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诗翁忆雪诗,坐愁穷海瘴烟霏。
谁令天上苍茫合,忽见空中散漫飞。
阊阖与风生气势,姮娥交月借光辉。
山鸦瑟缩相依立,邑犬跳梁未肯归。
点缀丘园荣树木,埋藏沟渐乱封圻。
高歌业已传都市,逸兴何当叩隐扉。
颇欲携樽邀使骑,几忘温席荐亲闱。
公今早晚班春去,强劝涝田补岁饥。
手把诗翁忆雪诗,坐愁穷海瘴烟霏。
谁令天上苍茫合,忽见空中散漫飞。
阊阖与风生气势,姮娥交月借光辉。
山鸦瑟缩相依立,邑犬跳梁未肯归。
点缀丘园荣树木,埋藏沟渐乱封圻。
高歌业已传都市,逸兴何当叩隐扉。
颇欲携樽邀使骑,几忘温席荐亲闱。
公今早晚班春去,强劝涝田补岁饥。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7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yōng)¹
译文:腊八节这天家家都要煮腊八粥,大臣们特地在雍和宫熬粥。
注释:¹雍和:雍和宫。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译文:第一锅用来敬献佛祖,第二锅是进奉给太后和帝后的家眷。

xiàrén qīngdài 

jiājiāzhǔzhōuduō chénpàidàoyōng 
duìshìdāngjīn jìnfèngáochéngèrguō 
诗绛彩娇春,苍筠静锁,掩映夭姿凝露。
诗绛彩娇春,苍筠(yún)¹静锁,掩映夭姿凝露。
注释:¹苍筠:青翠茂盛的竹子。
花腮藏翠,高节穿花遮护。
花腮藏翠,高节穿花遮护。
重重蕊叶相怜,似青帔艳妆神仙侣。
重重蕊叶相怜,似青帔(pèi)¹艳妆神仙侣。
注释:¹帔:古代的一种服装,即裙装。
正武陵溪暗,淇园晓色,宜望中烟雨。
正武陵溪¹暗,淇园²晓色,宜望中烟雨。
注释:¹武陵溪:神仙居住的地方。²淇园:古代卫国园林名,产竹,在今淇县西北。这里指如淇园般的竹林美景。
暖景、谁见斜枝处。
暖景、谁见斜枝处。
喜上苑韶华渐布。
喜上苑(yuàn)¹韶华²渐布。
注释:¹上苑: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²韶华:美好的时光。
又似瑞霞低拥,却恐随风飞去。
又似瑞霞低拥,却恐随风飞去。
要留最妍丽,须且闲凭佳句。
要留最妍丽,须且¹闲凭²佳句³
注释:¹且:暂时。²凭:依靠。³佳句:诗词篇章等文字。
更秀容、分付徐熙,素屏画图取。
更秀容、分付徐熙(xī)¹,素屏画图取。
注释:¹徐熙:五代南唐画家,钟陵人。善画花鸟,长于写生。丛艳,群芳。
这首词中,作者浓彩重墨,运用描写、比喻、对比等手法,借鉴汉大赋“铺叙”的写法,极尽铺叙夸张之能事,酣畅淋漓地描写了皇家园林如淇园般的竹林秀美景色,气势恢宏。

jiāzhútáohuā··yǒng--cáoxūn

shījiàngcǎijiāochūncāngyúnjìngsuǒyǎnyìngyāo姿níng

huāsāicángcuìgāojié穿chuānhuāzhē

zhòngzhòngruǐxiāngliánshìqīngpèiyànzhuāngshénxiān

zhènglíngànyuánxiǎowàngzhōngyān

nuǎnjǐngshuíjiànxiézhīchù

shàngyuànsháohuájiàn

yòushìruìxiáyōngquèkǒngsuífēngfēi

yàoliúzuìyánqiěxiánpíngjiā

gèngxiùróngfēnpínghuà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临风兴叹落花频(pín)¹,芳意潜消²又一春。
译文:频频叹息花被狂风吹落太多,芳香渐消失又要过一个春天。
注释:¹频:频频不断。²潜消:暗暗地消失。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¹香甚蝶(dié)难亲。
译文:应是价格太高人们不敢询问,又因香气太浓蝴蝶难以亲近。
注释:¹缘:因为。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红英¹只称²生宫里,翠叶那堪(kān)染路尘。
译文:只有皇宫才配生长这种鲜花,哪能忍受让它沾染路上灰尘。
注释:¹红英:鲜花。²称:配,够格。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及至移根上林苑¹,王孙²方恨买无因。
译文:等到把花移植到皇宫上林苑,王孙贵族才为没有买而遗恨。
注释:¹上林苑:秦旧苑,汉武帝扩建,周围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苑中养禽兽,供皇帝春秋打猎。此指唐代宫苑。²王孙: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诗题“卖残牡丹”不能理解为“出卖残败的牡丹”,正确解读应为“卖剩下的牡丹”或“未卖出的牡丹”。此类句法在唐宋诗十分常见,例如乔知之的“床积读残书”,这里“读残书”不是指“阅读残破的书”,而是“读了一半是书”或“未读完的书”。再如许棐的诗联“仆温携剩酒,邻送卖残蔬”,邻居并非送来“残败的蔬菜”,而是“卖剩下的蔬菜”或“未卖出的蔬菜”。

  此诗还是一首出色的咏物诗。此诗表面是咏牡丹花,实则是以牡丹自况,以物喻人,寄托着女诗人的身世之感,表现了诗人因清高不被赏识、因才高不被接纳的处境,道出了诗人衰微不幸的遭际和孤傲清洁的品格。全诗风格清婉,寄托深远。

  此诗首句的“临风兴叹落花频”,“落花”并非指牡丹,而是晚春时纷纷飘落的普通花卉,用来点明季节。事实上,牡丹通常在其它花卉飘落的暮春时节开放。如李山甫《牡丹》一诗所云:“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因此,首句的落花在诗中为第二、三联中盛开的牡丹起了反衬的作用。

  牡丹在中国一直被誉为花之皇后。在唐代,尤其是在九至十世纪间,长安和洛阳人格外喜爱牡丹。暮春时节,牡丹到处开放和售卖,诗人们则外出欣赏和撰写赞美牡丹的诗。在鱼玄机的诗中,那些未卖出的牡丹是最出色的:她们的价格是最高的,故无人买得起。虽然她们未被卖出,这些骄傲的花仍然对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相信将来会被移植入皇家花园。她们最终将自己从失败者转为胜利者:缺乏眼光的王孙贵族将后悔未在还可得到她们时购买。

  花是女性的古老象征。这些高尚的、美丽的牡丹可以看成是诗人自己的象征,花的购买者象征那些不诚实的情人,而在唐诗中皇家宫苑总是与天上宫苑成为同义词。与这些美丽的牡丹相似,鱼玄机也是未被赏识和“出售”,也与这些骄傲的牡丹相似,她相信自己的价值:她是无价之宝,只配居住于最崇高的地方——帝王的宫苑或天上的仙境(即道教的神仙世界)。这种自尊自重的、性别化的主体意识在中国古女史上是十分突出的。明代批评家钟惺虽然仍然批评鱼玄机的自尊意识及对轻浮男子蔑视为不符合“正意”,但是他明显地表示了对她的遭遇的同情,及对她的感情和尊严的理解和赞赏。

  整首诗都笼罩着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一个简单的“潜”字带有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把那些悲伤、痛苦的情绪都掩埋其中。

  鱼玄机以牡丹自喻,无人问津是因为标价太高;而那些蜂蝶难以亲近,却是因为香气过于浓郁。一方面倾诉的悲惨遭遇,另一方面自视很高,难觅知音人,有卓尔不群之志。

  诗中“红英”“翠叶”等词道出了女诗人非比寻常的身世,表现其纯洁清丽、一尘不染的孤傲品格。此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婚姻生活的悲慨,她将这无限的忿恨都寄托在了这牡丹倾泻出来。这样的诗句不禁让读者产生恻隐之心,为诗人的悲惨遭遇而伤心难过,同时也被诗人的不凡气度与品格所折服。

  这首诗又是鱼玄机写得最多和最得心应手的七言律诗,中二联对牡丹形象的描绘对偶工致而含蕴丰富。传统诗论对此题材诗歌的要求是既生动描绘所咏之物的外在形相和内在精神,又将诗人或其他人的个性或情感投射于所咏之物。此诗完美地达成此两个目标。诗中不仅描绘了牡丹不同寻常的美丽外貌、香味和颜色,而且传达了她们的高尚品性、精神和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诗中字字皆可读为既指牡丹,又指诗人,花即人,人即花,人花合一,不可分离。

参考资料:
1、 贾晋华.重读鱼玄机[J].华文文学, 2016 (01) :31-41.
2、 杨绪银.忿恨无限托牡丹——鱼玄机《卖残牡丹》试析.阅读与写作,2000(10).

màicándān--xuán

línfēngxìngtànluòhuāpínfāngqiánxiāoyòuchūn

yīngwèijiàgāorénwènquèyuánxiāngshéndiénánqīn

hóngyīngzhǐchēngshēnggōngcuìkānrǎnchén

zhìgēnshànglínyuànwángsūnfānghènmǎiyīn

独鹤高飞雪气浓,梅烟清浅月朦胧。
独鹤高飞雪气浓,梅烟清浅月朦胧。
译文:天空孤鹤高飞,周围雪下得正大, 一树梅花在薄薄的雾气中若隐若现,月光朦朦胧胧,撒在了梅花的花瓣上。
一声箫管归何处?人在琼楼玉宇中。
一声箫管归何处?人在琼楼玉宇¹中。
译文:一声羌笛不知从何处吹来, 我在这梅花林里就仿佛在天上的琼楼玉宇之中。

méi--wángmiǎn

gāofēixuěnóngméiyānqīngqiǎnyuèménglóng

shēngxiāoguǎnguīchùrénzàiqiónglóuzhōng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太阳初出光赫(hè)¹,千山万山如火发。
注释:¹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一轮顷刻上天(tiān)(qú)¹,逐退²群星与残月。
注释:¹天衢:天空广阔,任意通行,如世之广衢,故称天衢。²逐退:驱赶使退却。
《咏初日》诗是赵匡胤在灵山寺门前咏的。此诗一气呵成,诗意质朴而又粗犷,境界开阔而又壮观。首二句写一轮红日喷薄欲出,赫赫炎炎,势盛光艳。“光赫赫”,“如火发”,形如口语,把太阳初升时的壮丽景象描绘得活龙活现。后二句,诗人以红日初升自况,以群星、残月比喻当时的各个割据势力,并以红日逐退星月,普照大地,象征自己铲平割据、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气势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述志之作。所以陈岩肖赞叹说:“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宏远矣。”

yǒngchū--zhàokuāngyìn

tàiyángchūchūguāngqiānshānwànshānhuǒ

lúnqǐngshàngtiānzhú退tuìqúnxīngcányu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