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里一切都生长繁盛。随着秋风吹起,花草树木纷纷飘零,只剩下孤零零的茎。春夏秋冬迅速更替,时光飞驰般地抛我而去,为什么我还要隐居苦熬贫穷?人生天地之间,就像鸟儿栖息枯枝,难以久停,为什么我还要隐居苦熬贫穷?
合你身的衣服,何不尽量去穿?合你口味的食物,何不尽量去吃?冬天穿上温暖的貂皮大衣,夏天就该穿上轻薄凉爽的罗裳。坚守苦行,自己苦自己,为的是那桩?何不趁你年轻力壮的时候,骑肥壮的骏马乘坚固的车?上有青青的天空我难得久久仰望,下有蠕动的大地,我难得在上面行走徜徉。何不任凭你的喜好,尽情的遨游欢畅!
佩戴起我的宝剑,现在你为什么上下摇晃?啊,宝剑端正又壮观,白得像积雪,寒光似秋霜。驳犀的骨角做柄头,白玉镶嵌在柄中央。帝王把它来佩戴,可以辟凶除祸殃。用它指挥左右大臣,可以带来幸福吉祥。吴国的辟闾,越国的步光,楚国的龙泉,韩国的墨阳,苗山出产的铜铁,羊头山出产的钢,都闻名前代,自称精美无双,可都不如你的宝剑,实在美好,令人难忘。
头戴高高的冠冕,细软的绮罗作帽带,美丽的鸟羽插在两边,真是既轻巧又美观。用它打扮你的仪表和容颜,一举一动都生辉增光。宋国的章甫帽,齐国的高山冠,也都自称美丽无比,可是与你的美冠一比又有什么值得看?
推开镶金的大门,坐在白玉殿堂上,风儿不起,尘土不扬,空气新鲜又清爽。走起齐国的琴瑟,跳起赵国的舞蹈,歌女轻声曼唱,声和音律协宫商。悦耳动听感人心,回肠荡气婉转悠扬。饮的是佳酿桂花酒,吃的是美味鱼丝香,与美人相聚多欢畅。美人上前捧玉杯,为我敬酒祝安康。
今日的欢乐不能够忘,人生的乐趣还没享尽。人们行乐常常抱怨太晚,岁月流逝就像飞去一样。为什么自己找苦受,使我心里忧愁悲伤?
注释
阳春:阳光普照的春天。
长成:生长而成。
群类:各种类别。各种生物。
零落:凋谢。衰颓败落。
何:何其,多么。
翩翩:飞行轻快貌。行动轻疾貌。迅速飞去。
一何:为何;多么。
茕:孤大,无兄弟。茕茕孑立。
四时:一日的朝昼夕夜。四季。
舍我:舍弃我。
驱驰:策马快跑。飞快离去。
隐约:隐身守约。
天壤间:天地见。
忽如:忽然像。
栖:栖息。
欲何为:想做什么。
适君:适合或适应君主或君子。
所服:所穿服衣物。
恣君:放纵君主或君子。
口腹:口和腹,嘴和肚子。
所尝:所品尝美味。
被:披。覆盖。
貂鼲:貂皮和灰鼠皮。鼲,鼠的一种,体小,背部灰色,腹部白色,尾毛蓬松。毛皮柔软如绒,可作衣物。俗称“灰鼠”。汉典解为‘即貂。古以貂为鼠类动物,故称’。
当服:应当穿服。
绮罗: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绮,有文彩的丝织品。罗,轻纱,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
行力:竭力执行。身体力行。
自苦:自找苦吃。自己苦自己。
我将欲何为:我要做什么。
不及:赶不上;来不及。不如;比不上。
君:君王,君子。
坚车:坚固的马车。好车。
策肥马良:鞭策肥壮之马,马匹精良。
仓浪之天:苍天。仓浪,苍白的波浪。汉典为‘青绿色。仓,通“苍”’。
久来视:久来视察。
蠕蠕:蠕动貌。昆虫爬动的样子。古代北方民族名。即柔然。
久来履:久来履踏。
恣意:放纵,肆意。
遨游:漫游;游历。游乐;嬉游。
从君:顺从君王或君子。
所喜:所喜欢的。
尔:你。
何为:为何。做什么。
低卬:低头仰望。汉典解为‘忽高忽低;时起时伏。卬,通“昂”’。
悲丽:悲凉华丽。
壮观:看起来雄壮。增添雄伟宏壮的气象。
秋霜:秋日的霜。喻剑。
驳犀:亦作“驳犀”。斑犀。驳,毛色斑驳不纯。驳犀剑,用驳犀牛角做剑首的宝剑。剑首,指剑柄上的头端护手。
标首:用作剑首的标识。
玉琢:用玉雕刻成。镶玉。
中央:剑柄的中央。
服:佩带,使用。
辟除:避除。
凶殃:凶煞祸殃。
御:御使。驱使。统治。
左右:左右人等。
奈何:怎么,为何。如何。
致:导致。
福祥:幸福吉祥。
吴:吴国。吴地。
辟闾:古剑名。吴国的名剑。杨倞注:“或曰辟闾,即湛卢也。”
越:越国。越地。
步光:古宝剑名。越国的有名长剑。
楚:楚国。楚地。
龙泉:龙泉剑。宝剑名。即龙渊。
韩:韩国。韩地。
墨阳:地名,其地产剑,因以名剑。
苗山:地名。
铤:未经冶铸的铜铁。铜锭。箭铤。《注》箭足入稾中者也。箭头装入箭干的部分。
羊头:三棱形的箭镞。
知名前代:前代就有名。
咸:都。
自谓:自称。
丽且美:华丽并且美好。
曾不如:竟不如。曾,竟,简直,还。
君剑:君王的剑。君子的剑。
绮:华丽,美丽。精妙,精美。
冠:戴帽。
青云:青云冠。古代一种高高的冠帽。
崔嵬:高耸貌;高大貌。本指有石的土山。后泛指高山。
纤罗:纤细透气有稀孔的丝织品。
缨:冠缨。《说文》缨,冠系也。
翠翰:翠鸟的羽毛。碧色的翅羽。翰,长而坚硬的羽毛。
表:表示。表现。
俯仰:俯首仰头。
垂光荣:垂范光荣。
宋:南朝宋。
章甫:商代的一种高冠帽。南朝宋因袭之。
齐:齐国。齐地。南朝齐。
高冠:一种高高的官帽。
亦自谓美:也自称为美。
盖:大概。
何足:哪里足以。犹言哪里值得。
观:观看。
金铺:金饰的铺首。金饰的铺榻。
玉堂:玉石装饰的厅堂。
桓瑟:齐桓公的古瑟。齐国的古瑟。
赵倡:赵国的倡优。赵国的舞妓。
女娥:美女仙娥。娥皇和女英的并称。
长歌:放声高歌。乐府的长歌行。
声协:声音协同。
宫商:五音中的宫音与商音。泛指音乐、乐曲。泛指音律。
感心动耳:感应内心激动耳音。
荡气回肠:荡漾的真气回转在肝肠。一种陶醉人的气氛回荡在情绪和感觉中。形容文词、音乐等感人至深。
酌:斟酌。斟酒。
桂酒:桂花酒。
鲙:同“脍”。细切肉。鱼鲙。鱼细切作的肴馔。即鳓鱼。又名快鱼。
鲤鲂:鲤鱼。鲂鱼,与鳊鱼相似,银灰色,腹部隆起,生活在淡水中。
期:约期。期会。
乐康:安乐康泰。
前奉:前面奉上。
玉卮:玉质的酒卮。卮,没有底座一放就洒的酒碗,劝酒用。
行觞:犹行酒。谓依次敬酒。
未央:未到中央。无边无际。
为乐:行乐。作乐。
苦迟:苦于太迟。
忽若:忽然像。恍若,好像。
何为:做什么。为啥。
自苦:自找苦吃。自己苦自己。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范山人自身的色彩本不鲜明,但诗人让他“抱”上一只“白鹤”,这样就引人注目了。于是,李白的目光随着这片白色的行进向泰山移去。“初行若片雪”,了然在目;“杳在青崖间”,距离远了,看上去更小,但因为出现了青色(“青崖”)作为衬托,仍很清晰;“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更高了,更远了,更小了,这时,诗人又巧妙地使用红色(“日”暗藏着红色)作底,所以还依稀可见;最后,“云山望不及”,“白鹤”终于被飘浮的云朵遮住了,范山人的身影看不见了,伫立送行的诗人不禁油然而生惆怅之情:“此去何时还”?
此诗完整再现了初唐送别诗三部式的结构。首先,诗人用首联“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介绍了送别事件以及友人的去处。其次,诗人用中间两联按时间顺序进行风景的描写,友人离开初期是“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接下来是“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最后,诗人用尾联抒发别情。从诗人对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舍的目送中,直到“云山望不及”,表达出李白对范山人的一片深情。
王安石这首小诗,在他的集子里,本名《夜直》,也就是说在翰林学士院中值夜班时所写。《千家诗》后面第80首《直玉堂作》(洪咨夔)和第83首《直中书省》(白居易)都是写这种情景。此处,选诗者为了切合集中按四时编排的特色,将题目改成了《春夜》。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公元1059年(嘉祐三年)上变法万言书,未被采纳。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神宗准备实行新法,到四月才召他进京面对。经过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变法主张未能实现。此时形势突变,遇到了赏识他主张的锐意变法的新帝,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鸿图,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时候,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首句“金炉香烬漏声残”诗人因国事而一夜未眠,对时间的流失十分敏感。所以既看香炉里的“烬”又听漏声之残。次句“翦翦轻风阵阵寒”此句写诗人由室内来到户外的感受,“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有些微的寒意,恰好说明了诗人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三句中的“春色恼人”更是把作者亢奋不已的心情表现俱足,收束句“月移花影上栏杆”,更是借景抒情,“以景语结情语”,将作者的愉悦的心境表现的含蓄而又兴味长。
“春色恼人眠不得”写作者在户外面对美好的春色,激动不已。这里“春色”既是实指美妙的景色,更是指历史上难得的君臣际遇,确实是难得的“春色”;这里的“恼人”是撩人,由于时值新春,再加上恰逢神宗即位他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故无数往事、感慨事、紧要事涌上心头,所以才会兴奋的“眠不得”。
这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诗中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着余而不尽之意。
诗人所描写的皇宫春晓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贾至“禁城春色晓苍苍”,岑参“莺啭皇州春色阑”的用意是一样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势。如果没有“月傍九霄多”,就不会有“花影上栏干”,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参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动笔的。 所以说,这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情。
上片写桥下东夜船上所观美景。开头两句,以仰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的一种压抑心境。“湿云不动”是指空间湿气呈现饱和状态,人感到胸闷,暗示着词人的抑郁心情。而“溪桥”又是清凉的,昭示着冷天的到来。“嫩寒”刚刚穿透东风留下身影。一个“透”字,突出了词人生活处境的严峻。词人把“湿云”、“溪桥”、“嫩寒”、“东风”全都人格化了。第三、四句以俯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由压抑到恬淡的心境: “桥下水声长”,写听觉;“一枝和东香”,写嗅觉。由听觉挪移到嗅觉,其间采用了跳跃和剪辑的手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便是河畔上、高楼旁的一棵梅花树。“和”字一出,全盘皆活了。东,本是不香的,只因花一枝揉和叠印在东儿上,花香、东香也就分不清了,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上面八种景物,构成四幅画面,声、形、色、味俱全,宛如过电影一般。
下片写河畔高楼与河下船里的情思。第一、二句用互比的手法,正面描写船人想象中的佳人形象:“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是“人怜花”还是花怜人,是“花比人”还是人比花,全在词人的情感中:“旧”与“瘦”。这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两句侧面描写佳人的相思,实际也是东坡自己的情思:“莫凭小栏杆,夜深花正寒。”词人运用李后主《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的“独自莫凭栏”和“罗衾不耐五更寒”词句,不露痕迹,有点石成金之妙。
全词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比喻与通感的笔调,生动描绘了泗水上的冬夜东景,烘托了两种相思,一样情怀。只说“人怜花似旧”,不说花怜人全新;只说“夜深花正寒”,不说夜深人正寒。这种隐喻之笔,是词人描写佳人惯用的手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