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庚初让月先行,不料姮娥也世情。
趣驾冰轮渡银浦,乱抛玉李掷长庚。
长庚初让月先行,不料姮娥也世情。
趣驾冰轮渡银浦,乱抛玉李掷长庚。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47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gě)¹
译文:可爱哟,这是谁家的少年郎?顺着河流乘坐白篷之船。
注释:¹素舸:不加雕饰的大船。素,白也,这宜指白帆、白篷之船。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但问情若为¹,月就²云中堕。
译文:若要问我的心情如何,你看那月亮已向云中落下了。
注释:¹若为:若何,如何。²就:从,自。

  这一首诗乃是女子的应答。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可爱哟,谁家的小伙子?在江中驾驶着那白帆船。这两句与上首对应的两句只是变换了三个字,其余都是相同的。民间对歌多是如此,对歌的人往往接过挑歌的人的歌词稍作变换就脱口而出,显得机敏而风趣。这里以“郎”称呼对方,已露爱悦。在古代女子看来,男子肤色白、饰物白就是美,在诗中常见有称美“白面郎”、“白帽郎”、“白马儿”的语句。这里的“素舸”也是带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她看到可爱的少年乘坐素舸,又听到他以热烈的情歌相赠,可以相见心中必是欣喜非常的。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这是说:要问我的心情怎么样,你看那月亮已向云中落下了。这是一句隐语。上首男子以月比女子,这里女子应当也是以月比自已,向云中落下,意谓并非遥远不可得,已是来到你面前了。还有一种理解,认为月堕天黑,正好幽会。这也可以说得过去。不管如何理解,这都是情许的表示。听话听音,素舸郎听到女子这深情的歌唱,一定会欣喜若狂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99-700

dōngyángzhōngzèngshīèrshǒu··èr--xièlíngyùn

liánshuíjiālángyuánliúchéng

dànwènqíngruòwèiyuèjiùyúnzhōngduò

天书早下促星轺,二月关河冻欲消。
天书¹早下促星轺(yáo)²,二月关河³冻欲消。
译文:二月时黄河的坚冰已经悄悄融化,你奉旨去边塞把军队犒劳。
注释:谢武选:即谢东山,字少安,四川射洪人。¹天书:朝廷的诏书。²星轺:使者所乘的车。亦借指使者。³关河:山河。
白首应怜班定远,黄金先赐霍嫖姚。
白首应怜班定远¹,黄金先赐霍嫖(piāo)(yáo)²
译文:满头白发就像汉朝的班超,建功立业如年轻的霍剽姚。
注释:¹班定远:即班超,曾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²霍嫖姚:即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以功封冠军侯。
秦云晓渡三川水,蜀道春通万里桥。
秦云晓渡三川水¹,蜀道春通万里桥。
译文:你追随浮云,渡过三川,登上蜀道又越过栈桥。
注释:¹三川水:指河、洛、伊三川。
一对郫筒肠欲断,鹘鸰原上草萧萧。
一对郫(pí)¹肠欲断,鹘(hú)(líng)²上草萧萧。
译文:家乡兄丧的消息把你急召,面对郫酒哀听那轉悲呜,春天的原野怎地草木萧萧?
注释:¹郫筒:酒名,亦叫郫酿。²鹊钨原:喻兄弟之情。

  这首诗的首联点明奉诏犒师的时间,颔联祝赞谢少安出使能圆满完成任务,立功受奖,颈联言取道陕西,回到四川,尾联言回乡会葬其兄的悲恸之情。此诗叙事抒情,浑然一体,起承转合,有神无迹。

  首联明写朝廷诏书急如星火,暗写谢少安担负使命的重要。谢少安的活动在诗题中已经标示出来,故诗中不赘述。“二月关河冻欲销”,具体交待了此行犒师的时间,正是乍暖还寒、寒气砭人肌骨的时节,可见谢少安不辞辛苦,不怠皇帝使命,忠君爱国的思想品格。此句虽是叙写谢少安,却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友人的钦佩和颂扬之情。

  颔联借用班超和霍去病为国尽忠,巩固边疆建功立业的典故,赞许谢少安犒赏军队是为国建功的光荣举动。诗人选用班超和霍去病事,反映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和对谢少安的期望,希望谢少安能为国家建立如同汉代名将班超和霍去病那样的巨大功勋。

  颈联“秦云晓渡三川水,蜀道春通万里桥。”转写谢少安赶往家乡奔丧的情形。诗人设想友人谢少安追随浮云、渡过三川、登上蜀道、越过栈桥、经行万里、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的情景。仅用了两句十四个字,却道出了返回故乡行程之遥远,又表现出了谢少安急迫的心情和眷顾兄长的感情。

  尾联不言谢少安如何回到家乡、如何安葬兄长、如何悲痛欲绝。而是描写了谢少安家乡特有的事物和景物:“一对郫简肠欲断”,面对着一对截竹为筒盛酒的家乡酒,因其兄的亡故,悲痛万分,肝肠欲断。往事历历在目,而今物是人亡,其悲难诉,虽没写谢少安的痛哭失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肠欲断”岂不要比哭泣更让人心如刀绞。“鹤鸽原上草萧萧”钨鸽是一种水鸟,又叫脊令。《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言水鸟脊令遇难落在原野上,以兴起下句兄弟有难急于相救,后以此比喻兄弟有难急于救助。此句化用《诗经》之意喻兄弟之故的悲哀。“草萧萧”烘托出了一片悲凉的气氛。两句中的物与景都是实写,可又都是诗人的想象,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同情和牵挂。

参考资料:
1、 周蒙,冯宇主编,毛泽东喜读的古典诗词曲赋500篇,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05,第792页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¹
译文: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同意将它赠送给他人。
注释:¹未许人:没有答应送给别人。未:没有。许:应允,认可,答应。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怀君¹万里别,持赠(zèng)结交亲²
译文:想到你即将踏上万里之遥的旅途,我决定将这把宝剑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
注释:¹怀君:想念您。怀:想到,想念。君: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²结交亲:结交亲密。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孤松宜晚岁¹,众木爱芳春²
译文:峰顶上那孤傲的松树,适宜在严寒中生长,而一般的草木则在春天争胜。
注释:¹晚岁:一年将尽的时侯。²芳春:春天,春季。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新。
已矣(yǐ)¹将何道²,无³令白首新
译文:活在当下的世道,言辞已显无力,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
注释:¹已矣:算了吧。²将何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³无:通毋、勿。⁴白首新:新添白发。

  这首诗的前二句以衬垫方式来写宝剑千金珍贵、平生未认可别人,突显出王无竞才华横溢,二者之间的深厚情谊。三四句聊表惜别之情,借宝剑的千金之贵,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五六句借“孤松”“众木”勉励王无竞,不避风刀霜剑与严寒搏斗,不与权贵同流合污,保持顽强性格和高尚情操。末两句写诗人劝勉和鼓励友人振奋精神,亦借此警醒自身不甘沉沦,奋发有为的凌云豪情,流露出自己政治上遭受挫折的不平与愤懑。

  一二句“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是一个铺垫,展示了诗人拥有一把价值千金的宝剑,却一直未能找到值得托付的人。诗人以宝剑为喻,旨在写王无竞的才华,并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就如同出色的马需要杰出的将领骑乘一样,珍贵的宝剑也需要有才华的人来佩戴。

  三四句“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表达了友人即将远行,诗人将宝剑作为礼物送给友人,以此加深彼此之间的情谊。这也展示了诗人对别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为宝剑找到了一个配得上的主人。以宝剑的千金之珍贵,折射出王无竞的杰出才华;通过“持赠”和“结交亲”,突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不仅赞扬了王无竞的卓越才情和高尚品德,也强调了他们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的知己关系。

  五六两句“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这句话寓含劝勉之意。它描绘了一般花草树木都倾向于在春天时展示美丽的芳姿,而唯独高山上的孤松,在年事已高的冬季,毫不畏惧寒风和霜雪,顽强地挺立,彰显其坚韧性格和高尚情操。正如孔子所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中“孤松宜晚岁”仿佛就是此格言的引申,鼓励友人要像高山孤松一样,经历岁月的洗礼后,才能显现出坚强的品质。在后半生中,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不要像其他草木一样,只能在春季美好时展示自己,遇到风霜和严寒就萎靡不振。

  最后两句“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这句话表达了友人已经遭遇不公平待遇,现实已成事实,但绝不能因此而消沉。诗人在这里的意思是,虽然已经面对不公,但不能就此放弃,应当积极努力。毫不虚度年华,不要等到白发苍苍的时候才感到悔恨。诗中隐含诗人对友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愤慨,但诗人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友人坚定信念,振奋精神,不被逆境击垮。这种鼓励体现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即使环境不利,也要保持自身的价值和尊严。诗歌情感深沉悲壮,寄托了诗人不甘示弱、积极向前的精神。

当年志意欲横秋,今日思之重可羞。
当年志意¹欲横秋²,今日思之重(zhòng)³可羞
译文:想当年雄心壮志高,现在想来真真觉得无比羞愧。
注释:岁暮:暮年。自贻:写给自己。¹志意:雄心壮志。²横秋:形容人的气势很盛。³重:很,特别。⁴可羞:惭愧。
事到强图皆屑屑,道非真得尽悠悠。
事到强图皆屑(xiè)¹,道非真得尽悠悠²
译文:正发奋强图之时却疲惫匆迫,未求得真知灼见便转向庸俗无为。
注释:¹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²悠悠:指悠闲自在。庸俗,荒谬。
静中照物情难隐,老后看书味转优。
静中照物情难隐,老后看书味转优。
译文:静心观察事物才能求真,年老读书会越发感悟。
谈麈从容对宾客,荐章重叠误公侯。
谈麈(zhǔ)¹从容对宾客,荐章²重叠³误公侯。
译文:清雅的谈论足以从容应对宾客,连篇累牍的举荐奏章反误了功名。
注释:¹谈麈:清谈。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谈麈,指古人清谈时所执的麈尾。清谈是指在魏晋时,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释义为清雅的谈论。²荐章:推荐人材的奏章;举荐文书。³重叠:重重叠叠。指连篇累牍。
已蒙贤杰开青眼,不顾妻孥怨白头。
已蒙贤杰开青眼,不顾妻孥(nú)¹怨白头。
译文:既蒙贤人垂青重用,哪管妻儿报怨发白年衰。
注释:¹妻孥:妻和子。
谷口郑真焉敢望,寿陵余子若为谋。
谷口郑真¹焉敢望,寿陵余子²若为谋³
译文:做不到谷口郑真那样清高隐居,倒像寿陵少年邯郸学步。
注释:¹谷口郑真:西汉末年谷口(今陕西礼泉东北)人郑子真,为人清高,耕读不仕,修道静默,隐逸民间,修身自保,非其所有,决不苟求。焉敢望:怎敢企望。²寿陵余子:战国时期,燕国寿陵(现在的河南洛宁县)一个少年,特别迷恋赵国国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专门到邯郸学习,结果他不仅没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态,连自己的也全忘了。余子:长子之外的儿子。³若为谋:好像是同谋,同类。
鼎间龙虎忘看守,棋上山河废讲求。
(dǐng)¹龙虎²忘看守³,棋上山河废讲求。
译文:管控不好厨房的水火,又讲不清棋中谋略。
注释:¹鼎间:指厨房。²龙虎:指水火。龙为水,虎为火。³忘看守:忘记了看管。⁴棋上山河:指棋枰世界。废讲求:很难讲明白。
一枕晴窗睡初觉,数声幽鸟语方休。
一枕晴窗¹睡初觉,数声幽鸟²语方休。
译文:明亮的窗边一觉睡到大天亮,闻听得静鸟数声鸣叫。
注释:¹晴窗:明亮的窗户。²幽鸟:静鸟。用于描写幽静环境中的鸟儿,一动一静,交相辉映,增添意趣之用。
林泉好处将诗买,风月佳时用酒酬。
林泉¹好处将诗买,风月²佳时用酒酬(chóu)
译文:好山好水好写诗,良辰美景饮美酒。
注释:¹林泉:山林与泉石。指隐居之地。²风月:指美丽的景色。
三百六旬如去箭,肯教襟抱落闲愁。
三百六旬¹如去箭,肯²³(jīn)落闲愁。
译文:一年三百六十日光阴似箭,岂能让无端无谓的忧愁装满胸。
注释:¹三百六旬:指一年。旬:一旬为十天。²肯:岂肯,岂能。³教:让。⁴襟抱:胸襟,内心。胸中。落:装。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一泓(hóng)清可沁(qìn)诗脾(pí)¹,冷暖年来只自知²
译文:一泓清澄的泉水,沁人心脾,引起无尽的诗思;年复一年,泉的冷暖,又有谁能够理解知晓?
注释:¹诗脾:等于“诗肠”,指诗思、诗兴。²只自知:用佛家语“如鱼欲水,冷暖自知”(《传灯录》),表示别人无法理解。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译文:它流呀,流呀,流入了西湖,浮载着歌舞画舫,那时候,与在山时的清澈,已不是同一面貌。

  这首题冷泉亭的绝句,是在“冷”字上做文章,发表心中的感慨。前两句赞扬泉的清澈,说清泉引起诗人们无边诗兴,写下了众多的诗句,但诗人们有谁能真正理解泉水本身的心意呢?冷暖只自知,固是从泉水的温度而言,更多的是发挥到世情的冷热上。后两句先说泉的热,即世情的热,以西湖上的歌舞繁华作代表,次以“在山时”的冷与出山的热作对比,表示惋惜。杭州西湖的繁华为东南首屈一指,王安石《杭州呈胜之》诗云:“彩舫笙箫吹落日,画楼灯烛映残霞。”柳永的《望海潮》词更是极力铺陈了杭州盛况,以致于金主亮见了有投鞭南下之志。

  林稹在这里正是有感于当时富户官僚的穷奢极侈,借言泉的冷热,对“暖风吹得游人醉”的现象表示不满,表示担忧。同时,诗又通过冷泉在山与入湖的对比,揭示处世的准则,劝勉人们要慎始慎终、洁身自好。诗沿用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意思,说冷泉一旦与西湖水同流合污,便失去了本来面目,再也无法恢复原来的清澄;同样,人一旦失足,也无法保持原来的令誉美名了。在题写山水名胜时,不忘警醒世人,把说理与写景结合,这是宋人绝句经常采用的手法。

  元韦居安《梅诗话》对这首诗很赞赏。韦居安还引了临川陈藏一的一首绝句,认为与林诗成就仿佛。陈诗云:“岩里空寒玉有声,亭前渊静镜生明。从他流入香尘去,不碍源头彻底清。”同样题冷泉亭,陈诗的意旨理趣显然无法与林诗比肩。唐白居易有首《白云泉》诗云:“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赞叹泉水在山时的悠闲,以出山之水喻世路坎坷,用意与林稹诗差不多。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第158页

lěngquántíng

línzhěn sòngdài 

hóngqīngqìnshī lěngnuǎnniánláizhǐzhī 
liúchū西zài huítóuzàishān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