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族贫兼病,烦君药石功。
长安何日到,一一问归鸿。
举族贫兼病,烦君药石功。
长安何日到,一一问归鸿。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7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谁道泰(tài)山高,下却鲁连¹节。
译文:谁说泰山高,高不过侠客鲁仲连的气节。
注释:¹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译文:谁说秦军众多不可抵挡,他们都摧毁在鲁仲连舌下。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译文:侠客鲁仲连独立天地之间,气度犹如清风洒香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夫子还倜(tì)(tǎng),攻文继前烈¹
译文:夫子你倜傥潇洒,勤攻文学继承鲁仲连的遗风。
注释:¹前烈:前人的功业。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译文:品格如错落盘结的石上古松,不为秋霜折毁。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译文:我赠你忠言和镂金镶玉的宝刀,让我们的友谊千秋万代不灭。
有个人人,飞燕精神。急锵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有个人人¹,飞燕²精神。急锵(qiāng)环佩³上华裀(yīn)。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译文:有一位心爱的女子,舞蹈时的佩采神韵有如飞燕。伴着急促悦耳的玉饰声,她翩翩起舞于华丽的地毯上;佐酒之乐伴随着她红袖的飘动而响起,她的腰身轻柔,犹如佩吹拂下的柳枝。
注释: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等,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乐章集》注明为“歇指调”,双调五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¹人人:那人。常指所爱者。此处指歌女。²飞燕:指赵飞燕,汉成帝皇后,能歌善舞,以体态轻盈著称,其事见《汉书·孝成皇后传》。³急锵环佩:环佩发出急促的铿锵响声,形容步履轻盈敏捷。⁴裀:《说文解字》谓“重衣也”,此处指供歌舞用的地毯。⁵促拍:节奏急促的乐曲。
簌簌轻裙,妙尽尖新。曲终独立敛香尘。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
(sù)¹轻裙,妙尽尖新²。曲终独立敛(liǎn)香尘³。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pín)
译文:飘舞的衣裙发出的簌簌声,美妙最新奇。音乐结束了,她收敛了步履亭亭玉立。像西施一样皱着双眉,料想是她的身心已然困倦了吧。
注释:¹簌簌:象声词,此处形容衣裙飘动之声。²尖新:新颖别致。晏殊《山亭柳·赠歌者》:“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³香尘:女子舞步带起的尘土。⁴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⁵眉黛: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妇女以黛画眉,因此以眉黛指眉。⁶颦:皱眉。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貌美的舞女和她轻盈的舞姿,主要描写其舞姿。

  上阙起首二句“有个人人,飞燕精神”,人人”二字传达出了词人对她的喜爱之情,然后词人将舞女比作赵飞燕,简练而直接,说明她既有美丽的容貌,又善于舞蹈。

  接下来,词人对舞女及舞姿进行了具体的描绘:“急锵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三句写舞女的舞姿,在叮叮当当的环佩撞击声中,她疾步踏上华丽的地毯,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尽情地甩动红袖,那舞动的身躯如同轻盈的柳枝在风中摇曳。

  下阙紧接上片,继续描绘舞女,“簌簌轻裙,妙尽尖新”二句写舞女的装束,她美丽的衣裙飘动起来,发出簌簌的声响。

  “曲终独立敛香尘”一句,舞女停止了舞步,词人没有直接描写舞女亭亭玉立的静态美,而是从旁着笔,写她舞步惹起的香尘的凝结。香尘似是随着她的静立而凝住,这本是观赏者的一种错觉。词人的词笔将错就错,用来衬托舞者独立之时雕塑般美丽的造型。

  “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二句显示了柳永对她的爱怜之意,并且词人将舞女皱眉的样子比做西施,用来回应开头,首尾呼应。另外词人并没有解释舞女为何“眉黛双颦”,这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此词如同几幅速写画,短小而精致,简单而传神。词人抓住了舞女神韵和体态,用了“飞燕”、“急锵环佩”、“促拍”、“红袖”、“风柳腰身”、“簌簌轻裙”、“独立”、“香尘”、“眉黛双颦”等字词,既有神态的表露,又有音响地描绘;既有体态的描写,又有内心的刻画。将一位风尘舞女的形象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嵇,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
(rén)¹公子²³大钩巨缁(zī),五十犗(jiè)以为饵,蹲乎会(kuài),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jī)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xiàn)¹⁰没而下,骛(wù)¹¹¹²而奋¹³(qí)¹⁴,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móu)¹⁵鬼神,惮(dàn)¹⁶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¹⁷而腊(xī)¹⁸之,自制河¹⁹以东,苍梧²⁰以北,莫不厌²¹若鱼者。
译文:任公子做了大鱼钩和黑丝绳,他把五十头肥壮的牛作为鱼饵,蹲在会稽山上,将钓钩甩到东海,天天在那里钓鱼,等了一整年还没钓到鱼。后来有一条大鱼吃钩了,牵动巨大的鱼钩沉入水下,迅速地昂头扬尾摆动鬐背,激起的白色波涛就像山一样,(似乎整个)海为之震荡,发出的声响好像出自鬼神,骇人的声威震慑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将这条大鱼切小然后腌制成干鱼肉,从制河以东,到苍梧以北的人们,没有不饱食这条鱼的。
注释:¹任: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济宁东南。²公子:诸侯之子。³为:制作。⁴缁:黑丝绳。⁵犗:阉割过的牛,指肥壮的牛。⁶会嵇: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⁷旦旦:天天。⁸期年:一整年,满一年。⁹已而:后来。¹⁰錎:沉入。¹¹骛:奔驰,迅急。¹²扬:昂头扬尾。¹³奋:搧动。¹⁴鬐:鱼鳍,即鱼翅。¹⁵侔:相同,等同。¹⁶惮赫:骇人的声威。¹⁷离:分,剖开。¹⁸腊:干肉,这里是动词,把肉晾干。¹⁹制河:制,浙河,今钱塘江。²⁰苍梧:山名,在今湖南省南部。相传舜死后葬于此山。²¹厌:饱食。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已而后世辁(quán)¹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²竿³,趣灌渎(dú),守鲵(ní)(fù),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xuán)¹⁰,其于大达¹¹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¹²,其不可与经¹³于世亦远矣。
译文:后来才疏学浅的人都惊叹这件事并互相告知。他们拿了鱼竿和钓线,赶到沟渠旁边,钓些鲇、鲫这样的小鱼,那样想钓到大鱼就难了啊;(他们)凭借浅薄荒诞的言论获得崇高的声誉,那距离高妙的大道理也差得很远呢。所以不曾听说任公子的作风,他们要治理政事那还差得很远啊。
注释:¹辁才:才疏学浅的人。辁:小,轻,比喻低劣。²揭:提,举。³竿:钓鱼竿。⁴累:细微,这里借指钓线。⁵趣:疾走。⁶渎:小沟渠。⁷鲵鲋:鲇鱼和鲫鱼,这里泛指小鱼。⁸小说:浅薄荒诞的话。⁹干:求。¹⁰县令:即高名令闻,指美好的名声。县:高。令:美好。¹¹大达:博学明理,大通于至道。¹²风俗:作风。¹³经:治理。
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汉血¹到王家,随鸾(luán)²(hàn)玉珂(kē)³
译文:汗血马从西域来到帝王的官苑,随着銮舆摇动玉珂谁不称羡?
注释:¹汗血:古代的一种骏马名。²鸾:指鸾舆,天子所乘之车。³玉珂:指缀在马络头上的玉饰。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少君¹骑海上,人见是青骡(luó)²
译文:如果是被方士乘骑走在海边,人们以为是匹青骡谁投青眼?
注释:¹少君:李少君,汉代方术之士。²青骡:《太平御览》卷九〇一引《鲁女生别传》曰:“李少君死后百馀日,后人有见少君在河东蒲坂,乘青骡。帝闻之,发棺,无所有。”
别绪如丝梦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别绪如丝¹梦不成,那堪孤枕²梦边城³。因听紫塞(sài)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译文:别后的相思之情绵绵不绝,如丝般纷乱,让他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更何况好不容易入睡后,竟然还梦到了家乡,使人越发感伤。起来倾听那边塞半夜的雨声,却回忆起在家中小楼上我们挑灯夜话的情景。
注释:¹如丝:形容绵绵不绝。²孤枕:独眠。³边城:临近边界的城市。⁴紫塞:边塞。长城。⁵红楼:指绘有艳丽彩画的楼阁。这里代指家中的楼阁。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¹封题²处,偏到鸳(yuān)(yāng)³两字冰
译文:认真地书写,对你的思念格外分明,天生的多愁善感使自己变得多情。起身用嘴中的热气暖手,将家书封好,偏偏看到“鸳鸯”二字时,心痛又被触动,手又僵了起来。
注释:¹呵手:用嘴中热气暖手。²封题:物品封装妥当后,在封口处题签,特指在书札的封口上签押,引申为书札的代称。³鸳鸯:伴侣、情侣的意象。⁴冰:此谓冰结,手僵不能动,意为触动心病,伤感之至。

  上片写词人对家人的怀念。首句“别绪如丝睡不成”,情意坦诚,多情公子这时正在塞上,分离后的思念令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而“那堪孤枕梦边城”一句就更进一步地表明了纳兰的愁思之深。一般说来,“梦边城”应当解释为“梦见边城”,可是联系上下文,应该解释成“梦于边城”。孤枕难眠,所以纳兰索性披衣起床,去倾听那夜半塞外的冷雨声。但邢夜雨声就像伤心人拨弄琴瑟的弦声,悲凄彻骨,每一声都敲打着纳兰那颗满是悲愁的心,也更加引发了他的思念,令他不由想起了家里的妻子,心想这时的她会不会也正在想念着自己。

  下片从书信落笔,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相思情怀。这时的思念之情好像春天的杂草似的,疯狂生长,所以纳兰拿起了笔,铺开纸笺,写下了一首抒发自己离愁别绪的书信寄给妻子。词中的“书郑重,恨分明”显得语义不清,令人疑惑,谁又能明白当时的纳兰要表达什么意思。“天将愁味酿多情”一句将纳兰的思念和悲愁推向高潮,意思是说:就连上天都在用滴滴答答的绵密雨声来酝酿自己的悲苦。这个“酿”字,可谓是全词的词眼。“偏到鸳鸯两字冰”意为一想到我们天各一方,相见遥遥,又不禁彻骨寒心了。塞外苦寒,纳兰好不容易写完信,呵着冰冷的双手粘好了信封,在为信封签押时,笔尖却被冻住了,四周一片冰冷的寒意。情深意重笔轻,落下“鸳鸯”二字时,心中更凄楚。从“天将愁味酿多情”、“偏到鸳鸯两字冰”来看,颇含悠然不尽之意,“鸳鸯两字冰”,化虚为实,深刻地表达了相思的愁苦。

  全词对爱侣的萦思写得回环婉曲,意韵别生。“偏到鸳鸯两字冰”的描画,意味悠长,既渲染出边塞的严寒景象,也折射出心中的清冷景况,亦摹写出这份苦寒对恩爱伴侣儿女情长的阻隔,多重意蕴缭绕字里行间,情韵悠远。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366页
2、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92页

zhōnghǎo··biémèngchéng--lánxìng

biémèngchéngkānzhěnmèngbiānchéngyīntīngsāisāngèngquèhónglóubàndēng

shūzhèngzhònghènfēnmíngtiānjiāngchóuwèiniàngduōqíngláiāshǒufēngchùpiāndàoyuānyāngliǎngb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