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老懒读书,得闲尝窥园。
爱此千树雪,高低不胜繁。
冲风掠之去,颇已随沙尘。
感之可奈何,我岂土木人。
畏病不饮酒,已惭嵇阮真。
淡泊非众嗜,自娱难及宾。
独游还独吟,鱼鸟与我亲。
悠哉山林趣,媿此簪缨身。
吾老懒读书,得闲尝窥园。
爱此千树雪,高低不胜繁。
冲风掠之去,颇已随沙尘。
感之可奈何,我岂土木人。
畏病不饮酒,已惭嵇阮真。
淡泊非众嗜,自娱难及宾。
独游还独吟,鱼鸟与我亲。
悠哉山林趣,媿此簪缨身。
张耒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19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垂老畏闻秋,年光¹逐水流。
译文:临近老年最怕萧瑟衰败的秋日,曾经的美好时光也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注释:¹年光:时光,岁月。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译文:天阴沉沉、岸边青草瑟瑟仆倒,急雨乱点滩头、小舟摇摇荡荡。
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
时事诗书沉(zhuō),军储¹岭海²愁。
译文:只能用文章表达对时事的担忧,两广的军粮储备也让人发愁。
注释:¹军储:军队的储粮。²岭海:指两广。因地处五岭以南,临近南海。
洊饥今有岁,倚棹望西畴。
(jiàn)¹今有岁²,倚棹(zhào)³望西畴(chóu)
译文:倚在船边望向西边的农田,想到已经连续多年饥荒,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注释:¹洊饥:连续多年的饥荒。²有岁:好年成。³棹:船桨,借指船。⁴西畴:指西边的田野。

  秋天是草木凋零的季节.相对于人生来说,又象征着壮盛之期的逝去,垂老之年的到来。所以尽管秋光也很美,却很少有入能像唐人刘禹锡那样豪迈高唱: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康熙三、四年间,担任“江西参议”而分守“湖西道”的施闰章年交四十七、八,正将进入老年之期。“顷年在官,引疾不许”,在这样的年龄遇上阴沉的“立秋”天气,自不免要悚然畏警了:回想当年来到临江府,芷是东风骀荡的春日。倘说那时还曾满怀ff春风骑马到江城,正值繁花照眼弱”的由衷喜悦和勤于民事的几多热望的话;那么秋风数度,当诗人又在“萧水、章门三日路”的公务往返中迎来衰飒秋日的时候,却再没有多少令他欣慰的事了——岁月蹉跎,年光如流,壮盛有为的四年多,就这样,逐水”逝去。眼看就要临近老年,怎能不感到深深的怅惘?此诗开篇以“垂老”映对“秋”节,引出“年光一逝去的幽幽慨叹,正表现着许多仕人步入衰秋时共有的苦涩之情。

  而且诗人又是在孤舟客宦之中。如果遇上的是“秋风兮婿姻”的晴和之日,则船行江河之间,鸥飞白帆之上,虽说也难免会感到“水阔孤帆影,秋归万叶声”的清寥,毕竟还有青峰黛峦可眺、麦气豆香可赏.现在却是“阴云”沉沉、“急雨”敲篷,诗人所见副的,便只有岸草的瑟瑟偃伏和滩舟的颠荡乱雨之景了。“阴云沈岸草,急雨乱滩舟”二旬,即从眼前实景落笔,勾勒了一幅令人犯愁的动态画面。作为诗人孤消身影的黯淡背景,恰可有力地点示,诗人此刻的心境已变得怎样阴郁和纷乱。

  施闰章是一位优时悯乱之士,他的思绪,无疑要比寻常的羁旅之客深沉得多。这些年来,国家时局仍处在动荡不安之中:晚明桂王虽已被吴三桂征平,郑成功、张煌言领导的义师,却依然坚持着悲壮的抗清斗争。为了安靖东南,清政府调动重兵,屯驻江浙皖赣一带。康熙三年秋七月,还发动了钲台湾”之役。施闰章对动乱的时局颇为担忧,在《中秋对月》诗中,即发出了“好酌清尊满,休教恨白头。不知今夜月,几处战场秋”的叹息。但身为一介饱读“诗书”的文士,他对安定苍生又能有多大作为?“时事诗书拙,军储临海。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等撰写.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清·近代: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921页

zhōuzhōngqiū

shīrùnzhāng qīngdài 

chuílǎowèiwénqiū niánguāngzhúshuǐliú 
yīnyúnchénàncǎo luàntānzhōu 
shíshìshīshūzhuō jūnchǔlǐnghǎichóu 
jiànjīnyǒusuì zhàowàng西chóu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晚艳¹出荒篱(lí)²,冷香³(zhù)秋水
译文:荒芜的篱笆边,盛开着丛丛野菊,冷冷的清香幽幽地笼罩在秋水上。
注释:¹晚艳: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艳:因花色艳丽,故以艳指代花。²荒篱:指荒芜的篱笆。³冷香:指清香的花,这里指菊花。⁴著:同“贮”,居积,引申为笼罩之意。⁵秋水:神色清澈。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忆向¹山中见,伴蛩(qióng)²石壁里。
译文:诗人猛然回想起在山中也曾见过野菊,它是那样茂盛地簇生在石缝里,与它为伴的只有曜曜呜叫的秋虫。
注释:¹向:从前,往昔。 ²蛩:蝗虫的别名,俗称“蚱蜢"。另有传说中的异兽,古书中也指蟋蟀。

  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其中的“晚”与“荒”相映照,叠现出一幅冷落、萧瑟的空间背景;再着一个“出”字,不仅突出了野菊的一枝独放和光彩夺目,亦从力度上强化了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其“冷香”与“秋水”相映照,构成了一幅明净、雅洁、宽阔,博大而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因此而尽显。其中以“冷”字修菊“香”,从诗人的心理感受来着笔,却与时令、气候相吻合,自然地渲染了香味的清纯无邪,一显野菊那冰清玉洁的姿质。“晚艳”、 “冷香”、 “秋水”,既绘出了菊的形貌气味,又传出了菊的神韵丰采。 “出荒篱”点出了“野”。后二句则进一步从旁烘托,在“野”字上开拓意境,把“野菊”写得神完意足,而诗人形象也略约可见。此乃托物扦怀之法。

  转句“忆向山中见”,顺着追根求源的线索,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总之,此诗虽短小,但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此外,这首诗的虚实处理也很妙。一二句实,三四句虚,由“忆”相联,于是就从篱、水扩而到山、石,诗境为之开阔而且灵空飞动起来。

参考资料:
1、 公羽.傲霜斗雪·菊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第22页
2、 胡正山 陈立君.花卉鉴赏辞典: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03月第1版:第698页

--wángjiàn

wǎnyànchūhuānglěngxiāngzheqiūshuǐ

xiàngshānzhōngjiànbànqióngshí

风撼千林木叶摧,冰霜国里早春回。
风撼¹千林木叶摧,冰霜国里早春回。
译文:北风摇动千万树木,吹动着树叶纷纷飘落;冰天寒霜的国度里,早春已经偷偷回来了。
注释:¹撼:摇动。
一枝参透乾坤縕,生意都从小雪来。
一枝参透乾坤縕(yùn)¹,生意²都从小雪来。
译文:一枝梅花识破了早春蕴含的奥秘,天地之间出现了一点赤黄色;生机意趣向来都从小雪时节中开始走来。
注释:¹縕:同“缊”。²生意:生机。

shíyuèméi--lónggāo

fēnghànqiānlíncuībīngshuāngguózǎochūnhuí

zhīcāntòugānkūnyūnshēngdōucóngxiǎoxuělái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此身天地一蘧(qú)¹,世事消磨绿鬓(bìn)²疏。
译文:天地犹如一间屋子身在其中,世间万事把我们乌黑亮丽的头发都消磨疏了。
注释:¹蘧庐:古代驿站中供人休息的房子。犹今言旅馆。²绿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译文:这世间能有几个人像在梦中得鹿一样幸运,得到权势富贵呢?人们只是不知道自己终日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罢了。

  “毕竟几人真得鹿”中“鹿”喻指人世间虚幻的富贵。富贵不坚牢,让人魂牵梦绕,始终不知自己是活在现实还是梦中,不知道梦醒后自己是否真正拥有。“不知终日梦为鱼”你在梦里认为自己是鸟,所以飞;你在梦里认为自己是鱼,所以游。你认为中的自己,真的就是你吗?

  一世到头,皆是虚空,不必太过计较成败与得失。其实我们所处的时代也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的某个瞬间而已,顺着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shīshǒu--huángtíngjiān

shēntiānshìshìxiāo绿bìnshū

jìngrénzhēn鹿zhīzhōngmèngwèi

凤楼郁郁呈嘉瑞。降圣覃恩延四裔。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
凤楼¹郁郁²呈嘉瑞。降圣覃(tán)³延四裔(yì)。醮(jiào)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fèi)
译文:天子禁城的楼阁呈现嘉瑞之气。圣祖降临,广布恩泽,四方人民从中获益。夜晚的祭台显得很清冷,供奉圣祖的道场庄严肃穆,朝廷举办的宴会一直持续到凌晨,箫鼓声不断,热闹非凡。
注释:玉楼春:词牌名,又名“木兰花”“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¹凤楼:有凤凰图案装饰的楼宇。这里指天子禁城的楼阁。²郁郁:华盛的样子。³降圣覃恩:圣祖降临,广布恩泽。降圣,指九天司命天尊。覃恩,广为恩典。覃,延长,扩展。⁴四裔:周边。裔,指边远之地。⁵醮台:道士做道场时所设的祭祀神仙的坛台。⁶洞天:本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道教对神仙所居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即所谓洞天福地。这里指的是供奉圣祖的道场,醮台上如洞天的设施。⁷公宴:亦作“公筵”。公卿高官之宴会。
保生酒劝椒香腻,延寿带垂金缕细。几行鹓鹭望尧云,齐共南山呼万岁。
保生酒¹劝椒香²(nì)³,延寿带天金缕细。几行鹓(yuān)望尧(yáo),齐共南山呼万岁
译文:在宴会上众臣以保生酒上祝圣寿,还有味道醇厚的椒香之酒,延寿带垂下细细的金丝。大臣们排着整齐队列仰望皇帝,齐声祝愿皇帝长寿万岁。
注释:¹保生酒:宋代保生长寿的酒。保生,保护并使其生存繁衍之意。当时宋真宗特为赵玄朗上尊号“祖上保生天尊大帝”,简称“保生天尊”。保生酒的命名,即本于此。²椒香:椒香之酒。一说花椒酒的香气。古时习俗,将椒置于酒或浆中以敬长者或祀神。³腻:绵软醇厚。⁴延寿带:即指金缕延寿带与金丝续命缕。宋代在降圣节时,人们会相互赠送缀有珠玉金银的罗带。⁵鹓鹭:这里指的是群臣。⁶尧云:指皇帝。⁷南山呼万岁:高呼皇帝万岁,寿比南山。

  这首词咏写皇宫中夜醮后举行盛宴的场景,蕴含着对宋真宗求仙问道以及对群臣推波助澜的不满。全词运用铺叙手法,看似实录,实则褒贬寓于其中,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上阕开篇“凤楼郁郁呈嘉瑞”一句直接描写宋真宗迎接祥瑞的情景。“降圣覃恩延四裔”,说明这次降圣节为赵玄朗“降圣”延恩殿一事而打的夜醮礼仪非常隆重,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宋史·礼志》的记载:“休假五日,两京诸州府,前七日建道场设醮,假内禁屠辍刑,听士民宴乐,京师张灯一夕。”接着“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两句表现祭台道场的庄严肃穆和皇宫宴会的热闹场景。虽然字里行间仿佛只是在进行实录,不包含任何褒贬,只是进行藏头露尾地讽刺揶揄,但是在这些文字的背后流露的是对于宋真宗耽于神仙之道的荒唐做法的强烈不满,而这些与史书印证,真宗一朝的政治之弊可见一斑。

  下阕进一步描写宫中盛宴。“保生酒劝椒香腻,延寿带垂金缕细”是《宋史·礼志》所云降圣节的礼仪的诗意体现:“中书、亲王、节度、枢密、三司以下至驸马都尉,诣长春殿进金缕延寿带、金丝续命缕,上保生寿酒。”降圣节赐宴百官,必须戴上延寿带入宫庆贺。“延寿带”与“保生酒”是降圣节所奉礼仪中所特有的必备之物。“几行鹓鹭望尧云”,形象地写出群臣依班排成行列,像鹓鹭那样进退有序,远瞻天颜的情景。“齐共南山呼万岁”,谓大家一齐山呼万岁,祝皇帝寿比南山,生动地展示了当时“一国之君臣”尊“圣”而“如病狂”的闹剧。

  这首词跟柳永创作的其他四首与“天书”事件有关的《玉楼春》词一样,共同反映出来的是柳永对时政的密切关注,说明柳永早期之作并不限于风情,也有一系列涉及时政进献宫廷之作,这透露出他的希世求进之心,同时他在词中又隐隐地表露他对于当朝的态度:对宋真宗求仙问道的不满,对群臣推波助澜的不满,对当时这种昏聩朝政的不满。

参考资料:
1、 罗立刚.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45-47
2、 吴熊和.柳永与宋真宗"天书"事件[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1):75-83
3、 花晓倩.浅析柳永的五首《玉楼春》与当时政治的关系[J].文存阅刊,2020(8):1
4、 顾之京 姚守梅 耿小博.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华书局,2005:92-95

lóuchūnzhīèr··shídiào--liǔyǒng

fènglóuchéngjiāruìjiàngshèngtánēnyánjiàotáiqīngdòngtiānyángōngyànlíngchénxiāofèibǎoshēngjiǔquànjiāoxiāngyán寿shòudàichuíjīnxíngyuānwàngyáoyúngòngnánshānwànsu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