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门。
谢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门。
译文:谢灵运先生曾经由此泛舟鄱阳湖,并游览松门山。
余方窥石镜,兼得穷江源。
余方窥石镜,兼得穷江源。
译文:我也刚刚从那里仰望山上的石镜,并顺流上达流水尽头。
将欲继风雅,岂徒清心魂。
将欲继风雅,岂徒清心魂。
译文:此行是继承谢公的风雅传统和精神,不仅仅是来这里散心。
前赏逾所见,后来道空存。
前赏逾所见,后来道空存。
译文:前辈的高见超迈,我辈何处寻真知?
况属临泛美,而无洲诸喧。
况属临泛美,而无洲诸喧。
译文:现在正临大水汛时期,浩浩洋洋,无比壮美,而没有江岸边激流的喧闹。
漾水向东去,漳流直南奔。
漾水向东去,漳流直南奔。
译文:漾水向东方流去,漳水向正南方奔逝。
空濛三川夕,回合千里昏。
空濛三川夕,回合千里昏。
译文:两水与湖交汇处的夜晚空空朦朦,蜿蜒千里,一派混沌。
青桂隐遥月,绿枫鸣愁猿。
青桂隐遥月,绿枫鸣愁猿。
译文:天空明月隐蔽在青青的桂花树丛,愁猿的哀啼笼罩着翠绿的枫林。
水碧或可采,金精秘莫论。
水碧或可采,金精秘莫论。
译文:江中也许可以采到碧绿的水玉,可是炼金丹的秘诀何处可寻?
吾将学仙去,冀与琴高言。
吾将学仙去,冀与琴高言。
译文:我要学仙去了,希望可以与仙人琴高谈心。

péngjīngsōngménguānshíjìngmiǎn怀huáixièkāngshīshūyóulǎnzhīzhì--bái

xiègōngzhīpéngyīnyóusōngmén

fāngkuīshíjìngjiānqióngjiāngyuán

jiāngfēngqīngxīnhún

qiánshǎngsuǒjiànhòuláidàokōngcún

kuàngshǔlínfànměiérzhōuzhūxuān

yàngshuǐxiàngdōngzhāngliúzhínánbēn

kōngméngsānchuānhuíqiānhūn

qīngguìyǐnyáoyuè绿fēngmíngchóuyuán

shuǐhuòcǎijīnjīnglùn

jiāngxuéxiānqíngāoyán

译文

译文

谢灵运先生曾经由此泛舟鄱阳湖,并游览松门山。

我也刚刚从那里仰望山上的石镜,并顺流上达流水尽头。

此行是继承谢公的风雅传统和精神,不仅仅是来这里散心。

前辈的高见超迈,我辈何处寻真知?

现在正临大水汛时期,浩浩洋洋,无比壮美,而没有江岸边激流的喧闹。

漾水向东方流去,漳水向正南方奔逝。

两水与湖交汇处的夜晚空空朦朦,蜿蜒千里,一派混沌。

天空明月隐蔽在青青的桂花树丛,愁猿的哀啼笼罩着翠绿的枫林。

江中也许可以采到碧绿的水玉,可是炼金丹的秘诀何处可寻?

我要学仙去了,希望可以与仙人琴高谈心。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空山¹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chá)²
译文:幽深少人的山林中积雪融化,汇入小溪水位不断上涨。游客们漫步于横跨在溪上的简易木桥去到对岸。
注释:琅琊溪:在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¹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²古槎:原意为古旧的木筏。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不知溪源¹来远近,但见²流出山中花。
译文:不知道这溪水的源头离这儿是远是近,只看见那山中的落花从水上流出。
注释:¹溪源:溪水的源头。²但见:只看见。

  此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首句点题并暗示了时令已是春日,故雪融水涨。接下来点明作者是喜欢游山玩水的雅士,故看了这边的风景还要看那边的风景,这样小桥就成了两边的中介。当然临溪观水本身就是很美的景致。

  作者站在桥上,凝望着远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不禁对溪水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心生疑问。这也是好游玩的人的一种好奇心的体现。而最后一句给出了一个诗意的回答:虽然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但是可以想象那是一个美丽而遥远的地方,因为从溪水中漂浮的花瓣可以推知。

  琅琊山最早在唐代被开发,即“凿石引泉,酬其流以为溪。”这条溪被命名为“琅琊溪”,可谓是“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几万斯年”(唐独孤及《琅琊溪述》)。琅琊山历史上亦有“溪山”之称。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反映了琅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整首诗以写景为主,融情于景,首尾圆合,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喜爱之情和惜春之感。后两句虚实相生,富有宋诗的理趣之美。

参考资料:
1、 叶洪珍.略论欧阳修滁州诗歌[J].滁州学院学报,2012,08
2、 朱哲保.滁州山水与欧阳修的贬谪诗文[J].文化纵横,2010,09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guó)国夫人¹承主恩,平明²骑马入宫门。
译文:虢国夫人受到皇上的宠恩,天刚亮就骑马进入了宫门。
注释:¹虢国夫人:杨贵妃三姊的封号。²平明:天刚亮时。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译文:只嫌脂粉会玷污她的美艳,淡描蛾眉就进去朝见至尊。
这首讽虢国夫人的骄纵风骚。虢国夫人是杨玉环的三姊,嫁给裴家,是当时名声极坏的人。她并非“后妃”,却“承主恩”,而且“骑马入宫”“朝至尊”。自恃美艳,不施脂粉,足见她的轻佻,也可见玄宗的昏庸。这两首诗语言颇为含蓄,看似是褒,实则是贬,讽刺深刻,入木三分。

língtái ·èr

zhāng tángdài 

guóguórénchéngzhǔēn píngmínggōngmén 
quèxiánzhīfěnyán dànsǎoéméicháozhìzūn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凌波¹仙子静中芳²,也带酣(hān)³学醉妆。
译文:堂前池中的荷花如凌波而行的女神,静静地散发着芳香。那花朵的颜色好似醉酒的贵妃脸上的晕红。
注释:¹凌波:驾波而行,这里是形容荷花如驾波而行的仙女。²静中芳:指莲荷在静静地散发它的芳香。³酣红:因酒醉而脸上呈现的红色。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xiǎng)¹(liǎn)斜阳。
译文:迎着朝露开放得很有情意,傍晚,又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
注释:¹一饷:片刻功夫,一会儿功夫。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泥根玉雪¹元无染²,风叶青葱亦自香。
译文:它虽然生长在污泥之中,但它洁白如雪,一尘不染。它的叶片,青葱碧绿,散发着特有的清香。
注释:¹玉雪:形容莲荷的根洁白如雪。²无染:不被污染。意谓荷莲之根虽然生长在污泥之中,但它仍然长得洁白如玉。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想得石湖¹花正好,接天²云锦³画船凉。
译文:想到此刻自己家乡的荷花正开得繁闹,湖水与天相接,浮云倒映水中如云锦,游船画舫穿梭其中。
注释:¹石湖:地名,在今苏州市西南十里处。那儿风景优美,与太湖横塘相连相通。相传春秋时越国谋臣范蠡为越灭吴后功成身退,从这里与西施一起入湖。范大成晚年居此地,宋孝宗曾亲笔书写“石湖”两字以赐。²接天:形容石湖广阔,湖水远望不见边,水与天接。³云锦:浮云映在湖水中,石湖变得如云锦一般。⁴画船:华丽的船。

zhōuzháitángqiánhuā--fànchéng

língxiānzijìngzhōngfāngdàihānhóngxuézuìzhuāng

yǒushífēnkāixiǎoqíngxiǎngliǎnxiéyáng

gēnxuěyuánrǎnfēngqīngcōngxiāng

xiǎngshíhuāzhènghǎojiētiānyúnjǐnhuàchuánliáng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译文:心爱的人要到雁门关外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们只有无奈地道别。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译文:天上的黄云遮蔽了千里,地上的尘埃与黄云相接,天空也暗了下来,到远方去的游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译文:时间又过了这么久,想起当时送心爱的人远去的情景,是多么清晰啊,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可是云今,已经到了深秋,檐前的露已经凝结成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不惜蕙(huì)¹晚,所悲道里寒。
译文:蕙草虽然凋零了,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我担忧的是远方的爱人,不知他在外是否饱暖。
注释:¹蕙草:一种香草。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译文:爱人远在天涯,我们长年分别。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愿一见颜色¹,不异琼(qióng)树枝²
译文:但愿时而看见自己的容颜,还是像琼树枝一样洁丽。
注释:¹颜色:表情,神色。²琼树枝:这里指女子洁丽的容颜。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tù)丝及水萍,所寄¹终不移。
译文:但愿能像菟丝和水萍一样,有所寄托,与爱人的感情也能始终不渝。
注释:¹寄:寄托。

bié--jiāngyān

yuǎnjūnbiézhěnǎizhìyànménguān

huángyúnqiānyóuzishíhái

sòngjūnzuóyánqiántuán

huìcǎowǎnsuǒbēidàohán

jūnzàitiānqièshēnzhǎngbié

yuànjiànyánqióngshùzhī

shuǐpíngsuǒzhōng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江雨霏(fēi)¹江草齐,六朝²如梦鸟空啼。
译文: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江鸟哀婉啼叫。
注释:¹霏霏:细雨纷纷状。²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¹笼十里堤。
译文:最无情的是那台城的杨柳,依旧像清淡的烟雾一样笼罩着十里长堤。
注释:¹烟:指柳树绿阴阴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刘禹锡《台城》);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它从头到尾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了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江面烟雨迷蒙,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

  起句不正面描写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濒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的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既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茫惆怅。这就为下一句抒情做了准备。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粗读似不相属。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经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逐欢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的衰败灭亡,变幻之速,本来就给人以如梦之感;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台城六代竞豪华”(刘禹锡《台城》),但眼前这一切都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鸟空啼”的“空”,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有很深的感慨。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烟笼十里长堤。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盛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他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我行我素的按照自然规律生长,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两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容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借,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更加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如果说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的强烈感喟中还蕴含着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此篇则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的感慨之中暗寓伤今之意,采用了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1299-1300

táichéng

wéizhuāng tángdài 

jiāngfēifēijiāngcǎo liùcháomèngniǎokōng 
qíngzuìshìtáichéngliǔ jiùyānlóng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