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烜赫在三朝,经术从容辅汉条。
儒服早纡丞相绂,戎冠再插侍中貂。
开仓六塔流人复,出甲甘陵叛党销。
东第只今空画像,当时於此识风标。
功名烜赫在三朝,经术从容辅汉条。
儒服早纡丞相绂,戎冠再插侍中貂。
开仓六塔流人复,出甲甘陵叛党销。
东第只今空画像,当时於此识风标。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7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
汉臣¹曾此作缧(léi)²,茹(rú)血衣毛十九秋。
注释:¹汉臣:指苏武。²缧囚:囚徒、俘虏。
鹤发半垂龙节在,不闻青史说封侯。
鹤发半垂龙节¹在,不闻青史说封侯。
注释:¹龙节:使节,一根棍子上挂有一串牦牛尾巴的饰物,代表出使证明。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¹与野情²(qiè)³,千山高复低。
译文:绵延的鲁山重峦叠嶂,千峰竞秀,高低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注释:¹适:恰好。²野情:喜爱山野之情。³惬:心满意足。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好峰随处改¹,幽径²独行迷。
译文:奇峻的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不知走到了什么地方。
注释:¹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²幽径:小路。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霜落熊升树¹,林空鹿饮溪。
译文:霜雪融落,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山林空荡寂静野鹿正在小溪旁饮水。
注释:¹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人家在何许¹?云外²一声鸡³
译文:在这重峦叠嶂之中会有人家居住吗?只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¹何许:何处,哪里。²云外:形容遥远。³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山路崎岖,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

  首联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 “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让人感觉余味无穷。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问樵夫。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近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7-28
2、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3-85

shānshānxíng

méiyáochén sòngdài 

shìqíngqiè qiānshāngāo 
hǎofēngsuíchùgǎi yōujìngxíng 
shuāngluòxióngshēngshù línkōng鹿yǐn 
rénjiāzài yúnwàishēng 

汀洲春草遍,风雨独归时。
(tīng)洲春草遍,风雨独归时。
译文:春回大地水中的小洲已葱翠碧绿,春风细雨中只我一人独自归家。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
大舸(gě)¹中流下,青山两岸移。
译文:船只在中流乘风破浪而下,两岸青山不断向后移行。
注释:¹大舸:大船。
鸦啼木郎庙,人祭水神祠。
鸦啼木郎庙,人祭水神祠。
译文:在那古老的木郎庙上空,成群的乌鸦盘旋聒噪,争夺着祭品;水神祠中,香烟缭绕,祭祀的人们川流不息。
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
波浪争掀舞¹,艰难久自知。
译文:恰似一阵巨浪拍打船舷,不禁使人趔趄踉跄,幸好所乘之舟乃大舸,尚不至有倾覆之虞。
注释:¹掀舞:飞舞;翻腾。

  这首诗先点题“归舟”二字。诗人在春天回家,大地复苏,春草遍地,水中的小洲已是一片浓绿。作者独自一人,在春风春雨中赶路。眼中所见是汀州春草,所以诗虽然没有说是乘舟,而人在舟中便是不言而喻。颌联放笔写船行,也是写归。他乘坐的大船,在中流乘风破浪而下。春雨普降,江水上涨,船又是顺水,所以走得飞快,两岸青山不断地掠过船舷。这一联写得明快畅达,流露了回家的喜悦,在动态中包藏着自然的、静穆的美,给人一种“人在画中行”般的感受,令人神往。

  诗接写了岸上具有象征性的、在群山中显得格外醒目的两个建筑物——木郎庙和水神祠。在那古老的木郎庙上空,成群的乌鸦盘旋聒噪,争夺着祭品;水神祠中,香烟缭绕,祭祀的人们川流不息。这一切,给山水增添了几分春色和生气,使他想到了家乡春色,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淳朴的民风及山村生活的神往。然而这一切又勾起他对身世的感慨。就这样,回家的快乐,山水的秀丽,都黯然失去了它的魅力。全诗原本轻快的笔调一下子被收束住,给人以顿然沉闷的感觉,作者的思想也就深深锲入了人们心中。

  这首诗前六句一泻而下,句句是景,且浑和充沛,流韵天然,气势开阔;尾联出句仍以景语作过渡,对句从“波浪”二字上发议论,含意双关,使诗戛然而止,明快截决,没有力挽千钧的笔力是难以办得到的。这首诗全篇浑成,整饬端严,是元律中的名作。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qǐ)(yì)
译文:在千里之外常常会想回归故里,只能登上高台,在窗帘边眺望远方。
注释:临高台:汉《铙歌》十八曲旧题。千里:离家的路程。常:长久。绮翼:像鸟羽毛一样薄而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窗帘。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译文:孤鸟倦飞尚能还巢,峰峦连绵,穷却未能辨识故乡之所在。
注释:极:尽头。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
四面见清风,朝夜起寒色。
译文:高台上四周凉风习习,暮色降临,唯觉寒气袭人。
注释:见:吹来。
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谁知倦(juàn)游者,嗟(jiē)此故乡忆。
译文:又有谁知道倦于奔走求官之人的感受呢!感叹这些故乡的回忆。
注释:倦游者:倦于奔走求官之人。此为作者自指。嗟:感叹。

tóngshěnyòuzhūgōngchuīmíngèrshǒuèrlíngāotái--xiètiǎo

qiānchángguīdēngtáilíncáijiànniǎoháiwèibiànliánshān

miàndòngqīngfēngcháohánshuízhījuànyóuzhějiēxiāng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我出东门游,邂(xiè)(hòu)¹清尘。
译文:我从东门出去游玩,不经意间得亲足下的尘土。
注释:¹承:感激,承蒙。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译文:盼望郎君来到我闺房,我愿意在你入室就寝时在一旁手持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时无桑中契(qì),迫¹此路侧人。
译文:我本来没有桑中的约会,只是路人般偶然的亲近。
注释:¹迫:接近,遭遇。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我既媚(mèi)¹君姿,君亦悦我颜。
译文:我既爱慕郎君的风姿,郎君也喜欢我的容颜。
注释:¹媚:爱。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致拳拳¹?绾(wǎn)²臂双金环。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眷恋之意呢?缠绕在我臂上的一双金环。
注释:¹拳拳:真挚的感情。²绾:绕。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道殷(yīn)¹?约指²一双银。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对你的殷勤?套在我指上的一双银戒指。
注释:¹殷勤:内心深处无以言说之情。²约指:戒指。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区区¹?耳中双明珠。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真诚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对明珠。
注释:¹区区:细致的情意。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叩(kòu)¹?香囊系肘后。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挚诚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注释:¹叩叩:相互忠诚。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致契(qì)¹?绕腕(wàn)双跳脱²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们之间的亲密呢?套在我腕上的一对手镯。
注释:¹契阔:别后的思念。²跳脱:亦称条脱,即手镯。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zhuì)罗缨。
译文: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感情呢?缀有罗缨的佩玉。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中心¹?素缕²连双针³
译文:用什么让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呢?用白色的丝绒双针缝贯。
注释:¹中心:即中情。²素缕:白线。³针:真的谐音。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结相于¹?金薄²画搔(sāo)³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们的交好呢?用金箔装饰的搔头。
注释:¹相于:相爱。²金薄:金箔。³搔头:一本作“幧(qiāo)头”,即男子束发的绡(xiāo)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dài)(mào)钗。
译文:用什么慰藉我们的别离之情呢?用我耳后的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答欢忻(xīn)¹?纨(wán)²三条裙³
译文:用什么报答你对我的欢悦呢?用有三条绦丝带的衣袍。
注释:¹欢忻:即欢欣。²纨素:素白色的丝绢。³三条裙:指镶有三道花边的裙子。条:即绦(tāo),丝带,可以用来做衣裙的装饰边。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何以结愁悲?白绢¹双中衣。
译文: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悲愁呢?用缝在内衣里的白绢。
注释:¹白绢:一作“白发”。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与我期¹何所?乃期东山隅(yú)²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约定相会在东山的一个角落里。
注释:¹期:约会。²隅:角落。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日旰(gàn)¹兮不来,谷风²吹我襦。
译文:太阳都落山了你还没有来,谷风吹动着我的短襦。
注释:¹日旰:日落时。²谷风:山谷里的风。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chí)(chú)
译文:远远望去还看不到你,含泪地站起来久立。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¹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约定在山南相见。
注释:¹山南阳:山的朝阳处。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译文:从清晨等到中午你还没有来,飘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xiāo)(yáo)¹莫谁睹²,望君愁我肠。
译文:逍遥的日子从没见过,盼望郎君的日子使我愁肠。
注释:¹逍遥:茫然徘徊状。²莫谁睹:看不到任何人。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相约在西山之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译文:到日暮仍然看不到你的身影,我不禁踯躅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译文:远望阵阵凉风已袭至,俯仰之间就要加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相约在山北的一个小丘上。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译文:你又一次没来,只有凄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译文:每次盼望等待,我坐立不安,悲苦愁凄了我的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爱身¹以何为,惜²我华色时³
译文:你爱我的目的是什么?只是爱我年华正好时。
注释:¹爱身:爱我。²惜:爱也。³华色时:正当年华,容色美好。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中情既款款¹,然后克密期²
译文:内心已流露出款款的情意,然后才定下约期。
注释:¹款款:形容感情的真挚和热烈。²克密期:定下幽会的日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褰衣蹑(niè)茂草,谓君不我欺。
译文:我挽起衣服在花草间踟蹰,告诉自己你是不会欺骗我的。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¹此丑陋(lòu)²,徙倚(yǐ)无所之。
译文:如今我容颜已变得丑陋,伤心地独自徘徊不知应到哪里去。
注释:¹厕:同“侧”。²丑陋质:失恋女子的自称。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译文:只为失去了想要的爱情而悲伤,不禁泪下如雨泣涕不已。

  这首诗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写爱情的欢悦和失恋的痛苦,运用铺彩摛文的手法来刻画女主人公丰富的感情活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追忆初识的光景;然后是回忆热恋时的情景;最后是抒写被弃的景况。

  在描写热恋情景时,诗中一连用了十一对问答句子,显露了热恋中人心灵的激情颤动,和他们对幸福的热烈追求。吟哦之下,仿佛看到他们一次次互赠信物,以表“殷勤”之意,听到他们频频指物为誓,以示“拳拳”之心。在抒写失恋痛苦时,诗中一连用了四个“与我期何所”,仿佛看到女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焦灼地等待情人前来赴约,一次又一次经受着失望的折磨。诗人成功地采用排比铺陈的笔法来加强感情的冲击力。

  诗题“定情”,有镇定其情的意思,正如陶渊明的《闲情赋》是闲止其情的意思。此诗在技巧上大多用直叙法,唯中段在写男女之情时,反复比喻,十分突出。尤其诗中提到的汉代妇女的饰物更是保存之珍贵的资料,如:从“绾臂双金环”句中得知汉代妇女有在手臂上戴金环的装饰;“约指”就是指环,除了金、玉之外也可以用银制成;妇女又有耳上戴明珠珰,肘后结繁香囊的习惯;至於“跳脱”就是臂钏,俗名镯子;罗织的缨带上还悬垂着美玉;还有金箔的发簪;玳瑁的钗;至於妇女的服装上有纨素做的三绦裙,就是装饰着三条花边的裙子;又有白绢做的夹层“中衣”,是近身的衣服,穿着小衣之外,大衣之内。

  《文选·洛神赋注》引繁钦《定情诗》曰:“何以消滞忧?足下双远游”两句,不见于今本《定情诗》中,可见《定情诗》中尚有脱文。

参考资料:
1、 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258-262

dìngqíngshī--fánqīn

chūdōngményóuxièhòuchéngqīngchén

jūnyōufángshìqǐnzhíjīn

shísāngzhōngrén

mèijūn姿jūnyuèyán

zhìquánquánwǎnshuāngjīnhuán

dàoyīnqínyuēzhǐshuāngyín

zhìěrzhōngshuāngmíngzhū

zhìkòukòuxiāngnángzhǒuhòu

zhìkuòràowànshuāngtiàotuō

jiéēnqíngměizhuìluóyīng

jiézhōngxīnliánshuāngzhēn

jiéxiāngjīnbáohuàsāotóu

wèibiéěrhòudàimàochāi

huānxīnwánsāntiáoqún

jiéchóubēibáijuànshuāngzhōng

suǒnǎidōngshān

gànláifēngchuī

yuǎnwàngsuǒjiànchíchú

suǒnǎishānnányáng

zhōngláipiāofēngchuīshang

xiāoyáoshuíwàngjūnchóucháng

suǒnǎi西shān

láizhízhúzhǎngtàn

yuǎnwàngliángfēngzhìyǎngzhèng

suǒnǎishānběicén

láifēngchuījīn

wàngjūnnéngzuòbēichóuxīn

àishēnwèihuáshí

zhōngqíngkuǎnkuǎnránhòu

qiānnièmàocǎowèijūn

chǒulòuzhìsuǒzhī

shāngshīsuǒlèixiàl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