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单栖剑门上,独舞岷山足。
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单栖剑门上,独舞岷山足。
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
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
答言寒乡子,飘飖万馀里。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答言寒乡子,飘飖万馀里。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
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

zèngqúnguān--zhàolín

niǎoběiyànfēiláixiàng西shǔdānjiànménshàngmínshān

ángcángduōmàoāiyuànyǒuxīnqúnfèngcóngzhīyóuwènzhīsuǒ

yánhánxiāngzipiāoyáowànèzhīyǐndàoquánshuǐ

chángdàoliángyuàntóngshùzhìzhěyāo

suǒchénggěnggěngsuìyúnfēngshuāngguīluòyáng

máoduǎnguānshāndàozhǎngmíngyuèliúbáiyúnxiāng

shuínéngjièfēng便biànlíngcāngcāng

卢照邻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 1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兰之味,非可逼¹而取²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³间,纯以情韵胜。氲(yūn)(yūn)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译文:兰花的香气,不是接近可以嗅取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总有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注释:¹逼:接近,迫近。²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³之:的。⁴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⁵瑞:吉,善。⁶兼彩:兼有各种颜色。⁷名:表达。⁸肖:模拟……的神韵。⁹不可:不能,不够。
蛮入成都,频著功劳。
¹入成都,频²(zhù)功劳。
译文:南蛮侵入成都时,蜀将多次立下战功。
注释:¹蛮:指南诏国。²频:一作“颇”。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十年分散剑关¹秋,万事皆随²锦水³流。
译文:十年前的秋天与您在剑门关分别,十年后的现在万事都随着锦江水东流不复返。
注释:¹剑关:即剑门关,为蜀地著名关隘。²随:一本作“从”。³锦水:即锦江,在蜀地。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¹气已曾明汉节²,功名犹自³滞吴钩
译文:在南诏入侵时您已经用战功表明了志气节操,可至今仍功名不就未能封侯显贵。
注释:¹散:一本作“心”。²汉节:指蜀将效忠国家的气节。此用西汉苏武典故。³自:一本作“尚”。⁴滞吴钩:指未能封侯显贵。滞,一本作“带”。吴钩,泛指利剑,喻指从军立功之散。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雕边¹认箭²寒云重,马上听笳(jiā)(sài)草愁。
译文:在沉重的寒云下射雕并辨认自己的箭,马上听着胡笳似乎塞草也笼罩着悲愁。
注释:¹雕边:即边雕,边关之雕。²认箭:指雕被射下,蜀将在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今日逢君倍惆(chóu)(chàng),灌(guàn)婴韩信¹尽封侯。
译文:今天与君重逢惆怅之意更加的深了,可知道出身微贱的灌婴韩信也都已经封侯。
注释:¹灌婴韩信:灌婴、韩信皆为西汉开国功臣,但二人出身贫贱。

  此诗写一位在抗击南诏入侵战争中建立赫赫战功但十年不得封赏的蜀将,诗中饱含对这位蜀将的同情和惋惜,也隐含着对朝廷忽视功臣的不满。全诗从忠心耿耿、文武双全和出身高贵等不同角度刻画了蜀将的形象。

  全诗四联八句。首联“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首句点明自己与蜀将十年前剑关分别,次句写十年中世事变迁,反托“滞”字。“万事”表明经历沧桑,下文就是承“万事”展开。

  颔联“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两句是一篇之主,谓蜀将在南诏入侵时已用“频着功劳”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忠于朝廷的志气节概,但十年后功名不立,“犹自”滞居下位。“已曾”与“犹自”构成转折关系。著一“滞”字,突出了蜀将的有功无赏。

  颈联“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写蜀将的文采武功,出句形容蜀将箭法如神,对句表现蜀将文采风流。“寒云重”“塞草愁”写出蜀将闲置冷落景况,承“滞吴钩”而申言之。

  尾联“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今日逢君”点明今日重逢,遥应首句“十年分散”;“倍惆怅”者,他人才能功绩不及蜀将者均得封赏,独君犹自留滞不迁也。结句似谓昔日出身、功业不如蜀将者如今居然都已封侯显贵,而唯独蜀将一直得不到封赏。

  此诗中二联均贴“蜀将”而言,仅首尾点明昔别今逢。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从不同角度塑造了蜀将忠勇双全的形象。颔联突出表现蜀将的忠心耿耿,颔联表现蜀将的文武双全,结句还说明了蜀将还有高贵的出身。如此将领不得封赏,诗中为蜀将鸣不平的主旨不言而喻。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83-86
程氏园当尺五天,千金争赏并朱栏。
程氏园¹当尺五天,千金争赏并朱栏²
译文:腊梅花曾种植在程氏园这种显贵的地方,人们一掷千金簇拥在朱栏前争相观赏。
注释:¹程氏园:南宋园林。²朱栏:朱红色的围栏。
莫因今日家家有,便与常时两样看。
莫因今日家家有,便与常时两样看。
译文:不要因为如今家家种植,便与原来两相看待(便将其看作常之物)。

juéshǒu--zhī

chéngshìyuándāngchǐtiānqiānjīnzhēngshǎngbìngzhūlányīnjīnjiājiāyǒu便biànchángshíliǎngyàngkàn

朝见花开满树红,暮见花落树还空。
(zhāo)¹见花开满树红,暮见花落树还空。
译文:早上看花盛开,满树都是灿烂红花,晚上看花凋谢,空余一树枯枝。
注释:¹朝:早上。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译文:假如我们用花来比拟人生,人生的无常与花的朝开暮谢的无常是一样的。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敲碎离愁¹,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²,倚(yǐ)楼人独³。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译文:仿佛要把我满怀的离愁敲碎似的,纱窗外,阵阵清风把翠竹摇得簌簌作响。自从他走了之后,悠扬的玉箫声也从此听不到了。我倚在高楼上苦苦思念着,有多么孤独冷清!眼前已是暮春三月,到处飞絮落花,令人怎么能够开怀。举头望去.远处的群山一片碧绿——眼看夏天就要来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拿起他寄来的信,从头再读一遍。
注释:¹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 敲碎了。²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³倚楼人独:独自一人倚偻。⁴不堪:禁不住,忍受不住。⁵三月暮:晚春时节的景象。⁶千山绿:春花落去后一片翠绿,指夏天将到来。⁷一纸寄来书:寄来的一封书信。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相思字,空盈(yíng)幅;相思意,何时足¹?滴罗襟(jīn)²点点,泪珠盈掬(jū)³。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ài)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lán)干曲
译文:倾诉相思的字句,徒然充满了信纸。可是相思之情,何时才能得到满足?哎,是什么东西滴落衣襟上?那是满把的泪水啊!但愿漫山遍野的芳草,不至于让他迷失道路。讨厌的是簇簇垂杨,却老是遮断我眺望的视线。最凄苦的时刻,就是月亮在苍茫的暮色中升起来时,我还倚着栏杆守候着、守候着,却不知守候什么。
注释:¹“相思字”二句:意思是信上写满相思的话,也是徒然。盈幅,满篇。²罗襟:指丝绸衣襟。³盈掬:满把。形容眼泪很多。⁴行客:指女子所思念的人。⁵垂杨:即垂柳。⁶碍:遮避。⁷离人:伤离的人。女子自谓。⁸立尽月黄昏:意思是从清晨立到日没月出。⁹阑干曲:栏干的角落。

  这首词从语气看像是出于女性所作,很有可能是作者设想中情人对自己的怀念。上阕“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写昼长天暖之时,闺房内外,十分寂静,甚至只有窗前轻风吹动翠竹的声音,才会惊动闺中的人,中断她的凝思,敲碎她的离愁。环境的幽美,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闷。“敲碎”既体现了静中之动,又以动衬静:“离”字点出了词中之情。

  这两句景情结合,以景为主,虽是开头,但在全词中却写得最细腻。“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所爱之人去了,自己孤独无伴,只好常常倚楼遥望,由于无人欣赏,所以也就无心去吹箫了。“人去”、“人独”,是“倚楼”、“吹箫”的原因。第一个“人”字是对方,是主人公想念的人;第二个“人”字是主人公本人。“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承“倚楼”句,写登楼所见的风景,又点出了时令。“千山绿”虽然可爱,但“三月暮”却又意味着春光消逝、好花凋谢,对于爱惜青春的女性来说,便有“满眼不堪”之感。这表现了主人公的身份和性格特点。“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上面写的,是日常的一般生活;这两句写的是一个特殊的细节。主人公不断地把情人寄来的信,从头细读,这进一步表现她的孤独无聊,也开始深入地揭示了她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这是通过行动来写情的,是事中之情。

  上阕写景写事,没有直接抒情。下阕“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直接抒情:情人寄来的信,满纸写着“相思”之字,说明他没有忘记自己,信中的字,不能安慰、满足自己的“相思”之意,也包含自己没有机会向情人倾吐相思、取得补偿之意。

  思念情人除了空读来信之外,还设法安慰自己,但仍不免“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小珠般的点点眼泪,轻轻地、不断地滴在罗衣上,不但染衣,而且几乎“盈掬”。这两句再以事写情,体现了身份、性格特点,最可看出主人公是个女性。“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又接着以景补充抒情。“芳草”句,意本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而又有发展。对比辛词《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或本作“无归路”,意同),则此说“不迷”者,便有盼望他能够回来和归程并不艰难的意思:“垂杨”句,指暮春杨柳长得浓密,却碍人眼界,使人不能远望。二句分写两边,而意自关联。因上句有盼望游人能归意,故倚楼望其或即翩然来归;但“垂杨只碍离人目”,“只”字有怪怨的感情色彩,怪垂杨别的作用不起,“只”起碍人望远的作用。两句将楼头思妇的细微感情,曲曲传出。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最后归结,仍从事中写情。第一句从早到晚,第二句呼应上阕的“倚楼”。垂杨遮眼,尽管望不到天涯行人的去处,但是仍然站在楼上阑杆旁边,直到黄昏月亮出来。因此用“最苦”两上字来充分地修饰,不仅详尽地表达了这两句,而且是详尽地表达了全词之情。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