隅,其统治的范围包括了当初吴国故地。一作“南朝画”。

ruìzhèèrzhīèr--liǔyǒng

quánjiāhuìfēngliúwèinánwǎngsuìláiyóu西zifāngláiyuèxiānggōngchéngqiāncāngjiāngzhōuzhìjīnxiànyíngyíngzhějǐnláishícuìfāngzhōuzuìshìháncūnyáorènnáncháowǎnyānshōusānliǎngrénjiātóu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¹将有大志于齐²,吾将许越成,而³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¹⁰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¹¹威以好胜也,故婉约¹²其辞,以从¹³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¹⁴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¹⁵¹⁶,民人离落¹⁷,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译文:吴国国王夫差便告诉各位大夫说:“我还对齐国有大的企图,我就同意越国的求和,你等不要违背我的意愿。如果越国已经改过,我(对它)还有什么要求呢?如果它不悔改,(等我从齐国)回来,我挥师讨伐它。”申胥劝道:“不能同意求和啊。越国不是诚心和吴国和好,也不是害怕我们的军队的强大。(他们的)大夫文种有勇有谋,(他)将把(我们)吴国在股掌之上玩得团团转,来实现他的愿望。他本来就知道君王您喜欢逞威斗胜,所以说婉转驯服地言辞,来纵容国王您的心志,使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国的快乐中,来让你自己伤害自己。使我们的军队困顿疲惫,民众流离失所,而日益憔悴,然后他们安全地收拾我们的残局。而越王信用好爱惜民众,四方百姓都归顺他,年年谷物按时节成熟,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在我们还能够(跟他们)打仗的时候,是小蛇的时候不摧毁它,成为大蛇将怎么办?”吴王说:“大夫你干嘛长越国的威风,越国能够足以成为大患吗?如果没有越国,那我春秋演习向谁炫耀我的军队啊?”便同意了越国的求和。
注释:¹孤:王侯的自谦之词。²有大志于齐:要攻打齐国,北上称霸。³而:你们。⁴拂:违背。⁵反:同“返”,指伐齐回来。⁶振旅:整顿部队。⁷慑:恐惧,害怕。⁸种:越大夫文种。⁹还:转动。¹⁰玩:玩弄。¹¹盖:崇尚。¹²婉约:委婉而谦卑。¹³从:同“纵”。¹⁴诸夏:中原的其他诸侯国,如晋、齐、鲁、宋、郑、卫等。¹⁵钝:不利。¹⁶弊:困。¹⁷离落:离散。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译文:将要盟约时,越王又派诸稽郢砌词说:“要认为盟誓有用吗?上次盟誓时涂在嘴上的血还没干呢,足以保证信用啊。要认为盟誓没用吗?君王家的军队的威武降临便能使唤我们,干吗要看重鬼神而看轻您自己的威力啊。”吴王便同意讲和,空有讲和没有盟誓。
文种与申胥的分析不谋而合,利害相关,明若观火。吴王夫差由于不用申胥而亡国,越王勾践由于用了文种而灭吴称霸。说明能否虚心采纳下属的正确意见,是关系国家兴亡成败的大事。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