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窗前桃蕊(ruǐ)¹娇如倦,东风²泪洗胭(yān)(zhi)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³》。
译文:窗前的桃花正在含苞欲放,它的娇嫩模样就像你傭懒的青春年华。春雨似泪,湿润桃花的娇颜。突然听见有人在小红楼上吟唱悲凉的《石州曲》。
注释:¹桃蕊:桃花花苞。²东风:春风。³石州:指乐府七调之一的商调曲名。商调之音凄怆哀怨,多表达凄清伤感之情。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¹。香尽雨阑(lán)(shān)²,薄衾(qīn)³寒不寒。
译文:夜晚降临,一双燕子飞入楼中相互依偎,微弱的灯光将影子映在了屏风之上。此刻,点燃的篆香已经燃尽,窗外的雨也即将要停了,被子单薄,那是怎样的冷啊!
注释:¹灯背屏腰绿:绿,指乌黑发亮的颜色,古诗词中多以之形容乌黑的头发。如唐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宋晏几道《生查子》:“君貌不长红,我鬓无重绿。”但此处引申为昏暗不明。即谓双燕背灯而宿,其双双身影落到了屏风中间(屏腰)会呈现出昏暗不明之景象。²雨阑珊:雨将尽。³薄衾:被子单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窗前的桃花正在含苞欲放,它的娇嫩模样就像你傭懒的青春年华。春雨似泪,湿润桃花的娇颜。突然听见有人在小红楼上吟唱悲凉的《石州曲》。

夜晚降临,一双燕子飞入楼中相互依偎,微弱的灯光将影子映在了屏风之上。此刻,点燃的篆香已经燃尽,窗外的雨也即将要停了,被子单薄,那是怎样的冷啊!

注释

桃蕊:桃花花苞。

东风:春风。

石州:指乐府七调之一的商调曲名。商调之音凄怆哀怨,多表达凄清伤感之情。

灯背屏腰绿:绿,指乌黑发亮的颜色,古诗词中多以之形容乌黑的头发。如唐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宋晏几道《生查子》:“君貌不长红,我鬓无重绿。”但此处引申为昏暗不明。即谓双燕背灯而宿,其双双身影落到了屏风中间(屏腰)会呈现出昏暗不明之景象。

雨阑珊:雨将尽。

薄衾:被子单薄。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3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xiāng)(fán)四载弄干戈¹,不见渔歌,不见樵(qiáo)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译文:襄樊战争已经进行四年多了,老百姓既不能打鱼又不能砍柴民不聊生。请问如今的国事是什么样子呢?耗费大量金银财宝粮食丝绸缴纳敌人。
注释: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¹弄干戈:指战争。
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zhè)¹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²,恶也能多!朱门³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译文:再不要婆娑起舞了,丑恶之事实在太多了。权贵之家天天买年轻貌美的女子纵情享乐,却不管军事国事如何!
注释:¹柘枝:舞曲名。²能多:这样多。³朱门:权贵之家,这里指贾似道。⁴朱娥:年轻貌美的女子。⁵军事:指襄樊城被围,贾似道不发援兵。⁶民事:指贾似道对人民加重剥削,而襄樊一带的民兵却勇敢地参加了保卫襄阳城的战斗。

  词的上片指出襄樊战事的形势。度宗咸淳四年(1268)九月,元兵筑白河城,始围襄樊。九年(1273)正月,樊城破,二月,襄阳守将出降。“襄樊四载弄千戈”,襄樊战事迄今已经四年,时城虽被围困,但仍未破。守城军民屡次向朝廷求援,但窃居相位的贾似道却置之不理。唐代诗人王维唱过“襄阳好风口”(《江汉临泛》),李白也曾歌唱道:“江城回渌水, 花月使人迷。”(《襄阳曲四首》其一)可是,如今在元兵的重围下,“不见渔歌,不见樵歌”,和平安乐的生活被破坏,再也听不到动听悦耳的渔歌、樵歌,更不用说诗人们的吟唱了。“襄阳之围,食子爨骸”(《随隐漫录》),到处是一片悲哀的呻吟。四年的战事并不算久,但为了守城而耗费的钱粮不知多少。 “金也见磨,谷也见磨”,除了这层意思外,还隐含着贾似道和元人密约,向他们输绢纳币的一层意思。向元人输金谷称臣求和,既不能挽救裹樊的命运,也挽救不了南宋朝廷的命运。

  下片,词人笔锋一转,尖锐地指出襄樊战事危如累卵,可能遭致失陷的根溉,是因为奸臣贾似道之流“权奸方怙权妒贤,沉溺酒色”(《随隐浸录》)。“柘枝不用舞婆娑”,据《乐苑》记载:“柘枝舞曲,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扑转有声。其来也,于二莲花中藏,花坼而后见,对舞相占。实舞中雅妙者也。”柘枝舞婆娑,金铃莲花,童女对舞,本来美妙无比,然而词人却重重地下了“不用”二字,对于置前方战事不顾,成天沉溺于酒色的贾似道等人来说,曼舞轻歌正是他们的丑处、恶处。‘“丑也能多,恶也能多”,这真是一种够丑够恶的行为了。“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 民事如何”,进一步揭露这伙人的丑恶灵魂。“时襄阳围已急,似道日坐葛岭,起楼阁亭榭,取宫人娼尼有美色者为妾,日淫其中”(《宋史·奸臣传》)。贾似道之流劫买美女,把她们送入朱门深院,高筑楼阁,广置亭榭,歌舞婆娑,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襄樊被困,军事、民事如何! 这是一种强烈感愤的语气,贾似道坐视不救,襄樊危在且夕,军民命运可知。后方权臣的荒淫无耻,与前方战事的危急,形成异常鲜明的对比,从而强烈地表达了词人对战事国事的焦虑,以及对当道者的罪恶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

  全词文字直质。词人丝亳也不掩饰他的激愤之情,还很巧妙地运用《一剪梅》词上、下片二三、五六句同声同韵的特点,重叠地运用了“不见”、“也见磨”、“也能多”、“如何”四个词组来加重语气和感情的深度,也使整首词更富有讽刺的意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267—1268页

jiǎnméi··xiāngfánzàinònggàn--yángqiānpàn

xiāngfánzàinònggànjiànjiànqiáoshìwènjīnshìruòjīnxiāoxiāo

zhèzhīyòngsuōchǒunéngduōènéngduōzhūménmǎizhūéjūnshìmínshì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细雨晓莺(yīng)春晚。人似玉¹,柳如眉,正相思。
译文:蒙蒙细雨里,晓莺唱着晚春的晨曲。一位容颜如玉的美女,弯弯的柳眉,含着多少相思的情意。
注释:定西番: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¹人似玉:比喻美人如玉。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罗幕(mù)¹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²(sài)³消息,雁来稀。
译文:把翠帘罗帐高高卷起,看镜中容貌花一样艳丽。相思使她愁肠断,只缘暮春雁来少,断了边关爱人的消息。
注释:¹罗幕:丝罗帐幕。古代闺阁多悬挂于卧室,或悬于纱窗、珠帘之上,目的是为了防尘、遮光。²肠断:表示极度关切。³塞门:塞外关口。⁴雁:此语意双关,咏雁兼指“雁书”。

  这首词写思妇幽怨。上片首先泛写晚春景色,细雨如丝,濛濛洒洒,晓莺啼鸣,倍添幽寂清冷之感。在此暮春环境中,接下来三句写人物形象,“人似玉”写美人如玉,温润秀洁;“柳如眉”写女子柳眉弯弯,娇柔婉媚,这句既写了春柳,又写了人面,把春景与人面自然地结合起来;“正相思”,表现了在暮春环境中人物的活动,由对女子外貌的描写深入到内心世界。

  下片转入具体刻画,都与上片相应。帘幕初卷,美人初起,与“晓莺”相应;晓妆对镜,如花一枝,与“人似玉”相应,揭示女子自怜自伤的复杂感受;“肠断”二句,明显女子所思的塞外征人,实写女子由相思而失望,乃至悲怆的心境,思念之情,使人肠断,与上片结拍的“相思”二字对应。

  整首词的上下片,都用了比喻来描写人物形象,只不过上片写得细,下片写得概括。这不仅使主人公的形象鲜明,而且她的相思情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无论是描写还是抒情,上下片都前后照应,构思精妙,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7-48
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38-39

dìng西fān··xiǎoyīngchūnwǎn--wēntíngyún

xiǎoyīngchūnwǎnrénshìliǔméizhèngxiāng

luócuìliánchūjuǎnjìngzhōnghuāzhīchángduànsāiménxiāoyànlái

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杨柳杏花交影处,有人家。
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杨柳杏花交影处¹,有人家。
译文:此时春意尚浅,柳树刚刚萌芽,杏花三三两两的开在枝头。杨柳杏花影子交汇处,住着人家。
注释:¹交影处:影子交汇处。
玉窗明暖烘霞。小屏上、水远山斜。昨夜酒多春睡重,莫惊他。
玉窗明暖烘(hōng)霞。小屏上、水远山斜。昨夜酒多春睡重,莫惊他。
译文:窗内霞光映照明亮温暖,小小的画屏上水远山斜。昨夜畅饮了许多美酒睡意正浓,不要惊醒了他。

  这首词要表达的意思极为单一:不要惊醒酒后春睡的“他”。但直接用来表达这个意思的文字,却只有全词的最后一句;绝大部分的文字,是用铺排的手法来描写与“他”有关系的环境、景物,极力渲染出一幅恬静、安逸、静谧的图画。起句写初春景物,交代时令节气。“春犹浅”,是说春色尚淡。柳芽儿、杏花儿,皆早春之物,更着一“初”字,正写春色之“浅”。《愁倚阑》又名《春光好》。古人作词,有“依月用律”之说,此调入太蔟宫,是正月所用之律,要求用初春之景。此词景与律很相适应。“杨柳”句总前三句之笔,以“交影”进一步写景物之美,缀一“处”字,则转为交代处所,紧接着点出这里“有人家”。从“交影”二字看,这里正是春光聚会处,幽静而又充满生机和活力。

  词的下片首两句,转入对室内景物的铺排,与上片室外一派春光相对应。窗外杨柳杏花交相辉映,窗内明杏如烘霞,给人以春杏融融,阳光明媚之感。而小屏上“水远山斜”的图画,亦与安谧的春景相应。

  “小屏”一句,语小而不纤,反能以小见大,得尺幅千里之势,“水远山斜”,正好弥补了整个画面上缺少山水的不足。这正是小屏画图安排的绝妙处。此词一句一景写到这里,一幅色彩、意境、情调极为和谐的风景画就铺排妥当了。作者以清丽婉雅的笔触,在这极有限的字句里,创造了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然后才画龙点睛,正面点出那位酒后春睡的“他”。“莫惊他”三字,下得静悄悄,喜盈盈,与全词的气氛、情调极贴切,语虽平常,却堪称神来之笔。

  全词写景由远及近,铺排而下,步步烘托,曲终见意,既层次分明,又用笔省净。细味深参,全词无一处不和谐,无一处不舒适,无一处不宁静。

  显然,词人在对景物的描绘中,渗透了他对生活的理想与愿望,也充分体现了词人对由景生情写作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就一般常例来看,艺术上的渲染、铺排,往往会导致语言上的雕琢、繁缛。但是这首小词却清新平易,绝无刀斧痕。

  言平淡,是程垓词的一个明显特点,读他的《书舟词》,几乎首首明白如话,这种语言风格并非轻易得之。况蕙风论词,曾引了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论诗的一段话:“陶潜、谢朓诗皆平淡有思致。……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梅圣俞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容,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则甚善矣。’况氏然后说:‘此论精微,可通于词。’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即倚声家言自然从追琢中出也。”(《蕙风词话续编》卷一)程垓这首小小的《愁倚阑》,以平淡的语言精心写景,巧藏情致,具见巧夺天工,终得自然之美,足以为况氏的词论作一佳证。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27-1628页

chóulán ·chūnyóuqiǎn

chénggāi sòngdài 

chūnyóuqiǎn liǔchū xìngchūhuā yángliǔxìnghuājiāoyǐngchù yōurénjiā 
chuāngmíngnuǎnhōngxiá xiǎopíngshàng shuǐyuǎnshānxié zuójiǔduōchūnshuìzhòng jīng 
泉疑横琴膝,花黏漉酒巾。
泉疑横琴膝,花黏漉酒巾¹
译文:在这深山之中风景宜人,那旁边的泉水就像是一张横放在膝盖上的古琴,纷纷扬扬的花瓣,飘落下来黏在了头巾上。
注释:¹漉酒巾:滤酒的布巾。泛指葛巾。
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
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
译文:在美丽的春天举起手中的酒杯喝酒,就不会觉得自己老了。树木中的枯木,在这春天里又焕发新生,有了新的生命。

chūnxìng--zhīzhāng

quánhéngqínhuāniánjiǔjīnbēizhōngjuélǎolínxiàgèngféngchūn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
子曰:“富¹与贵²,是人之所欲³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是如果不用正当的手段得到它,宁可不享有。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宁可不摆脱。”
注释:¹富:财物多,富裕。²贵:地位高,显贵。³欲:想要。⁴以:用、按照。⁵恶:厌恶。⁶道:方法,途径。⁷去:摆脱。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