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卧无心起,春风闭寂寥。鸟声谁唤汝,屋角故相撩。
独卧无心起,春风闭寂寥。鸟声谁唤汝,屋角故相撩。

bìngzhōngshuìzhéxìnghuāshùzhīèrshǒu--wángānshí

xīnchūnfēngliáo

niǎoshēngshuíhuànjiǎoxiāngliāo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7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¹家。
译文: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
注释:¹两三:几个。表示少量。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yún)(dāng)¹竞长纤纤笋,踯(zhí)(zhú)²闲开艳艳花。
译文: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杜鹃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注释:¹筼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²踯两:杜鹃花的别名。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未报恩波¹知死所²,莫令炎瘴(zhàng)³送生涯。
译文: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注释:¹恩波:谓帝王的恩泽。²死所:死的地方。³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¹一半加。
译文: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
注释:¹霜毛:白发。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植物名,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它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纷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僻远荒冷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这种闲,由他的处境遭遇而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然而不免使人触景生情。身虽居闲地,心却一刻也没能摆脱朝廷的束缚,常常被“未报恩波”所烦扰,不能得闲,故而分外感慨。作者虽然写的是景,而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隐情,正如王夫之《唐诗评选》所说:“寄悲正在比兴处。”

  诗的下半段叙事抒情,“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中,尚还想“未报恩波”,这表现出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有了这一联的铺垫,下一联就容易理解。“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斗”同“陡”,是顿时的意思。“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这一联写得委婉曲折,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似乎来诗是愁的原因,这就把全诗惟一正面表现愁怨的地方掩盖住了。并且写愁不说愁,只说霜毛陡加,至于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意婉转,韵味醇厚。

  诗写僻境,以画意出之,写忧愤,以曲笔出之。诗人似乎尽力想把他那种激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压抑着的感情潜流,读来为之感动,令人回味,形成了这首诗含蓄深沉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王夫之.唐诗评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135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乱云如兽¹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wèi)²
译文:乱云就像猛兽奔涌出山前,细雨和风洒遍了渭河河川。
注释:¹乱云如兽:空中的积云,下雨前变幻无穷,有的像奇异的怪兽。²渭川:渭河,是黄河的支流,它发源于甘肃省,流入陕西省,经过咸阳城外后会径水,在陕西、河南交界处入黄河。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尽日¹空濛(méng)²无所见,雁行³斜去字联联
译文:终日阴雨濛濛什么也不见,几行归去的雁就好像字联。
注释:¹尽日:整日,整天。²空濛:迷檬,迷茫,这里指雨丝不断,远眺景物迷茫。³雁行:指雁群。行,列,排。⁴字联联:指雁群一会变“人”字形飞行,一会变“一”字飞行。

  这是一首描写雨天景象的小诗。这首诗诗设喻新巧、描写别致,一联想丰富。全诗四句,全是眼望所见的景物,因此,“眼望”便是全诗的线索。空前的云涌是指眼望见,雨洒渭川是远望所见;天边归雁是极目远眺所见。这些使诗人有所思,有所感,诗人触景生情,借周围的景物扦发自己久居他乡的愁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衰微的慨叹。

  晚唐社会,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军阀的连年混战,国势衰微,日趋末落,经济崩溃,民生涂炭。笼革朝野上下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气氛。再加上诗人一生颇不得志,为了求官,辗转他乡,一直到六十岁才中进士。他在流离奔走中,亲眼看到社会的凋弊,了解了人民的苦难。这些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留下无限的悲楚的记忆,思绪中凝聚着不可排遣的忧虑。这悲楚,这忧虑自然会遣于笔端,写进诗中。这首诗,虽句句写诗,然而从诗人对景象的描写中处处能见到诗人所思,诗人所虑。

  诗的第一句“乱云如兽出山前”,写的是雨前。诗人用一“乱”字,用“如兽”的比喻来描绘乌云的变化和狂奔的速度,形象而通真。第二句是写雨。雨虽不大,是“细雨”,然而是“和风”而来,因此弥漫了整个渭水两岸。诗人用一个“满”字具体写出了渭水两岸细雨迷蒙的景象。紧接着,第三句用了“尽日”二字写下雨时问之长,用“空漂无所见”写雨景迷茫,写诗人内心的空荡。这个“无所见”,是指没有一样具有生气的景物,没有一样令人欢心的事。一切全是灰濛濛的,灰濛濛的天,灰濛濛的地。此时此景,诗人自己的心境便可想而知了。而最后“雁行斜去字联联”一句则更能反衬出诗人感情的凄苦,烘托出周围气氛的凄凉。在单调的灰濛濛的天空,来了一行归雁,又传来声声的雁鸣,这是一幅凄凉的景象。这样,这首小诗就不只是一首写景诗了,诗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由此可见,诗人借景抒情,设喻描绘的技巧是高明的。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82-184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74-276

dēngxiányángxiànlóuwàng

wéizhuāng tángdài 

luànyúnshòuchūshānqián fēngmǎnwèichuān 
jìnkōngméngsuǒjiàn yànxíngxiéliánlián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维乾元元年¹,岁次戊(wù)(xū),九月,庚午朔(shuò)²,三日壬申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zhuó)(shù)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译文: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农历九月的朔日是为庚午日,初三日壬申, (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庚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授勋上轻率都尉和晋爵为丹阳县开国候的颜真卿。现今用清酒和多种美食来祭扫赞善大夫颜季明侄儿的亡灵。词曰:
注释:¹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²庚午朔:那个月的朔日是庚午日。³三日壬申:那个月的初三日是壬申日。祭祀就发生在九月初三日。⁴第十三叔:颜真卿在从兄弟十五人中排行第十三。⁵蒲州:地名。⁶丹杨县:地名。742年(唐天宝元年)丹杨郡移置润州(今镇江),同时改曲阿县为丹杨(阳)县。⁷庶羞:指各种食物。庶:各种。羞:通馐,食物。⁸季明之灵口:的“口”表示字不识。一释作“曰”字,一释作“今”字。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惟尔挺生¹,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jiǎn)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bǐ)尔传言。尔既归止²,爰³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cù)。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tú)毒?念尔遘(gòu)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译文:惟有你(季明)生下来就很出众,平素已表现出少年人少有的德行。你好像我宗庙中的重器,又好像生长于我们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常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正期望(季明)能够得到幸福和作个好官,谁想到逆贼(安禄山)乘机挑衅、起兵造反。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尽力,在常山担任太守。我(颜真卿)那时接受朝廷任命,也在平原都担任太守之职。仁兄(杲卿)出于对我的爱护,让你给我传话(即担任联络)。你既已回到常山,于是土门被夺回。土门打开以后,凶逆(安禄山)的威风大受挫折。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致使(常山)孤城被围攻陷氏父亲(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以及家族人等)先后被杀。好像一个鸟巢被从树上打落.鸟卵自然也都会摔碎,那里还会有完卵存在!天啊!面对这样的惨祸,难道你不感到悔恨!是谁制造了这场灾难?念及你(季明)遭遇这样的残害(被杀后只留头部,身体遗失).就是一百个躯体哪能赎回你的真身?呜呼哀哉!
注释:¹挺生:挺拔生长,亦谓杰出。阶庭兰玉:喻能使门楣光辉、有出息的子弟。《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²止:助词。³爰:乃,于是。⁴土门:今河北井陉,唐时为战略要地。⁵蹙:紧迫。⁶遘:遭遇。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chèn),及兹同还。抚念¹摧切²,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xiǎng)
译文:我承受是上的恩泽,派往河关(蒲州)为牧。亲人泉明,再至常山,带开盛装你首级的棺木,一同回来。抚恤、思念之情摧绝切迫,巨大的悲痛使心灵震颤,容颜变色。 请等待一个遥远的日子,选择一块好的墓地。你的灵魂如果有知的话,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作客。呜呼哀哉!请享用这些祭品吧!
注释:¹抚念:悼念。²摧切:伤痛摧心深切。

zhízèngzànshànmíngwén

yánzhēnqīng tángdài 

    wéiqiányuányuánnián suì jiǔyuè gēngshuò sānrénshēn shísānshū yínqīngguāng shǐ使chíjié zhōuzhūjūnshì zhōushǐ shàngqīngchēwèi dānyángxiànkāiguóhóuzhēnqīng qīngzhuóshùxiūwángzhízèngzànshànmíngzhīlíngyuē 

    wéiěrtǐngshēng biāoyòu zōngmiàoliǎn jiētínglán měiwèirénxīn fāngjiǎn zéijiānxìn chēngbīngfànshùn ěrjiéchéng chángshānzuòjùn shíshòumìng zàipíngyuán rénxiōngài ěrchuányán ěrguīzhǐ yuánkāimén ménkāi xiōngwēi zéichénjiù chéngwéi xiàn cháoqīngluǎn tiānhuǐhuò shuíwèi niàněrgòucán bǎishēnshú āizāi 

    chéngtiān guān quánmíngzhě zàixiànchángshān xiéěrshǒuchèn tónghuán niàncuīqiè zhèndàoxīnyán fāngyuǎn ěryōuzhái húnéryǒuzhī jiējiǔ āizāi shàngxiǎng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yīn)¹移植地,曲槛(jiàn)²小栏边。共约重(chóng)³芳日,还忧不盛妍(yán)
注释:¹殷勤:情意恳切深厚,亦指恳切深厚的情意。²槛: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也指井栏。³重:再次。⁴妍:美,如“争妍斗艳”。”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¹,乘月溉(gài)²寒泉。谁料花³前后,蛾眉却不全。
注释:¹步障: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²溉:灌、浇水。³花:开花。名词活用为动词。⁴蛾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常作美女代称。这里借指周后。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此诗题为《梅花》,却不是一首咏物诗,而是咏叹与梅花相关的人和事。据《全唐诗》载:“后主尝与周后移植梅花于瑶光殿之西,及花时,而后已殂,因成诗见意。”

  此诗首联起句“殷勤移植”语,即指这次移植梅花之事;“移植地”便是“瑶光殿之西”的“曲槛小栏边”。李煜、周后(即昭惠皇后)都是极富雅趣之人,又凭着帝王皇后的特殊条件,便为自己的生活极力营造出优美的氛围。他们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丝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其外,兴之所至,便有了移植梅花之事。颔联写道“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意思是记得当时还曾担心,梅花“重芳日”,只恐“不盛妍”。唯其如此,颈联便接着说:“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为了给梅花“阻风”,这两位形影相随的伴侣还特意为梅花牵开了漂漂亮亮、长长宽宽的“步障”;为了给梅花浇水,也还曾不辞“乘月”披星之劳。实指望来年能观赏到夫妻共同移植、一块浇灌的梅花的艳美风姿。可是,又有谁能料到花开前后,这正该供夫妻共赏同乐的美景良辰,而“蛾眉却不前”。尾联的这一慨叹,紧承在语流上逐层推进的前三联而发,于升至极高处的波峰浪尖,忽发哀音,跌入深潭,凄恻动人,给读者心灵以强烈冲击。

méihuā

 dài 

yīnqínzhí jiànxiǎolánbiān 
gòngyuēchóngfāng huányōushèngyán 
fēngkāizhàng chéngyuègàihánquán 
shuíliàohuāqiánhòu éméiquèquán 
shīquèyānhuāzhǔ dōngjūnzhī 
qīngxiānggèngyòng yóuniánzhī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xūn),带惊¹剩愁,几许伤春春晚。泪竹²痕鲜,佩兰³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lǚ)约非烟游伴。
译文:讨厌那黄莺声传到枕边,心烦那鲜花芳香进到房间,它让我半醉半愁好梦难圆。锦被还留着她身体的余香,而我的腰带却又空了多眼,多少次伤春又到春晚。湘妃竹泪痕正鲜,春兰已花谢香散,湘中春暮天气温暖。曾记得江上风清月明之时,我多次约她相伴游玩。
注释:¹带惊:因消瘦而吃惊。²泪竹:娥皇,女英为舜的妃子。³佩兰:佩饰的兰花。⁴非烟:唐武公业的妾名。姓步,事见皇甫枚《非烟传》。此处借指情人。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蘋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须信鸾(luán)¹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²人远。认罗袜(wà)³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hàn)棹舣(yǐ),白蘋(pín)洲畔,尽目临皋(gāo)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译文:想来琴弦最容易断,如今再把琴弹,一曲既终她就远去不返。要寻找她已无影无踪,旧游处只见江水清浅。我把涂着青色的船靠岸,停在白蓣洲畔。整日里登楼极目远望,却不见她寄来一封书信,好在伴我的还有归来双燕。
注释:¹鸾弦:此处以鸾弦指爱情。²曲终:原本作“曲中”,据别本改。³罗袜:见周邦彦《瑞鹤仙》注。此处代指情人。⁴青翰:船名。因船上有鸟形刻饰,涂以青色,故名。⁵临皋:临水之地。⁶飞观:原指高耸的宫阙,此处泛指高楼。观,楼台之类。⁷不解:不懂得。⁸幸:正好,恰巧。

  这首词是感春怀人之作,上阕着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各有侧重又情景交融,将怀人之思表达得深婉曲折。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伴”,开篇三句写春日的清晨,黄莺呜叫,春花绽放,微风吹过,香气弥漫,这本是一片生机昂然的美好景象,可是词人正处在伤春怀人的心情当中,无法排解忧愁,便以喝酒来麻痹自己,将愁绪消解在醉魂之中,希望以沉睡来逃避现实。可是黄莺不解其意,唱和不停,词人因被吵醒而心情更加烦躁,不禁生出对莺鸟的厌恶之情。

  “被惜余薰,带惊剩愁。几许伤春春晚”,这三句含蓄而细腻地刻画出词人怀念旧人的真诚心切。“余薰”是旧人留下的馨香,可是斯人已去,词人唯有珍惜她仅留下的一点余香。“惜”字表现出词人对旧人的珍惜和无限怀念。词人日日思念故人,以至于腰带的剩愁越来越多,“惊”字突显出词人消瘦程度之深。

  消瘦是源于对伊人的思念,这一句实有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意蕴,柔情脉脉,令人动容。这种憔悴也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和执著。“几许伤春春晚”一句沉重哀伤,在伤春的情绪中,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念及自己与伊人别离的日子愈来愈久,词人伤叹不已。这一句既是对前文“伤春”之情的总结,也领启了下文关于“春晚”的描写。

  “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一句中引用了“湘妃泪竹”和“屈原佩兰”两个典故。暮春时节,湘妃竹的点点泪痕犹在;屈原所佩戴的兰花香草已经老旧了,天气已进入“浓暖”时分,说明春天即逝,即将入夏。此情此景让词人记起当年屡次盛邀佳人,与她在江畔沐风赏月时的欢会情景。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鸾弦”在这里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交好,可弦断能够再续,但佳人远去,已杳无踪迹,这萧萧琴声里的相思幽怨她不曾得知。相会遥遥无期,那悠悠弦鸣里寄寓着几多无奈和伤感。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词人引用曹子建(曹植)《洛神赋》中的典故,把心上人比作步履轻盈,姿态曼妙的仙女,可惜佳人仙踪无迹,不得追回。遥想彼时佳人在河塘撩弄清波,姿态妩媚诱人,可如今河塘处再无佳人倩影。江畔舟船飘摇,水中白苹浮动,词人极目远眺,尽是旧日风景。睹旧物而不能感旧情,词人心中的惆怅更加深切。

  “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词人叹惜伊人不解情,别期无定,令他终日相思萦怀,受尽千般煎熬。只能从双燕归来的景象中强寻安慰,似是欣喜,实则凄凉,充分表现了词人因思念伊人而无法排遣的抑郁痛苦,以及盼望佳人早日重回身边的急切情怀。

  此词大量运用点染法,即情思并非一泻无余,而是情一点出,即以景物烘托渲染,如“被惜馀薰,带惊剩愁,几许伤春春晚”,与秦观的词在写法上有共同点;多用借代手法,如“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等句,表达委婉含蓄隐晦,与唐李商隐的诗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441-442

wàngxiāngrén ·chūn

zhù sòngdài 

yànyīngshēngdàozhěn huādònglián zuìhúnchóumèngxiāngbàn bèixūn dàijīngshèngyǎn shāngchūnchūnwǎn lèizhúhénxiān pèilánxiānglǎo xiāngtiānnóngnuǎn xiǎojiāngfēngyuèjiāshí yuēfēiyānyóubàn 
xìnluánxiánduàn nàiyúnzài zhōngrényuǎn rènluózōng jiùchùnòngqīngqiǎn qīnghànzhào báipínzhōupàn jìnlíngāofēiguān jiě xiāng xìngyǒuguīláishuāngy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