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烟薰透大夫松,胶国吹成赤鲩公。
龙尾研磨碎苍壁,鼠须飞动出晴虹。
谁言陈子草玄手,突过蒲家读墨功。
老我久无椽样笔,为君小楷注鱼虫。
麝烟薰透大夫松,胶国吹成赤鲩公。
龙尾研磨碎苍壁,鼠须飞动出晴虹。
谁言陈子草玄手,突过蒲家读墨功。
老我久无椽样笔,为君小楷注鱼虫。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47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
深居观元化¹,悱(fěi)²争朵颐(yí)
译文:隐居不出观察人群动静,人们愤愤地正争夺名利。
注释:¹元化:一作“群动”。²悱然: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
谗说相啖食,利害纷㘈㘈。
(chán)说相啖(dàn)¹,利害纷㘈(yī)㘈。
译文:彼此谗言诽谤相互侵害,利害攸关纷纷谎言相欺。
注释:¹啖食:吃;吞食。
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
便(pián)便(pián)¹说毗(pí)²,荣耀更相持。
译文:善于辞令趋炎附势之徒,为了荣耀富贵越发争执对立。
注释:¹便便:形容善于辞令。²说毗:大言以说,谄言以附。
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务光¹让天下,商贾(gǔ)²竞刀锥。
译文:务光辞让掉商汤的天下,行商坐贾竞争刀锥微利。
注释:¹务光:古代隐士。²商贾:行商坐贾,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译文:算了吧还是去采集芝草,千年万代与那短暂一时也没什么差异。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长空澹(dàn)¹孤鸟没,万古销(xiāo)²向此中³
译文: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注释:¹澹澹:广阔无边的样子。²销沉:形迹消失、沉没。没:消失。销:同“消”,消散,消失。³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看取汉家何事业¹,五陵(líng)²无树³起秋风。
译文:请看那昔日的汉王朝何等壮阔的事业,如今的五陵原上树都没有了,只有秋风呼啸。
注释:¹事业:功业。²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为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约位于现在的西安市西北。³无树:没有树。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上联描写了乐游原的景色,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登临乐游原,只见孤鸟远飞;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惟有长空永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夕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对执政者的劝勉忠告。诗人在此展示了永恒的宇宙对有限的人事的销蚀,深感人世盛衰、兴亡迭代、终在无限的宇宙中归于寂灭,可见诗人感慨之深。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下联萧瑟凄凉,衰败的景色使诗人对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世沧桑发出由衷的感慨。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用典的修辞手法,凝练含蓄,反用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飞意”,言汉朝之英雄伟业皆已成历史陈迹,诗人内心对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驱除侵略者抱有崇高的爱国热情,感喟之情极深。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dēngyóuyuán

 tángdài 

chángkōngdàndànniǎo wànxiāochénxiàngzhōng 
kànhànjiāshì língshùqiūfēng 
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输租¹得钞²官更催,踉(liàng)(qiàng)³里正敲门来。
译文:缴了租税得到收据官府还派人催,里正踉踉跄跄忽然又来敲门。
注释:¹输租:缴了租。²钞:户钞,官府发给缴租户的收据。³踉跄:走路不稳的样子。⁴里正:即里长,古代乡里小吏,专管催督赋税。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
手持文书¹杂嗔(chēn)²,我亦³来营醉归耳!
译文:拿着收据看了看又是发怒又是笑,我来只不过是要找杯酒喝而已。
注释:¹文书:催租的文件。一说指上文的户钞。²杂嗔喜:又是生气又是高兴。嗔,怒,生气。³亦:只是,不过。⁴营醉归:图谋一醉以归。意即勒索。营,图求。
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床头悭(qiān)¹大如拳,扑破²正有三百钱。
译文:床头有个如拳头那么大的积钱罐,打破瓦罐取出攒下的三百文钱。
注释:¹悭囊:悭吝者的钱袋。此处指储蓄零钱的瓦罐,即“扑满”,取钱时须把罐打破,故下文说“扑破”。²扑破:取钱时把瓦罐打破。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不堪¹与君²成一醉,聊³复偿君草鞋费
译文:这点钱还不够让您喝醉一次,姑且给您算作补偿您的跑路费。
注释:¹不堪:不够。²君:指里正。³聊:姑且。⁴君:对里正的尊称。⁵草鞋费:行脚僧人有所谓“草鞋钱”,此指“跑腿费”,是公差、地保等勒索小费的代名词。

  这首诗,只八句五十六字,却有情节、有人物,展现了一个颇有戏剧性的场面,使人既感到可笑,又感到可恨、可悲。

  诗的前四句,写催租吏手拿公文,大摇大摆,又怒又笑,催租之外,索要酒钱。后四句,写农民拿出仅有的三百钱,不够差吏喝酒钱,权当草鞋费。这首诗揭露了催租吏向农民敲诈勒索的丑恶嘴脸,记叙生动,文字简约,明白如话。

  第一句单刀直入,一上来就抓住了“催租”的主题。全篇只有八句,用单刀直入法是适宜的,也是一般人能够想到、也能够做到的。还有,“催租”是个老主题,用一般人能够想到、也能够做到的单刀直人法写老主题,容易流于一般化。然而一读诗,就会感到不但不一般化,而且很新颖。这新颖,首先来自作者选材的角度新。请看:“输租得钞”,这四个字,已经简练地概括了官家催租、农民想方设法交清了租、并且拿到了收据的全过程。

  旧社会的农村流传着一句老话:“早完钱粮不怕官。”既然已经交清租、拿到了收据,这一年就可以安生了。诗人《催租行》的创作,也就可以搁笔了。然而不然,官家催租的花样很多。农民欠租,官家催租,这是老一套;农民交了租,官家又来催,这是新名堂。范成大只用“输租得钞”四个字打发了前人多次表现过的老主题,接着用“官更催”三个字揭开了前人还不太注意的新序幕,令人耳目一新。这新序幕一揭开,一个“新”人物就跟着登场了。

  紧承“官更催”而来的“踉跄里正敲门来”一句极富表现力。“踉跄”一词,活画出“里正”歪歪斜斜走路的流氓神气。“敲”主要写“里正”的动作,但那动作既有明确的目的性——催租,那动作的承受者就不仅是农民的“门”,主要的是农民的心。随着那“敲”的动作落到“门”上,就出现了简陋的院落和破烂的屋子,也出现了神色慌张的农民。凭着多年的经验,农民从急促而沉重的敲门声中已经完全明白敲门者是什么人、他又来干什么,于是赶忙来开门。

  接下去,自然是“里正”同农民一起入门、进屋,农民低三下四地请“里正”就座、喝水……这一切,都没有写,但都在意料之中。没有写而产生了写的效果,这就叫不写之写。在这里,不写之写还远不止此,看看下文就会明白。“手持文书杂嗔喜”一句告诉人们:“里正”进屋之后,也许先说了些题外话,但“图穷匕首现”,终于露出了催租的凶相。当他责问“你为什么还不交租”的时候,农民就说:“我已经交清了!”并且呈上官府发给的收据。“里正”接过收据,始而发脾气,想说“这是假的”,然而看来看去,千真万确,只好转怒为喜,嬉皮笑脸地说:“交了就好!我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是来你这儿弄几杯酒,喝它个醉醺醺就回家罢了!”通过“杂嗔喜”的表情和“我亦来营醉归尔”的语气,把那个机诈善变、死皮赖脸、假公济私的狗腿子的形象,勾画得活灵活现。

  催租吏一到农家,农民就得设宴款待。“里正”既然明说要尽醉方归,那么接下去,大约就该描写农民如何借鸡觅酒了。然而出入意外,作者却掉转笔锋,写了这么四句: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钱罐“大如拳”,极言其小;放在“床头”,极言爱惜。小小的钱罐里好容易积攒了几百钱,平时舍不得用,如今逼不得已,只好敲破罐子一股脑儿送给“里正”,还委婉地赔情道歉说;“这点小意思还不够您喝一顿酒,您为公事把鞋都跑烂了,姑且拿去贴补草鞋钱吧!”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下面当然还有些情节,却留给读者用想象去补充,这也算是不写之写。

  “里正”要求酒席款待,农民却只顾打破悭囊献上草鞋钱,分明牛头不对马嘴,但却不怕碰钉子、触霉头。因为“里正”口头要酒,心里要钱,农民懂得他内心深处的潜台词。何况,他口上说的与心里想的并不矛盾:有了钱,不就可以买酒吃吗?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跨越“里正”的潜台词以及农民对那潜台词的心照不宣,便去写送钱。“扑破”一句,实际上用了杜诗“径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的典故。扑破“悭囊”,不多不少“正有三百钱”,说明农民针对“里正”“醉归”的要求,正是送酒钱,却又不直说送的是酒钱,而说“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其用笔之灵妙,口角之生动,也值得玩味。

  这首诗的纪事,就不是寸步不遗,而是大幅度的跳跃,同时又“气象联络”。八句诗四韵:“催”、“来”押平声韵,“喜”、“尔”押上声韵,“拳”、“钱”押平声韵,“醉”、“费”押去声韵。韵脚忽抑忽扬的急遽转换,也正好与内容上的跳跃相适应。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14-1015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译文:一支孤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被各种杂草所淹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¹月。
译文: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照耀,但很快就为秋天的到来而发愁。
注释:¹高秋:九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飞霜早淅(xī)(lì)¹,绿艳²恐休歇。
译文:等到飞霜早来之时,兰的生命怕是就要结束了。
注释:¹淅沥:雨雪细下的样子。²绿艳:指兰的叶和花。此处以修饰词代中心词。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译文:独处幽园,若无清风吹拂,它的香气有谁能知道呢?

fēngshíjiǔshǒu ·sānshí

bái tángdài 

lánshēngyōuyuán zhòngcǎogòng 
suīzhàoyángchūnhuī bēigāoqiūyuè 
fēishuāngzǎo 绿yànkǒngxiūxiē 
ruòqīngfēngchuī xiāngwèishuí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遥遥¹去巫峡²,望望³下章台
译文: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巫峡,一再瞻望着走下章华台。
注释:¹遥遥:形容距离远。²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一称大峡。西起四川省巫山县大溪,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因巫山得名。两岸绝壁,船行极险。³望望:瞻望貌;依恋貌。⁴章台: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巴国¹山川尽,荆(jīng)门烟雾²开。
译文:过尽了巴国的山山水水,荆门在濛濛烟雾中敞开。
注释:¹巴国:周姬姓国,子爵,封于巴,即今四川巴县。汉末刘璋又更永宁名巴郡,固陵名巴东,安汉名巴西,总称三巴。²烟雾:泛指烟、气、云、雾等。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wēi)¹
译文:城邑分布在苍茫田野外,树林苍翠茂密,一望无际。
注释:¹隈:山水尽头或曲深处。“白云隈”,即天尽头。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今日狂歌客¹,谁知入楚来。
译文:今天我这狂傲的行客,谁知竟会走进这楚天中来。
注释:¹狂歌客:春秋时期楚国人陆通,字接舆,是位隐士,平时“躬耕以食”,佯狂避世不仕。孔子来到楚国,他唱着“凤兮”之歌讥讽孔子,所以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后常用为典,亦用为狂士的通称。

  这首《度荆门望楚》洋溢着年轻的诗人对楚地风光的新鲜感受。

  荆门,由于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吴蜀彝陵之战就曾发生在这里,自古有“荆楚西门”、“荆门十二碚”之称,也是诗人出川,乘流而下的必经之地。这一带,水势湍急,山势险峻,郭景纯《江赋》说:“虎牙桀竖以屹卒,荆门阙竦而盘薄。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雷呴而电激。”由此可见荆门山景观之胜。

  首联两句,是作者对自己行程的交代。诗首句“遥遥去巫峡”,“遥”远也,“遥遥”,远之又远。从梓州出发,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巫峡,巫峡居三峡之中,西起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东抵湖北巴东县渡口,全长九十里。过官渡口,至秭国,即“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多里也。”因此陈子昂诗中说:“望望下章台”,“望”,远看,“望望”,一再瞻看。诗人以两组叠字生动地表现他此时心情,巫峡已相去遥遥,家乡更远隔重山。初离故乡,乍入楚境,急切地要饱览楚国风光,因此望之又望。“下”,写出了长江水势,从李白诗句“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难理解“下”字的意义和力量。“章台”,《左传·昭公七年》:“楚子城章华之台。”楚之章华台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离湖上,也是陈子昂必经之地。“章华台”表明已入楚境。

  颔联分承一、二两句。“巴国山川尽”,度过荆门,生活了二十年的故乡巴蜀的奇山秀水此告别。这句不仅是对地理分界的一种说明,更是概写此行所历的巴蜀山川,包括雄奇险峻三峡在内,“尽”字中同样透露出与巴蜀山川告别的依依之情。“荆门烟雾开”,船未到荆门,远望两山对峙,但见烟雾缭绕,看不清前路;船过荆门,则烟消雾散,眼前豁然开朗,展现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开”字正传神地表达出“度荆门”后心胸豁然的那份舒展感和兴奋感。而这种豁然开朗的舒展感又和此前舟行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崖叠嶂,隐天蔽日”的险峻逼仄感正形成鲜明对照,“开”字的精切不移于此可见。

  颈联两句,诗人更具体地状写楚境胜地。“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两句,对“烟雾开”三字,作具体形象的描绘。城邑分畛域于苍野,可见人烟稠密,城邑不孤;树木断苍郁于白云,足见远树连天,碧野无际。诗人极目纵览,楚天辽阔,气象开阔舒展。

  尾联是对“度荆门望楚”全部感受的集中表现:“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古有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今有狂歌入楚之客,歌而过荆门。但“今日狂歌客”却显非昔日对现实不满的楚狂,而是对前途充满了美好憧憬的“狂歌”之“客”。“狂”字是对初次离乡“入楚”,走向人生广阔新天地的诗人欣喜欲“狂”的感情的集中揭示。诗写到这里,感情发展到高潮,诗也在“谁知入楚来”的逸兴飞扬、顾盼自得中结束。一结可谓淋漓尽致,神情飞越,颇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味道。用楚狂接舆歌凤典,单取其字面,且将“狂”“歌”“楚”三字巧妙地分置两句,表达与原典完全不同的感情。

  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由此读者可以比较全面地窥见诗人丰富的个性与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6-67

jīngménwàngchǔ

chénáng tángdài 

yáoyáoxiá wàngwàngxiàzhāngtái 
guóshānchuānjìn jīngményānkāi 
chéngfēncāngwài shùduànbáiyúnwēi 
jīnkuáng shuízhīchǔ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