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似江梅标致。美似江梅多丽。清似腊梅香,白似雪梅香腻,非是。非是。我道梅花似你。
韵似江梅标致。美似江梅多丽。清似腊梅香,白似雪梅香腻,非是。非是。我道梅花似你。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唐裴佶常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千匹。”
唐裴佶(jí)¹²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hūn)³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zhuàn),又命秣(mò)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shī)千匹。”
译文:唐朝人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夫在朝中为官,名声很好。一次,裴佶到姑姑家,正赶上姑父退朝回来,深深叹口气说:“崔昭是什么人?大家一致说他好。一定是行贿了。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不混乱呢?”裴佶的姑夫话还未说完,守门人进来通报寿州崔刺史请求拜见老爷。裴佶的姑父听了后很是生气,呵斥守门人一顿,要用鞭子打守门人。过了很久,裴佶的姑夫整束衣冠勉强迎见崔刺史 。又过了一会儿,裴佶的姑夫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一会儿,又命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命令喂饱(崔刺史的)马,给他的仆人饭吃。送走崔刺史后,裴佶的姑姑问他姑夫:“你为什么前边那么傲慢而后又那么谦恭?”裴佶的姑夫面带得意的神色走进屋门,挥手让裴佶离开这里,说:“暂且到书房里去休息一下。”裴佶出屋还没走下门前的台阶,回头一看,就看见他姑夫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赠送粗官绸一千匹。
注释:本文选自《唐国史补》。¹裴佶:人名。²常:通“尝”,曾经。³阍者:看门人。⁴馔:食物,多指美食。⁵秣:喂牲口。⁶絁:粗绸子。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译文:梅岭花朵盛开的时候,天山的雪还没有融化。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译文:有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处又像是落了一层积雪。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译文:因着风儿的吹拂片片梅花飞入舞女的广袖中,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译文: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笼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也还无从知晓。

  这首诗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忽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归来。诗人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但笔锋一转,描写塞外征人,升华了诗的主旨。

  卢照邻此诗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态颜色相似上做文章,利用这一简单的比喻构成了两个白色世界的奇异混淆,读来既新颖又奇特,描绘了一幅美丽奇妙的画卷。

  虽说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却是对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区和婉约柔美的中原地区。

  诗中的“开”字也起到了双关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开”,“开”指“雪尚未融化”,也指“开化”,即谓匈奴的边塞地区处于较落后的境地,还没有得到中华文明的开化。

méihuāluò

zhàolín tángdài 

méilǐnghuāchū tiānshānxuěwèikāi 
xuěchùhuāmǎn huābiānxuěhuí 
yīnfēngxiù fěnxiàngzhuāngtái 
xiōngwàn chūnzhìzhīlái 
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那一个不遇灾难,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了丞相。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在官¹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那一个不遇灾难,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²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³了丞相。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译文:我在朝廷居官时一直说想要闲居,而辞官闲居时又留恋起了在官的日子,在人前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我曾把历史纵观:又有哪一个在朝廷居官者没遇到过灾难?楚国大夫屈原居官被放逐而只能在云梦泽旁吟赋哀叹;伍子胥在吴国居官被诬陷而饮剑,血染衣冠; 楚霸王项羽一代枭雄乌江自刎而倒在了天地间。咸阳集市上,秦丞相李斯遭人陷害亦被满门抄斩。这几个人都千方百计保平安而不能平安,这怎能像我心中的陶渊明那样逍遥散漫?
注释:沽美酒兼太平令:双调曲牌名。由【沽美酒】(前五句)和【太平令】(后八句)两个小令组成。¹在官:即居官,封建时代的大小官员通称为在官人员。²乌江:在今安徽省和县境内。项羽曾在乌江边自刎。³干休:指白白地被杀害。⁴丞相:指秦国丞相李斯,助秦始皇削平六国,为秦皇朝的开辟立下功勋,后为赵高所害,腰斩于咸阳市。⁵散诞:自由自在。

  这首小令以为民时的矛盾心理着笔,一连引出四个历史人物—屈原、伍子胥、项羽、李斯的不幸遭遇,告诫人们切不可为官,当官必遭殃,还是像陶渊明那样过隐居生活为好。全曲不事雕琢,质朴而明畅,和谐而豪爽。

  曲中作者慨叹仕途的险恶,表达了毅然隐居、远祸全身的愉快心情。此曲先写自己辞官前后的思想活动,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接着纵观往古,列举历史上居官得祸的例子,对屈原、伍员、项羽、李斯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满腔的同情,同时借古喻今,说明官场丝毫不值得留恋。最后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典故,表明自己要像陶渊明那样安贫乐道,不慕荣利,彻底与官场决裂。

  前三句开门见山,写出自己辞官前后的思想活动。“在官时只说闲”,说明时刻考虑辞官,而且这个念头早就萌发了。虽然归隐是出于无可奈何,其实他并没有忘却世情,一旦退居之后,对官场的留恋之情便油然而生。作者虽处在这样极为矛盾的心理状态中,但是在别人面前,还要故作镇静,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曲文开头,仅用寥寥几笔,就真实地把他当时的复杂心情表现出来,使人感到这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没有半点矫揉造作。为了得到从矛盾中解脱、求得心灵上的闲适恬静答案,作者纵观往古,从中寻找。他列举出历史上居官得祸的例子: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了丞相。“这里用了两组对仗工整而又有变化的合璧对偶句子,对屈原、伍员、项羽、李斯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满腔的同情,同时也借古喻今,揭露了仕途的险恶。从而催人猛省:官场丝毫不值得留恋。最后两句通过对比,既总结了上文,又表示隐居不出的决心。“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颇含哲理,耐人寻味。下句中的“五柳庄”,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典故:陶渊明归隐后,门前种五株柳树,并以五柳先生自况。后遂用“五柳”等喻称归隐、隐居,亦借以形容环境幽雅,隐居闲适。这里表明张养浩自已要像陶潜那样安贫乐道,不慕荣利,彻底与官场决裂。至此,作者才像冲破樊笼的鸟儿,显得逍遥自在,自豪和愉快。

  这是一首带过曲,由两支小令组成,前五句为《沽美酒》,后八句是《太平令》,一韵到底,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曲词不事雕琢,质朴而明畅。全篇句式,参差中见整饬,整齐中又有变化,再加上句句押韵,构成和谐而豪迈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主编:《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558-559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元曲鉴赏辞典珍藏本 中[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762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宝婺(wù)¹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译文:宝婺摇响了珠佩,嫦娥将月光照射过去,催促着织女赶紧渡过银河。
注释:¹宝婺:即婺女星。又名须女,有四星,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之第三宿。首联写织女嫁牵牛,婺女近为之摇佩,嫦娥远为之照轮。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灵归天上匹¹,巧遗(wèi)²世间人。
译文:织女的才智是上天赋予的,她又将自己的机巧传给了人间。
注释:¹灵匹:神仙配偶。谢惠连《牛女诗》:“云汉有灵匹。”巧:乞巧。²遗:给予,交付。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穿针,以能连续穿七孔针者为聪明,此种风俗称为乞巧。《荆楚岁时记》:“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铃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得。”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花果香千户,笙(shēng)(yú)滥四邻。
译文:庭中摆满了鲜花果品,它们的香气飘送到千家万户,吹奏的笙等声也响彻四邻。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明朝晒犊(dú)¹,方信阮家²贫。
译文:而我呢,等到明天将把犊鼻浑晾晒出来,大家就会相信我的贫寒了。
注释:¹犊鼻:犊鼻裤,形如犊鼻的围裙。²阮家:阮咸,阮籍之兄子也,竹林七贤之一。《晋书·阮咸传》:“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锦绮粲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日:‘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这首诗首联谓织女嫁与牵牛,婺女近为其摇佩,嫦娥远为其照轮。颔联谓牛女这一对仙侣配于天上,而七夕美俗长留人间。颈联谓七夕之夜,家家户户陈列花果于庭中以乞巧,管乐之声相闻。尾联谓明日曝衣,才相信我同阮咸一样清贫。结句有寓意,借言虽有家室,但依旧贫穷。这首诗语言平实,章法平创,却有寓意。

  首联言婺女、嫦娥促成牛、女之会合,以比婚于王氏实友人鼎力相助焉。三句“灵匹”切七夕,又以喻婚姻的谐美,“灵匹”又以寓匹偶王氏婚姻如娶嫦娥,美如神仙,世间所无。四句“巧”亦双关,言“乞巧”以切七夕外,又寓王氏女的娇好、美艳。五、六正写七夕乞巧,亦忆婚时的情景。然美满的婚偶并无改自己一生的沦落困顿,故有“明日晒犊鼻,方信阮郎贫”的慨叹。

  一至六盖追忆议婚、婚娶之时,故七、八慨叹于现实境况之贫困,有“明日”云云。而“方信”二字,则原未意料也,言下与节镇联姻,即不令己“富贵”,亦不至如今的沦落贫穷;无奈今日竟如阮郎七夕的竿挑犊鼻。

  该诗记录了农历七月初七的风俗掌故。前四句写牛郎织女之间的相会,后四句写人家的富足与自己的贫穷,传达诗人与妻子贫贱相守的情形。从章法上看,前六句叙事,较为平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颔联别具匠心,一句承上,一句生下。其中可见诗人在运文方面的机巧。末两句用典,以阮咸事迹寄慨,使诗作翻出新意,给人以回味。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李商隐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269页

ǒu--shāngyǐn

bǎoyáozhūpèichángézhàolúnlíngguītiānshàngqiǎoshìjiānrén

huāguǒxiāngqiānshēnglànlínmíngcháoshàifāngxìnruǎnjiāpín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译文:高峻寒冷的钟山石首,与炎热至极的南方之路,地理位置差异,冷热悬殊,对比强烈。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译文:地位显赫的权贵,气焰直侵云汉;他们的余光气势逼人,熏灼寒门。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译文:超群出众的贤才是连续几代积累的结果,是需要牢固的根基的。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译文:姜太公一介平民,由于时世的机缘而大有作为。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译文:管仲本为一囚徒,却能帮助齐桓公建立伟大的覇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译文:人怎能永久活着呢?我年纪老了。感叹人生无常,只恐年岁迟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译文:有幸托此不肖之躯,应当像猛虎一样奋勇前驱。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译文:怎能困苦终生,与世俗同流合污呢。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译文:由于不拘小节,庸夫讥笑我的器度胸襟。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译文:吕望尚且无需敬慕,何况伯夷与叔齐呢。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
译文:远送新交的朋友走后,赶回家中已是年终了。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译文:进门急着看心爱的儿子,却见妻妾对着别人哭泣。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译文:听说再一见不到儿子了,顿觉天昏地暗失去了光明。
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译文:(家里人对我说:)孤零零的坟墓在西北方,儿子在病中经常想念您为什么迟迟不回来。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
译文:提起长衣的下摆,疾走到坟墓旁,只见坟上长满了蓬蒿与野豌豆。
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
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
译文:儿子的白骨早己埋在地下,儿子的肌体早就化为尘土隨风飞扬。
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译文:儿子还小时我离开了家,不认识父亲,现在来坟前悼念,难道孩子阴魂能知道我是谁吗?
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
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
译文:孤魂在无尽的黑暗里游荡,飘飘摇摇哪里有他的依靠?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
译文:人生在世希望有子继承,他却先死了让我哀悼追丧。
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
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
译文:倒下去爬起来止不住我内心的伤痛,不觉得泪水已沾湿了衣裳。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译文:人生在世有天命,可怜他年纪幼小死的过早。

  这是孔融流传下来的《杂诗二首》,其一写远大的政治抱负,情辞慷慨;其二写丧子之悲痛,情致哀婉悲切,都有抒情色彩,极冨感染力。我们先来解释第一首。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二句:岩岩,高峻的样子。《诗经·鲁颂·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钟山,北海中的山,极寒冷的地方。赫赫,炎热。炎天,指南方。钟山为极寒之地,炎天为极热之地,两相对比,喻“世道炎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高峻寒冷的钟山石首,与炎热至极的南方之路,地理位置差异,冷热悬殊,对比强烈。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二句:高明,地位显赫气势灼人的权贵。曜(音耀),炫耀。云门,上接云汉的高门。远景,余光,余焰。景,日光。灼,烧灼,熏炙。寒素,门第低微的寒族。这两句是说,地位显赫的权贵,气焰直侵云汉;他们的余光气势逼人,熏灼寒门。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二句:昂昂,高超挺拔的样子。累世士,累积几代才出现的贤才。累世,连续几代。结根,扎根。此二句言超群出众的贤才是连续几代积累的结果,是需要牢固的根基的。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二句:吕望,太公望,姜姓,吕氏,名尚,号太公,又叫姜子牙。传说七十多岁被周文王发现,任为师,佐周灭商,因功封于齐。匹夫,平民百姓。世故,时世的缘故。此二句说,姜太公一介平民,由于时世的机缘而大有作为。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二句:管仲,春秋齐国人,名吾夷,先辅佐公子纠,公子纠与桓公争位失败后管仲被囚,经鮑叔牙举荐,受到桓公重用,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功祚,功勋业绩,指齐桓公的覇业。这两句是说,管仲本为一囚徒,却能帮助齐桓公建立伟大的覇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二句:年岁暮,岁月流逝。屈原《离骚》:“恐年岁之不吾与。” 此二句是说,人怎能永久活着呢?我年纪老了。感叹人生无常,只恐年岁迟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二句:不肖,自谦之辞。猛虎步,像猛虎一样的步伐。比喻雄俊豪迈气概。这两句说,有幸托此不肖之躯,应当像猛虎一样奋勇前驱。

  “安能一苦身,与世同举厝” 二句:安能,怎能。一身,一辈子,一生一世。举厝(音措),举止行为。此二句意思是,怎能困苦终生,与世俗同流合污呢?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二句:小节,琐碎的亊情。庸夫,平庸的人。度,器量,胸怀。此谓由于不拘小节,庸夫讥笑我的器度胸襟。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二句:希,稀罕,敬慕。夷齐,商代孤竹国君之二子伯夷、叔齐,兄弟二人。相传孤竹君死后,伯夷、叔齐推位让国,逃奔西北周。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在首阳山。这是说吕望尚且无需敬慕,何况伯夷与叔齐呢?

  这是孔融《杂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是诗人以景托怀的励志之作。那么,这首诗是作者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写的呢?孔融是忠于汉室的,他素与曹操政见不合。他反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经常嘲讽曹操,曹操很恼火,但为了笼络人,只能隐忍,暗地里却示意与孔融有仇的郗虑弹劾孔融,使孔融被免职在家赋闲。然后曹操又写信给他,希望他与郗虑搞好关系,以后说话、做亊情不要那么浮华率意,要小心一点,谨慎一点。孔融回信说:不必。我现在已经能够心情愉快地接受这样免职。此诗就是作于这一时期,抒写这样的心情。全诗20句,分三层:

  前4句是写景,写高峻寒冷的钟山,与炎热至极旳南方之路;地位显赫气势灼人的权贵,与门第低微的寒族,两相对比,喻世道之炎凉,实指曹操煊赫的威势。

  中间12句写诗人自己坚定不移的节操、抱负和志向。“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超群出众的贤才是连续几代积累的结果,只有像山川这样根基牢固的人才可以昂首于天地之间。这是孔融自喻,他是孔子20世孙,祖上世代为官,根基牢固,出身高贵。他打心眼里看不起宦官出身的曹操。但对曹操重视人才等策略还是比较佩服的。转下来引用“吕望”、“管仲”二人的亊跡,来说明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定能成就一番亊业。然后诗人发出感叹“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可惜我老了。但话锋一转,“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表明自己不服老,也不安于现状,立志要成就一番亊业。

  最后4句写支撑自己的气节和风骨。他对世俗很蔑视(“庸夫笑我度”),对于“吕望”尚不稀罕,对“夷齐”又何存仰慕呢?

  纵观全诗可以看出孔融的志气很高,因为不好直言,所以借史述怀,慷慨言志。通过描写地理位置的差异,高门寒族的悬殊,时势英雄的发迹等,揭示世亊无常,穷者能达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高傲疾世,一身正气的高洁品格。全诗笔力隽逸,苍劲悲凉,气骨凌人,体现了孔融诗文“以气为主”的特点。

  下面我们简单解释分析一下第二首。这第二首是写悼念幼子夭折的悲伤心情,诗歌以乐府的笔触,叙写了三个悲惨场景:

  首先,写从外归来,骤闻噩耗。“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远送新交的朋友走后,赶回家中已是年终了。进门急着看心爱的儿子,却见妻妾对着别人哭泣。听说再一见不到儿子了,顿觉天昏地暗失去了光明。“日已潜光辉” 以日光之没喻儿子之死。这里暗伏着做为一个父亲常年在外,儿子临死时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心中是多么悔恨!

  其次,是写赶往荒丘,面对孤坟。“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家里人对我说:)孤零零的坟墓在西北方,儿子在病中经常想念您为什么迟迟不回来。“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褰(音愆)裳,提起衣服的下摆。墟丘,指坟墓。提起长衣的下摆,疾走到坟墓旁,只见坟上长满了蓬蒿与野豌豆。蒿,篷蒿。薇,野豌豆。“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儿子的白骨早己埋在地下,儿子的肌体早就化为尘土隨风飞扬。“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儿子还小时我离开了家,不认识父亲,现在来坟前悼念,难道孩子阴魂能知道我是谁吗?“孤魂游穷暮,飘飖安所依?” 穷暮,长夜,指地下。孤魂在无尽的黑暗里游荡,飘飘摇摇哪里有他的依靠?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牵挂,对儿子的疼爱,不但在他活的时候疼寒疼暖,而且死后还放不下,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最后写哀叹人生,表达了子不识父、父亲失嗣的哀悼之情。“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俛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希,同“稀”,少也。人生在世希望有子继承,他却先死了让我哀悼追丧,倒下去爬起来止不住我内心的伤痛,不觉得泪水已沾湿了衣裳。人生在世有天命,可怜他年纪幼小死的过早。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写了诗人的丧子之痛,塑造了一个至哀无声的慈父形象,格调悲凉,情感浓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后世对此诗有许多中肯的评价。张玉谷《古诗赏析》:“伤子自伤,无不包括。”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亦述写与此诗同样的情景,沈德潜《古诗源》评曰:“少陵《奉先咏怀》,有‘入门闻号眺,幼子饥已卒’句,觉此更深可哀。” 这些评论都肯定了孔融诗歌的凄婉悲切的色彩,具有“建安风骨”的特征。

参考资料:
1、 张本一的新浪博客 孔融《杂诗二首》助读

shīèrshǒu--kǒngróng

yányánzhōngshānshǒuyántiān

gāomíngyàoyúnményuǎnjǐngzhuóhán

ángánglèishìshìjiégēnzàisuǒ

wànglǎogǒuwèiyīnshì

guǎnzhòngxiǎoqiúchénnéngjiàngōngzuò

rénshēngyǒuchángdànhuànniánsuì

xìngtuōxiàoqiědāngměng

ānnéngshēnshìtóngcuò

yóushènxiǎojiéyōngxiào

wàngshàng

yuǎnsòngxīnxíngsuìnǎiláiguī

ménwàngàiziqièxiàngrénbēi

wénzijiànqiánguānghuī

fénzài西běichángniànjūnláichí

qiānshangshàngqiūdànjiànhāowēi

báiguīhuángquánchéngchénfēi

shēngshíshíhòuzhīshuí

húnyóuqióngpiāoyáoānsuǒ

rénshēngěrniànzhuī

yǎngnèishāngxīnjuélèizhān

rénshēngyǒumìngdànhèn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