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脩门访旧游,故人相见喜还愁。茂林脩竹君髯碧,折苇枯荷我鬓秋。
再入脩门访旧游,故人相见喜还愁。茂林脩竹君髯碧,折苇枯荷我鬓秋。
莫把升沈著怀抱,古来贤圣几公侯。一尊追送江东棹,梦逐清波弄白鸥。
莫把升沈著怀抱,古来贤圣几公侯。一尊追送江东棹,梦逐清波弄白鸥。

sòngshěnqīngjiānxiūzhuànjiāngcáojiāngdōngèrshǒuèr--yángwàn

zàixiūmén访fǎngjiùyóurénxiāngjiànháichóumàolínxiūzhújūnránzhéwěibìnqiū

shēngshěnzhe怀huáibàoláixiánshènggōnghóuzūnzhuīsòngjiāngdōngzhàomèngzhúqīngnòngbáiōu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47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人生不满百,一别费三年。
人生不满百,一别¹费三年。
译文:人生到不了一百年,如今我们一别已经整整三年了。
注释:¹一别:指嘉裙六年苏轼与苏辙自汴京分别后。
三年吾有几,弃掷理无还。
三年吾有几,弃掷理无还。
译文:我能有几个三年啊,过去了就永远失去。
长恐别离中,摧我鬓与颜。
长恐别离中,摧我鬓与颜。
译文:而别愁能够让人更快的衰老。
念昔喜著书,别来不成篇。
念昔喜著书,别来不成篇。
译文:想以前总喜欢写信,可自从分别后,离愁让我不忍动笔。
细思平时乐,乃谓忧所缘。
细思平时乐,乃谓忧所缘¹
译文:想起以往的欢乐,此时却被忧愁缠绕。
注释:¹缘:缠绕。
吾従天下士,莫如与子欢。
吾従天下士,莫如与子欢。
译文:我交往了许多朋友,但都不相处得愉快。
羡子久不出,读书虱生毡。
羡子久不出,读书虱生毡。
译文:只有你读书最是勤奋,昼夜不离出席,以致坐毡上都生了虱子。
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
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
译文:你如果要入世,一定要有一番大的作为。
西羌解仇隙,猛士忧塞壖。
西羌解仇隙,猛士忧塞壖(ruán)¹
译文:自从朝廷和西夏达成了妥协,一些有识之士常为边防忧虑。
注释:¹塞壖:边境上的空地。
庙谋虽不战,虏意久欺天。
庙谋¹虽不战,虏(lǔ)意久欺天。
译文:朝廷放松了戒备,可西夏却总是肆意骚扰边境。
注释:¹庙谋:朝廷的决策。
山西良家子,锦缘貂裘鲜。
山西良家子¹,锦缘貂裘(qiú)鲜。
译文:如今陕醮解了有志的勇士,个个穿着漂亮的皮袍。
注释:¹山西良家子:当时的北宋朝廷采纳韩琦的建议,在陕西诸州招义勇,得十五万余人。
千金买战马,百宝妆刀环。
千金买战马,百宝妆刀环。
译文:买了上好的骏马,用宝石装饰宝刀,准备从征。
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何时逐汝(rǔ)去,与虏试周旋¹
译文:何时我也能够随他们一起去,定要与强虏对阵应战。
注释:¹周旋:对阵应战。

ziyóuhánjiàn--shì

rénshēngmǎnbǎibiéfèisānnián

sānniányǒuzhìhái

zhǎngkǒngbiézhōngcuībìnyán

niànzheshūbiéláichéngpiān

píngshínǎiwèiyōusuǒyuán

cóngtiānxiàshìzihuān

xiànzijiǔchūshūshīshēngzhān

zhàngzhòngchūchù退tuìyàodāngqián

西qiāngjiěchóuměngshìyōusāiruán

miàomóusuīzhànjiǔtiān

shān西liángjiāzijǐnyuándiāoqiúxiān

qiānjīnmǎizhànbǎibǎozhuāngdāohuán

shízhúshìzhōuxuán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眼前有景道不得¹,崔颢题诗在上头。
译文:眼前有好景却不敢吟诗,因为崔颢已经题诗在墙上,将这景色表述出来了。
注释:¹道不得: 说不得,不可以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眠(mián)不觉晓(xiǎo)¹,处处闻²(tí)³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注释:¹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²闻:听见。³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¹,花落(luò)知多少²
译文: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注释:¹“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²“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径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参考资料:
1、 张燕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5-97

chūnxiǎo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chūnmiánjuéxiǎo chùchùwénniǎo 
láifēngshēng huāluòzhīduōshǎo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 同:幺)
玉骨¹那愁瘴(zhàng)²,冰姿³自有仙风。海仙时遣(qiǎn)探芳丛。倒挂绿风么凤。(么 同:幺)
译文: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它淡雅的姿态有着神仙般的风致。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
注释:¹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²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³冰姿:淡雅的姿态。⁴仙风:神仙的风致。⁵芳丛:丛生的繁花。⁶绿风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翻嫌 一作:常嫌)
素面翻嫌粉涴(wò)¹,洗妆不褪唇红²。高情³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翻嫌 一作:常嫌)
译文:它的素色面容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注释:¹涴:沾污,弄脏。²唇红:喻红色的梅花。³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⁴“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此词当为悼念随作者贬谪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风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翻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艺术技巧的精湛。

参考资料:
1、 李廷先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30-633
2、 刘长贺.宋代诗词典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368

西jiāngyuè ·méihuā

shì sòngdài 

chóuzhàng bīng姿yǒuxiānfēng hǎixiānshíqiǎntànfāngcóng dàoguà绿máoyāofèng  ( tóng yāo )
miànfānxiánfěn xiǎnzhuāngtuìchúnhóng gāoqíngzhúxiǎoyúnkōng huātóngmèng  (fānxiánzuò chángxián )
初冬天气暖,小似立春时。
初冬天气暖,小似立春时。
译文:初冬时节天气还很暖和,和立春时节的天气差不多。
万树无多叶,千花试一枝。
万树无多叶,千花试一枝。
译文:这时节树木大多已经没有了叶子,有的树枝上竟然开出了一些花朵。
天红霜有信,星晕雨先期。
天红霜有信,星晕雨先期。
译文:天边的红霞显示着落霜的信号,星星的光晕暗示着雨的到来。
怕见梅花发,愁怀未辨诗。
怕见梅花发,愁怀¹未辨诗。
译文:害怕看到梅花的开放,只因忧愁心绪写不出好的诗句。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