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哀筝二十年,忽逢纤指弄鸣弦。绵蛮巧啭花间舌,呜咽交流冰下泉。
不听哀筝二十年,忽逢纤指弄鸣弦。绵蛮巧啭花间舌,呜咽交流冰下泉。
常谓此声今已绝,问渠从小自谁传。樽前笑我闻弹罢,白发萧然涕泫然。
常谓此声今已绝,问渠从小自谁传。樽前笑我闻弹罢,白发萧然涕泫然。

liúhòujiāwénzhēngzuòshàngzuò--ōuyángxiū

tīngāizhēngèrshíniánféngxiānzhǐnòngmíngxiánmiánmánqiǎozhuànhuājiānshéyànjiāoliúbīngxiàquán

chángwèishēngjīnjuéwèncóngxiǎoshuíchuánzūnqiánxiàowéndànbáixiāoránxuànrán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 11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春风岭¹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译文:往年我到过春风岭上淮南村,凋残的梅花令人伤心断魂。
注释:松风亭:在惠州嘉祐寺附近,这时作者已从合江楼迁居嘉祐寺。¹春风岭:在湖北麻城县东,岭上方多种梅花。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¹(dàn)²愁黄昏。
译文:岂料我流落天涯,在这愁人的黄昏里,在这蛮荒的凄风苦雨中,在这松风亭下又重睹它的芳容。
注释:¹蛮风:吹上蛮地的海风。蛮,旧时惠州少数民族盼鄙称。²蜑雨:泛指南方海上的暴雨。蜑,惠州有蜑户,以船为家,捕鱼为生。这里的蛮蜑指惠州少数民族地区。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长条半落荔支¹浦,卧树独秀桄(guāng)(láng)园。
译文:荔枝浦里果树枝条上果叶已半落;那繁茂的桄榔园中,依然树色秀丽,枝斜木卧。
注释:¹荔支:即荔枝。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译文:她的绿叶闪烁着点点幽光,难道是想挽留这夜色诱人的微明?只恐她花容冷艳,会慑退这南国冬天的温馨。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¹明朝暾(tūn)²
译文:在这松风亭下,在荒杂的荆棘丛里,两株寒梅俏然开放,花蕊洁白如玉似冰。朝辉映耀它的艳容,显得分外明丽晶莹。
注释:¹玉蕊:指“梅花”。²朝暾:朝阳。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海南仙云¹娇堕(duò)²(qì)³,月下缟衣来扣门。
译文:莫不是海南娇娜神女驾着仙云,深夜降临在寂静阶庭?听,正是这位白衣仙子,正在月下轻轻敲门。
注释:¹仙云:同缟(gǎo)衣皆比喻梅花。²堕:凋落。³砌:台阶。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译文:我酣梦已觉酒也醒,起身徘徊梅树边;花姿在目,妙意存心,然而唯有长叹,终无一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zūn)¹
译文:花儿说,先生还自饮美酒,不要再为我连连叹息;幸好在你的酒杯里还有探看你的天边落月。
注释:¹樽:酒杯。

  作者在贬谪黄州过春风岭时,见梅花开于草棘间,感而赋诗。十四年后,流落惠州,又见松花亭下荆棘里盛开梅花,对梅花的冷艳幽独心领神会,无限感慨。诗首四句忆旧见新。忆旧乃缘见新而起。以下“长条”四句写惠州荔支浦、扰榔园的梅花,为松风亭下的梅花作铺垫。以下“松风”四句写松风亭的两株玉蕊梅花。末四句由作者创造的幻境中回到现实。此诗意象优美,语言清新,感情浓至,想象飞越。

  “春风岭上”四句,从“昔年梅花”说起,引到后来的流放生活。苏轼自注说:“余昔赴黄州,春风岭上见梅花,作两绝。明年正月,往岐亭道上赋诗云:‘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他所称两绝句,指元丰三年(1080)正月赴黄州贬所,路过麻城县春风岭时所作《梅花二首》。诗中说:“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又说:“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说落梅随水远道相送。第二年正月往岐亭,想起春风岭上的梅花,又写了七律一首,有“去年”、“细雨”之句。这些在黄州谪迁生活中的往事,此时因面对松风亭下盛开的梅花而涌上心来。

  “岂知”句极沉痛,诗人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却再次流落,再次见到这个贬谪生活中的旧侣——梅花,而且是在“蛮风蜑雨”的边荒之地,比起黄州,每况愈下,令他生愁。“蛮风蜑雨”四字,形象地概括了岭南风土之异。

  以下转入流落中再次相见的梅花。“长条”四句,在写松风亭下梅花之前,先以荔支浦、桄榔园中所见作为陪衬。那些半落的长条,独秀的卧树,虽非盛开,但已深深地触拨着诗人的心灵,他为它们的“幽光”、“冷艳”而心醉。“留夜色”极写花的光彩照人,“排冬温”极写花的冰雪姿质。“冬温”是岭南季节的特点,着“直恐”二字,表现了诗人对花的关注,这几句是说:在这温暖的南国,你该不会过于冰冷,不合时宜吧!诗人选择了“荔支浦”、“桄榔园”,给全诗的描写笼上一层浓郁的地方色彩。

  “松风亭下”四句是题目的正面文字。那些荔支浦上半落的长条,桄榔园中独秀的卧树,已经唤起诗人的深情,松风亭下“玉雪为骨冰为魂”的盛开的两株梅花,又引起诗人的兴致。清晨,他来到松风亭下,发现荆棘丛中盛开的梅花在初升的太阳光下明洁如玉,他完全陶醉了,诗中描写了一个梦幻般的优美境界:他眼前已经看不见梅花,他仿佛觉得那是在月明之夜,一个缟衣素裳的海南仙子,乘着娇云,冉冉地降落到诗人书窗外的阶前,轻移莲步,来叩诗人寂寞深闭的房门。这里的实际内容只不过是说盛开的花枝在召唤诗人,使他不能不破门而出,但他却用“缟衣叩门”这一优美联想进一步加以比拟,在染上了浓郁的主观色彩的艺术氛围中,不言情而情韵无限,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诗歌咏物的角度看,诗人在这里没有致力于梅花形貌的具体描绘,而是采取遗貌取神、虚处着笔的手法,抓住审美对象的独特风貌和个性,着力于侧面的烘托和渲染,达到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这首诗可以与黄庭坚咏水仙花的名作来作一比较。黄庭坚诗的头四句是:“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诗人由“水仙”二字引起联想,用凌波微步的洛神来比拟花的风韵。这种比拟,不是外貌上的相似,而是着眼于两者之间在神采、性格上的相通,诗人描写的焦点是客观对象的神理。山谷的“凌波仙子”和苏轼的“海南仙云”在艺术构思上是完全一致的,但苏轼这里表现了更丰富的内容,更深邃的层次。

  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说:“秀色孤姿,涉笔如融风彩霭。集中梅花诗,有以清空入妙者,如《和秦太虚梅花》诗‘竹外一枝斜更好’是也;有以使事传神者,此诗‘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叩门’是也。”汪师韩所谓“使事”,是由于旧注解释苏轼这两句诗,认为他使用了《龙城录》中赵师雄的故事。据题为柳宗元著的《龙城录》中说:一个叫赵师雄的人游罗浮山,天寒日暮,他在似醒似醉间遇见一个淡妆素服、芳香袭人的美女,相与笑乐。醉寝懵然,但觉风寒相袭,东方已白。赵师雄起视,原来是在大梅花树下。这时“月落参横”,为之惆怅不已。经前人考订,《龙城录》的作者不是柳宗元而是王铚(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二,《朱子语类》卷一三八),有的又说是刘无言(《洪斋随笔》卷十),反正苏轼不可能使用这本书中的故事。于是又有人认为,不是苏轼用《龙城录》,而是《龙城录》的作者袭取苏轼此诗推衍为小说故事。其实以苏轼丰富的想象力,不依靠前人书本,也能写出这两句好诗来。

  结尾“酒醒梦觉”四句,又从梦幻世界回到现实中来。他“绕树无言”,其思绪是深沉的。从诗的内在感情脉络看,这和前面“岂知流落复相见”句所隐含着的情思一脉相连。他如有所悟,但终于无言。这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说“勿叹息”,说“幸有”,是强作排遣口吻。在这朝日已升、残月未尽的南国清晓,诗人独把清樽,对此名花,尽情领取这短暂的欢愉。

  本首诗意象优美,语言清新,感情浓至,想象飞越。每四句自成一个片段,一个层次,由春风岭上的昔年梅花,到荔支浦的半落长条、桄榔园的独秀卧树,逐步引出松风亭下玉雪般的两株梅花,而以“岂知流落复相见”句为全篇眼目。声情跌宕,妙造自然,是苏轼晚年得意之作。他采用同一韵脚,一口气写了《再用前韵》、《花落复次前韵》共三首七言歌行,前人称之为“韵险而语工,非大手笔不能到”(《遯斋闲览》)。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54-456
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
风景日夕¹佳,与君赋新诗²
译文:风景早晚都特别美好,我和你一起写作新诗。
注释:裴十迪:即裴迪,排行第十,故称“裴十”,关中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中与王维同隐。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后人蜀州刺史、尚书省郎。¹日夕:傍晚。此句语出晋陶潜《饮酒》诗之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²新诗:新的诗作。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娱。”
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
(dàn)¹望远空,如意²方支颐(yí)³
译文:恬静地望着高远的天空,如意正把我面颊托支。
注释:¹澹然:恬淡貌。《韩非子·大体》:“澹然闲静,因天命,持大体。”澹,通“淡”,恬淡自适。²如意: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手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爪,如人之意,故曰如意。(清赵殿成注《释氏要览·指归》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³支颐:就是用手抵着腮帮的意思。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春风动百草,兰蕙¹生我篱。
译文:春风吹拂着花花草草,兰蕙已生长在我的竹篱。
注释:¹兰蕙:是香草名,植兰蕙以为邻,可见诗人不与流俗合污的高洁品性。《汉书·扬雄传上》:“排玉户而飏金铺兮,发兰蕙与穹穷。”
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ài)¹日暖闺,田家²来致词³
译文:融融的日光照暖村舍,农夫特来这里向我陈辞。
注释:¹暧暧:迷蒙隐约貌。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²田家:农夫。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谡》诗:“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³致词:此处指农人间相互串门。
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
欣欣春还皋(gāo)¹,淡淡水生陂(bēi) ²
译文:草木欣欣春天已回到原野,波光荡漾绿水涨满了陂池。
注释:¹皋: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²陂:池塘。
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桃李虽未开,荑(tí)¹(è)²满芳³枝。
译文:桃花李花虽还没有开放,嫩芽花萼也已结满了青枝。
注释:¹荑:本义为茅草的嫩芽,引申之为草木嫩芽。²萼:花萼,此指花。³芳:一作“其”。
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请君理还策¹,敢告将农时²
译文:请你准备好回去用的手杖,我大胆相告不要误了农时。
注释:¹还策:指还归时需带的手杖等行装。²农时:适宜于从事耕种、收获的时节。《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这是王维一篇山水田园之作,诗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首句点明写作动机,夕阳西下的黄昏时节,风景这边独好,置身于如此美景之中,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邀请裴君一起吟诗作乐。三四句着二“态”,“淡然”显现出诗人观景之心态,恬淡自在;“支颐”描摹出诗人观景之姿态,兀自沉醉。寥寥二笔,却将诗人观景之心绪、姿态描摹得惟妙惟肖。“望”字亦为传神之笔,一则突显出所管之景的开阔伸冤之意境,二则将诗人观景之神韵流露出来,或远望,或凝望,或油然而思,或启迪而发。此渺远之境,或许是开启诗人心扉的一把密钥。沉寂了一冬的淡漠,在此等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致之中,总该有所萌动的。个中情致,唯作者感知。徐徐春风轻拂,惊醒了那沉睡的百草,齐齐在微风荡涤中悄然萌动;看那篱笆从中,兰惠丛生,散发出缕缕幽香,沁人心脾。一“动”一“生”,以动写静,赋予百草与兰惠以生机与活力;描兰惠之态,实则又隐约地展露出诗人才望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情操。诗人说,暖暖的夕阳,朦胧而柔和,从他那那盛满春光的室内渐渐退去,只留下一丝尚存的余晖。春的气息,亦带来了村庄的活跃,傍晚时分,老农亦走家串户,到他那儿闲聊。后面四句为“致词”内容,水边的土地上,布满了嫩绿的草木,欣欣向荣,一派蓬勃之象;那泛着绿萍的池塘,在微风轻拂下,荡漾起丝丝涟漪,一圈一圈,向四周荡开。大片的桃李树林,一瞬间也换上了春的彩妆,前面还是光秃秃的杆儿,一缕春风吹过,焕然一新,披上了绿的衣裳,嫩绿的新芽,油然而生,疯狂向外探头,急切地渴盼着打量这个未知的世界。那青葱的长势,孕育出团团花骨朵儿,在绿色的世界里增添一丝春的芬芳。这青翠的绿芽,这悄然欲出的花蕾,饱含生机,却也蕴藏着希望,恍惚间能瞅见老农眼里充满希冀的光芒,那该是硕果累累的丰收。末句回归题目,趁此农忙时节将至,诚邀裴君过来,一同欣赏品味这春意盎然之趣。

  这首诗清新欢快,淡然素雅,朴实醇厚的言语,描绘的却是最真切自然的景象。诗人处身于那样的年代,切身体验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却又醉心自然,情归大地,难能可贵的是乱世之中,还有志同道合之人,吟诗作乐,感慨世事。诗人之妙手,绘尽世间美景,却丝毫不着痕迹,令人赞叹。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
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腰垂锦带佩吴钩¹,走马曾防玉塞²秋。
译文:腰间垂坠着锦带佩戴着吴地弯刀,曾经参加过防卫敌军、驰驱沙场的战斗行动。
注释:¹吴钩:古代吴地所造的一种弯形的刀。²玉塞:指玉门关。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莫笑关西¹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²
译文:不要嘲笑关西的将家子弟,只将那满腔思念倾注在《凉州曲》中。
注释:¹关西:指函谷关以西。²凉州:指《凉州曲》。

  首句写自己的装束。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和身份的尊贵,与第三句“关西将家子”相应;佩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刀),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杜诗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之句,可见佩带吴钩在当时是一种显示少年英武风姿的时髦装束。寥寥两笔,就将一位华贵英武的“关西将家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第二句“走马曾防玉塞秋”,进一步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北方游牧民族每到秋高马肥的季节,常进扰边境,需要预加防卫,称为“防秋”。玉塞,指玉门关。这句是说自己曾经参加过防秋玉塞、驰驱沙场的战斗行动。和上句以“锦带”、“吴钩”显示全体一样,这里是举玉塞防秋以概括丰富的战斗经历。

  不过,诗意的重点并不在图形写貌,自叙经历,而是抒写感慨。这正是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内容。“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古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李益是姑臧(今甘肃武威,亦即凉州)人,所以自称“关西将家子”。表面上看,这两句诗语调轻松洒脱,似乎带有一种风流自赏的意味。但如果深入一层,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其他作品来体味,就不难发现,在这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正含有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

  写慷慨悲凉的诗歌,决非李益这们“关西将家子”的本愿。他的《塞下曲》说:“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象班超等人那样,立功边塞,这才是他平生的夙愿和人生理想。当立功献捷的宏愿化为苍凉悲慨的诗思,回到自己熟悉的凉州城时,作者心中翻动着的恐怕只能是壮志不遂的悲哀吧。如果说:“莫笑”二字当中还多少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那么,“只将”二字便纯然是壮志不遂的深沉感慨了。作为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的小诗,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式的感情。

  这当然不意味着李益不欣赏自己的边塞之吟,也不排斥在“只将诗思入凉州”的诗句中多少含有自赏的意味。但那自赏之中分明蕴含着无可奈何的苦涩。潇洒轻松与悲慨苦涩的矛盾统一,正是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它耐人寻味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10-711页

biān

 tángdài 

yāochuíjǐndàipèigōu zǒucéngfángsàiqiū 
xiàoguān西jiàngjiā zhǐjiàngshīliángzhōu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
¹坐金张²馆,繁阴昼不开。
译文:秋色阴霾,秋雨绵绵,整天独坐在玉真公主的别墅里面。
注释:¹秋:一作“愁”。²金张:汉宣帝时,金日磾和张安世并为显宦,后世以“金张”喻贵族。
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空烟迷雨色,萧飒(sà)望中来。
译文:大雨激起水雾,空蒙一片,天地都是萧瑟的景象。
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
(yì)¹昏垫²苦,沉沉忧恨催。
译文:整天昏昏欲睡,时时忧恨交集。
注释:¹翳翳:光线暗弱貌。²昏垫:迷惘。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译文:拿什么来排解秋雨天呢?且把手中的酒杯酌满白酒,把酒浇愁愁更愁。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
吟咏思管乐¹,此人已成灰。
译文:作诗吟颂古时候管仲与乐毅的故事,这已经只是故事,此辈人早已经死去,现在哪里可寻?
注释:¹管乐:管仲与乐毅的并称。两人分别为春秋时齐国名相,战国时燕国名将。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译文:独自饮酒,独自勉励,要自强不息,可是谁还会珍惜能够经营天下的优秀人才呢?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¹
译文:我现在为张公子您弹着宝剑唱一首歌谣:“长剑长剑回去吧!吃饭没有鱼。长剑长剑回去吧!出门没有车。长剑长剑回去吧!没有钱养我家。”这终南山没有鱼吃啊,日子怎么过?
注释:¹“弹剑”二句:用孟尝君门客冯谖弹铗事。《史记·孟尝君列传》:战国时士人冯谖闻孟尝君好客,前往见之,孟尝君置其传舍。居有顷,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手,食无鱼。”孟尝君迁之幸舍。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
译文:整天下雨,何人可将浮云席卷?何时可见阳天?
稷契和天人,阴阳乃骄蹇。
(jì)契和天人,阴阳乃骄蹇(jiǎn)
译文:庄稼应与天人和契,阴阳谐调,不应该如现在这样久阴不阳。
秋霖剧倒井,昏雾横绝巘。
秋霖(lín)剧倒井,昏雾横绝巘(yǎn)
译文:秋天了,秋雨还仿佛井水倒灌一样地下,满山满壑都是水雾蒙蒙。
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
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
译文:原来是咫尺之途。现在因为川水阻隔而成天堑。
潈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
(zōng)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
译文:小溪汇流成大河。浪涛滚滚惊山川。
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译文:泥石流铺天盖地。道路中断。对岸的牛马不辨形状。
饥从漂母食,闲缀羽陵简。
饥从漂母¹食,闲缀(zhuì)羽陵简。
译文:食品基本都是邻居的洗衣的老妇女供给,闲来无事就收拾阅读书简。
注释:¹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后遂用为典实。
园家逢秋蔬,藜藿不满眼。
园家逢秋蔬,藜(lí)(huò)¹不满眼。
译文:菜园里的蔬菜长的稀稀拉拉的。
注释:¹藜藿:野菜。
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
(xiāo)(shāo)¹结思幽,蟋蟀伤褊浅。
译文:蜘蛛到处布网,蟋蟀声声急噪憋屈。
注释:¹蟏蛸:小蜘蛛。
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
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xiǎn)
译文:厨房许久已经没有生火,砧板刀柄都长满了绿毛霉菌。
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
投箸(zhù)解鹔(sù)(shuāng),换酒醉北堂。
译文:扔下筷子,解开鹔鹴拿去卖了,换酒回来北窗下痛饮大醉。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
丹徒布衣¹者,慷慨未可量。
译文:知道丹徒的刘穆之吗?有朝一日,青云直上,不可限量。
注释:¹丹徒布衣:指南朝宋刘穆之。《南史·刘穆之传》:穆之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丹徒),少时家贫,常就岳家乞食。一日食饱求槟榔,其妻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及穆之为丹阳尹,召妻兄弟饮,至醉饱,令厨人以金盘盛槟榔一斛进之。后以指贫困未遇之士。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译文:也许有一天,我将用黄金的果盘,盛满槟榔,让你吃个痛快。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译文:我现在来求官,等我功成名就,我将拂衣而去,云游五湖四海三山。
此诗是李白三十岁时第一次入长安干谒时所作。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李白到长安,本拟通过张说、张垍父子引荐见玄宗以受重用,施展抱负,不意遭张氏父子冷遇,将他置于终南山下的“玉真公主别馆”,又遇淫雨连绵,生活艰难。诗人有受愚弄之感,故作此二首诗以抒其愤。

zhēngōngzhǔbiéguǎnzèngwèiwèizhāngqīngèrshǒu--bái

qiūzuòjīnzhāngguǎnfányīnzhòukāi

kōngyānxiāowàngzhōnglái

hūndiànchénchényōuhèncuī

qīngqiūwèibáijiǔyíngbēi

yínyǒngguǎnrénchénghuī

zhuóliáomiǎnshuíguìjīnglúncái

dànjiànxiègōngziliángāi

báiyúnyóujuǎn

tiānrényīnyángnǎijiāojiǎn

qiūlíndàojǐnghūnhéngjuéyǎn

wǎngzhǐchǐsuìchéngshānchuānxiàn

zongzongbēnliūwénhàohàojīngzhuǎn

shāsāizhōngniúbiàn

cóngpiàoshíxiánzhuìlíngjiǎn

yuánjiāféngqiūshūhuòmǎnyǎn

xiāoshāojiéyōushuàishāngbiǎnqiǎn

chúzàoqīngyāndāoshēng绿xiǎn

tóuzhùjiěshuānghuànjiǔzuìběitáng

dānzhěkāngkǎiwèiliàng

shíhuángjīnpánjiànbīnláng

gōngchéngyáocāngzhōubàng

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
海南奇宝¹。铸出团团如栲(kǎo)(lǎo)²。曾到昆仑³。乞得山头玉女盆
译文:经海道南部女入一体奇异宝器,它被浇铸得圆圆如同柳编“栲栳”。琉璃曾也女入昆仑岛,如同索取华山产的玉女盆那样珍贵。
注释:¹奇宝:指大琉璃杯。²栲栳:用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亦称笆斗,类圆筐。这里形容琉璃杯圆大如笆斗。³昆仑:西王母所居神山。⁴玉女盆:仙女洗头之盆。亦以形容大琉璃杯。
绛州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
(jiàng)¹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²。海口如门³。一派黄流已电奔。
译文:深红色的州地,有位王仲翁老人,他能活一百岁,很顽强一下死不了。口大如门,一阵黄酒迅快、轻易地下肚了。
注释:¹绛州:今山西新绛县。²推不倒:不倒翁意,谓长寿。³海口如门:夸张王仲翁口长得大。⁴一派黄流:犹言一条黄河,此为形容王仲翁饮酒之豪状。

  词的上片,描叙以珍贵的酒器敬劝王仲翁酒,突出友情重于‘‘琉璃”。“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特写琉璃酒器的奇、贵、精、大。“奇”在于它五光十色: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贵”在于它是从海的南部传来的“宝”物;“精”在于它系以液态非金属材料浇“铸”而成的;“大”在于它形异团团,大如“栲栳”。奇贵精大综合体现了“琉璃”酒杯所含的份量,即具有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和礼仪象征性价值。词人重于友谊和真情可见一斑。“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又进一层地渲染东坡对王仲翁的珍贵友情。这种酒杯曾经海上丝绸之路流人昆仑岛,将海外和海内连成一片,它的意义不亚于从华山索取明星玉女的洗头盆那样珍重。东坡将自己与王仲翁置身于仙境中,仙山上,浴仙盆,玉女间,服玉浆,生活够理想化、浪漫化了。尤其盆水“碧绿澄沏”可谓他们友情纯洁的象征。从上可以窥见词人晚年仍向往着复朝的美好前景。

  词的下片,以因果之笔,描绘王仲翁狂饮之雄姿,从而进一步祝愿王健康长寿。“绛州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人贵养身有道。深红色的儋州土地是荒漠贫瘠的典型表现。竟然出现了百岁老人王仲翁。他的养身之道在于“痴”和“顽”,即不问世事和苦练身体。于是他筋骨强壮,无论什么去颠仆他、推搡他,他是巍然而不倒的。这是极为可贵的财富,词人或许从中获得比“琉璃”杯还珍贵的教益。“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王仲翁的狂饮雄风令人生畏。正因为他“痴顽推不倒”,所以他才有“海口”般的酒量,“门”窗般的胆量,“黄流”下肚如同“电奔”,且是“一派”,好一个“一派黄流”的老年狂,但愿王仲翁永葆青春,健康长寿。“海口”、“门”、“派”和“电奔”四个比喻夸张词,巧妙组合,一幅《老翁狂饮图》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令人产生轻松、痛快之感。词人语言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

  全词,截取劝酒时出现的两个镜头,一是大琉璃酒杯,一是王仲翁狂欢,侧面反映了词人与朋友的友谊和真情是何种的珍贵与纯洁。大概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从词轻快、诙谐、戏谑的语调中,摸到了词人此时醉以忘神、乐而忘忧、旷达天真心灵的脉搏。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234-1236页

jiǎnlánhuā··liúbēiquànwángzhòngwēng--shì

hǎinánbǎozhùchūtuántuánkǎolǎocéngdàokūnlúnshāntóupén

jiàngzhōuwánglǎobǎisuìchīwántuīdàohǎikǒuménpàihuángliúdiànb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