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雨含烟暝不收,草根长见水交流。
爱君古锦囊中句,解道今秋似去秋。
池雨含烟暝不收,草根长见水交流。
爱君古锦囊中句,解道今秋似去秋。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7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皎(jiǎo)¹兮,佼(jiǎo)²人僚(liáo)³兮。舒(yǎo)(jiǎo)兮,劳心兮。
译文: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注释:¹皎:谓月光洁白明亮。²佼: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³僚:同“嫽”,娇美。⁴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⁵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⁶劳心:忧心。⁷悄:忧愁状。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liǔ)¹兮。舒懮(yǒu)受兮,劳心慅(cǎo)²兮。
译文: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注释:¹懰:体态轻盈的样子。《埤苍》作“嬼”,妖冶。²慅:忧愁,心神不安。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¹兮。舒夭绍²兮,劳心惨(cǎo)³兮。
译文: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注释:¹燎:明也。一说姣美。²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³惨:当为“懆(cǎo)”,焦躁貌。《集传》:“惨当作懆,忧也。”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陈地汉族民歌。是一首歌月怀人的诗。这诗描写一个月光下的美丽女子。每章第一句以月起兴,第二句写她的容色之美,第三句写行动姿态之美,末句写诗人自己因爱慕彼人而慅然心动,不能自宁的感觉。《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月出皎兮”,天上一轮圆月洒着皎洁的银辉,这夜色显得格外的美丽。这是写景,也是写情。这句交待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是在一个月光明丽的夜晚,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诱惑力,容易使人对景生情,发出许多美好的联想。同时,结合下句,这句又有着比兴的作用,以月光的美来比喻所爱人的美,是很恰贴的。

  “佼人僚兮”反映出这时在诗人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娇美的女子,引起他无限的爱慕和情思。天上有着皎洁的月光,地上有着娇美的女子,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圆,天惬人意。

  “劳窈纠兮”一句写诗人仔细端详女子时的感觉。在月光下,她不但显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么苗条、秀美,真让人神颠魄荡;而更吸引人的,是她还有一种气质美,她举止劳缓,雍容大方,性情安静,而这气比外表更富有魅力。“劳心悄兮”,此句是诗人自言其心情的烦闷。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象那雍容的举止,使得诗人一见钟情,而又无从表白,因而生发出无限的忧愁和感慨。

  这首诗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无限的情意,而让它作为背景来衬托,则女子的倩影愈发显得秀美。同时,月光朦胧下,一个线条优美的女子在缓缓起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种朦胧美的韵味。所以,这一景色很富有画意,而画意又渗透了无限的诗情。

  《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可谓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尤显缠绵婉约。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李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杜甫《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人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参考资料:
1、 骆玉明等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275-277页

yuèchū

míng xiānqín 

yuèchūjiǎo jiǎorénliáo shūyǎojiǎo láoxīnqiǎo 
yuèchūhào jiǎorénliǔ shūyǒushòu láoxīncǎo 
yuèchūzhào jiǎorénliǎo shūyāoshào láoxīncǎo 

金生砂砾,珠出蚌泥。叹兹窈窕,产于卑微。盼倩淑丽,皓齿蛾眉。玄发光润,领如螬蛴。纵横接发,叶如低葵。修长冉冉,硕人其颀。绮袖丹裳,蹑蹈丝扉。盘跚蹴蹀,坐起昂低。和畅善笑,动扬朱唇。都冶武媚,卓砾多姿。精慧小心,趋事若飞。中馈裁割,莫能双追。关雎之洁,不陷邪非。察其所履,世之鲜希。宜作夫人,为众女师。伊何尔命,在此贱微!
金生砂砾(lì),珠出蚌(bàng)¹。叹兹²(yǎo)(tiǎo)³,产于卑微。盼倩淑丽,皓齿窕眉。玄发¹⁰光润¹¹,领¹²如螬(cáo)(qí)¹³。纵横接发,叶如低葵¹⁴。修长冉(rǎn)¹⁵,硕(shuò)¹⁶其颀(qí)¹⁷。绮(qǐ)¹⁸丹裳,蹑(niè)¹⁹蹈丝扉²⁰。盘(pán)(shān)²¹(cù)(dié)²²,坐起昂低²³。和畅善笑²⁴,动扬²⁵朱唇²⁶。都(dū)²⁷武媚²⁸,卓砾(luò)²⁹多姿³⁰。精慧³¹小心³²,趋事若飞³³。中馈³⁴裁割³⁵,莫能双追³⁶。关雎(jū)³⁷之洁,不陷³⁸邪非³⁹。察其所履⁴⁰,世之鲜(xiǎn)⁴¹。宜⁴²作夫人⁴³,为众女师⁴⁴。伊何⁴⁵⁴⁶命,在此贱微!
译文:金子出于砂砾,珍珠出淤泥中的河蚌。可叹这窈窕女子啊,出身卑贱。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一对藏满笑意的酒窝、洁白的牙齿、修长的眉毛,透着贤淑善良和美丽。黑发光泽,颈项白嫩,大辫甩在后,沿着发际插了一圈小花,活像一个向日葵。身体修长,亭亭玉立,活脱脱一个美人坯子。素衣红裙,丝履在下。行走坐卧,起伏飘逸。随和欢畅,笑容满面,轻声细语。微扬朱唇。美丽绝伦,妩媚动人。聪明精细,处事谨慎,一旦动作,快速如飞。厨艺女工,首屈一指。心地纯正,无歪无邪。察其作为,举世罕见。 宜作皇妃,宜作女师。为何却是这般命运,处境如此低贱卑微!
注释:青衣:本指古代帝王、后妃的一种礼服,自汉以后,以青衣为卑贱者之服,故称婢为青衣。¹金生砂砾,珠出蚌泥:此句言金是从砂石中提炼出来的,珍珠是在泥土蚌中孕育出来的。这是古诗中的比兴手法,以引起下文。²兹:此,这个。³ 窈窕:美好的样子。这里用以指代美女。⁴产:《艺文类聚》作“生”。⁵卑微:卑下低微,指美女出身低微。⁶盼倩:形容女子顾盼生姿。“盼”,《初学记》作“盻(pǎn)”。⁷淑丽:贤淑美丽。⁸皓齿:洁白的牙齿。⁹窕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如窕须。¹⁰玄发:黑头发。¹¹光润:光泽。¹²领:颈部。¹³螬蛴:金龟子的幼虫。白色,圆柱状。古代常用以比喻女子颈部的白嫩。¹⁴纵横接发,叶如低葵:《艺文类聚》卷三十五与《全后汉文》无此两句。接,通“缉”。缉发,即编织头发。低葵:低下头的葵花,指发型。¹⁵冉冉:柔顺美好貌。¹⁶硕人:美人。¹⁷颀:修长的样子。¹⁸绮袖:有花纹的美丽的袖子。这里借指上衣,与下句裳(下衣)对应。袖,《艺文类聚》做“绣。”¹⁹蹑:踩。²⁰丝扉:丝鞋。²¹盘跚:同“蹒跚”,走路且摇且缓慢的样子;又,旋转的样子。²²蹴蹀:轻轻地移步。《说文》:“蹴,蹑也。”蹀,即蹀躞,小步貌。²³坐起低昂:即或坐或起,或低头,或抬头。²⁴和畅善笑:形容喜欢笑而且笑容自然,不做作。²⁵动扬:努起、撅起,形容嘴的动作。²⁶朱唇:形容少女红艳艳的嘴唇。²⁷都冶:美艳的样子。²⁸武媚:姿态美好的样子。²⁹卓跞:同“卓荦(luò)”,超绝,特出。³⁰多姿: 风情万种的样子。³¹精慧:灵巧聪明。³²小心:谨慎。³³趋事如飞:指做事手足轻盈快捷。趋事,做事。³⁴中馈:指妇女主持家中馈食供祭诸事。³⁵裁割:剪裁衣服,指女红。³⁶莫能双追:没有第二个人能赶得上。³⁷关雎:水鸟名,亦名王雎,传说雌雄皆有定偶,挚而有别。这里形容女子有关雎之贞洁。³⁸陷:陷入。³⁹邪非:邪恶非礼之事。⁴⁰履:践,指所作所为。⁴¹鲜希:稀少,少有。⁴²宜:适宜。⁴³夫人:古代命妇的封号。最早的一例是王莽封崔篆母师氏为义成夫人。这里泛指有品德善治家的妇女。⁴⁴女师:女子的楷模。⁴⁵伊何:为何,为什么。⁴⁶尔:你。
代无樊姬,楚庄晋妃。感昔郑季,平阳是私。故因锡国,历尔邦畿。虽得嬿婉,舒写情怀。寒雪翩翩,充庭盈阶。兼裳累镇,展转倒颓。昒昕将曙,鸡鸣相催。饬驾趣严,将舍尔乖。蒙冒蒙冒,思不可排。停停沟侧,噭噭青衣。我思远逝,尔思来追。明月昭昭,当我户扉。条风狎猎,吹予床帷。河上逍遥,徙倚庭阶。南瞻井柳,仰察斗机。非彼牛女,隔于河维。思尔念尔,惄焉且饥。
¹无樊姬²,楚庄³晋妃。感昔郑季,平阳是私。故因锡国,历尔邦畿(jī)。虽得嬿(yàn)¹⁰,舒¹¹¹²情怀。寒雪翩翩¹³,充庭盈阶。兼裳¹⁴累镇¹⁵,展转¹⁶倒颓¹⁷。昒(hū)(xīn)¹⁸将曙¹⁹,鸡鸣相催。饬(chì)²⁰(cù)²¹,将舍²²²³²⁴。蒙(mēng)²⁵蒙冒,思不可排²⁶。停停²⁷²⁸²⁹,噭(jiào)³⁰青衣。我思³¹远逝³²,尔思来追³³。明月昭昭³⁴,当³⁵我户扉(fēi)³⁶。条风³⁷(xiá)³⁸,吹予床帷(wéi)³⁹。河上逍遥⁴⁰,徙倚⁴¹庭阶⁴²。南瞻⁴³井柳⁴⁴,仰察斗⁴⁵⁴⁶。非彼牛女⁴⁷,隔于河⁴⁸⁴⁹。思尔念尔,惄(nì)⁵⁰焉且饥⁵¹
译文:可叹无缘成为当代的樊姬、晋妃,不过像先前的郑季、平阳一样受到君王宠爱而已。甚至把朝政赐给她们,国家因此大乱。国君只知寻美女,泄情欲。即使屋外大雪纷飞,寒气逼人,一片银白,屋内也是被褥有加,辗转颠倒,寻欢作乐。直到东方欲曙,鸡呜相催,才仓促登车上朝,难舍那乖巧美人。糊涂啊,昏昧啊,思美之心难排除。亭亭玉立的美人哟,悲伤抽泣在沟渠边,你悲伤我亦感伤,恨不飞到你身旁。明月光光,照我窗门。春风阵阵,吹拂你的床帐;《河上》之歌慰我心,伴我徘徊庭院中。我仰望井、柳。又考察看那北极与北斗。我们不是那牛郎织女,缘何受阻于天河?思你啊想你,那难过的心情使我如饥似渴。
注释:¹代:即“世”,唐人避李世民讳而改。²樊姬:春秋时楚庄王之姬。姓姬、樊人。樊,亦名阳樊,在今河南济源县东南。³楚庄:即楚庄王。⁴晋妃:指骊姬。《史记·晋世家》载:晋献公“五年,伐骊戎,得骊姬、骊姬弟,俱爱幸之”。骊姬生奚齐。她谮杀太子申生,逐群公子。献公死,即为大臣里克所杀。⁵郑季:汉代大将军卫青的父亲。⁶平阳:指平阳侯,西汉曹参及其曾孙曹寿皆有此封号。⁷私:私通。⁸故因锡国,历尔邦畿:指因卫青姊卫子夫被封皇后而卫家大贵。锡国:疑指作者去外地赴任。锡,同“赐”。国,指某一地区、某一地方,具体不详。历:经过。尔:指青衣女子。邦畿:家乡、地区。⁹虽:通“唯”,只有。¹⁰嬿婉:美好的样子。¹¹舒:抒发。¹²写:同“泻”,宣泄。¹³翩翩,一作“缤纷”。¹⁴兼裳:穿着厚重衣裳。¹⁵累镇:重叠压镇,指增加被褥。¹⁶展转:即辗转反侧,不能入睡。¹⁷倒颓:精力消退。¹⁸昒昕:拂晓,黎明。¹⁹曙:天亮。²⁰饬驾:准备车马。饬,整治。²¹趣严:速整行装。严,衣装。避汉明帝刘庄讳,改装为严。²²舍:舍弃,离开。²³尔:指青衣女子。²⁴乖:离别。²⁵蒙冒:昏昧不清的样子。²⁶排:排除。²⁷停停:同“亭亭”,身长玉立的样子。²⁸沟:贵族庭院之沟洫。²⁹侧:旁边。³⁰噭噭:象声词,此指悲哭声。³¹思:语助词。³²远逝:远去。³³追:追随。³⁴昭昭:明亮的样子。³⁵当:对、照。³⁶扉:门扇,此指门。³⁷条风:东北风。主立春四十五日。³⁸狎猎:连续不断的样子。³⁹床帷:床帐。⁴⁰河上逍摇:逍摇亦作消摇或逍遥,安闲自得的样子。此处作徜徉、缓行的样子。⁴¹徙倚:留念徘徊。⁴²庭阶:庭院、台阶。⁴³南瞻:抬头向南望。⁴⁴井柳:即井宿和柳宿,属二十八宿中南方朱雀。⁴⁵斗:即斗宿。⁴⁶机:又称天玑星。北斗七星中的第三星。机,借作“玑”。⁴⁷牛女:即牛郎星和织女星。⁴⁸河:天河。牛郎星和织女星各在河一边,故曰隔。⁴⁹维:语气助词。⁵⁰惄:忧思伤痛。⁵¹饥:饥饿。

  这篇赋细致地刻画了一出身卑微,但容貌美丽端庄,心灵高尚纯洁的青衣女子形象,以细腻的笔触、真挚坦白的言辞、自身亲历的口吻追叙自己的一段恋情,寄托了对出身低微之青衣婢女的赞赏爱慕。全篇文辞清丽,感情真挚,摹写女子形象尤传神动人。

  赋用四言诗体形式,今存六十四句,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十句)集中刻画“青衣”形象,充分表现其外美内慧的个性特点。作者采用铺陈手法,从容貌、身材、服饰、举止、表情等,一直写到“青衣”的聪敏勤快、心细手巧。所有这一切,旨在说明这位“青衣”的“宜作夫人,为众女师”,只是命运跟她开了个玩笑,让她投胎在“贱微”人家。值得注意的是,在描写“青衣”形象时,作者自始至终把她当作“夫人”、“后妃”来对待。赋中刻画“青衣”的外貌,有不少词语乃至成句都出自《诗经·卫风·硕人》,而《硕人》是一首赞美春秋初年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赋中又称“《关雎》之洁,不陷邪非”。《关雎》是《诗经》中第一篇作品。依照儒家传统的解释,这首诗是颂扬“后妃”之德的。蔡邕显然是想说“青衣”虽出身“卑微”,却具有“后妃”的美德与情操,她是绝不会去做那些不正、不好的事情的。因此,这位“青衣”在作者的心目中,俨然是“世之所希”的诸侯“夫人”、天子“后妃”一般的人物。

  这样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青衣”的颂美和爱慕之意,而另一方面也传达出作者的矛盾心态,因为作者与“青衣”之间毕竟存在着门第悬殊的阻碍。赋的开头“金生沙砾,珠出蚌泥;叹此窈窕,产于卑微”几句,在赞扬“青衣”出类拔萃的同时,作者因“青衣”的卑微出身而产生的那种惋惜之情也溢于言表。从作者对“青衣”形象的刻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真情的流露,赞美、爱慕之意与惋惜、慨叹之情交织在一起。作者将“青衣”与“夫人”、“后妃”相匹配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表明这位“青衣”是完全值得作者去追求的。

  该赋的第二部分(后三十四句)开头“代无樊姬,楚庄晋妃;感昔郑季,平阳是私”四句就委婉地传达出了这个意思。樊姬是春秋时楚庄王的夫人;庄王沉溺于狩猎,樊姬用不食禽兽之肉来进谏,她还设计让庄王任用孙叔敖为令尹,庄王因此得以称霸。蔡邕在这里是说,世上如果找不到像樊姬这样的贤德女子,那么,楚庄王也就只能降格以求,娶一般的女子为妻了。很明显,这是在为作者爱上“青衣”寻找托词。郑季是汉武帝时名将卫青的生父,卫青的生母卫媪原为平阳侯曹寿家的婢女。郑季曾任县吏,被派往平阳侯家供使遣,因而与卫媪私通。这个典故用得有言外之意:既然有郑季的榜样在前,那么,作者今天与“青衣”的相恋结合也不算为过。这里或许透露出作者与“青衣”相识相恋时的身份,跟当年郑季与卫媪的情况是相似的。

  作者是在“锡国”赴任途中,在“寒雪翩翩”“条风狎猎”的时节里,经过“青衣”所居“邦畿”,才与“青衣”邂逅相识的,而双方的地位与境遇又不能维持这种恋情的继续发展,因此,这场“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的经历,给双方尤其是作者带来了无限的惆怅与苦痛;赋的第二部分的主要篇幅就是写双方别离时和别离后的感情。“停停沟侧,嗷嗷青衣”是第二部分仅有的描写离别时“青衣”形象的句子,但却将“青衣”藏身僻静处目送作者远去、黯然神伤、痛苦抽泣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显得十分悱恻动人。第二部分的主要笔墨还是落在铺写作者分别时的痛心疾首和别后的深切思念上,写得也非常真挚、细腻。如果说,在赋的第一部分中,作者还显得比较清醒、理智,还存在门第等级的顾虑,表现得有点犹豫的话,那么,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已经完全为情感所支配,几乎到了不能自拔的境地。“蒙冒蒙冒,思不可排”,“思尔念尔,怒焉且饥”,这些赋句表达的就是情不自禁的痛苦呼叫了。

参考资料:
1、 许建平主编.《去蔽、还原与阐释 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路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7:第482-484页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译文:晴朗之夜,鸟与鱼都不动了,那轮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里,入了它们的梦吧?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译文:此刻身心澄净,除了舟中的琴,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且独坐,淡然一曲吧!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译文:琴上的七根银弦就是最知心的朋友,双耳就是他的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译文:当那恬淡自然的声音溶入心海,整个世界永恒而美丽,谁知,哪里是古,哪里是今?

chuányuánqín

bái tángdài 

niǎodòng yuèzhàojiāngshēn 
shēnwàidōushì zhōuzhōngzhǐyǒuqín 
xiánwéiyǒu liǎngěrshìzhīyīn 
xīnjìngshēngdàn jiānjīn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寻寻觅(mì)¹,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qī)²。乍暖还(huán)³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注释:¹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²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³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⁴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⁵怎敌他:对付,抵挡。⁶晚:一本作“晓”。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¹,如今有谁堪²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³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译文:园中菊花堆积满地,唯独我因忧伤而憔悴瘦损,如今有谁可以摘取?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¹损:表示程度极高。²堪:可。³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⁴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⁵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⁶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1213-1215页
2、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9月版:第144-151页

shēngshēngmàn ·xúnxún

qīngzhào sòngdài 

xúnxún lěnglěngqīngqīng cǎncǎn zhànuǎnhuánhánshíhòu zuìnánjiāng sānbēiliǎngzhǎndànjiǔ zěn wǎnláifēng yànguò zhèngshāngxīn quèshìjiùshíxiāngshí 
mǎnhuánghuāduī qiáocuìsǔn jīnyǒushuíkānzhāi shǒuzhechuāngér zěnshēnghēi tónggèngjiān dàohuánghūn diǎndiǎn zhè zěnchóuliǎo  shǒuzhechuāngérzuò shǒuzhechuāngér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yīng)¹,错报韦郎²到。压鬓(bìn)³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译文:深院寂静,室内也是悄然无声。爱人远行,少人来往,乌云般的头发上插着精美的头钗,一位红颜女子独自幽居。女子忽然听见自己的鹦鹉在呱呱人语。庭院深深人十酣肖鹦鹉突然开口说话令人惊喜,她急忙开门,误以为鹦鹉告诉她是她的情郎来了,结果大失所望。她在内心埋怨鹦鹉,嫌它错报郎归,让她空自整妆等候,无端地引起她的无限烦恼。女子前思后想,她在想象中呼唤情郎早日归来。
注释:庭院深深人悄悄:庭院深深,深院寂静;悄悄,悄然无声。¹鹦哥:即鹦鹉。²韦郎:古代女子对男子的爱称,这里借指情郎。³钗:头钗。⁴金凤:古代妇女的头饰。⁵闲:嫌弃。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¹高楼,争抵²还乡好?遮断³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译文:她的这位“韦郎”正是青春年少,远行他方,本已经令人不安,何况又是去风景如画的江南。那里歌楼妓馆很多,到处都是美貌的女子,她担心情郎久居他乡,难免拈花惹草。尽管那里到处充满了诱惑,但她还是很自信家乡的旧人更好。因此,她温情相劝,希望对方早日回家。既然知道规劝无用,情郎难免还要远行,为了能够阻拦他,女子愿意舍身化作小草,只要能够留住他,遮挡住情郎前去的脚步,即使自己被碾压也在所不辞。
注释:¹红袖:代指美貌女子。²争抵:怎么比得上。³遮断:犹言遮挡,拦住。⁴车前草:草名,又名当道。

  这是思妇之词,上半沉思语,殊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下半相思刻骨,寤寐潜通,顿挫沈郁,可以泣鬼神。

  通过女子所居环境氛围的描写,烘托出女子内心深处的寂寞。且“庭院深深”使人很容易想到欧阳修那阕《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两首词在某些地方格调颇相似,情感相通。二、三两句更是妙趣横生,刻画闺中少女的情态栩栩如生,与敦煌词《鹊踏枝》中“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春日迟迟,鹦哥报道他来到的叫声,使她空喜欢一场,在她寂寞的心中掀起了难以平息的感情波澜。“压鬓”二句,是女主人公“闲烦恼”的特写镜头。鹦鹉之能言,都是人教之结果。女主人公思念所爱心切,便把自己最希望的事反复调教于鹦鹉,以此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当然也希望鹦鹉能及时地报告他的归来。不想这反倒惹出了她的相思烦恼。前后强烈对比,寓意深刻。

  “低头只是闲烦恼”则写女子心态之沉重烦闷,这种精神上的烦恼不是金玉满堂的物质生活所能消解、抵偿的。“只是”两字下得很妙,将女子无法排遣的伤离怨别之思以直陈的方式表出,具有强调的作用。“闲烦恼”也可见女子的相思之苦触处即是,同时为过渡到下片打下了伏笔。

  下阕从女子想像在江南的情郎的生活着笔,词的内容也由上阕深闺人的相思烦恼变而为下片感于江南春而产生的盼归的惆怅。

  江南的春天群芳争艳,青山滴翠,自己与情郎都正是青春年华,纵然高楼红袖迷人,也抵不上回乡与钟爱的女子相聚,共度良辰美景的美好。她方方面面地思念他的一切,设想他在外面的生活情况。而她最担心的,想得最多的,一是他会不会对她不忠,二是他的生活是否艰辛。她设想他在“红袖高楼”行乐的情景,心痛情急,迸出了“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的心声。主人公明知无力阻止爱人出行,但也甘愿为此牺牲!女子的殷殷期盼,在诚挚温厚之中深深地蕴含着坚贞不渝的品质。

  主人公幻想爱人所禁受的艰辛,好象在同爱人一起禁受,因而身体消瘦,精神困顿。黄昏更是思念更切的时候,因而主人公几乎害怕黄昏!由此想到以前美满相处时的情景,那时候主人公与爱人还开着离别的玩笑;不料这玩笑竟骤成事实,这更使主人公更加难过。尽管这样,末两句说宁愿化身为车前草,挡住情郎西去的道路,冀盼情郎回心转意,早日归来。借用“车前草”的字面意义作文章,虽非首创,以之结尾表白痴情不改的心志,更加衬托主人公痴情的人物形象,有感人肺腑之效。

  全词委婉细腻,清新雅丽,昭示了一种为美好理想而始终不渝甚至甘愿献身的品格。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08月:500---501
2、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

diéliànhuā··tíngyuànshēnshēnrénqiāoqiāo--tánxiàn

tíngyuànshēnshēnrénqiāoqiāomáiyuànyīngcuòbàowéilángdàobìnchāiliángjīnfèngxiǎotóuzhǐshìxiánfánnǎo

huājiāngnánniánzhèngshǎohóngxiùgāolóuzhēngháixiānghǎozhēduànxíngrén西dàoqīngyuànhuàchēqiánc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