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老殊未热,雨多还自晴。
暮天无定色,过鸟有归声。
坐久人将睡,更深月始明。
素娥欺我老,偏照雪千茎。
火老殊未热,雨多还自晴。
暮天无定色,过鸟有归声。
坐久人将睡,更深月始明。
素娥欺我老,偏照雪千茎。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47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xiāo)¹
译文:我踏雨来到门前敲竹门,没有人应声,池中荷花清香四溢,片片花瓣轻薄得好似紫绡裙。
注释:¹绡裙:一种薄裙。这里是写出了荷花花瓣轻薄之状。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相逢未暇(xiá)论奇字¹,先向水边看白云。
译文:相逢在一起却无暇进行学术讨论,只急切地冒雨观看水边白云。
注释:¹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不能用六书偏旁推之,早已失传。

fǎng访zhōngzhōu

yáoyōng sòngdài 

láiqiāozhúxiàmén xiāngqīngtòuxiāoqún 
xiāngféngwèixiálùn xiānxiàngshuǐbiānkànbáiyún 
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餔之。爰旌目三餔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嘻!汝非盗耶?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
东方有人焉,曰¹爰(yuán)(jīng)目,将²有适³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适,见而下⁴壶餐以餔(bū)⁵之。爰旌目三餔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适也。”爰旌目曰:“嘻!汝非盗耶?胡为而食我?吾义⁶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⁷地而欧(ǒu)⁸之,不出,喀(kā)喀然,遂伏而死。
译文:东方有个人叫爰旌目的人,准备到别的地方去,但在半路上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狐父城一个叫做丘的强盗看见他倒在地上,就把自己壶里装的饭倒出来喂他。爰旌目吃了几口以后便睁开了眼睛,问:“你是干什么的?”强盗说:“我是狐父城任,名叫丘。”爰旌目说:“呀!你不是那强盗吗?为什么要喂我饭呢?我宁死也不吃你的饭。”于是两只手撑在地上呕吐,吐不出来,喀喀地咳了两声,便趴在地上死了。
注释:¹曰:叫做。²将:准备。³适:到……去。⁴下:摘下。⁵餔:给食;喂食。⁶义:仁义。⁷据:撑着,趴。⁸欧:同“呕”。呕吐。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夕殿¹下珠帘,流萤²飞复息³
译文:夜殿窗外的帘儿已垂下,她隔帘久立,见那帘外的流萤闪闪;它们飞着飞着,直至夜深而息。
注释:玉阶:皇宫的石阶。¹夕殿:傍晚的宫殿。²流萤:萤火虫。³息:停止。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长夜缝罗¹衣,思君此何极²
译文:长夜漫漫,不寐的她仍在独自缝制罗衣,心中幽深的思念哪有尽头。
注释:¹罗:一种丝织品。²何极:哪有尽头。

  首句点明地点是宫殿,时问是傍晚。“夕殿下珠帘”,写出了日夕时分冷宫偏殿的幽凄情景。“殿”字照应题名“玉阶”,交代出宫中的特定环境。“夕”字点出当时正是暮色降临之时。黄昏本是一天之中最令人惆怅的时候,对于宫嫔们来说,又是决定她们今夜有无机缘得到君王恩宠的时刻。然而殿门的珠帘已悄悄放下。这意味着君王的履迹不会再经过这里,那一晚又将是一个和愁苦度过的不寐之夜。首句既是以富丽之笔写清冷之景,又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和不幸处境。截取深宫夜景的一隅,令人从全诗展示的画面中体味抒情主人公的命运和愁思,显得兴象玲珑,意致深婉。

  诗的第二句“流萤飞复息”,以动景烘托环境之静,让读者沉浸在一片寂静的气氛中。点点闪烁的萤火在串串晶莹的珠帘外飘流,不但融和成清幽的意境,而且使华美的殿宇和凄清的氛围形成对照,令人想到被幽禁在这里的女子纵然能享受奢华的物质生活,也无法填补精神生活的空虚,更何况她们处在被冷落、遭遗弃的境遇之中。其次,萤火虫多在夏秋之交出现。流萤飞舞是初秋夜景的特征,这就进一步点明时令,补足了首句的意思。流萤透露出秋的消息,难免会使本来就无限怨怅的主人公更觉惊心,又添一层时不待人、朱颜将凋的忧虑。同时,“飞复息”三字还暗示了人从日夕到夜半久久不能入眠的漫长过程。连流萤都停息了飞舞,那么珠帘内的人也该安歇了,这就自然引出了第三句“长夜缝罗衣”的主人公。

  诗的第三句,“长夜”顶住“飞复息”,点出已到夜深,又不露痕迹地将笔锋从帘外的飞萤转到帘内的人影。此处着意选择自缝罗衣这一细节,还包含着希望邀得君王恩宠的一层深意。如果主人公是一个从未得到过恩幸的宫女,她穿着精心缝制的罗衣,或者能有偶然的机会引起君王的眷顾。那么,她在罗衣里缝入的便是借此改变命运的一丝幻想,这就愈见出她处境的可怜。谢诗之妙却在它没有点明主人公究竟是由于哪一类原因被冷落的,唯其如此,才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余地,也才能在更广的范围内概括出所有深宫女子共同的不幸命运。“长夜缝罗衣”的动作暗含着主人公希求获宠的幻想。

  诗的第四句,“思君此何极”就是她内心愁思的直接流露了。但从诗中所表现的今夜的情景来看,“此何极”又与“长夜”相应,夜有多长,思也就有多长。对于一个不寐的女子来说,这长夜似乎是没有尽头的,因此她的愁思也是无尽无极的。这种思本身就意味着怨。寓怨于思,含而不露。

参考资料:
1、 殷海国.山水诗奇葩——谢灵运谢朓诗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106
2、 钟蝶.诗品注释:齐鲁书社,1986年07月:193

jiēyuàn ·diàn殿xiàzhūlián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diàn殿xiàzhūlián liúyíngfēi 
chángféngluó jūn 
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
(cuàn)¹身楚南极²,山水³险艰。
译文:如同逃窜一样,我被放逐到楚国的最南端,永州的环境极其险恶艰难。
注释:¹窜:逃匿。这里形容被放逐的狼狈。²极:终极,尽头。³山水:指环境。⁴穷:极其。
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
步登最高寺,萧散¹²³顽⁴。
译文:一步步登上最高的法华寺,闲散时,我又率性疏放顽劣一番。
注释:¹萧散:闲逸。²任:任意,率性。³疏:疏放,放诞。⁴顽:顽劣,顽皮不顺从。
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
西垂¹下斗²绝,欲似³窥人寰(huán)
译文:寺庙的西边登面是陡峭的山崖,高得好似从天上俯窥人寰。
注释:¹垂:通“陲”,边。²斗:通“陡”。³欲似:好像。欲,似。
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
¹如在幽谷,榛(zhēn)(yì)²不可攀。
译文:反过来,如果处于幽谷之中,榛莽繁茂遮蔽,谁也不能攀缘。
注释:¹反:相反,指与从山上俯视相反,从山下往上看。²榛翳:丛生的草木浓密覆掩。
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
命童¹(zì)²披翦(jiǎn)³,葺(qì)断山。
译文:我吩咐童仆尽力地砍开杂木野草,横对着断崖把一座小亭修建。
注释:¹童:仆。²恣:任意,尽力的。³披翦:砍削。披,砍伐。翦,同“剪”,削。⁴葺:盖房。⁵宇:屋檐,指亭阁。⁶横:横对着。
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
¹如判²清浊³,飘若升云间。
译文:山上山登,隔开来有如天壤之别,登上山顶,如飘飘然升上了云间。
注释:¹割:切开,划开。²判:分开,差别。³清浊:天地。古代认为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
远岫(xiù)¹(cuán)²众顶³,澄江抱清湾。
译文:远方的山头朝着这里靠拢,澄清的潇水抱着东山绕弯。
注释:¹岫:峰峦。²攒:聚集,凑拢。³顶:峰顶,山头。⁴抱:环绕。
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
夕照临¹²堕,栖鸟当³我还。
译文:夕阳临照着轩窗,渐渐地沉落,归鸟直朝着我们陆续地飞还。
注释:¹临:对着。²轩:窗。³当:对着。
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
(hàn)(dàn)¹²³色,筼(yún)(dāng)遗清斑
译文:池塘里的荷花散射出一片鲜艳的色彩,山林间的竹枝留登了湘妃清清的泪斑。
注释:¹菡萏:荷花。²溢:流出。³嘉:美好。⁴筼筜:一种竹子,茎粗而节长,这儿泛指竹子。⁵遗清斑:留下了清晰的斑痕。指湘妃在竹枝上洒下血泪,化为竹上的斑痕。
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
神舒屏¹(jī)锁,志适²忘幽潺(chán)³
译文:精神舒畅,如同除掉了缰绳枷锁,心情安适,因而忘记了愁苦辛酸。
注释:¹屏:除去。²志适:心情安适。志,心理活动或思想。适,安宁,舒适。³幽潺:忧愁。潺,愁苦,烦恼。
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
弃逐久枯(kū)(gǎo)¹,迨(dài)²今始³开颜。
译文:遭到遗弃和放逐,身心早已憔悴,到今天才开始有些愉悦开颜。
注释:¹枯槁:憔悴。²迨:到。³始:才。
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译文:可惜赏心的时光难以久留,离乡的愁绪总是如藉丝一般连而难断。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北望间¹亲爱,南瞻(zhān)杂夷蛮²
译文:举头北望,亲人们相隔千里,回视南方,我却杂居在夷蛮。
注释:¹间:隔离。²夷蛮:古代称少数民族,东方为夷,南方为蛮。这儿泛指南方各种少数民族。
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
¹之勿复道,且寄²须臾(yú)³闲。
译文:还是放登这些事,不要再提,借着这须臾的悠闲,忘掉忧烦。
注释:¹置:放下。²寄:托,靠,凭借。³须臾:片刻。

  理解这首诗并不难。首四句,写遭贬后出游而自嘲自慰。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心情苦闷忧愤,感到环境十分艰险。于是常出游以求排遣,要趁着萧散闲逸之时,更加放纵自己的疏顽之性。其实,柳宗元不是真的萧散,而是被剥夺了参与政事的权利。柳宗元也不是真的疏顽,而是保守派打击迫害他的借口托辞。柳宗元强压满腔怒火,故作轻松调侃,自嘲自慰,表明了毫不屈服的内心思想。接着六句,写东山的高峻和构建西亭。柳宗元《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曾提及构建西亭的事:“法华寺居永州,地最高……庑之外有大竹数万,又其外山形下绝。然而薪蒸蓧簜,蒙杂拥蔽,吾意伐而除之,必将有见焉。……余时谪为州司马,官外乎常员,而心得无事。乃取官之禄秩,以为其亭,其高且广,盖方丈者二焉。”可知柳宗元构建西亭,是因为东山高峻,砍伐榛莽杂草之后,可以饱览风物,赏心悦目。一来算是萧散无事时做了一件自己乐意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二来证明自己确实生性疏顽,不思改过,反而变本加厉,孤傲山林,乐山乐水,表现出不屈抗争的勇气和愤激的心情。接下来十二句,写建亭后所见美景和心情的愉悦。写景从高而下,从远而近。在高峻的东山顶上仰天俯地,有上凌云霄,遗世独立之感。远山凑拢,澄江怀抱,胸襟不由开阔博大。夕照临轩,栖鸟飞还,菡萏艳色,斑竹清痕,清丽宁静的自然美景,令他陶醉。这样,由于贬谪而枯槁的精神,到此时方才开颜。当然,这只是暂时的、精神上的屏除和遗忘,所以描写赏心悦目的美景总偏重于幽深寂静的特征,蕴含着诗人心中深藏的挥之不去的忧怨。最后六句,写乡愁别情袭来,强自宽慰。赏心乐事最忌孤寂,何况柳宗元又身处贬谪的现实之中,所以山水之乐只能暂忘心中郁垒,时间稍长,不由得又勾起了深切的乡愁离恨。这种悲哀是由贬谪而来,与忧愤同根而互生,想要回归故里,现实中同样不可能,诗人只得强自宽慰,“置之勿复道”,在须臾的闲适欢乐中,忘得一时算一时。结尾哀婉低沉,怨愤之情长绕不去。

  总之,遭贬而心情压抑——出游以求解脱——陶醉美景而暂悦——勾起乡愁——强自宽解而其实未能,是柳宗元山水诗最常见的结构方式和表达手法,而孤愤沉郁是贯穿全诗的感情基调和独特风格。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