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栏明绿水,古柳照斜阳。何处偏宜望,清涟对女郎。
朱栏明绿水,古柳照斜阳。何处偏宜望,清涟对女郎。

sānqiáoshī··yòuyuǎn--ōuyángxiū

zhūlánmíng绿shuǐliǔzhàoxiéyáng

chùpiānwàngqīngliánduìláng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 11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江南孟夏¹天,慈竹²笋如编。
译文:初夏时的江南,慈竹长得又多又密,就像编排好的队伍一样。
注释:¹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农历一年四季中的每个季节都有“孟”、“仲”、“季”的排列。农历夏季的三个月即四、五、六月,分别对应称为“孟夏”“仲夏”“季夏”。²慈竹:竹名。又称义竹﹑慈孝竹﹑子母竹。丛生,一丛或多至数十百竿,根窠盘结,四时出笋。竹高至二丈许。新竹旧竹密结,高低相倚,若老少相依,故名。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shèn)¹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译文:天边出现了海市蜃楼的奇丽景象,近处蛙声一片,就像那正在合奏的管弦。
注释:¹蜃气: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着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现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以为蜃吐气而成,故称。

zhuàngjiāngnán ·mèngxià

jiǎyǎn tángdài 

jiāngnánmèngxiàtiān zhúsǔnbiān 
shènwéilóu shēngzuòguǎnxián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汉宫¹曾动伯鸾(luán)²,事去英雄可奈何。
译文:巍峨的汉宫辉煌壮丽,曾引发梁鸿的《五噫》之歌,惨痛的旧事已经过去,便是那英雄也无可奈何。
注释:都(dū):这里指金国的故都——中都燕京,就是今天的北京。自金海陵王完颜亮贞元二年(1153)把都城从上京(今属黑龙江哈尔滨)迁到燕京,至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燕京失陷,六十余年间,这里一直是金国的政权中心。¹汉宫:汉代宫廷,这里指汉章帝朝。²伯鸾歌:即《五噫歌》。东汉扶风平陵人梁鸿,字伯鸾,家贫博学,隐居霸陵山,以耕织为业。后因事进京城洛阳,见宫室华丽,便作《五噫歌》说:“陟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抨击朝廷的奢华,同情人民的劳苦。汉章帝听后很不高兴,下令搜捕梁鸿。梁鸿因而改名换姓,跑到山东一带隐居。诗中是借用这一典故来抨击金朝统治者骄奢淫逸,大营宫室而不顾人民疾苦,招致了亡国之祸。“事去”句:意思是说国家已亡,机会已失,已没有挽回的可能了。
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
但见觚(gū)棱上金爵¹,岂知荆棘(jí)卧铜驼²
译文:只看到觚棱上耸起了金雀,哪可道荆棘中倒卧着铜驼!
注释:¹“但见”句:借用班固《西都赋》中:“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雀”之意。爵,同“雀”。觚(gū)稜(léng),指宫阙上转角处之瓦脊成方形棱瓣之状。《西京赋》,写西京的壮丽辉煌,穷奢极侈。诗里指中都燕京。²荆棘卧铜驼:据《晋书·索靖传》记载说,索靖遇事有远见,知道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说:“将要在荆棘中见到你了。”后来便用荆棘铜驼来形容亡国后的残破景象。铜驼,铜铸的骆驼,古代放置在宫门外,道路两边各有一只,夹道相向。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神仙不到秋风客¹,富贵空悲春梦婆²
译文:成仙长生之事已经轮不到秋风客,昔年的富贵徒然悲坏了春梦婆。
注释:¹“神仙”句:汉武帝迷信神仙之说,终日求仙服药,但也终究不免一死,因此说是“神仙不到秋风客”,也就是说成仙长生之事轮不到汉武帝。这里是借用这一典故来哀悼金朝皇帝。秋风客,汉武帝刘彻曾作《秋风辞》,因此后人称他为秋风客。这里是用来指代金朝的皇帝。²春梦婆:据赵德麟《侯鲭录》记载说,苏东坡晚年流放海南,曾身背大瓢在田野上行吟,遇一老太婆对他说:“内翰(指苏东坡)昔日富贵,一场春梦。”后人们便把这老太婆称为春梦婆。春梦,比喻人间荣华像春天的梦一样短暂。
行过卢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行过卢沟¹重回首,凤城²平日五云³多。
译文:我走过芦沟桥头,禁不住频频回首,这宫城在往日,五彩的祥云缭绕着几多。
注释:¹芦沟:就是芦沟桥,横跨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金代称芦沟河)上,始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成于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²凤城:这里指燕京。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很会吹箫,箫声引得凤鸟降临京城,因而称秦京城为丹凤城。后来便泛称京都为凤城。³五云:五色的云彩,古人认为是祥瑞。也用来指皇帝所在的地方。

  这首诗以汉代之事咏金朝,写金朝统治者当年在燕京大营宫室,招致亡国之祸感慨事过境迁,即使有英雄豪杰,也无可奈何了。

  首联破空而来,落笔不凡。汉宫曾经因为过度奢华而引来伯鸾的《五噫歌》,诗中赞叹了汉宫的雄伟壮观,但更多流露出的,是对豪奢宫殿旁民不聊生景象的哀叹。高亢激愤的歌声撼动了朝野上下,使得统治者闻之惊心。该诗一开始就引用了一个典故,以汉宫喻金朝,意在谴责金朝统治者过于奢华,不顾民生疾苦,大营宫室,招来亡国之祸事。而今时过境迁,即使当年的梁鸿再现,也已回天无力,徒唤奈何。

  颔联紧承首联,抨击当年金朝统治者只求豪奢,不知道亡国的惨祸将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诗人怀着凄怆的心情徘徊在金朝故都草一木、一砖一瓦俱在,但已物是人非,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涌上心头。看看宫殿高的瓦脊,上面仍然站立着象征吉祥富贵的金风,然而这宫殿的主人已沦为阶下之囚。前一句流露的是诗人的伤感无奈,后一句则蕴涵了锋芒:宫殿仍在,金凤依旧,而那些象征着皇权的铜制骆驼,不再威风凛凛地排列宫门两侧,却像他们的主人一样沦落,横卧在寒烟衰草之中,默默地成了沧桑巨变的见证。该联对仗精工,对比鲜明:“但见”句写眼前之景,“岂知”句忆往昔之事;“觚棱”是富贵繁华之所,“荆棘”乃荒芜凄凉之物;“上”处高位,“卧”为沦落。抚今追昔,诗人百感交集,心潮难平。

  颈联借用两个典故,一用“秋风客”借以指金朝的故帝,有伤悼讽刺之意;二用“春梦婆”,借以对金朝的没落命运表示悲伤。该联使用典故,借以哀叹金朝覆灭的命运,同时又寄托了遗山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诸多感慨:没有人能够逃脱死亡的最终结局,也没有永恒的荣耀和富贵,一切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感慨是深沉的,有着历史的厚重和哲理的意味。

  尾联对故都燕京的变迁表示无限的哀伤。离开燕京之后,诗人一路上心情郁闷,走走停停,频频回首:暮色中故国的景物依旧,燕京还是那样飘荡着吉祥的五色云朵,丝毫不因为江山易主而有所改变。诗人将浓重的伤感潜藏在淡淡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透露着心中的落寞悲凉。

  该诗在艺术上极为工炼纯熟,苍劲老道,警策凝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伤怀故国故都的深沉感情,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金)元好问著.《元好问集》:三晋出版社,2008.08:第90-92页
2、 本社编.《宋辽金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第476-477页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承宫¹,琅(láng)(yá)²姑幕人。少孤³,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¹⁰(chī)¹¹之。门下生¹²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qiáo)¹³执苦¹⁴,数¹⁵十年间,遂通其经。
译文:承宫,琅琊姑幕人,幼年丧父,在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的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书,传授的学生有上百人。承宫从他屋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因此忘记了他的猪,一心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还未回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去寻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学社内的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在那干苦活,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很多年后,最终精通了这本经书。
注释:¹承宫:东汉人。²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³少孤:少,年少;孤,丧父。⁴明:精通;懂得。⁵授:传授;教。⁶诸:所有的。⁷庐:屋,此指书舍。⁸好:喜欢,爱好,喜好。⁹怪:对......感到奇怪。¹⁰欲:想要,欲望。¹¹笞:用竹鞭鞭打。¹²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¹³樵薪:砍柴。¹⁴苦:干苦活。¹⁵数:几。
勤奋能使不能人有所作为。
学习须勤奋。
承宫的特点是好学上进,吃苦耐劳
学习要有毅力方可成大业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房。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房。
译文:去年秋天的十五的月亮,在今年秋天又照着雕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今春兰蕙¹草,来春复吐芳。
译文:今年春天的兰蕙芳草,明年春天还会吐出幽香。
注释:¹兰蕙:兰和蕙。皆香草。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¹
译文:悲哀的是人类生命的规律不同,不能像月缺复圆、花落重开一样,一旦生命凋谢,人生就永远消亡。
注释:¹销亡:消失。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帘屏既毁撤¹,帷席更施张¹
译文:人死后,生前用的帘幕屏障就被烧祭或撤去,新的帷帐代替了它们的地方。
注释:¹毁撤:撤除,毁掉。²施张:安放;铺陈。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译文:浮尘蒙蔽了虚设的座位,孤独的帘帐覆盖着空空的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万事无不尽,徒¹令存者伤。
译文:虽然知道万事都有尽头,人亡物空本是规律,可还是令活着的人徒增忧伤。
注释:¹徒:白白地。
游湘有余怨,岂是圣人心。
游湘有余怨¹,岂是圣人²心。
注释:¹余怨:留下怨恨。²圣人:旧时指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
竹路猿啼古,祠宫蔓草深。
竹路猿啼古,祠宫¹(màn)²深。
注释:¹祠宫:旧时祭祀先祖或先贤的庙堂。这里指舜庙。²蔓草:蔓生的杂草。这两句是说,舜庙掩没在竹林杂草丛中。
素风传旧俗,异迹闭荒林。
素风¹传旧俗,异迹²闭荒林。
注释:¹素风:素朴的民风。²异迹:不同寻常的痕迹。这里指舜帝流传下来的道德风俗。
巡狩去不返,烟云怨至今。
巡狩(shòu)¹去不返,烟云²怨至今。
注释:¹巡狩:帝王离开京城巡视各地。这里指舜帝南巡。²烟云:雾气。这两句是说,九疑山地处僻远,云海茫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