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玉雪眼点漆,总角两髦锦缠碧。
郎君未出客已惊,隔窗读书鸾鹤声。
松烟免颖小三昧,虿尾银钩略无对。
锺王笔法老始成,阿麟今才十二龄。
七十列傅十二纪,白头书生不能记。
乱抽架上聊试渠,横诵倒诵如流水。
二雅三颂已作笺,要与毛郑争先鞭。
吟诗作赋更余事,不论五言兼七字。
奉常先生有阴功,翰苑仙人有家风。
高科好官手可唾,更看声名寒天破。
老夫还曾浪语麽,老夫还曾浪语麽。
精神玉雪眼点漆,总角两髦锦缠碧。
郎君未出客已惊,隔窗读书鸾鹤声。
松烟免颖小三昧,虿尾银钩略无对。
锺王笔法老始成,阿麟今才十二龄。
七十列傅十二纪,白头书生不能记。
乱抽架上聊试渠,横诵倒诵如流水。
二雅三颂已作笺,要与毛郑争先鞭。
吟诗作赋更余事,不论五言兼七字。
奉常先生有阴功,翰苑仙人有家风。
高科好官手可唾,更看声名寒天破。
老夫还曾浪语麽,老夫还曾浪语麽。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47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吴有儒(rú)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于郡国。缙山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chuán),覆(fù)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è)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¹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jìn)²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译文:吴地有个叫徐梦祥的儒生,读书写文章,志向品行高洁,在光福山中安家(居住)。(因为)互相跟从着(前来向他)学习询问(知识)的人十分多,他的名声悄悄地传遍了国家郡地(之间)。(所以)士大夫在西山游玩(的时候),一定会去他家拜访。孟祥之前用很多(简单的)树杆建造房子,用白色的茅草覆盖(作为屋顶),用白色的土粉刷内墙,(房屋的样子就)好像雪屋一样。房屋建成以后,天上刚好下起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范阳的卢舍人用古隶(指秦朝时的隶书)给雪屋作了匾额,与孟祥交往的士大夫,用诗来歌咏它,让我为它作一篇记。
注释:¹缙适:正好。²山: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五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sè),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五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¹,土处²而病也。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译文:冬神掌管时令,草木消褪凋零,在深冬的时候,天地(之间)积聚冷空气,潮湿就会下雨,再遇寒冷就会下雪,(雪)缓缓地落下,千(万)里(之间的大地)都(变成)一片白色,雪把山林和大地遍地覆盖,万物都被埋没(肉眼再也)看不见,(这样大地之间)的生机不是几乎都停止了(吗)?谁知道生机反而寄寓在(雪的埋没)中。所以冬至的时节,是在小雪(下下来)之后,大雪(下下来)之前,(在)很多次雨雪天之后天气才放晴一次。因为这个(原因,如果)腊月中旬有下雪,那么来年春天才会有收成,人们(也就)不会担忧生(疹子之类的小)病。这(种时候的)雪,不仅仅是因为她的颜色洁白而值得我们推崇,大概(还因为它有)孕育(新的)生机、消除灾祸的功效在。远古的人们,有的人在树上(筑巢)安家,有的人在洞穴里居住,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圣明的人(建造)房屋(用来)居住,(是为了)避免(树居和洞居)这两种情况的忧患罢了,(房屋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没有后代华丽奢侈的装饰。孟祥学习古人读书,用白色的茅草建造房屋,不用华丽的装饰,(难道)孟祥(是)古代的人吗?现在又加上下雪,这也是在表扬他高洁的志向品行啊。难道仅仅是这个(原因)吗?孟祥在深山中隐匿而无法被当朝者所启用,穷苦卑下就像冰雪非常寒冷的冬天,等到他用善行推及旁人并且有成全事物的心性,这不是(之前的事情)的结果,就像是雪有孕育生物消弭灾害的功效(是本身就存在的)。用屋来给雪命名,歌颂(它)不对吗?至于进入雪屋观雪的态度,(能)在各个作者的诗歌中看到详细的形容、(表述),我来不及详细记录。
注释:¹木处而颠:住在树木上要跌下来。²土处:住在洞穴中。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mì)¹
译文:长安城中大雪纷纷,鸟雀迷途难以互寻。
注释:¹难相觅:指鸟雀互相难以寻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其中豪贵家,捣椒(jiāo)¹²四壁。
译文:富贵人家并不怕冷,椒泥涂墙壁香又匀。
注释:¹椒:植物名,其籽实有香味,封建社会,富贵人家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²泥:用如动词,以泥涂抹。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到处爇(ruò)¹红豪,周回下罗幂(mì)²
译文:朱门处处烧着红炉,四周放下重重罗帐。
注释:¹爇:烧。²幂:幂本作“巾”字解,这里与“幕”字相同,诗人可能是为了押韵而用了“幂”字。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暖手调金丝¹,蘸(zhàn)²斟琼液。
译文:席上奏起玄妙乐曲,玉液琼浆斟满杯子。
注释:¹金丝:泛指乐器。丝,丝弦。金,形容丝弦的贵重。²蘸甲:古人饮宴,酒要斟满,举杯喝酒时,指甲能沾到酒,这里的“蘸甲”指斟满酒。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醉唱玉尘飞¹,困融²香汗滴³
译文:室内饮宴室外大雪,人人困倦汗洒满身。
注释:¹醉唱玉尘飞:室内饮宴欲舞,室外大雪飞扬,一说:席上歌者吟唱大雪纷飞的景象,亦通。玉尘,指雪。²困融:愧倦,懒散。³香汗滴:指歌者舞者滴洒香汗。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岂知¹饥寒人,手脚生皴(cūn)²劈。
译文:哪知城中饥寒的人,手脚冻裂苦苦呻吟。
注释:¹岂知:哪里知道。²皴:皮肤因受冻而开裂。

  张孜生当唐末政治上极其腐朽的懿宗、僖宗时代。他写过一些抨击时政、反映社会现实的篇,遭到当权者的追捕,被迫改名换姓,渡淮南逃。他的诗大都散佚,仅存的就是这一首《雪诗》。

  诗分三层: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八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两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

  诗以“长安”开头,表明所写的内容是唐朝京都的见闻。“大雪天”,说明季节、天气。雪大的程度,诗人形象地用“鸟雀难相觅”来说明。大雪纷飞,迷茫一片,连鸟雀也迷失了方向,真是冰天雪地的景象。这就为后面的描写、对比安排了特定环境。

  以下,以“其中”二字过渡,从大雪天的迷茫景象写到大雪天“豪贵家”的享乐生活。“捣椒泥四壁”,是把花椒捣碎,与泥混合,涂抹房屋四壁。汉未央宫有椒房殿,乃皇后所居之室。这里写“豪贵家”以椒泥房,可以想见室内的温暖、芳香下华丽。

  “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的陈设。既然是“豪贵家”,他们陈设之富丽,器物之精美,自不待言,但诗中一一撇开,仅选择了“红炉”“罗幂”两件设施。“红炉”可以驱寒,“罗幂”用以挡风。红炉“爇(燃烧)”而“到处”,言其多也;罗幂“下”而“周回(周围)”,言其密也。这表明室外雪再大,风再猛,天再寒,而椒房之内,仍然春光融融一片。

  “暖手调金丝”四句,写“豪贵家”征歌逐舞、酣饮狂欢的筵席场面:歌女们温软的纤手弹奏着迷人的乐曲,姬妾们斟上一杯杯琼浆美酒。室外雪花纷飞狂舞,室内人们也在醉歌狂舞,直至人疲身倦,歌舞仍然无休无止,一滴滴香汗从佳人们的俊脸上流淌下来。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手脚生皴劈”,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这两句扣住大雪天“鸟雀难相觅”这一特定环境,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在这大雪飞扬、地冻天寒的日子里,“饥寒人”还在劳作不已,为生活而奔走,为生存而挣扎。这就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岂知”,很有份量,不仅是责问,简直是痛斥。作者愤怒之情,表露无遗。

  全诗采用对比的手法。诗人先写出长安城大雪纷飞的特定环境,再通过对在这一特定环境中“豪贵家”与“饥寒人”生活的对比突出主题,使主题鲜明。这种对比,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和诗的内容取得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另外,诗人又采用了白居易在其讽喻诗中常常采用的篇末点题的手法。从数量上讲,诗人用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描写富贵人家的宴饮,以三幅图画表现豪门贵族的糜烂生活:富家椒房图、罗幂红炉图、弦歌宴饮图。而在篇末仅仅用了二句点出富贵人家的对立面——“饥寒人”的苦况,可以想见“讥寒人”在鸟雀都“难相觅”的情况下会是怎样的情形,而这两句诗又赋予前八句诗以新义,指出“豪贵家”的奢侈享乐是建立在人民的贫苦的基础上,“豪贵家”的嘴脸也就更加可恶可僧了。诗人的态度是明确的,他十分憎恶那些在大雪天歌舞宴饮的“豪贵家”,无情地揭露他们,诗人把自已的同情投给了那些在大雪天痛苦挣扎的“饥寒人”,吟咏他们的痛苦,为他们请命,为他们歌唱。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3-55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9-162
3、 萧哲庵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67-1268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芒种¹初过雨及时,纱厨²睡起角巾³(yī)
译文:芒种时节刚过,雨季就及时到来了;从纱帐内睡醒起身,头巾都睡倾斜了。
注释:¹芒种: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²纱厨:方顶的纱帐。³角巾:方巾,有棱角的头巾。⁴欹:倾斜不正。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痴云¹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译文:停滞不动的白云久久不散,常常遮住了古塔;野外的流角没有声响,自在流进了池塘。
注释:¹痴云:停滞不动的云。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¹昼寂燕归迟。
译文:绿树下,晚风送来凉意,斑鸠叽喳喧闹;屋梁上,白天寂静无声,燕子迟迟归来。
注释:¹画梁:有彩绘装饰的屋梁。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¹熏笼²独诵诗。
译文:清闲自在,心生欢喜,无所事事的日子;衣裳覆笼,熏香暖人,独自吟诵着诗篇。
注释:¹衣覆:覆盖。²熏笼:放在炭盆上的竹罩笼,古代一种烘烤和取暖的用具,可熏香、熏衣、熏被。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黄生¹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²以书,而告之曰:
译文: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
注释:¹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²授:交给,交付。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¹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²,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³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fú)之物而强(qiǎng)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zhuì)¹⁰焉摩玩¹¹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¹²为吾所有,必高束¹³焉,庋(guǐ)¹⁴藏焉,曰“姑¹⁵(sì)¹⁶异日¹⁷观”云尔¹⁸
译文: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所拥有,(我)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保存起来,说一声“姑且等到另外的日子再看吧。”
注释:¹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²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七略四库是天子的书。西汉末学者刘向整理校订内府藏书。刘向的儿子刘歆(xīn)继续做这个工作,写成《七略》。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³汗:动词,使……流汗。⁴祖父:祖父和父亲。“祖父”相对“子孙”说。⁵弃者:丢弃的情况。⁶无论:不用说,不必说。⁷然:这样。⁸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⁹强:勉强。¹⁰惴惴:忧惧的样子。¹¹摩玩:玩弄,抚弄。¹²业:业已、已经。¹³高束:捆扎起来放在高处。束,捆,扎。¹⁴庋:放置、保存。¹⁵姑:姑且,且。¹⁶俟:等待。¹⁷异日:另外的。¹⁸尔:语气词,罢了。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¹。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²,归而形诸梦³。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xǐng)。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yín)¹⁰灰丝¹¹时蒙卷(juàn)¹²。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¹³之岁月¹⁴为可惜也!
译文: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
注释:¹难致:难以得到。²与:给。³形诸梦:形之于梦。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形,动词,现出。诸,等于“之于”。⁴切:迫切。⁵如是:这样。⁶故有所览辄省记:(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所以看过的就记在心里。省,记。⁷通籍:出仕,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属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说“通籍”。这是封建士大夫的常用语。籍,民籍。通,动词,表示从民籍到仕宦的提升。⁸俸:俸禄,官吏的薪水。⁹落落:堆积的样子。¹⁰素蟫:指书里蠹虫。¹¹灰丝:指虫丝。¹²卷轴:书册。古代还没有线装书的时期,书的形式是横幅长卷,有轴以便卷起来。后世沿用“卷轴”称书册。¹³少时:年轻时。¹⁴岁月:指时间。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今黄生贫类¹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²书与张氏之吝³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译文: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这样看来,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遇到我吧?(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而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注释:¹类:似、像。²公:动词,同别人共用。³吝:吝啬。⁴归:还。
为一说,使与书俱。
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我)写下这篇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这篇散文阐明了借书与读书的关系,以时不待人、时不再来,勉励后学专心攻读。作者在交代写作缘起后,就提出“书非借不书读也”的观点,出人意表,引人深思。此观点看似偏颇,但读者读完全文后,方觉得其深刻,极有道理。作者先以藏书不读作为反证。皇家有《七略》之全四库之富,各类书籍应有尽有,“然天子读书者有几?”“贵人家,藏书满屋,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至于祖、父辈积书,子孙辈弃而不读,这种现象太多了。于是作者总结道,有读书之便而无借书之苦的人“读书者有几?”否定答案寓于反问之中。

  作者接着由书及物,作了类比,指出人的普遍心理是:借于他人,担心别人索回,因此不住地观摩玩赏;但一旦属于自己,就会束之高阁,借口来日再看。这种心理状态说明了“书非借不书读也”的道理。

  作者再以自己的经历来现身说法,更增强了说服力。自己幼时家贫借书困难,但“有所览,辄省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了“借者之用心专”的道理。后来做了官,有条件买书,却是素蟑灰丝,时蒙卷轴”,这进一步证明“书非借不书读”的观点。

  此文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对比的方法论述问题。如将藏书者不读书与借书者读书对比,将自己家贫无书之时与有书之时对比,将黄生与自己对比。作者于对比中阐明自己的见解,期望读书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从而发愤攻读,使学有所成。例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等等。这样,不仅书够鲜明地阐述观点,也书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而且,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袁枚是一位才子气颇重、任性适情的人。他列举天子与富贵人的例子,说明他敢于指责权贵、无视传统的个性。他珍惜少年时代借书苦读的岁月,并对晚辈谆谆告诫,说明他极具人情味。

参考资料:
1、 汤克勤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5.08,第468-470页
2、 江夏,肖毅编著,全日制学校初中语文课本 文言文评点译释 言文对照 课文评点 语词释义(第4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01,第60页

huángshēngjièshūshuō

yuánméi qīngdài 

    huángshēngyǔnxiūjièshū suíyuánzhǔrénshòushū érgàozhīyuē 

    shūfēijiènéng wéncángshūzhě lüè  tiānzhīshū rántiānshūzhěyǒu hànniúsāi guìjiāzhīshū ránguìrénshūzhěyǒu  sūnzhělùnyān fēishūwéirán tiānxiàjiērán fēirénzhīérqiǎngjiǎyān rén érzhuìzhuìyānwánzhī yuē  jīncún míng érjiànzhī  ruòwéisuǒyǒu gāoshùyān guǐcángyān yuē guān yúněr 

    yòuhàoshū jiāpínnánzhì yǒuzhāngshìcángshūshèn wǎngjiè  guīérxíngzhūmèng qièshì yǒusuǒlǎnzhéxǐng tōnghòu fèngshūlái luòluòmǎn yínhuīshíméngjuànzhóu ránhòutànjièzhězhīyòngxīnzhuān érshàoshízhīsuìyuèwéi 

    jīnhuángshēngpínlèi jièshūlèi wéizhīgōngshūzhāngshìzhīlìnshūruòxiānglèi ránxìngérzhāng shēngxìngér zhīxìngxìng shūzhuān érguīshū 

    wéishuō shǐ使shū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香径¹长洲²尽棘(jí)丛,奢(shē)云艳雨³只悲风。
译文:通往长洲的香径已经长满了荆棘,当年吴王射猎的地方到处是荒丘蔓草。当年奢云艳雨,纸醉金迷的吴宫如今已不再繁华,只有阵阵悲风在这废墟故址徘徊。
注释:¹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²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³奢云艳雨:指当年吴王奢华绮丽迷恋女色的生活。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吴王¹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shī)²胜六宫³
译文:吴王夫差在位期间所采取的一切倒行逆施的举措都足以使国家灭亡,这和西施并无关系,后宫佳丽如云,一个西施又怎么能取代所有的后宫佳丽呢?
注释:¹吴王:指吴王夫差。²西施:本是越国美女,被越王勾践送给吴国,成为吴王夫差的宠姬。³六宫:古代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共六宫。这里指后妃。

  《吴宫怀古》是一首七绝。前两句诗言穷奢极欲必然导致覆灭——吴国的馆娃宫和长洲苑,如今都是荆棘丛生;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留下一股悲风在吹拂。意在说荒淫腐化生活是吴王亡国的根本原因。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怀古喻今,蕴含深远。

  后两句与罗隐的诗句“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旨意相近。意思是,吴王夫差亡国是因为他做的每件事都埋下了亡国的祸根。是他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这两句诗讲清了吴国亡国的因果关系,抨击了“女祸亡国”的论调。

gōnghuái怀

guīméng tángdài 

xiāngjìngchángzhōujìncóng shēyúnyànzhǐbēifēng 
wángshìshìwángguó wèi西shīshèngliùg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