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分曹直,严城隔几层。
予惭批凤诏,君叹守萤灯。
病骨羸漳浦,官书蠹羽陵。
无嫌学舍冷,文字比清冰。
寒夜分曹直,严城隔几层。
予惭批凤诏,君叹守萤灯。
病骨羸漳浦,官书蠹羽陵。
无嫌学舍冷,文字比清冰。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 11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zhì)¹²蓬莱³,朝车回紫陌(mò)
译文:羽扇在蓬莱宫中收起,朝车从京城大道返回。
注释:¹雉扇:即“雉尾扇”,用野鸡毛做成的宫扇,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²合:闭合,收拢。³蓬莱:唐宫名,原名大明宫。⁴朝车:古代君臣行朝夕礼及宴饮时出入用车。⁵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¹宅。
译文:深院聚集着嘶鸣骏马,说要宴饮在王宫豪宅。
注释:¹金张:汉时金日磾(dī)、张安世二人的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因用为显宦的代称。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
燕娥¹²(zhī)³,低鬟(huán)若无力。
译文:燕地美女捧酒杯侍奉,发髻低垂似娇羞无力。
注释:¹燕娥:燕地的美女,指侍女。²奉:通“捧”。³卮酒:犹言杯酒。⁴低鬟:犹低首,低头。用以形容美女娇羞之态。
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
十户手胼(pián)(zhī)¹,凤凰钗一只。
译文:十户农民手脚磨出茧,只能挣来凤凰钗一只。
注释:¹胼胝: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色。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¹色。
译文:高楼上凭栏一同下望,日照罗衣华艳的颜色。
注释:¹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一作“罗绮”。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笑指负薪(xīn)¹人,不信生中国²
译文:嬉笑着手指砍柴的人,不信他们也生在中国。
注释:¹负薪:背负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²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这是一首以写宴会为中心的诗,主旨在于讽刺过着奢华生活的达官贵人们对于民生疾苦的惊人的无知。题目中用了一个“古”字,诗作中用了汉朝著名的官僚世族金、张两个大姓,都是以汉寓唐、借古事以写时事的意思。

  开头四句,不直接写人,但写了上朝的气派,下朝的喧闹。头两句写退朝,从皇帝与臣子两面写出:蓬莱宫中的仪仗已经收起来了,大路上滚动着朝罢归来的车子。三、四句写朝罢无事,便聚集到一起宴饮取乐。在开头这四句中,不直接写人,但有车马,有重门,又上朝,又宴饮,可以想见其中活动的人物既富且贵的气派,读者可以从中推想出身处其中的人过着多么奢华的生活。

  中间四句写宴饮席上的盛况。先通过写侍女的娇艳来写宴会的盛况。宴席上有侍女把酒侍候。“低鬟若无力”是极写捧酒美女娇羞婀娜的仪态。由“低鬟”,又写到鬟髻上凤凰花饰的金钗。再写出一个有强烈对比性的画面:“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胼胝”指手掌上磨成老茧。诗人仿佛指着金钗在说:“别看它小,那是十户人家辛勤劳动的血汗结晶啊!”这四句用笔十分干净:写宴席,只写了送酒的美女;写美女,除了表明她的身份,让她捧上酒器以外,只写了她低鬟时所见的那一支金钗。由金钗足以想见美女之燕雅,由捧酒美女之燕雅也就更可想见座客之燕贵与宴席之丰盛了。这种“烘云托月”的侧面描写,是运用得很成功的。

  末四句写宴罢后的消遣。酒醉饭饱,不免要游目骋怀一番。一个“齐”字,表明凭栏下视的是许多人。阳光下,他们的罗绮华服显得格外耀眼。当樵夫从燕楼附近经过时,贵官们带笑指点着议论起来,不相信国中竟然还有这样的穷苦百姓。最后这四句用空间上的燕低显示出富豪与百姓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将全诗推到了全新的境界,诗人在展示了这些上层官僚养尊处优的生活之后,又进而揭示了他们精神世界的极端空虚与愚昧无知。同时也能在其中看到作者的“一把辛酸泪”。

  在艺术上,这末四句也是全诗最有光彩的地方。诗人让人物现身说法,登台表演:让“手胼胝”的樵夫出现在画面上,让满座燕朋一齐涌向楼头。诗人唯恐艺术效果不佳,还布置了聚光灯──“日照”,让这一帮达官贵人们在光天化日下亮相、表演。在“日照”下,读者不仅见到了这些人耀眼的服饰,而且还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看透了他们卑劣的灵魂。

  《古宴曲》在艺术结构上达到了很燕的水平。作品以时间为主线,顺序写出朝罢赴宴、燕娥捧酒、登楼下视三个画面。同时又以空间为副线,由远及近写来。朝罢赴宴由远景转为近景,至燕娥捧酒进一步推成特写,然后又将镜头摇过,转换成登楼下视的画面。全诗以四句为一个单位,逐步推进,最后形成燕潮,以人物现身说法的轻快笔法完成了作品严肃的讽刺性的主题。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70-1271
庚辰(1040年,即康定元年)诏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责郡吏;郡吏畏,不敢辩,遂以属县令。互搜民口,虽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岂助圣上抚育之意耶?因录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采诗者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译文:谁说我们种田人快乐?春天欠下的赋税,秋天还没交足。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xū)¹扣我门,日夕²苦煎促。
译文:乡中的小吏敲打着我的大门,日日夜夜狠狠逼迫催促。
注释:¹里胥:地保一类的公差。²日夕:朝夕;日夜。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lào)¹多,白水²高于屋。
译文:今年盛夏雨水非常的多,大水涨得高过房屋。
注释:¹流潦:“潦”同涝,指积水。²白水:这里指发洪水。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shū)¹,蝗又食我粟(sù)
译文:水已经淹没冲走了稻菽,蝗虫又吃光了粱粟。
注释:¹菽:豆的总称。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¹复版录²
译文:前月诏书下达,挨家挨户把户口登录。
注释:¹生齿:人口。²版录:在簿册上登记人口,称版录。版,籍册。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版录;
三丁藉一壮,恶使¹操弓韣(dú)²
译文:三个中间要抽一个,迫使去做弓手编入军伍。
注释:¹恶使:迫使。²弓韣:弓和弓套。
三丁藉一壮,恶使操弓韣。
州符¹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译文:州里的命令十分严厉,老吏拿着鞭子不断催着上路。
注释:¹州符:州府衙门的公文。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¹,惟存跛(bǒ)无目²
译文:只剩下跛子与盲人,就算是小孩与老人也不放过。
注释:¹艾:五十岁叫艾。这里指超过兵役年龄的老人。²无目:瞎眼。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
田闾¹敢怨嗟(jiē)²,父子各悲哭。
译文:村里人谁敢叹气抱怨?父子各自悲伤痛哭。
注释:¹田闾:田间,乡间。这里指乡里人。²怨嗟:怨恨叹息。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¹焉可事?买箭卖牛犊²
译文:田里的活怎么去干?为了买箭早就卖了牛犊。
注释:¹南亩:指农田。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²“买箭”句:汉代龚遂为渤海大守,教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见《汉书·龚遂传》)。这里反用这个故事。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chēng)(fǒu)¹空无粥;
译文:怨愁之气化作连绵秋雨,锅子瓦罐空空吃不上一顿粥。
注释:¹铛缶:锅和罐。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¹
译文:盲人跛子如何耕种?死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注释:¹迟速:慢和快;缓慢或迅速。意思是是迟早的事。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¹²君禄³
译文:我听老农的话十分惭愧,白白地拿着朝廷的俸禄。
注释:¹徒尔:徒然。²叨:不配享受的待遇而享受了叫“叨”。³君禄:指官俸。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¹》,刈(yì)²向深谷。
译文:还不如弃官回乡,打柴种田在深山大谷。
注释:¹归去来:辞赋篇名。晋陶潜所作的《归去来兮辞》。²刈薪:砍柴。刈,割。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这首诗反映了北宋田家生活的痛苦。1040年(康定元年)六月,为了防御西夏,宋仁宗匆匆忙忙地下诏征集乡兵,加强戒备。而官吏们借此胡作非为,致使人民未遭外患,先遇内殃,上下愁怨,情景凄惨。田家的语言,浅显通俗,共二十四句,每四句写一件事,层层进逼,所述被逼租、遭水蝗灾害、征为弓兵、遭鞭扑、卖牛、饥饿等,都饱含血泪,令人惨不忍睹。诗的构思和立意,都直接继承了杜甫的“三吏”、“三别”,焕发着现实主义的光芒。

  开头四句是说,谁讲田家快乐呢?春天的租税,到秋天还未能交足。地保、里长敲打我家的门,正没早没晚地催迫交税呢。这四句写租税的繁重,田家感叹春税到秋都未能交完,而催促又急,痛苦可知。次四句写在水灾、蝗灾的侵袭下,秋收难有指望。盛夏五、六月,内涝成灾,白水比住房还高,豆类、谷类都受到严重的灾害。作者此时在河南襄城县做县令,这里靠近许昌,池临汝河。河水涨时,河岸里面即就形成内涝;河中之水常常高过堤岸下的人家居屋。这四句写灾祸频仍,因而田家处境更加悲惨。接着“前月诏书来”以下八句,是诉说除了租税剥夺和天灾威胁之外,兵役又带来严重的灾难。就在1040年夏天,西夏攻宋,朝廷增置河北、河东、京东西诸路弓手,襄城地处京西路,之前朝廷诏书下来登记人口,三丁抽一壮丁(“三丁籍一壮”,即指三丁抽一),强迫人民操持弓箭。当时州里又下了公文,严紧地催迫,老吏拿着鞭子和敲朴,到乡下来搜索,连老年和幼年,也都在抽兵之列。幸免于役的,只有跛子和瞎子。这八句写官吏变本加厉地为非作歹,抽丁太滥,造成田家都无壮丁在室,情况倍加凄惨。

  下面“田闾敢怨嗟”以后八句,写在兵役、租税、水灾等灾难的煎逼下,田家生活艰难,欲诉无门,走投无路。诗中先写:面临重重追迫,田家哪敢怨嗟,只有父子相持悲哭。种田地哪还再有指望,为了买下弓箭,只好把牛犊卖掉。次写淫雨不止,天意愁怨,锅子里、罐子里连稀粥都装不上了。瞎子和跛子都没有劳动力,不能耕种,死亡只在早晚之间了。这八句总写人祸、天灾给田家带来的苦难。以上各节,全是田家自诉之语。是诗的第一部分。

  结尾四句,是作者听了田家语所兴的感慨。也是诗的第二部分。“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作者是地方官,听完田家悲酸的诉说,感到内心的惭愧。他自己身为县令,徒然受到从人民身上剥夺来的官俸的供养,却不能为人民解除忧患,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只好吟诵《归去来辞》,学陶渊明弃官归田,回到深山幽谷,砍伐薪柴,自食其力。全诗朴质无华,感情深厚。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作者为诗,正是继承了这样的光辉传统。作者论诗以平淡自励,力挽北宋初期西昆体所形成的华而不实的诗风,对于转移诗坛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唐代诗人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作者这首诗的结尾四句,和韦诗同样感人。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80-82页
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7年5月1日:第25-26页
了然知是梦,既觉更何求。
了然¹知是梦,既觉更何求。
译文:彻底明白了人生只是一场幻梦,既然已醒还有什么好去索求?
注释:¹了然:明白。
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休。
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jìn)休。
译文:死了以后埋进孤零零的峰峦,如同灰烬随风而去一把火也就算化作乌有。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译文:云朵不见了天上才会有空旷的碧蓝,寰宇静下来月亮的光华更如水倾流。
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
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
译文:免了吧各位徒弟们,不必再时常到这里凭吊禅师石头。

  首联“了然知是梦,既觉更何求?”是说明自己已经参破生死根本,彻底明白人生不过一梦。如今,既然大梦已醒,还有什么欲望和追求呢?因此他接着写道:“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休”,这可以做两种解释。一是死了施行出家人的火葬,化做灰烬,埋进孤坟。一是死后埋葬到孤零零的山中,如同火尽灰扬一样,都是同样一个空空的结局。

  李白有诗句,曰:“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只有这样无牵无挂,才有可能领悟自性,达到第三联所描绘的境界:“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云彩消失了,才能露出碧蓝的天空;天宇平静了,月亮才能洒下清辉,宛如排除一切杂念,自性妙道才能显现一样。有了“无”才有“在”;有了静”才有“流”;有了一无所求,才有自性妙道的呈现,其中体现的是禅家的般若智慧。

  “天静月华流”一句,实在是神来之笔。古代诗中常有“月光如水”的描写,已经非常形象地道出了月光的清凉可爱,而“月华流”则又进了一步。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月亮的清辉洒向天地时的景象。这动态的美,抓住了。月光如水”这个“水”字的特征,比他人更胜一筹。

  齐己在晚唐颇有些名气,特别是他的咏梅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经郑谷改了一字(“数”改为“一”),齐己便谦逊地拜郑谷为师,千古传为佳话。既然能以一字拜郑谷为师,可以想见他很注意炼字功夫。“天静月华流”,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精工入神的句子。

  末尾两句:“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石头”,指盛唐时著名禅师石头希迁和尚,死后门人为之建塔。作者认为这也没有必要,再一次强调生死当一无挂碍,以回应全篇。

参考资料:
1、 王志远,吴湘洲.禅诗今译百首.北京:1992,今日中国出版社:14-16

qiǎn--

leránzhīshìmèngjuégèngqiúfēnghuīfēijìnxiū

yúnkōngzàitiānjìngyuèhuáliúmiǎnyǒuzhūshíláidiàoshítóu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墠(shàn)¹,茹(rú)(lǘ)²在阪(bǎn)³。其室则迩(ěr),其人甚远。
译文:东门附近的郊野平地,茜草沿着山坡生长。他家离我很近,人却像在远方。
注释:¹墠:经过整治的郊野平地。²茹藘:草名。即茜草。³阪:小山坡。⁴迩:近。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东门之栗(lì)¹,有践²家室³。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译文:东门附近种着栗树,房屋栋栋整齐排列。哪里是不想念你?是你不肯亲近我。
注释:¹栗:木名。²有践:同“践践”,行列整齐的样子。³家室:房舍;住宅。⁴不尔思:即不思尔。不想念你。⁵不我即:即不即我。不亲近我;即:走进,接近。

  这首诗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四句。这是一首男女对歌言情的诗篇。男子由茹藘起兴,表达了自己对心中女子的爱慕之情;女子巧妙地以思家室作答,从而表明自己正期待着男子的爱情。

  首章前二句,赋中有兴。点明了实地,展现了女家住所的特定环境。通过这幅明洁而富有生意的画面起兴,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端庄大度和丰盈美丽的风采。同时,也含蕴了小伙子凝神相望、思潮起伏的情态;广场空阔,毫无遮掩,一切景象,尽收眼底,从中得到了莫大的慰藉,又生发出无限的惆怅。因之后二句由景人情,展示小伙子烦忧的心境。“其室则迩,其人甚远“,正是咫尺天涯,莫能相近,其中自有无限的难言之痛

  有践家室,犹今谚语所称“好好人家”。次章变换场地,由女主人公登场,另是一番景象。前二句写景,一排排屋舍俨然的美好人家就坐落在城东那片高大的栗树丛中。从姑娘心目中的这幅繁茂的、欣欣向荣的图景来看,自是景中有情,它暗示了恋人的英俊与善良,是个理想的对象。其中也蕴含着美好的憧憬热烈的期待。后二句转人言情,正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姑娘在向意中人倾诉自己的爱慕之情忠贞之志也在埋怨小伙子近来为什么不来到自己身边表明心迹,因而姑娘感到孤独彷徨,她在哭泣,她在忧伤,她在饱尝着爱情遭受挫折时的无限悲苦。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指出:“就首章而观,日室迩人远者,男求女之词也。就次章而论曰:‘子不我即’者,女望男之心也。一诗中自为赠答而均未谋面。”一方在追求,一方在盼望,两种图景,一样心愿。本来是好端端的美满姻缘,却遭到某种社会原因的阻挠,使得这对恋人深深地陷入烦恼与忧郁之中。男女青年热恋中可望不可及的内容,在《诗经》中是屡见不鲜的,但这首诗却通过两个不同的典型场景,让男女主人公分别登场,在望而不见的特定环境中倾诉衷曲,有境有情,充分表现了双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真实情义。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74-175
2、 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主编.诗经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214-215

dōngménzhīshàn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dōngménzhīshàn zàibǎn shìěr rénshènyuǎn 
dōngménzhī yǒujiànjiāshì ěr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qióng)¹白兔,东走西顾。
译文:被你抛弃而被迫出走,犹如那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又往西顾。
注释:¹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译文:旧的衣服不如新的好,人还是旧人更胜新人。

  这篇最初见于《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九,题为《古艳歌》,无作者名氏。明、清人选本往往作窦玄妻《古怨歌》。《艺文类聚》卷三十记窦玄妻事云:“后汉窦玄形貌绝异,天子以公主妻之。旧妻与玄书别曰:‘弃妻斥女敬白窦生:卑贱鄙陋,不如贵人。妾日已远,彼日已亲。何所告诉,仰呼苍天。悲哉窦生!衣不厌新,人不厌故。悲不可忍,怨不自去。彼独何人,而居是处。’”并不曾提到窦玄妻作这首歌。今仍从《太平御览》。这首诗是弃妇诗,上二句比喻自己被出而终恋故人,下二句是说服故人也应该念旧。

  乐府《古艳歌》:“茕茕(孤独,无依靠)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首诗的前两句即以动物起兴,兴中兼含比喻。写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又往西顾,虽走而仍恋故人。后两句是规劝故人应当念旧。

yàn

míng liǎnghàn 

qióngqióngbái dōngzǒu西 
xīn 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