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中新热睡难成,听尽渔舟掠水声。
不分两窗窗外月,如何不为别人明。
船中新热睡难成,听尽渔舟掠水声。
不分两窗窗外月,如何不为别人明。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47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不是逢人苦誉(yù)¹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译文:不是我每逢遇到人的时候就竭力地赞誉你,是你又狂放又侠义又温文尔雅。
注释:¹苦誉:竭力赞美。苦,竭力;尽力。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译文:示人以肝胆就像秦时的明月那么亮,送给我的友情又像山岭上的白云那么多。

hàishī ·èrshí

gōngzhēn qīngdài 

shìféngrénjūn kuángxiáwēnwén 
zhàoréndǎnqínshíyuè sòngqínglǐngshàngyún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biàn)水通淮利最多,生人¹为害²亦相和³
译文:汴河连接江淮水好处是很多的,对老百姓来说利和害是连在一起。
注释:汴河:在今河南省开封附近。¹生人:生民,老百姓。²为害:受害。³相和:相等。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东南¹四十三州地,取尽脂(zhī)(gāo)²是此河。
译文:整个东南的四十三州土地,就是靠这条河把那里的民脂民膏搜刮尽了。
注释:¹东南:唐时指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²脂膏:人民辛勤劳动所创造的财富。

  诗人用故设悬疑的手法反映了中晚唐之际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唐朝中央政府对东南四十三州百姓疯狂盘剥的这一事实。

  “汴水通淮利最多”,通济渠的开凿沟通了南北的交通,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生人为害亦相和”,这里是指运河的开通对老百姓来说,利和害是连在一起的,中晚唐以后,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祸害变得越发明显。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运河成了运输必不可少的渠道,可怜四十三州的百姓一年的劳动果实全都通过这条运河被输往唐王朝的府库,从此陷进了深重的灾难之中。

  此诗虽咏汴河,但揭露的却是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诗文由汴河直进船展开议论,既肯定了汴水开通的好处,也鲜明地指出了随之而来的祸害。诗人十分同情劳动人民,斥责了统治阶级利用运河搜刮民脂民膏的无耻行径。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第378页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¹平川。吹笳(jiā)暮归野帐,雪压青毡²。淋漓醉墨³,看龙蛇飞落蛮笺(jiān)。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译文:在险峻的古垒旁,在辽阔的平川上,打猎习武。身背弓箭,臂挥雄鹰,手缚猛虎。直至暮色苍茫,笳声四起,才猎罢归来,野营帐幕的青毡上早已落满了厚厚的雪花。喝罢了酒,挥笔疾书,那龙飞凤舞的草书,墨迹淋漓,落在了纸上。人们也许是错误地赞许我,是一个既有诗情,又有将略的超群人才。
注释:南郑:地名,即今陕西省汉中市,地处川陕要冲,自古为军事重镇。¹截虎:陆游在汉中时有过射虎的故事。²野帐、青毡:均指野外的帐幕。³淋漓醉墨:乘着酒兴落笔,写得淋漓尽致。⁴龙蛇:笔势飞舞的样子。⁵蛮笺:古时四川产的彩色笺纸。⁶许:推许、赞许。⁷诗情将略:作诗的才能,用兵作战的谋略。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¹?花时万人乐处,欹(qī)帽垂鞭(biān)²。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³
译文:为什么偏要我离开南郑前线南来成都呢,是为了逛重阳节的药市,看元宵节的灯山吗?每当繁花盛开的时候,在那万人游乐的地方,我也斜戴着帽子,提着马鞭,任马儿漫走。每当听歌观舞,酒酣耳热的时候,我会想到过去的军旅生活而感慨万千,不知不觉中泪洒酒樽前。请千万记住,杀敌报国,建功封侯的大事是要自己去奋斗的,我就不信这都是由上天来安排的。
注释:¹灯山:把无数的花灯叠作山形。²欹帽垂鞭:帽子歪戴着,骑马缓行不用鞭打,形容闲散逍遥。敧帽:指歪戴着帽子。欹:歪戴。³不信由天:不相信要由天意来决定。

  此词的上片,表明作者对在南郑时期的一段从军生活,是这样的珍视而回味着。他想到在那辽阔的河滩上,峥嵘的古垒边,手缚猛虎,臂挥健鹰,是多么惊人的场景!这些令作者如此振奋而又如此爽快,因此在陆游的诗作里,时常提到,《书事》诗说:“云埋废苑呼鹰处。”《忽忽》诗:“呼鹰汉庙秋。”《怀昔》诗:“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挺剑剌乳虎,血溅貂裘殷。”《三山杜门作歌》诗:“南沮水边秋射虎。”写的都是在南郑从军时的生活。同时他又想到晚归野帐,悲笳声里,雪花乱舞,兴醋落笔,写下了龙蛇飞动的字幅和气壮河山的诗篇,作者不断涌动的激情令其兴致大发,豪迈之感也就变成了笔下的淋漓沈雄。这当然是值得自豪的啦。可是卷地狂飙,突然吹破了词人壮美的梦境。成都之行,无疑是将作者心中熊熊燃烧的抗金意愿置于“无实现之日”的冷宫之中,遂有了自己的文才武略,何补时艰的深深感慨?“人误许”三字,不是谦词,而是对当时朝廷压抑主战派、埋没人才的愤怒控诉。

  下片跟上片形成鲜明的对照。在繁华的成都,药市灯山,百花如锦,有人在那里沉醉。可是,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在词人的心眼里,锦城歌管,只能换来樽前的流涕了。“何事又作南来”一问,蕴藏着多少悲愤在内!可见,词人面对这些所谓的城市文明不禁更是心酪。这里的人们都已忘记了故土还在异族手里,往日的雄壮战场场面已被面前的一切所取代。

  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作者并不只是埋头于悲愤之中,而是作出了坚定的回答:“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陆游大量诗篇里反复强调的人定胜天思想,在这里再一次得到了体现。心中犹存着重上抗金前线,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君记取、封候事在”,心中的爱国之志涌现在了读者面前。这里表明了词人的意志,并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消沉,而是更坚定了。

  此词的艺术特色,总体上用对比的手法,以南郑的过去对比成都的现在,以才气超然对比流涕尊前,表面是现在为主过去是宾,精神上却是过去是主现在是宾。中间又善于用反笔钩锁等写法,“人误许”“功名不信由天”两个反笔分别作上下片的收束,显得有千钧之力。“诗情将略”分别钩住前七句的两个内容,“闻歌”钩住“药市、灯山”四句,“感旧”钩住上片。在渲染气氛,运用语言方面,上片选择最惊人的场面,出之以淋漓沉雄的大笔,下片选择成都地方典型的事物,出之以婉约的格调,最后又一笔振起,因此发出了内心的呼喊,以激昂的格调、振奋的言辞,从而使全词的思想感情走向最高潮,深深地感染了读者。词笔刚柔相济,结构波澜起伏,格调高下抑扬,从而使通篇迸发出爱国主义精神的火花,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381-1382

hàngōngchūn ·chūnánzhèngláichéngzuò

yóu sòngdài 

jiàndiāogōng yīnglěi jiépíngchuān chuījiāguīzhàng xuěqīngzhān línzuì kànlóngshéfēiluòmánjiān rén shīqíngjiànglüè shícáichāorán 
shìyòuzuònánlái kànchóngyángyàoshì yuándēngshān huāshíwànrénchù màochuíbiān wéngǎnjiù shàngshíshíliúzūnqián jūn fēnghóushìzài gōngmíngxìnyóutiān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艳质¹无由²见,寒衾(qīn)³不可亲
译文:心中思念多年却没办法相见,棉被冰冷简直无法挨身。
注释:¹艳质:指女子艳美的资质,这里指诗人怀念的“湘灵”。²无由:没有办法。³寒衾:冰凉的被子。衾,被子。⁴亲:动词,亲近、接近,这里指挨着身子,接触肌肤。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何堪¹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译文:怎能忍受得了这一年中最长的寒夜,更何况你我都是孤独失眠的人。
注释:¹何堪:怎能忍受。

dōngzhìhuái怀xiānglíng

bái tángdài 

yànzhìyóujiàn hánqīnqīn 
kānzuìcháng zuòmiánrén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太华¹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译文:华山顶上的高松,玉立亭亭凌霜傲雪。
注释:¹太华:即西岳华山。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biāo)¹折?
译文:天生的百尺长松,岂能为小的狂风所折?
注释:¹微飙:小风,微风。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桃李卖阳艳¹,路人行且迷。
译文:而桃李却与长松不同,它们所卖弄的是艳丽的美色,使行路之人为之着迷。
注释:¹阳艳:亮丽美艳。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译文:当春光已尽之时,它的碧叶就化成了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译文:愿你做那卓尔不群,傲骨嶙峋的松树,不要沦为平庸,自甘堕落的桃李花。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译文:受屈而忠心不改,然后才能辨别谁是真君子。
见君乘骢马,知上太行道。
见君乘骢(cōng)¹,知上太行²道。
译文:见君乘着骢马,知道您要上太行之山道。
注释:¹骢马:毛色青白的马。²太行:宋本原作大山,《文苑英华》作太行,今据改。
此地果摧轮,全身以为宝。
此地果摧轮¹,全身以为宝。
译文:果然此地摧车投轮,道路十分艰险,千万要注意安全,保全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注释:¹摧轮:谓山路难行。曹操《苦寒行》:“北上大行山。艰哉何巍规。羊肠坂洁屈。车轮为之摧。”
我如丰年玉,弃置秋田草。
我如丰年玉¹,弃置秋田草。
译文:我如丰年之玉,被弃置在秋田的草丛中。
注释:¹丰年玉:《世说新语·赏誉》:“世称庚文康为丰年玉。”刘孝标注:“谓亮(即庚文康)有廊庙之器。”
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
但勖(xù)¹冰壶心²,无为叹衰老。
译文:您要为官清正廉洁,努力工作,不要以年老为叹。
注释:¹勖:勉励。²冰壶心:谓冰清玉洁。鲍照《代白头吟》:“清如玉壶冰。”

  此诗中作者以高大挺拔、不畏霜雪的青松形象为喻,歌颂了在黑暗、腐朽、反动势力强大压力之下,不肯同流合污、傲岸不屈的君子。而以只能在春光中“卖阳百”的桃李作比,讽刺和嘲笑了那些只会阿附权贵、随波逐流的历史小丑,指出他们虽能取媚炫赫于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碧叶成黄泥”的可悲下场,绝没有好结局。

  诗分三层来写,每四句表达一层含义。“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首四句以青松之傲岸,喻君子之高风亮节。太华,指西岳华山。微飙,微风。这四句表面是说:西岳华山之上,生长着高大的青松。它巍然挺立,不畏风雪严寒。大自然赋予它百尺高的躯干,微风岂能将它吹弯吹折?实际意义则是,真正的正直之士,都是些在权贵面前傲岸不屈的人,面对腐朽势力的迫害毫不畏惧。他们耿介正直,与生俱来,永不更改,绝不动摇。诗人用“长”、“亭亭”、“百尺高”来描绘着青松的形象,显示出其生长于高峻雄伟的名山之上挺拔傲岸之姿。以此象喻君子坦荡的胸怀、正直的德行、耿介的性格、高远的志向和坚定的意志。而“岂为微飙折”一句,以反诘作颂语,顿挫有力,表现出诗人对丑恶势力充满蔑视的鲜明态度。

  接下来四句,写与青松形象恰恰相反的桃李。“桃李卖阳百,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桃李之花在阳光明媚、天气晴暖、春风和煦的日子里来卖弄自己鲜百的姿容和美色,走路由此经过的行人莫不被其迷惑。然而,本质使然,当春光逝去之后,花儿褪色、凋零,乃至秋风起,便连碧叶也飘落得荡然无存,全都化作尘泥了。这里,以桃李比喻那些趋炎附势、卖身投靠、钻营投机、取悦权贵而得逞一时的小人,他们虽然暂时占据春光,得意非凡,使人们一度为假象所迷惑,以为他们会永远春风得意。但是一旦“春光扫地尽”,小人们所依附的权贵犯科、倒台,他们所依仗的腐朽势力大势已去,那么,这些人也就会“树倒猢狲散”,随之彻底完蛋。最后只落得个“碧叶成黄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可悲下场。

  桃李和青松,诗人是以对照的方式来描绘的。以松树的挺直,衬托出了桃李的低矮、卑琐、弯曲;以松树的凌霜傲雪,衬托出了桃李的畏风畏雨;以桃李的卖弄阳百,来反衬松树的刚正不阿;以“花、叶成泥”,来映衬青松的四季不改其容、千载仍挺立、雪压霜摧不失其青翠本色的坚贞个性。这种对比的写法,通过相互映照、反衬,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从而不仅节省了许多笔墨,也言简意赅地逐层揭示了题旨,给人以非常深刻豹印象。是非曲直异常分明,使人一望而知,马上便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后,诗人奉劝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希望他能够学习松树的高贵品质和精神风貌,而千万不要象桃李那样,靠着趋附时势而娇百一时。作为监察御使,更应坚持真理,即使受到打击和挫折,也决不改变志向。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受屈不改心”,这是李白在唐玄宗统治集团黑暗统治之下,坚持进步政治理想的决心,也是向打击、迫害他的腐朽权奸的勇敢挑战,对黄裳之流的讽刺与规劝。

  这首诗政治针对性较强,立场鲜明坚定,讽喻辛辣而刺意直切,使人读之,对作者的观点一目了然。但是,因为较为直白,因而思想内涵不够丰富、浑厚、博大,认识的深度也略有欠缺。艺术上,首四句写青松,次四句写桃李,末四句为劝戒之语,形式整饬,结构完整,形象对比鲜明。吕居正《童蒙训》云:“学古人文字须得其短处,如杜子美诗颇近质野处……鲁直诗太尖新太巧处……”可见艺术欣赏不应专看其优点,也应知其不足。李白此诗也有不足之处,这就是此诗与他的那些想象丰富、笔力劲健、情感充沛的回肠荡气之作风格有异,在表达正确思想的同时,艺术感染力略显逊色。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12-315

zèngwéishìhuángchángèrshǒu

bái tángdài 

tàihuáshēngchángsōng tíngtínglíngshuāngxuě 
tiānbǎichǐgāo wéiwēibiāozhé 
táomàiyángyàn rénxíngqiě 
chūnguāngsǎojìn chénghuáng 
yuànjūnxuéchángsōng shènzuòtáo 
shòugǎixīn ránhòuzhījūn 

jiànjūnchéngcōng zhīshàngtàixíngdào 
guǒcuīlún quánshēnwéibǎo 
fēngnián zhìqiūtiáncǎo 
dànbīngxīn wéitànshuāil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