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昨¹丹阳²王气销,尽将豪侈(chǐ)谢尘嚣。
译文:丹阳郡的王气黯然消沉,以往的豪华奢侈,兴盛之地,如今都已凋谢化为尘。
注释:京口:是江苏镇江的古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¹一昨:前些日子。²丹阳:指江苏镇江,唐代京口为丹阳郡。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
译文:当地的衣冠服饰已经不再是唐朝的式样,然而父老乡亲,依然可以津津乐道东晋时期的典故事迹。
万岁楼¹边谁唱月,千秋桥²上自吹箫。
译文:历尽沧桑的万岁楼边谁在伴月吟唱,千秋桥上有人自在的代箫。
注释:¹万岁楼:相传秦始皇在月华山下开凿过放生池,叫绿水潭。晋刺史王恭在山上建了一座万岁楼。此楼很出名,引来无数骚人墨客,成为感怀时事、去国还乡的极佳去处。²千秋桥:东晋平北将军王恭镇守京口,在城楼上建造万岁楼,下有千秋桥,寓意“千秋万岁”,并建有楼阁式石牌坊,石拱桥横跨漕河之上。
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
译文:世间兴衰,桑海桑田,唯一不变的是,青山依然巍峨耸立,垂杨花开叶落,江水潮起潮落。

  诗人登临京口,追思以前京口为战略要地,王气非凡,孙权在此建立霸业,刘裕北伐气吞胡虏,如今已经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感慨万千。开篇直抒,丹阳郡的王气黯然消沉,以往的豪华奢侈,兴盛之地,如今都已凋谢,变成荒丘,成为尘埃。

  当地的衣冠服饰已经不再是追寻唐朝的式样,然而父老乡亲们,依然可以津津乐道东晋时期的典故事迹。

  历尽沧桑的万岁楼边谁在伴月吟唱,千秋桥上有人自在的吹箫。无数骚人墨客在此感怀时事。

  世间兴衰,物是人非,然而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唯一不变的是,青山依然巍峨耸立,垂杨花开叶落,江水潮起潮落,静静注视着人间的兴衰变迁。

  诗人登临京口,登高望远,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忆昔过往,孙吴开国建都,安邦定国,王恭建楼修桥,兵强将勇,鼎盛繁华,一派奢华;如今却繁华不再,英雄作古,一切豪华奢侈都化为尘埃,唯余残垣断壁,父老乡亲们提起往事,记忆犹新,然而服饰连相近的唐代都不一样,桥上楼边有人吟唱吹箫,似乎在诉说着无奈,世间的沧桑变幻,令人惆怅,而唯只有青山绿树和潮水,不管人间兴衰,日复一日,相伴与共。

  《京口怀古》叙述了历史变迁,抒发诗人的人生感慨,豪放雄浑,含蓄深沉,空明洒脱,凝练隽永,意蕴深远,回味无穷,古今对比,艺术感染力极其强烈,颇有唐诗遗风,堪称怀古佳作。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京口怀古二首·其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丹阳郡的王气黯然消沉,以往的豪华奢侈,兴盛之地,如今都已凋谢化为尘。

当地的衣冠服饰已经不再是唐朝的式样,然而父老乡亲,依然可以津津乐道东晋时期的典故事迹。

历尽沧桑的万岁楼边谁在伴月吟唱,千秋桥上有人自在的代箫。

世间兴衰,桑海桑田,唯一不变的是,青山依然巍峨耸立,垂杨花开叶落,江水潮起潮落。

注释

京口:是江苏镇江的古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一昨:前些日子。

丹阳:指江苏镇江,唐代京口为丹阳郡。

万岁楼:相传秦始皇在月华山下开凿过放生池,叫绿水潭。晋刺史王恭在山上建了一座万岁楼。此楼很出名,引来无数骚人墨客,成为感怀时事、去国还乡的极佳去处。

千秋桥:东晋平北将军王恭镇守京口,在城楼上建造万岁楼,下有千秋桥,寓意“千秋万岁”,并建有楼阁式石牌坊,石拱桥横跨漕河之上。

赏析

  诗人登临京口,追思以前京口为战略要地,王气非凡,孙权在此建立霸业,刘裕北伐气吞胡虏,如今已经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感慨万千。开篇直抒,丹阳郡的王气黯然消沉,以往的豪华奢侈,兴盛之地,如今都已凋谢,变成荒丘,成为尘埃。

  当地的衣冠服饰已经不再是追寻唐朝的式样,然而父老乡亲们,依然可以津津乐道东晋时期的典故事迹。

  历尽沧桑的万岁楼边谁在伴月吟唱,千秋桥上有人自在的吹箫。无数骚人墨客在此感怀时事。

  世间兴衰,物是人非,然而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唯一不变的是,青山依然巍峨耸立,垂杨花开叶落,江水潮起潮落,静静注视着人间的兴衰变迁。

  诗人登临京口,登高望远,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忆昔过往,孙吴开国建都,安邦定国,王恭建楼修桥,兵强将勇,鼎盛繁华,一派奢华;如今却繁华不再,英雄作古,一切豪华奢侈都化为尘埃,唯余残垣断壁,父老乡亲们提起往事,记忆犹新,然而服饰连相近的唐代都不一样,桥上楼边有人吟唱吹箫,似乎在诉说着无奈,世间的沧桑变幻,令人惆怅,而唯只有青山绿树和潮水,不管人间兴衰,日复一日,相伴与共。

  《京口怀古》叙述了历史变迁,抒发诗人的人生感慨,豪放雄浑,含蓄深沉,空明洒脱,凝练隽永,意蕴深远,回味无穷,古今对比,艺术感染力极其强烈,颇有唐诗遗风,堪称怀古佳作。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京口怀古二首·其二
释仲殊

释仲殊

释仲殊,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俗姓张,名挥,仲殊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崇宁间自缢,事迹见《吴郡志》卷四二、《吴中人物志》卷一二、《栖真志》卷四。 ▶ 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美人浴,碧沼莲开芬馥。双髻绾云颜似玉,素蛾辉淡绿。
美人浴,碧沼莲开芬馥(fù)¹。双髻(jì)(wǎn)云颜似玉²,素蛾辉淡绿³
译文:美人洗浴以后,碧绿的池塘里莲花开放,散发出芳香。她的两股发髻盘成云朵,容貌就像美玉一样;脂粉被洗淡了,露出了素净的蛾眉。
注释:¹芬馥:香气浓盛。沼:水池。芬馥:香气浓盛。²“双髻”句:描写女子美丽的容颜。髻: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绾(wǎn)云:形容女子挽起的头发浓密如云。颜似玉:比喻女子面容洁白美好。“³“素蛾”句:形容女子双眉之美。素娥:淡而细长的眉毛。蛾须细长而弯,古人用以喻指女子之眉。素:自,淡。淡绿:古时女子以青黛画眉,色青黑,故称“绿”。“淡绿”指眉色浅淡。
雅态芳姿闲淑,雪映钿装金斛。水溅青丝珠断续,酥融香透肉。
雅态芳姿闲淑¹,雪映钿(diàn)装金斛(hú)²。水溅青丝³珠断续,酥(sū)融香透肉。
译文:她的姿态文雅美丽,雪白的肌肤与嵌着金花的容器相互辉映。头发上的水珠断断续续地溅了下来,脸上的油脂被融化了,浸透肌肤散发出香味。
注释:¹“雅态”句:形容女子姿态文雅美好。闲:同“娴”,文雅。闲淑:文雅美好。²“雪映”句:女子洁白的肌肤与量水的金斛互相映衬,愈显女子肌肤之美。雪:比喻女子肌肤洁白无瑕。钿: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钿装金斛:以金花装饰的量水器。斛:量器。此指量水之器。³青丝:乌黑的头发。⁴酥:搽脸的油脂。

  这首词写出浴后的美人,将女子出浴后的美貌和娇绾刻画得尽绾极妍,十分生动传神。

  开篇首句“碧沼莲开芬馥”是写景,写池塘里莲花开放、飘散芳香,以环境烘托女子之美;也可视为是用象征的手法,写浴中的美人。

  “双髻”二句从发型、容貌和眉毛几方面写女子出浴后的美貌;“雅绾”二句写她出浴后姿绾的优雅和肌肤的雪白,其中“雪映钿装金斛”将浴女头上首饰与雪白肌肤映照,画面细致活脱,光彩照人。

  末二句“水溅青丝珠断续”先写美人长发在碧水中濯洗,生动传神,颇富生活真是的清韵;“酥融香透肉”则透过视觉、嗅觉、味觉的通感,表现美人诱人的神情,其描画女性人体美的直觉,穷其精妙,可与西方人体油画名作库尔贝的《波中之女》并读。

  该词写女子碧莲池中沐浴的情景,美而不俗,艳而能雅。在封建礼教的时代,这是篇大胆的逆经叛道的作品。另有观点认为:作者对双鬟,金斛,青丝不惜重笔精美刻画,生生描绘出一个香艳诱人,尽绾极妍的美娇娃。然而最后一句“酥融香透肉”赤裸裸解释了作者之意,不过是把女性当做一种一饱眼福的风景,勾起性欲的玩物来描写。这种“男子作闺音”实际上是男权社会中对女性赏玩控制的文学宣示。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主编 顾农 徐侠著.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花间派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561
2、 竹窗簃 词学论稿.沈家庄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223

jīnmén··měirén--yánxuǎn

měirénzhǎoliánkāifēnshuāngwǎnyúnyánshìéhuīdàn绿

tàifāng姿xiánshūxuěyìngdiànzhuāngjīnshuǐjiànqīngzhūduànróngxiāngtòuròu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rùn)潘郎,又是何郎婿(xù)。记取钗(chāi)¹新利市²,莫将分付东邻子³
译文:送别的酒劝你一醉方休,清秀而丰润的潘郎,你是哪家的郎婿?记住美人与升官所赏的喜钱,不要交给东边邻居好色的小人。
注释:¹钗头: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结住头发的称“钗子”。钗头系钗的首端,多指钗。这里代指美女。²新利市:仕庆所赏得的钱,这里代指升官所得赏钱。³东邻子:东边邻居好色之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回首¹长安²佳丽³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yú)名字。
译文:忆起京城那个美女密集的都市,我是英俊潇洒的不一般的人物。为向青楼女子寻觅往日风流韵事,在妓院的墙上还留着名字。
注释:¹回首:回顾,忆起。²长安:古都。这里泛指京都。³佳丽:美丽的女子。⁴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这里代指妓院中的女子。⁵花枝缺处:妓院,白居易《长安道》诗:花枝缺处青楼开。

  上片,以“酒”为媒体,写苏轼对潘大临的嘱咐与期望。“别酒劝君君一醉”,写饯行。“别酒”,象征深情厚谊。“劝君”,情谊非同寻常。一杯,君醉了。再一杯,自己也醉了。醉后吐真言:“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第二、三句选择人生两大事进行议论:一是“学而优则仕”。二是“书中自有颜如玉”。文人过考,面临两大话题。每每提及,倍觉亲切自然。“清润”二字,饱含着苏轼对潘大临青春美的赞赏之情。“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以史实为教训,苏轼叮嘱潘大临要记取:仕庆得到的赏钱与此而幸遇的美女是珍贵的,千万不要轻易丧失于东邻的好色之徒手中。可谓语重心长,语短情长。

  下片,以梦幻、假想之笔,写苏轼以自己还未赴试人仕的美妙人生构想来激奋潘大临的功名心。“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以假想之笔,写了以往应试入仕之人的的美好回忆。“长安”京都,政治中心,处处都有“佳丽地”。多少“三十年前”的妙龄仕途男子,出入于繁华的“佳丽地”,常常发出幽悱的咏叹:“我是风流帅”。一个“风流帅”,一语双关,说政治上出人头地。神情上英姿潇洒。苏轼赴试将近20岁,即将赴京参试的正茂风华,预想成为“风流帅”人物的一天定会到来。最后两句,满怀深情地对潘郎说:“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想当年,我未亲自出入“佳丽地”。但而今,我就要“功成名遂早还乡”,已不可能寻觅青楼旧事,更不可能在青楼墙上留名,而只能“记取”了。言下之意,你该有信心去实现试后的“黄金屋”和“颜如玉”的人生两大美愿。

  该词,写送潘大临赴省过考。以“蝶恋花”这一带有象征性意义的词牌,以“青楼”、“佳丽”这一带有显示性意义的题材,来嘱托、期望潘大临赴省参试获得成功。词中反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封建仕宦意识和性爱观念。这是苏轼思想上的一种时代局限性。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41-844

diéliànhuā··sòngpānlín--shì

biéjiǔquànjūnjūnzuìqīngrùnpānlángyòushìláng婿chāitóuxīnshìjiāngfēndōnglínzi

huíshǒuzhǎngānjiāsānshíniánqiánshìfēngliúshuàiwèixiàngqīnglóuxúnjiùshìhuāzhīquēchùmíng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悲风动中夜,边马¹(sī)且惊。
译文:悲凉的北风在半夜里呼啸,边地的战马被惊起而嘶鸣。
注释:¹边马:边地前线的战马。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壮士匣(xiá)中刀¹,犹作风雨鸣。
译文:壮士的宝刀在匣中发出风雨般的鸣叫声。
注释:¹匣中刀: 古人以刀剑在匣喻壮士不得志,刀剑有声,表示不平。
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
飞将不见期¹,萧条阴北征。
译文:北上抗清的事业受阻,如同李广一样英勇善战的飞将军不受重视,无法出征。
注释:¹期:期会,知遇,重视。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关河空杳(yǎo)(ǎi)¹,烟草转纵横。
译文:祖国大地笼罩在迷茫的云雾里,到处是寒烟衰草一片凄清。
注释:¹杳霭: 云气深远迷茫的样子。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译文:我披衣起来看这美好的夜色,银河西倾,天已将明。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译文:国忧至今尚未解除消释,用什么来告慰我平生报国之心!
这首五言古诗是《杂诗四首》中的第四首。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清军进入湘中,王夫之参加衡山义军抗清,兵败后,南走投奔广东肇庆的南明桂王政权,次年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被授于掌传旨、册封之职的“行人”职务。但桂王左右的一些官僚并不以国事为重,依然大搞党争。王夫之对此极为愤慨,曾上书劾奏王化澄党争误国,王化澄等人恨之入骨,想借机害他。王夫之乃北走桂林依瞿式耜。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桂林陷落,瞿式耜殉难,王夫之辗转逃回家乡。这首诗大约写于1648—1650年之间。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对酒当歌¹,人生几何²
译文: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注释:¹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²几何:多少。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pì)如朝(zhāo)露,去日¹²多。
译文: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注释:¹去日:过去的日子。²苦:患,苦于。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kǎi)当以慷(kāng)¹,忧思难忘。
译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注释:¹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唯 一作:惟)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¹。(唯 一作:惟)
译文: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注释:¹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jīn)¹,悠悠²我心。
译文: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注释: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²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但为(wèi)君故,沉吟¹至今。
译文: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注释:¹沉吟:沉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yōu)呦鹿鸣¹,食野之苹²
译文: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注释:¹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叫的声音。²苹:艾蒿。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我有嘉宾,鼓¹(sè)吹笙(shēng)
译文: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注释:¹鼓:弹。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明 一作:皎皎)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¹?(明明 一作:皎皎)
译文: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注释:¹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译文: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越陌度阡(qiān)¹,枉用相存²
译文: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注释:¹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²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䜩 一作:谈宴)
契阔¹谈讌(yàn)²,心念旧恩。(谈䜩 一作:谈宴)
译文: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注释:¹契阔:久别重逢。²讌:通“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译文: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喜鹊向南飞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绕树三匝(zā)¹,何枝可依?
译文: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注释:¹三匝:指三周,形容反复盘旋。匝,周,圈。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¹
译文: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注释:¹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吐哺(bǔ)¹,天下归心。
译文: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
注释:¹吐哺:吐出嘴里食物。极言殷勤待士。周公吐哺: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全诗分为四节,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们如何去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沉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94-196

duǎnxíng

cáocāo liǎnghàn 

duìjiǔdāng rénshēng 
zhāo duō 
kǎidāngkāng yōunánwàng 
jiěyōu wéiyǒukāng  (wéizuò wéi )
qīngqīngjīn yōuyōuxīn 
dànwèijūn chényínzhìjīn 
yōuyōu鹿míng shízhīpíng 
yǒujiābīn chuīshēng 
míngmíngyuè shíduō  (míngmíngzuò jiǎojiǎo )
yōucóngzhōnglái duànjué 
yuèqiān wǎngyòngxiāngcún 
qièkuòtányàn xīnniànjiùēn  (tányànzuò tányàn )
yuèmíngxīng quènánfēi 
ràoshùsān zhī 
shānyàngāo hǎiyànshēn 
zhōugōng tiānxiàguīxīn 
玉箫声断凤凰楼,憔悴人别后。留得啼痕满罗袖。去来休,楼前风景浑依旧。当初只恨,无情烟柳,不解系行舟。
玉箫声断¹凤凰(huáng)²,憔(qiáo)(cuì)人别后。留得啼痕满罗袖。去来休³,楼前留景浑依旧。当初只恨,无情烟柳,不解系行舟。
译文:在她居住的小楼上,再不闻玉箫吹响。自从与心上人分手后,她已憔悴得不成模样,衣袖上留下了泪痕千行。她在楼上走来走去,楼外依然是旧时的留光。那如烟如织的柳树,最惹起她的怨伤:只恨当初它们太冷漠无情,不懂得把他的坐船牢牢系住,让他不能启程。
注释:小桃红:越调曲牌名,多用来抒情写意。句式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共八句。¹玉箫声断:据刘向《列仙传》载,秦时有一萧史,擅长吹箫,其箫声甚至能将孔雀、白鹤等吸引过来。当时,秦穆公女儿弄玉也喜欢吹箫,与其结为夫妇。秦穆公建造了凤凰楼给他们居住。婚后,二人每日吹箫,竟将凤凰都吸引了过来。后来二人皆随凤凰而去。²凤凰楼:女子闺楼,对女子居楼的美称。³休:语末助词,无义。⁴浑:全然。⁵不解:不懂。

  前三句既以玉箫声断喻与恋人的分别,也以凤凰双栖、弄玉萧史的美满婚姻反衬自己的孤独。首句“玉箫声断凤凰楼”,可看做写实,但联系其中暗含的典故,更能体味作者用此句作为开篇的深意。“玉箫声断”这一典故,其中隐含着“人去楼空”的惆怅意味。曲中的女主人公并未如弄玉一般,与丈夫一起随凤凰仙去,从“憔悴人别后”一句即可看出,“玉箫声”其实是指代女子的心上人。“留得”紧接“别后”二字,文字上衔接得很细密,情感上则造成一种回环和转折。人既已离去,留下来的只是女子的空守、苦盼,以及“啼痕满罗袖”。作者没有直接写女子如何想念,而是通过袖上泪痕这个细节,将她的黯然神伤,以及难以自制的思念和孤独表现出来。

  最后几句女子又迁恨于烟柳无情,不知当初留系行舟,不让其离去,更道出了女子的无奈痴情。“去来休,楼前留景浑依旧”,这两句以人的“去来”与“留景”的“依旧”进行对比,这就使“离别”的主题得到了深化。留景不解人心,不管人间如何生离死别,它都只是一如既往地存在着,所以才使古往今来许多人发出“物是人非”的沉重慨叹。这首曲子中的女主人公也不例外。楼前浑然不变的景色,使她一次又一次地忆起离别之前和离别之时的情形,不断重温着伤心往事。女子记起心上人当初离开时,江岸边的“无情烟柳”兀自苍翠,却不懂得伸出青青枝条,留住远行人的脚步。一个“恨”字,点出女主人公的怨情和无奈。她不说恨自己留不住情人,只将这种悔恨托付于“烟柳”。这一方面是因为青翠如初的烟柳引起了她的离愁;另一方面,将人的心思投射于“无情”之物,也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短短数句,写得景物凄迷,深致有情。

  此曲构思独特,角度新颖层层展开,把一个“情”字表现得极为丰富、深刻。旧地重游、物是人非,最令人伤感,作者把当前的景和以前的情巧妙地联结在一起,以追忆的方式抒发对恋人的深情。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5
2、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517
3、 文菁.中国古典爱情诗词阅读辞典.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453

xiǎotáohóng··xiāoshēngduànfènghuánglóu--yángguǒ

xiāoshēngduànfènghuánglóuqiáocuìrénbiéhòuliúhénmǎnluóxiùláixiūlóuqiánfēngjǐnghúnjiùdāngchūzhǐhènqíngyānliǔjiěxíngzh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