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远簿书,寻幽踏菅蒯。寒泉浮玉根,巨石开眼界。
避暑远簿书,寻幽踏菅蒯。寒泉浮玉根,巨石开眼界。
灵湫几千年,洗尽尘土碍。老藤走长蛇,茂木攲翠盖。
灵湫几千年,洗尽尘土碍。老藤走长蛇,茂木攲翠盖。
扫叶坐水旁,可喜此风快。炎云不能神,潜虬秘奇怪。
扫叶坐水旁,可喜此风快。炎云不能神,潜虬秘奇怪。
满酌白玉钟,咽甘犹沆瀣。何如习家池,举鞭同倒载。
满酌白玉钟,咽甘犹沆瀣。何如习家池,举鞭同倒载。

tóngyáodāngyuánzhìqiánshùnrénzhāngzhāoyóushàngquán--hóngshì

shǔyuǎn簿shūxúnyōujiānkuǎihánquángēnshíkāiyǎnjiè

língjiǎoqiānniánjǐnchénàilǎoténgzǒuzhǎngshémàocuìgài

sǎozuòshuǐpángfēngkuàiyányúnnéngshénqiánqiúguài

mǎnzhuóbáizhōngyàngānyóuhàngxièjiāchíbiāntóngdàozài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轨息陆途初,枻鼓川路始。
轨息¹陆途初,枻(yì)²鼓川路始。
译文:刚刚停下陆路车马,举棹湖上游览开始。
注释:¹息:停止。²枻:桨鼓:摇动。
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lián)(yī)¹繁波漾,参差²层峰峙(zhì)³
译文:涟漪丛生繁波荡漾,远方群山错落耸立。
注释:¹涟漪:细小的波纹。²参差:错落不齐。³峙:耸立。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
萧疏¹野趣生,逶(wēi)(yí)²白云起。
译文:村落稀疏野趣丛生,绵延不绝白云升起。
注释:¹萧疏:稀疏。²逶迤:弯弯曲曲、延绵不绝。
登陟苦跋涉,䁹盼乐心耳。
登陟(zhì)¹苦跋涉,䁹(bì)²乐心耳。
译文:登临高山苦于跋涉,观赏风景乐在心里。
注释:¹陟:登高。²䁹盼:泛指观赏风景。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即玩玩有竭¹,在兴兴无已²
译文:尽情游玩定有终时,而我兴味无时可止。
注释:¹竭:完,尽。²已:停止,完毕。

  诗的首二句,交代启程游览的经过:刚刚从陆路停下车,连忙就划起桨开始游湖。从驱车,暗示诗人是长途跋涉而来;车一停就划船,又显示出诗人游兴甚浓,好山好水吸引着他,使他迫不及待。起句简炼清峭,于叙述中见情致。

  中间四句写湖上风光,是全诗的主体。“涟漪繁波漾”,写湖水浩渺,清波荡漾;“参差层峰峙”,写湖上峰峦迭翠,错落有致;“萧疏野趣生”,写两岸烟村竹树时聚时散,朦胧疏淡;“逶迤白云起”,写远处白云出岫,徐徐升起,连绵缭绕。这四句,每句描写一个方面,又互相映衬、烘托。波光粼粼的湖水,重重叠叠的峰峦,疏疏落落的树木、村舍,冉冉出谷的白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远近高低,组合成一幅萧疏清旷、野趣横生的山水画,令人有溪山无尽之思。这里是采取“大写意”的笔法,诗人抓住大自然赋予自己的独特的美的感受,选用“涟漪”、“参差”、“萧疏”、“逶迤”等富有动感等形容词,略加点染,用以显示客观景物内在的情韵。读这样的诗,使人如观米家山水画,从近处局部看,只有几个墨点,似乎用笔甚草草,但从远处整体看,则景物粲然,满纸云烟。

  诗的后四句即写游览中的体验和感受,诗人徜徉于此佳山丽水之中,触景生情。“登陟苦跋涉”,此句与开头“轨息陆涂初,鼓枻川路始”呼应,极言游途的辛苦。“䁹盻乐心耳”,此句与上四句写景呼应,极言游览的快乐。这两句富有理趣,诗人以亲身感受启示人们:经过“跋涉”苦,方得“䁹盻”乐;乐从苦来。这一哲理使诗的思想内容得到升华。诗以“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煞尾,表达了诗人留连忘返的心情,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令人寻思而萦回不已。

  该诗写得很洗炼。短短五十个字,概括了丰富的内容。诗中不论是叙述、描景还是议论,都含蕴着诗人独特感受到的情趣和韵味,故耐人品赏,发人深思。诗的章法,起承转合井然有序,造句清秀俊逸,也增添了艺术光彩,使全诗显得玲珑剔透,清新可爱。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古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2:386
东风飘拂雨纤纤,吹向空中草木沾。
东风飘拂雨纤纤¹,吹向空中草木沾。
译文:东风拂过,细雨纤纤,草木都被细雨浸湿。
注释:¹纤纤:细长的样子;柔细的样子。
记得传喧三殿日,恍疑天半撒珠帘。
记得传喧三殿日,恍(huǎnɡ)¹天半撒珠帘。
译文:还记得雨下了整整三日,雨声传进殿中,还以为是空中撒下了半边天的珍珠帘。
注释:¹恍疑:仿佛。

zhēnzhūlián--chénxiángdào

dōngfēngpiāoxiānxiānchuīxiàngkōngzhōngcǎozhān

chuánxuānsān殿diànhuǎngtiānbànzhūlián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昏鸦。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lù)(qī),牛羊下。万顷波光天图画¹,水晶宫冷浸红霞²。凝烟暮景,转晖(huī)老树,背影³昏鸦。
译文:晚云渐收,夕阳斜挂,秋霜染红了漫山枫叶,两岸是雪白的芦花。鸥鹭在芦花中栖息,牛羊从枫林中走来。万顷波光有如一幅芦然的画图,红霞映入水中给江面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淡淡的暮蔼笼罩着山川,夕阳的余晖移动着老树的身影,鸦背驮着夕阳向远方飞去。
注释:中吕: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普天乐:曲牌名。又名“黄梅雨”。北曲属中吕宫。¹天图画:天然的图画。²“水晶”句:此处是看到晚霞倒映在水中引起的联想。³背影:此处指乌鸦背上带着太阳的余晖。

  这是徐再思《吴江八景》组曲中的最后一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宁静的山水,点缀的是枫叶、芦花、鸥鹭、牛羊、老树、昏鸦。这一切,都因为夕阳晚霞,被罩上了一层浓艳的色彩。万顷波光是冷浸红霞,夕阳的光辉在老树上流转,树上的昏鸦,背带着落日余晖,此时此景,确实是令人陶醉的。在描绘西山夕照的图景时,作者挥洒自如,既有酣畅淋漓的泼墨,又有精巧细致的点缀刻画。整支曲人在画外,处处写景,但由于描摹得生动传神,总能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走入作者所构建的美丽山水之中。

  这支小令宛如一幅恬淡的风情画,写得空灵平淡,仿佛不带任何主观色彩。曲的前四句一联三字句,一联为四字句,每字一景,从芦上写到地下,层次分明。暮云渐收,残阳斜挂。余晖与枫叶相映,火红中透出碧紫;水边的芦花在晚风中轻摇,似仙鹤起舞。晚霞如火,残阳似血;枫叶与芦花相映,红白分明。这四句,取物之颜色红白相映,对比强烈,用意甚为深远。

  接下来第五、六两句写了白色的鸥鹭与黄色的牛、白色的羊。这两句中一个“栖”字,一个“下”字写出了鸟雀之还巢,牛羊之归牧,芦地间在描绘中逐渐归于平静。夜色将临,万籁渐寂,山村在晚霞中显得格外富于色彩。一幅山村风俗画粗略出现。

  第七、八两句写眼前是一幅芦然的图画,霞光映入水中如浸入龙宫般奇妙仙幻。这两句巧妙对画面做了总体化的色调处理,增强了其迷离扑朔的意境。前面的“两岸芦花”已经写了水边,现在放眼湖面,写色彩变幻的粼粼波光,宛如一幅芦然的画图。“水晶宫”这一意象的引入更添许多朦胧的美感。五光十色,变换飘摇的奇妙霞光,或许会透过水面,洒进龙宫中去。若是那样,水晶宫也会因了霞光而变得更加辉煌,更温暖。想象自然贴切,生动形象。“冷”字犹巧,因传说中的水晶宫是寒冷的;“浸”字更妙,写出了霞光射进水晶宫的动势。

  结尾三句“鼎足对”可以说是完成画作的细部刻画。“凝烟暮景”,画出了淡淡的、飘忽的暮霭,化用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意而更加凝练;“转晖老树”,画出了夕阳的光影在树间移动,使老树逆光处色彩也随着变幻;“背影昏鸦”,点缀出老鸦背着夕阳,强烈的晚霞为它勾勒出明晰的轮廓,甚至在两翅间镀上明亮的金色。总之,这三句是作者用大手笔的细心点缀,淡淡的暮霭,老树的光影,背负夕阳的昏鸦,光与影的结合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纵观全曲,既注意大笔写意又侧重细部描绘,力求神貌兼备;色彩运用大胆,强烈,自如,夺人眼目;虽不着感情色彩却使人悟出热烈与向往之情,赋予客观景物以新意。曲中流露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此处的“老树”“乌鸦”是诗化后的意象,它们与马致远《芦净沙·秋思》中的不同,不是孤寂、迟暮的象征,没有凄凉萧瑟之感,而是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温暖、和谐。

参考资料:
1、 赵继怀.徐再思散曲新论.四川师范大学,2015
2、 徐中玉 等.元曲鉴赏辞典珍藏本(中).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264-1266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¹伐檀兮,置²之河之干³兮。河水清且涟(lián)(yī)。不稼(jià)不穑(sè),胡取禾三百¹⁰(chán)¹¹兮?不狩¹²不猎¹³,胡瞻(zhān)尔庭有县(xuán)¹⁴(huán)¹⁵兮?彼君子¹⁶兮,不素餐¹⁷兮!
译文: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注释:¹坎坎:象声词,伐木声。²置:同“寘”,放置。³干:水边。⁴涟:即澜。⁵猗:义同“兮”,语气助词。⁶稼:播种。⁷穑:收获。⁸胡:为什么。⁹禾:谷物。¹⁰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¹¹廛: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¹²狩:冬猎。¹³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¹⁴县:通“悬”,悬挂。¹⁵貆:猪獾。也有说是幼小的貉。¹⁶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¹⁷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辐¹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²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³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译文: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注释:¹辐:车轮上的辐条。²直:水流的直波。³亿:通“束”。⁴瞻:向前或向上看。⁵特:三岁大兽。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chún)¹兮。河水清且沦²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qūn)³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sūn)兮!
译文: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注释:¹漘:水边。²沦:小波纹。³囷:束。一说圆形的谷仓。⁴飧:熟食,此泛指吃饭。

  全诗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

  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物却全被占去,自己一无所有,愈想愈愤怒,愈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严厉责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第三层承此,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巧妙地运用反语作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了主题,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此篇三章复沓,采用换韵反复咏叹的方式,不但有利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还在内容上起到补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辐”“伐轮”部分,在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之用的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另外各章猎物名称的变换,也说明剥削者对猎取之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表现了他们的贪婪本性。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的力量。另外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最早的杂言诗的典型。

参考资料:
1、 肖复兴主编,梁士朋改编 .中学生必背优秀诗文.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1 :2-4 .
2、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16-217页

tán

míng xiānqín 

kǎnkǎntán zhìzhīzhīgān shuǐqīngqiělián jià sānbǎichán shòuliè zhāněrtíngyǒuxuánhuán jūn cān 
kǎnkǎn zhìzhīzhī shuǐqīngqiězhí jià sānbǎi亿 shòuliè zhāněrtíngyǒuxuán jūn shí 
kǎnkǎnlún zhìzhīzhīchún shuǐqīngqiělún jià sānbǎiqūn shòuliè zhāněrtíngyǒuxuánchún jūn sūn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挥手从兹去¹。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²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³。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译文:挥手从此离去。离别前凄然相对,内心的哀伤痛苦让人如何承受。我看你眼角眉梢,强忍热泪满是哀怨。知道你对上次的那封书信还有误会。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在这人世间,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有病需要救治,上苍可知道?
注释:¹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去:离开。²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³书语:信中的话语。季世昌先生说他所见手迹:“书语”又作“诗句”,证明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误会由赠诗引起。⁴云雾:比喻前句的误会。⁵人有病,天知否:前版本为“重感慨,泪如雨”。(病:也指误会。)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今朝霜重东门路¹,照横塘²半天残月,凄清如许³。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huán)宇。重比翼,和云翥(zhù)
译文:早晨东门路上还被霜覆盖着,横塘之上还有一弯残月,显得如此凄清。汽笛声响让人肝肠寸断,从此天涯孤旅。割断愁思恨缕,参加到革命中去吧。要像昆仑山绝壁崩塌,又要像台风扫荡寰宇一样。在将来的斗争中相会,让我们比翼双飞。
注释:¹东门路:古诗词中指离别之路,也指斗争之路。这里又双关通往长沙东门之小吴门火车站的道路。²横塘:长沙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一九二一年冬至二三年四月,毛泽东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唐崔颢《长于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³如许:这样。⁴凭:意思是借以,包含两方,非单“请求”彼方。

  《贺新郎·别友》一词从“挥手”告别踏上火车起笔,写到“汽笛一声”,把丰富的内容压缩到短暂的瞬间,又用很慢的镜头把这瞬间的丰富内容徐徐展现出来。

  整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妻子的离别之情和革命志士的远大抱负,既有缠绵的儿女情长,更有为革命事业的义无反顾,将青年毛泽东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描绘的淋漓尽致,整首诗巧妙的古诗词的或诗句或文意或意境,感情表达得情真意切,实属佳作。

  词的上阕,首句“挥手从兹去”引用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诗句:“挥手从兹去”点化而成!这五个字,独成一句,不但总括全词,而且引出下文许多动人情节。。作者为读者展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惜别图。请看临别之前,夫妻情意绵绵跃然纸上:“凄然相向”“苦情重诉”形象地表达了这对为祖国献身、志同道合的夫妻,即将分别难于割舍离愁别绪之态。“更那堪”三个字,增强了爱侣内心悲戚苦痛之情。“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情深意切,传神之笔!“似恨”从“眼角眉梢”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饱含着多少人间的爱侣柔情?“热泪欲零”情泪欲滴,是以何等的毅力强忍悲痛的心情,没有流下来。“还住”?不!泪向心里流,心在滴血!多么坚强的性格。善良的读者禁不住也会对这真情的伴侣潸潸泪下。此时读者会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之句。与其意境、其境界之高远乃天壤之别。

  “知误会前翻书语”。“书语”书信中的话,作者知道从前写给夫人杨开慧的书信,产生了误会。为革命献出全部智慧、才能和精力的杨开慧,怎会区区计较呢?“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过去的往事如云涛雾涌一件件从眼前而过,但算起来人间的知己惟有“我和你”,这是对杨开慧情深意切的安慰和崇高的评价。毛泽东在白色恐怖艰险的岁月,杨开慧全身心地支持他从事伟大事业,可谓难得的红颜知己,革命的伴侣!

  “人有病,天知否?” 不仅把不忍离别炙热的情感推向高峰,而且暗喻对当时生活在水深火热劳苦大众疾苦关注。“ 天知否?”敢问苍天你知道吗?作者如伟大诗人屈原《离骚》、《天问》一样,向浩渺的苍穹发出警世的慨叹!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故而他义无反顾地要远离恩爱的妻子,以大无畏的精神,投入砸碎旧世界,建立新天地的革命洪流中。以设问句结束上阕,不但干净利落,而且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下阙开头三句写离人上路时的所见所感,缘情布景,融情入景。这是一个寒冻肃杀的冬晨,浓霜满地,残月在天,水塘倒映一钩月影。“常恐寒节至,凝气结为霜”(晋傅玄《杂诗》)。以霜景融悲衬悲,在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几乎触目可见。像“正月繁霜,我心忧伤”(《诗经·小雅·正月》)、“夜郎迁客带霜寒”(唐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一类诗句,都着意渲染出冷落萧瑟的氛围,以烘托人物孤寂凄苦的心境。“今朝霜重东门路”,东门路是离别路,踏霜人是断肠人,情与景合。“横塘”但映“半天残月”,残月不是团圆之象,月残人分,此情此景,自然又让人想到《雨霖铃》词中纯用白描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柳词是虚拟别后情景,而这里的“照横塘半天残月”则是实景,把主人公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凄婉忧伤之情,更加深切、形象地抒发出来。“凄清如许”的万端感慨,为下面痛陈别情的“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作了铺垫。触景凄切,悲绪又添几重,更蓦地传来凄厉惊心的汽笛声,火车启动,能不令人悲肠寸断、悲恸欲绝?劳燕分飞,音容远隔,天涯孤旅,两地相思,悲难消,恨未了。这愁丝恨缕岂能割断?但又必须忍痛割断。因为革命的形势与任务,要求革命者为事业作出必要的个人牺牲。“凭割断”一句,以理智克制感情,似夔门束逼江水,为结尾四句的大江出峡般的豪情奔涌蓄势。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展示所预想的未来的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笔力千钧,气势磅礴。这两句因情设景,显示了抒情主人公从悲戚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彻底砸烂旧世界的宏大理想抱负,成为全篇格调由沉郁转向高昂的关键,同时也为词的结尾提供了辽阔高浑的背景。作者热切地期待着在将来的斗争中与志同道合的伴侣重新相会,双双展翅,翱翔云天。“重比翼,和云翥”两句,写出了忠贞的爱情,也写出了豪迈的激情;有美好的憧憬,也有庄严的盟誓;是衷肠的倾诉,也是热忱的激励;既有气势,又见性情,笔饱墨酣,刚柔相济,闪耀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熠熠光辉,使作品的主题和意境得到了升华。。

  《贺新郎·别友》一词最后两句“重比翼,和云翥”是毛泽东给杨开慧的一句美好的承诺,他说等我和你在将来的革命斗争中会晤时再在云霄中比翼双飞,是一个充满革命人情味的希望。词以婉约收结,婉约中仍带有豪放。

参考资料:
1、 中国文学网.贺新郎·别友

xīnláng ·biéyǒu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huīshǒucóng gèngkānránxiāngxiàng qíngchóng yǎnjiǎoméishāodōuhèn lèilínghuánzhù zhīhuìqiánfānshū guòyǎntāotāoyúngòng suànrénjiānzhī rényǒubìng tiānzhīfǒu 
jīnzhāoshuāngzhòngdōngmén zhàohéngtángbàntiāncányuè qīng shēngchángduàn cóngtiān píngduànchóuhèn yàokūnlúnbēngjué yòuqiàxiàngtáifēngsǎohuán chóng yúnz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