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十万控山河,玉帐优游暇日多。夷狄从来怀信义,庙堂今不用干戈。
汉军十万控山河,玉帐优游暇日多。夷狄从来怀信义,庙堂今不用干戈。
吟馀画角吹残月,醉里红灯炫绮罗。此乐直须年少壮,嗟余心志已蹉跎。
吟馀画角吹残月,醉里红灯炫绮罗。此乐直须年少壮,嗟余心志已蹉跎。

sòngwèizhōuwánglóng--ōuyángxiū

hànjūnshíwànkòngshānzhàngyōuyóuxiáduōcónglái怀huáixìnmiàotángjīnyònggàn

yínhuàjiǎochuīcányuèzuìhóngdēngxuànluózhíniánshǎozhuàngjiēxīnzhìcuōtuó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 11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地胜¹²尘事³,身闲念岁华
译文:身处景物美好的地方,能使人忘却纷扰的凡尘俗事;身心悠闲时,便会记挂起四季的美好景物。
注释:¹胜:风景优美。²遗:忘也。³尘事:世俗交际之事。⁴岁华:年华,亦指美好景物。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¹花。
译文:晴朗的夜空中,风儿吹过竹林;深夜时分,清朗的月光映照在花儿上。
注释:¹当:对,映照。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石乱知泉咽,苔(tái)荒任¹径斜。
译文:山泉在乱石中流淌,声音幽咽。小路斜斜,上面布满了苔藓。
注释:¹任:任凭。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陶然¹(shì)²琴酒,忘却在山家。
译文:我无比畅快地寄情于琴韵酒兴,忘记了自己身处深山人家。
注释:¹陶然:舒畅快乐的样子。²恃:倚赖。

  首联“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遗”字极佳,与诗题“自遣”相互呼应,与下文中的“念”字形成掎角之势,暗寓诗人面对春秋代序,生发出迟暮之感的喟叹。

  颔联与颈联主要描写春日的宁静之美。神秘的夜幕下,万籁俱寂的大自然宁静却不死寂,它有泉声、风声,亦有月光的流动,它与白日一样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任”字有气韵,一写听任自然之妙,二写诗人的萧散和闲适。

  尾联“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陶然幽居“恃琴酒”,可以暂时忘却红尘俗事。“忘却在山家”,表面上看,诗人摆脱了世事纷乱,从而内心从容、恬静、舒适、安详。

  这首诗层次分明,围绕诗题层层展开。诗中虽处处见隐者风貌,然诗题中“自遣”二字却暴露出诗人并非甘心情愿地置身红尘之外,景物的幽静更彰显心境的苍凉。竹影风声,月夜花香,幽泉潺潺,径斜苔荒,在幽境与琴酒间颇有悠然自得之趣。但因“地胜”而暂忘“尘事”,因“琴酒”而“陶然”山家,这种“自遣”是所谓举杯浇愁,并非真能超然物外。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李商隐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80-81页
2、 刘学锴,李翰撰.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第68页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日月不肯迟,四时¹相催迫。
译文:日月如梭不肯缓慢流逝,四季互相催促不停步。
注释:¹四时:四季。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寒风拂(fú)枯条,落叶掩长陌。
译文:寒风吹动枯枝条,落叶覆遮满道路。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弱质¹与运颓,玄发早已白。
译文:薄弱的才能与时运共减损,黑发早白已是满头。
注释:¹弱质:薄弱的才能。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素标¹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译文:白发就像一个标记一般在头上,步入晚年前途也越来越窄。
注释:¹素标:指白发。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家为逆(nì)¹旅舍,我如当去客。
译文:家就像迎宾的旅店,我就像一个即将离去的行客。
注释:¹逆:迎。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¹
译文:前行将要去哪里呢?南山陶氏的祖坟啊。
注释:¹旧宅:祖坟。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时¹至,百川灌(guàn)²³。泾(jīng)之大,两涘(sì)(zhǔ)之间,不辩牛马。大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¹⁰。顺流而东行,至大北海。东面¹¹而视,不见水端¹²。大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¹³,望洋¹⁴向若¹⁵而叹曰:“野语¹⁶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¹⁷’者,我之谓也¹⁸。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¹⁹,而轻伯夷之义²⁰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²¹之难穷²²也,吾非至大子之门,则殆(dài)²³矣,吾长²⁴²⁵笑大大方之家²⁶。”
译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入黄河。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河伯转变了自己的脸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义行轻。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注释:¹时:按季节。²灌:注入。³河:黄河。⁴泾流:水流。⁵两涘:河的两岸。涘:水边。⁶渚崖:水洲岸边。渚:水中洲岛。⁷辩:通“辨”。⁸焉:乎。⁹河伯:黄河之神。伯,长者之称。¹⁰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¹¹东面:脸朝东。¹²端:边,尽头。¹³旋其面目:改变他(欣然自喜)的面容。旋:转,转变。¹⁴望洋:仰视的样子,也作“望羊”、“望阳”,然解作望见海洋亦通。¹⁵若:即海若,海神。¹⁶野语:俗语,谚语。¹⁷莫己若:宾语前置,即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¹⁸我之谓也:即谓我也。¹⁹少仲尼之闻:认为孔子的学识少。闻:学识,学问。²⁰轻伯夷之义:认为伯夷的义行轻。伯夷:商代诸侯孤竹君的长子,历来被看做义士的典型。少、轻,作动词用。²¹子:您。本指海神,这里借指海。²²难穷:难以穷尽。穷:尽。²³殆:危险。²⁴长:长久,永远。²⁵见:表被动。²⁶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大方:大道。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新叶初冉(rǎn)¹,初蕊新霏(fēi)²
译文:新生的嫩叶多么娇媚,刚绽放的蓓蕾是那样秀美。
注释:¹冉冉:柔弱下垂的样子。²霏霏:很盛的样子。
逢君后园讌,相随巧笑归。
逢君后园讌(yàn)¹,相随巧笑²归。
译文:欣逢主公后园设宴,宫中美人相随欣然到来。
注释:¹讌:同宴。²巧笑:笑的很甜美。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¹
译文:劳烦主公亲动玉指,折梅赠给宠爱的嫔妃。
注释:¹南威:南之威的省称,古美女名。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用持插云髻(jì)¹,翡(fěi)²³光辉。
译文:她插一枝到云髻上,光彩胜过美玉翡翠。
注释:¹云髻:高髻,梳理的很高的发式。²翡翠:青绿色的玉。³比:胜过。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译文:一到黄昏花儿零落,主公的恩爱啊,也将一去不复回。

  这首吟咏落梅的诗作,寄托了深沉的政治感慨,这对于只求形似的六朝一般咏物诗来说,是一大发展。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起首两句便暗寓忧惧的心理。“冉冉”,说明梅花的嫩叶还很柔弱,意指自己在政治上并不是强有力的;“霏霏”,说梅花的新蕊随风飘落,暗寓自己政治地位的不稳。明写落梅,暗写政治。

  从“逢君后园讌”至“翡翠比光辉”,这六句以美人自拟,写他同随王的亲密关系。意思说他的美才可比战国晋文公时的美女南威之貌;参与随王后园宴会,又如《诗经·卫风》所写“硕人”之“巧笑”,相随而归;又说随王亲手摘下梅花赠送给他,他便像古美人把花插到发髻上,其光彩胜过翡翠美玉。这段话表达了他受到随王宠幸的感激之情。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结尾两句语气一转,由乐转忧,以梅花之落,喻指君恩之衰。忧君恩之衰的心理,是由介入皇室内部矛盾斗争所产生的危惧心理引发出来的,与担心“时菊委严霜”同义。这末两句,从篇幅来说,只是全诗的五分之一,然而从中心思想而言,却是全诗的主干与核心。也可以说,担心斗争失败,反而招来杀身之祸,这才是他借咏落梅委宛地向随王吐露出来的真情。

  咏物诗至六朝而自成一格,宫体诗中之咏物已极尽图貌写形之能事,其所追求者在于形似。与山水诗至谢朓手中由客观之描写转而介入主观之抒情一样,咏物诗至谢朓手中亦一变,由求其形似,转而求其寄托。谢朓之咏物诗既有与时代相通的善于写物图形的特性,又汲取了《诗》《骚》以来比兴的传统,在客观的物象之中寄托主观的旨意。这首《咏落梅》诗便是如此。传统的所谓“香草”“美人”的比兴,这里都用上了。诗中既以“落梅”(香草)自拟,又以“南威”自拟,其所比拟均在似与不似之间,即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者也。这一艺术境界成了唐宋咏物诗词的最高准则。可以说,这首诗的艺术,正标志谢朓在咏物诗方面的杰出贡献。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年9月 :869-871

yǒngluòméi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xīnchūrǎnrǎn chūruǐxīnfēifēi 
féngjūnhòuyuányàn xiāngsuíqiǎoxiàoguī 
qīnláojūnzhǐ zhāizèngnánwēi 
yòngchíchāyún fěicuìguānghuī 
chánglíngluò jūnēnzhuī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
杜陵¹贤人清且廉,东谿(xī)卜筑²岁将淹。
译文:杜陵贤士清正廉洁,在东溪筑屋已经多年。
注释:¹杜陵:在长安东南二十里。²卜筑:择地建筑。
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
宅近青山¹同谢脁(tiǎo),门垂碧柳似陶潜。
译文:宅地如谢脁一样靠近青山,门垂碧柳,又像那陶潜。
注释:¹青山:在当涂县东南三十里。齐时宣城太守谢脁筑室于山南,绝顶有谢公池。唐天宝间改为谢公山。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译文:美丽的鸟儿在后院唱着迎春的欢歌,落花伴着酒香在前庭飞旋。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¹
译文:有客到来,就让他开怀一醉,盘中菜肴,只有水精盐。
注释:¹水晶盐:《金楼子》:“胡中白盐,产于山崖,映日光明如精。胡人以供国厨,名君王盐,亦名玉华盐。”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讲述杜陵贤士清正廉洁、东溪卜筑终老的淡泊人生。其中,“卜筑”强调了东溪公隐居的决心,寓意出东溪公的人品及其决意在此过清贫的生活。

  “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诗句中含有两位诗人名字:南朝齐诗人谢朓和东晋诗人陶潜。谢朓诗歌影响了唐代诗风,陶渊明的田园诗风陶醉过了多少代人。诗句中借南朝齐诗人谢朓和东晋诗人陶潜的高尚品格喻杜陵贤人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生情怀。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描绘出一幅鸟儿后院飞翔高歌、是飞花落絮送酒的艳丽景色,更是突显出《题东溪公幽居》中的“幽”字,幽僻之处、深而幽静。与此同时,诗人将“飞花”拟人化,飘舞的花朵“送酒”为来客喝酒助兴,以此营造热烈氛围,暗示了主人对客人的真诚。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意境开阔,让人感受到杜陵贤人的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性情,但亦蕴含着盘内空空没有菜蔬、三亩两亩闲田也懒种的田园生活,表现出东溪公的“清且廉”,照应开头,首尾照应,再次升华主旨。

  全诗围绕“清”“廉”两字为主线,以谢脁、陶潜喻东溪公杜陵贤人,诗中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突显杜陵贤人的清正廉洁、高雅绝浴,同时也肯定了东溪公的淡泊明志之情。

dōng谿gōngyōu--bái

língxiánrénqīngqiěliándōng谿bozhùsuìjiāngyān

zháijìnqīngshāntóngxiètiǎoménchuíliǔshìtáoqián

hǎoniǎoyíngchūnhòuyuànfēihuāsòngjiǔqiányán

dàodànzhīliúzuìpánzhōngzhǐyǒushuǐjīngy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