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合疏棂春昼长,沉烟半穗弄轻黄。
老铃略不知人意,故故搴帘放出香。
小合疏棂春昼长,沉烟半穗弄轻黄。
老铃略不知人意,故故搴帘放出香。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47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
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¹身。
译文:从早到晚都点着灯火,肉体逐渐年长。
注释:¹长年:即年长,年龄增大。《韩非子 奸劫弑臣》虽长年而美材。
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
紫阁(gé)¹未归日,青门²又见春。
译文:还没从紫阁回归,就又要投入青门了。
注释:¹紫阁:仙人或隐士的居所。²青门:泛指隐退之处。沉砺《感怀》息影青门学种瓜。
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
掩关¹寒过未,开定²草生新。
译文:坐关不觉寒冷的天气都已过尽,开定的时候都长出了新草。
注释:¹掩关:又叫坐关,为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的一种修行方式,时间往往较长。²开定:指结束坐关行为。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自有林¹中趣,谁惊岁去频。
译文:心中自然有在禅林的乐趣,谁会对一年的过去而惊讶呢。
注释:¹林:应指禅林,即寺院。

xīnnián

 tángdài 

rándēngzhāo jiànzuòchángniánshēn 
wèiguī qīngményòujiànchūn 
yǎnguānhánguòjìn kāidìngcǎoshēngxīn 
yǒulínzhōng shuíjīngsuìpín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万里黔(qián)¹一漏天²,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³重阳天也霁(jì),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译文: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蜀江之畔,畅饮狂欢。
注释:¹黔中:即黔州(今四川彭水)。²漏天:指阴雨连绵。³及至: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⁴霁:雨雪之止也。⁵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莫笑老翁(wēng)¹犹气岸²,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diān)³?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译文: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
注释:¹老翁:老年男子,含尊重意。²气岸:气度傲岸。³华颠:白头。⁴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⁵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该词主要通过重阳即事,写出了黄庭坚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下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说重阳天霁,用“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鬼门关”这里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颇有几分傲兀之气。

  下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负口吻。这比前写纵饮就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此为二扬。最后三句是高潮。此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此为三扬。此处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下片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抒发了作者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776-778 .
2、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2470 .
3、 姜钧主编 .宋词大鉴赏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2年 .
4、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年 .

dìngfēng ·gāozuǒcángshǐ使jūnyùn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wànqiánzhōnglòutiān zhōngchéngchuán zhìchóngyángtiān cuīzuì guǐménguānwàishǔjiāngqián 
xiàolǎowēngyóuàn jūnkàn rénhuángshànghuádiān táinánzhuīliǎngxiè chíshè fēngliúyóupāirénjiān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梁王¹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译文:当年汉朝梁孝王最昌盛的时期,门下宾客都是才华出众之士。
注释:¹梁王:刘武(?-前144年),汉文帝刘恒次子,汉景帝刘启的弟弟,其母为窦太后。西汉梁国诸侯王。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悠悠一千年,陈迹¹唯高台。
译文:悠悠岁月,转眼便是千年,只有高台仍在,当年的辉煌、当年的人才又在何处?
注释:¹陈迹:过去的事迹。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译文:孤独的人向秋草倾诉心事,哀伤的风从千里之外吹来。

sòngzhōngshíshǒu ·

gāoshì tángdài 

liángwángquánshèng bīnduōcái 
yōuyōuqiānnián chénwéigāotái 
xiàngqiūcǎo bēifēngqiānlái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井底微阳¹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gāi)²
译文:这时节,水底的暖气将回而未回,大地还是一片凄冷,寒雨萧萧,打湿了地上的枯草根。
注释:吉祥寺:即后来的广福寺,寺中牡丹最盛,在宋时,是一个名刹。此诗亦熙宁五年作。¹阳:指暖气。²荄:草根。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译文:还有谁,能像我苏夫子一般,不是花开时节,竟肯独来赏景?

dōngzhìyóuxiáng

shì sòngdài 

jǐngwēiyánghuíwèihuí xiāoxiāohánshī湿gāi 
réngèng shìhuāshíkěnlái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泰和¹中,大名²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bēi)³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译文:泰和年间,大名府民间有对男女青年因痴情相爱却不能如意地在一起而双双投水自杀,官府搜寻他们的踪迹却不能找到。之后,种藕的人在水塘中找到两具尸,衣物可辨,此事才真相大白。这一年,这个水塘中的荷花盛开,而且株株皆开并蒂莲。沁水的梁国用当时担任录事判官,向内翰李用章这样叙述。
注释:摸鱼儿:又名“摸鱼子”、“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¹泰和:金章宗完颜璟年号。²大名:宋时大名府,元时大名路(今河北大名县)。³陂:水塘。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mò)¹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²。天已许³。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译文:问莲花的根,有多少根须?莲心是苦的又为谁而苦?并蒂莲的花为什么含情脉脉娇嫩地相互对望,怕是大名府那两个相爱的青年男女的化身,天公这样的不公平:为什么不教相爱的人白头偕老,却让他们死于鸳鸯偶居的水塘中;夕阳西下悄然无声。看来谢灵运经常游览的烟雾霭霭的名山胜水,潇湘妃子殉情的湘江楚水,都不是这对儿女的断肠处。
注释:¹脉脉:含情欲吐。²旧家儿女:民家小儿女。³已许:如此,这样。⁴甚:什么。⁵生死:偏义复词,指死。⁶鸳鸯: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后用以比喻夫妇。⁷浦:水滨,这里指水塘。⁸谢客:即谢灵运,南朝宋代诗人。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香奁(lián)¹梦,好在灵芝²瑞露³。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兰舟¹⁰¹¹¹²。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¹³,狼藉¹⁴卧风雨。
译文:这对恋人相亲相爱,本可以在灵芝仙草与吉祥晨露中,幸福生活长生不老。他们的感情即使“海枯石烂”情缘仍然长存,但被迫死去的幽恨是黄土无法掩埋的。被害死去的韩凭夫妇所化的相思树,随着时光的流逝,又无缘无故地被秋风所摧残。精美的小船稍稍停一停,让我再看看并蒂莲 怕将来我载酒重来时,它们已红瓣飘零,散乱地卧于风雨中了。
注释:¹香奁:盛放香粉、镜子之类的匣子,引申为香艳之意,比喻恋人的相亲相爱。²灵芝:古人迷信,认为芝是仙草,服则长生,故称“灵芝”。³瑞露:吉祥的晨露。⁴俯仰:瞬息,指生活。⁵相思树:指古代韩凭夫妇的悲剧故事。⁶流年:年华,如流水之易逝。⁷无端:无缘无故。⁸西风:秋风。⁹误:指损伤、摧残。¹⁰兰舟:船之美称,指精美的小船。¹¹少:稍稍。¹²住:停一停。¹³红衣半落:指荷花花瓣飘落。¹⁴狼藉:纵横散乱,引申为破败不可收拾,形容花瓣散乱。

  作者在小序中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凄切哀婉的爱情故事。泰和年间,河北大名府有两个青年男女,彼此相恋却遭家人反对,固而愤而投河自尽。后来人们才发现他们在水中的尸体。由于这一爱情悲剧,后来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开,为此鸣情。故事哀婉,令人动情。这首词就是作者闻听此事后,抒发感想,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牺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显示作者比较进步开明的思想。此词与《雁丘词》同为姊妹篇。

  全词写爱情悲剧,直言其人其事。上片写莲花并蒂的奇观,由此揭开故事的源头。“问莲根”三句,起首一个“问”字引起人们的注意。“丝”谐“思”,意为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沉于荷塘,仍藕接丝连,爱情之思永存。“莲心”实指人心,相爱却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这样的起句,表现作者闻听此事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情绪激动,要寻问,要责问,要斥问,为什么竟发生如此之事?所感之深,所触之大一语可见。“双花”等两句形象表明这对痴情男女至死不渝的爱情。“天已许”两句,更表现作者愤怒的心情。他们的爱情感动的连苍天都允许了,让他们化作并蒂莲,生死相依,为什么仍有人不让他们偕老白头?这一问,感情更为强烈,矛头直指禁锢男女爱情自由的封建礼教,表现作者进步的爱情观。“夕阳无语”四句,面对词人义正言辞的责问,没有人能回答,只见夕阳也在沉思,为苦命的鸯鸯哀悼。面对此情此景,就算是谢灵运所写的伤感之词,娥皇、女英这样湘妃投江自殉的悲境,都赶不上这青年男女殉情给人们带来的哀伤。“谢客”指谢灵运,善写伤感之词,造伤感之境。“湘妃”,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后舜南巡死于途中,二妃寻而不得,遂投湘水而死,后世称她们为湘妃。以这两个典故,引古喻今,抑古扬今,更加衬托出作者对这样事的悲伤。“未是断肠处”,谢客的伤词不是,湘妃投江也不是,那么答案就在不言中了。

  下片更是大赞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精神。“香奁梦”两句引用小序中韩偓《香奁集》自序语,用灵芝、瑞露这样的仙物来映衬他们爱情的纯洁神圣。

  “人间”后三句,叹惜这样的爱情却在俯仰之间,成为陈迹。但接下来的“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却盛赞他们爱情的坚贞,任凭海枯石烂金不损,他们对世道的怨恨;就连黄土掩身也不灭其迹。“相思树”,等三句更确切地表明作者的进步立场。虽然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被顽固西风(指顽固守旧的封建势力)所误,但他们的爱情却长存人间。因而又有下句“兰舟少住”等四句。依者心绪难宁,固而乘舟少住,凭吊这对青年男女用生命结成的并蒂莲花。作者知道,顽固的旧势力不会善罢甘休,若不及时凭吊,恐怕以后再来,就会“红衣半落”,甚至于“狼藉卧风雨”了。同情之深,珍爱之切,掬之可出。结尾一句,以词人的料想推断更揭示出世道的黑暗,使全词更添悲剧色彩。

  此词最突出的就是以情见长,情之真,意之切,纯情流露。全词句句有情,充满对青年男女爱情不幸的同情,充满对顽固守旧势力的愤怒,使词充满各种感情。此词运用的手法富杂多变,或议论,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相互交杂,而却皆有归所,更增添作者所抒发的爱情故事的悲剧色彩。

ér ·wènliángēnyǒuduōshǎo

yuánhàowèn jīncháo 

    tàizhōng míngmínjiāxiǎoér yǒuqíngshuǐzhě guānwèizōngzhī jiàn hòuǒuzhěèrshīshuǐzhōng réngyàn shìnǎibái shìsuìbēihuākāi bìngzhě qìnshuǐliángguóyòng shíwèishìpànguān wèiyòngzhāngnèihànyán yuè shuāngyuàn mìngpiān  zhīlíngzhī xiāngshēngjiǔqiào yànsānwēizhīruì chūndòngqíng  hán xiānglián zhōng 

    wènliángēn yǒuduōshǎo liánxīnzhīwèishuí shuānghuājiāoxiāngxiàng zhǐshìjiùjiāér tiān shènjiào báitóushēngyuānyāng yáng suànxièyānzhōng xiāngfēijiāngshàng wèishìduànchángchù 

    xiāngliánmèng hàozàilíngzhīruì rénjiānyǎngjīn hǎishílànqíngyuánzài yōuhènmáihuáng xiāngshù liúnián duānyòubèi西fēng lánzhōushǎozhù zàijiǔchónglái hóngbànluò láng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