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诸峰紫翠间,三年欲到几曾闲。
侬今去处渠知麽,不是南山即北山。
湖上诸峰紫翠间,三年欲到几曾闲。
侬今去处渠知麽,不是南山即北山。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47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二月二日¹新雨晴,草芽菜甲²一时生。
译文:二月初二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长出了嫩芽。
注释:¹二月二日:二月二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²菜甲:菜初生的叶芽。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轻衫细马¹春年少,十字津头²一字行³
译文:十字渡口,一群身着轻衫骑着骏马的少年正排成一队徐徐走着。
注释:¹细马:骏马。²津头:渡口。 ³一字行:排成一队出行。

èryuèèr

bái tángdài 

èryuèèrxīnqíng cǎocàijiǎshíshēng 
qīngshānchūnniánshào shíjíntóuxíng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鹅湖¹山下稻粱肥²,豚(tún)(zhà)鸡栖(qī)半掩扉(fēi)³
译文:鹅湖山下稻粱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半掩。
注释:¹鹅湖:在江西省铅山县,一年两稻,故方仲春社日,稻梁已肥。²稻梁肥: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粱:古代对粟的优良品种的通称。³“豚栅”句:猪归圈,鸡归巢,家家户户的门还关着,村民们祭社聚宴还没回来。豚栅,小猪猪圈。鸡栖,鸡舍。对,相对。扉,门。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桑柘(zhè)¹影斜²春社散³,家家扶得醉人归。
译文:西斜的太阳将桑柘树林拉出长长影子,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去。
注释:¹桑柘:桑树和柘树,这两种树的叶子均可用来养蚕。²影斜:树影倾斜,太阳偏西。³春社散:春设的聚宴已经散了。⁴醉人:喝醉酒的人。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此诗写了鹅湖山下的一个村庄社日里的欢乐景象,描绘出一幅富庶、兴旺的江南农村风俗画。全诗虽没有一字正面描写社日的情景,却表达出了社日的热闹欢快,角度巧妙,匠心独运。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诗的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这地名本身很诱人,湖的名字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田里庄稼丰收在望,村外风光如此迷人,而村内到处是一片富裕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描绘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这个细节描写是极有表现力的。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参加社日,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将晚。古代习惯,祭社之处必植树。所谓“故园乔木”,即指社树,它象征乡里,故受人崇拜。其中桑、梓二木即古人常用为社树的树种。此诗的“桑柘”紧扣社日,即此之谓,可见笔无旁鹜。同时,村里植有“桑柘”,说明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

  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诗未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开的。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像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农民的赞赏与热爱之情。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72-1373

shè

wángjià tángdài 

éshānxiàdàoliángféi túnzhàbànyǎnfēi 
sāngzhèyǐngxiéchūnshèsàn jiājiāzuìrénguī 
西湖春色归, 春水绿于染。
西湖¹春色归², 春水绿于染³
译文:春天使者姗姗前来访问,西湖水面换上绿色衣裙。
注释:¹西湖:指许州(今河南许昌市)西湖。谢法曹:即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属福建)人。当时在许州任司法参军。宋代州府置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等属官,统称曹官,司法参军即称法曹。²归:回去,指春光将逝。³绿于染:比染过的丝绸还绿。
群芳烂不收, 东风落如糁。
群芳烂不收¹, 东风落如糁(sǎn)²
译文:漫山遍野捧出七彩热情,花风落地一样唤人兴奋。
注释:¹烂不收:指落花委地,难于收拾。²落如糁:碎米粒,引申指散粒状的东西,诗中形容飘落的花瓣。
参军春思乱如云, 白发题诗愁送春。
参军¹春思乱如云, 白发题诗愁送春。
译文:春来了,参军思绪乱如云,白发人,最怕题诗送青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 能忆天涯万里人。
遥知湖上一樽(zūn)酒, 能忆天涯万里人¹
译文:我知道你摆好了湖中酒席,等待着老朋友来开怀畅饮。
注释:¹天涯万里人:诗人自指。樽:指古代的盛酒器具。
万里思春尚有情, 忽逢春至客心惊。
万里思春尚有情, 忽逢春至客心惊。
译文:遥遥万里你捎来一片春情,每到春来我暗暗感到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发江边二月晴。
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发江边二月晴。
译文:冰雪消融,门外千山碧绿,繁花争妍,江边二月多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 今日逢春头已白。
少年把酒逢春色, 今日逢春头已白。
译文:还记得,少年时,迎春畅饮,到如今,春草绿,两鬓如丝。
异乡物态与人殊, 惟有东风旧相识。
异乡物态与人殊¹, 惟有东风旧相识。
译文:他乡作客,物态人情各异,东风情意,年年难舍难离。
注释:¹殊:不同,引申为“陌生”的意思。

  诗的前四句“西湖春色归, 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 东风落如糁。”写许州西湖春景:春来波绿,群芳烂漫,明媚旖旎,景致醉人。接下由景及人,转写诗友殷勤多情,特从这美丽的地方寄来美好情意,点明这首诗是回赠之作。“参军春思乱如云, 白发题诗愁送春。”写诗友虽已白发苍苍,但仍多愁善感,春思如云。谢伯初赠诗中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乱如云”之句,诗人特别欣赏,故化用其意,描摹诗人白发多情,寥寥数笔,却十分生动传神。“遥知湖上一樽酒, 能忆天涯万里人。”想象诗友独酌湖上,默默思念远方被贬的自己。读诗至此,方知前面写景用意并不仅仅在于咏叹西湖的自然风光,更是以美景烘托诗友的美好情谊。句中“天涯万里人”是诗人的自称,暗寓自己被贬夷陵的遭遇,同时将内容巧妙引向自己胸臆的抒发。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许州、夷陵两地相距遥远,又有山川阻隔,故诗人对诗友“万里”寄诗,传递春的消息和真挚友情激动不已,但同时因身遭斥逐,心情凄惶,忽睹春景,不禁心头震颤。门外绵绵远山残雪融尽,绿装重换。二月晴朗的阳光下,江边红花正争相吐艳,如此来去匆匆的春天,让人感叹如梭的光阴和稍纵即逝的美好年华。诗人触景伤怀,蓦然回首:昔日把酒对春、风流倜傥的少年,如今而立刚过,却已是鬓发苍苍。显然,一个事业、生活正在蓬勃向上的得意之士,是不太可能如斯身心俱老的,只有历经磨难者才每每会回味过去的大好时光。“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在这贬谪之地,诗人眼甲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冷淡,唯有岁岁年年按时相伴的春风仍是那么熟悉、亲切,似在安慰一颗孤寂的心。诗到此戛然而止,但意犹未尽,令读者回味无穷。

  全诗以春为线索,既有对景物的描绘,又有诗友形象的勾勒和对原诗的化用l既有感于诗友的真挚睛怀,又低徊于自身的遭际,诗情沿这一线索逐层展开,前后承转不着痕迹,使诗篇情韵幽折,是一首酬唱诗的佳作。另外,诗人多处描摹明丽春景,虽有以明朗之景反衬其忧苦之心,今昔之感的用意,但那种或虚或实的反复咏叹,更多的是使诗篇交错洋溢着令人沉醉的气氛,一折一扬的处理,使诗之色彩也显得多变而迷人,诗之内涵也更加丰富,绝没有停留在一般的咏春主题上。全诗结构上由景及人,由景及情,层次分明,而接转自然,语言明白晓畅,体现了欧诗的基本特色。

参考资料:
1、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宋辽金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 第1版:第67-68页

chūn西xiècáo

ōuyángxiū sòngdài 

西chūnguī chūnshuǐ绿rǎn 
qúnfānglànshōu dōngfēngluòsǎn 
cānjūnchūnluànyún báishīchóusòngchūn 
yáozhīshàngzūnjiǔ néngtiānwànrén 
wànchūnshàngyǒuqíng féngchūnzhìxīnjīng 
xuěxiāoménwàiqiānshān绿 huājiāngbiānèryuèqíng 
shàoniánjiǔféngchūn jīnféngchūntóubái 
xiāngtàirénshū wéiyǒudōngfēngjiùxiāngshí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译文:这种花可以说是白色,也可以说是红色,到了晚年尤其是喜爱这种菊花。
注释:黄花:菊花。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译文:他宁可在枝头老去,也不随着落叶在秋风中飞舞飘落。
这首咏物诗,前面叙事,写菊花之形貌;后面点题,咏菊花之精神,既歌颂了菊花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气节,又体现了诗人的人格美。“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为全诗主旨,重在托物言志,作者以菊自喻,表达了其对世俗礼教的抗争精神和对于独立人格的不屈追求。

huánghuā

zhūshūzhēn sòngdài 

huānéngbáiyòunénghóng wǎnjiéyóunéngàigōng 
nìngbàoxiāngzhīshànglǎo suíhuángqiūfēng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   !
庄子以绅笏(hù)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jué)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¹,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yùn)。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
译文:庄子把大带和笏板(官位)当作柴草和栅栏,班固把名声当作缰绳和锁链。官位爵禄、显耀的名声,是人们非常希望得到的,他们怎么会憎恶呢?大概只是有激发的作用罢了。因此,道德修养高的人把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行为顺应自己的心境,财物的富有、地位的高贵不能诱惑他们。所以,他们的气节正大恢弘,他们的勇气超过孟贲、夏育,别人的毁谤或赞誉都不放在心上,他们的气量宽阔泰然,欢喜或怨恨的感情不表现出来。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具有了事理通达人士的节操,从而称得上是大方之家吧!
注释:¹贲、育:传说中两位战国的勇士。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jī)¹。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译文:方希则凭秀才的身份被举荐担任官职,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考中,命运不好。不被当朝所用,当然要平静地离开,顺遂自己的心意做事,推求好坏运气的征兆,看淡身外之物的去留,比那些学识渊博的君子深广,很像过去那些贤能的人啊!
注释:¹数奇:命运不好。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己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粱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余自来上都,寓谒(yè)舍,穿履(lǚ)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lái)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jī)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jǐ)裳摩趺(fū)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己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háo)粱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jìn)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jī)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译文:我自从来到上都,寓居在旅舍,为尘俗之事奔波劳顿,已经过去两个春天了。恰好赶上皇上此时正倾心于儒学,招揽贤能优良之士,广开官吏选拔之道,命令乡里举荐人才,因而各地的有才能的前往参加科举的人,成百上千。我虽然是后辈,出生较晚,但我也前搭后连挤在他们中间,兴奋地与他们交往,结交的人确实已经很多了。后来才遇到方希则,一见如故,相见甚欢,行为上不拘形迹,内心里相知默契,即使是庄子和惠子那样的交往也比不上啊!不久,方希则经由皇帝面试选拔做了中台,因被有司冤枉,而被罢免官职。那些议政的官绅们都为他痛心鸣冤,方希则襟怀正直恬淡,以至于让人无法窥探。此后几天,整顿好装束,准备好船只,飘然向东而去。因为和我是朋友,向我索要文章作为赠物。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昔公孙¹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²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yīn)³,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xī)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zhuó)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zhǔ)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觞(shāng)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gū)率然,辞不逮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译文:扩大见识和器宇来放远自己的眼光,穷尽祸福依存的道理来知晓命运,这不是能给那些目光短浅见闻不广的人说的。方希则是通达的人,完全可以和他谈。当初公孙弘曾经退隐归居乡里,乡里人再次推荐他,射策应试取得第一;刘向几十次上书皇帝,常常听说不被准奏,然而,最终他成为了汉代名臣。凭着方希则的禀赋学识却被埋没湮灭,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会困顿到这种地步呢?手艺高明的工匠最晚做成的是珍贵的器物,最后出发却最先到达的是马中的良骏。将来有一天像彩虹一样光芒四射,平步青云,让那些读书的年轻人仰慕都来不及,这本来就是方希则所拥有的学识和才华,难道还用借我详细来说吗?饯行的酒已经进行到一半,在座的人都要离开,我轻率贸然地写下这些文字,言辞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也分别写诗表达送别之意,那么,饯行叙旧的深情都详尽地说出来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说了。
注释:¹公孙:指西汉的公孙弘。²更生:指西汉的刘向。³沉冥郁堙:埋没湮没。⁴褚:口袋。⁵祖离:饯别出行之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