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
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¹委地²时。
译文:曾经发愁花儿开得很迟。如今看见花时,红艳艳的花瓣儿落了一地。
注释:¹妖红:形容花色十分鲜艳。²委地:即落地。
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若是有情争¹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译文:如果是有感情的人,面对落花,怎么能不失声痛哭?昨夜一场无情的风雨,葬送了西施一样美丽、高洁的花。
注释:¹争:即怎、怎么。

  这首“哭花”的小诗,以落花自比,借哭落花以抒发身世之感,悲愁、愤懑之情一贯到底,读来感人肺腑。

  首句写花儿迟开。“香结”,即香气凝结。“破颜”,把花比作美人,指花开。全句意思是;曾经发愁花儿开得很迟。起笔便言愁,为全诗定下了愁的基调。

  第二句写花儿很快就凋落了。“妖红”,形容花色十分鲜艳。“委地”,即落地。全句意思是:如今看见花时,红艳艳的花瓣儿落了一地。通过花儿凋落的惨象,写花儿既迟开又早落的悲惨命运,承接第一句的愁,进一步言悲。

  第三句直接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争”,即怎、怎么。全句的意思是:如果是有感情的人,面对落花,怎么能不失声痛哭?我们知道,心情愉快的人见到落花,并不会产生伤感的心情。作者之所以因花迟开而愁,见花早落而悲,完全是因为作者因不肯附“逆”而遭忌后满怀悲愁愤懑之情的缘故。落花触发了作者的身世之感,作者带着身世之感看落花,便更觉落花之悲惨,因此便按捺不住发出了“若是有情争不哭”的呼声。

  第四句进一步抒发身世之感。“西施”是越国的绝色美女,为了国家的命运而嫁给吴王,功成后随范蠡泛舟五湖,传为千古佳话。作者以西施比喻花,极言花之美丽、高洁。全句意思是:昨夜一场无情的风雨,葬送了西施一样美丽、高洁的花。这一句是对花儿凋落的原因的解释,也是承接第三句,进一步抒发作者的悲愤之情。自然界的风雨,象征着政治上的腥风血雨。对自然界风雨的愤恨,也是对政治上邪恶势力的控诉。白热化的激情,通过精巧贴切的比喻表达出来,就使这句诗具有了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成为被后人传诵的名句。宋代大词人周邦彦就化用这句诗的诗意,在《六丑》一词中写道:“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这首诗因景生情,融情于景,以景托情,主观感情和客观描写高度统一,写得深婉感人,催人泪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曾经发愁花儿开得很迟。如今看见花时,红艳艳的花瓣儿落了一地。

如果是有感情的人,面对落花,怎么能不失声痛哭?昨夜一场无情的风雨,葬送了西施一样美丽、高洁的花。

注释

妖红:形容花色十分鲜艳。

委地:即落地。

争:即怎、怎么。

赏析

  这首“哭花”的小诗,以落花自比,借哭落花以抒发身世之感,悲愁、愤懑之情一贯到底,读来感人肺腑。

  首句写花儿迟开。“香结”,即香气凝结。“破颜”,把花比作美人,指花开。全句意思是;曾经发愁花儿开得很迟。起笔便言愁,为全诗定下了愁的基调。

  第二句写花儿很快就凋落了。“妖红”,形容花色十分鲜艳。“委地”,即落地。全句意思是:如今看见花时,红艳艳的花瓣儿落了一地。通过花儿凋落的惨象,写花儿既迟开又早落的悲惨命运,承接第一句的愁,进一步言悲。

  第三句直接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争”,即怎、怎么。全句的意思是:如果是有感情的人,面对落花,怎么能不失声痛哭?我们知道,心情愉快的人见到落花,并不会产生伤感的心情。作者之所以因花迟开而愁,见花早落而悲,完全是因为作者因不肯附“逆”而遭忌后满怀悲愁愤懑之情的缘故。落花触发了作者的身世之感,作者带着身世之感看落花,便更觉落花之悲惨,因此便按捺不住发出了“若是有情争不哭”的呼声。

  第四句进一步抒发身世之感。“西施”是越国的绝色美女,为了国家的命运而嫁给吴王,功成后随范蠡泛舟五湖,传为千古佳话。作者以西施比喻花,极言花之美丽、高洁。全句意思是:昨夜一场无情的风雨,葬送了西施一样美丽、高洁的花。这一句是对花儿凋落的原因的解释,也是承接第三句,进一步抒发作者的悲愤之情。自然界的风雨,象征着政治上的腥风血雨。对自然界风雨的愤恨,也是对政治上邪恶势力的控诉。白热化的激情,通过精巧贴切的比喻表达出来,就使这句诗具有了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成为被后人传诵的名句。宋代大词人周邦彦就化用这句诗的诗意,在《六丑》一词中写道:“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这首诗因景生情,融情于景,以景托情,主观感情和客观描写高度统一,写得深婉感人,催人泪下。

韩偓

韩偓

韩偓(844年-923年),字致光,号致尧,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诗人,翰林学士韩仪之弟,“南安四贤”之一。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及第,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入为左拾遗,转谏议大夫,迁度支副使。光化三年(900年),从平左军中尉刘季述政变,迎接唐昭宗复位,授中书舍人,深得器重。黄巢进入长安,随驾进入凤翔,授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拒绝草诏起复前任宰相韦贻范。不肯依附于梁王朱全忠,贬为邓州司马。唐昭宗遇弑后,依附于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寓居九日山延福寺。信仰道教,擅写宫词,多写艳情,词藻华丽,人称“香奁体”。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病逝于南安县龙兴寺,安葬于葵山。著有《玉山樵人集》。 ▶ 3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¹(zhàn)²柳条金线³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xié)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
译文:暮春时节燕子叫黄莺啼,烟柳绿条蒙蒙袅袅在弄眷。五陵原上的姑娘犹如仙娥,手摇着歌扇,香气烂漫,姑娘的心上人已经远去,留住的只是九华山的一片空云。
注释:¹烟:笼翠在柳树上的云气。²蘸:沾染。³金线:形容嫩黄的柳枝。⁴五陵:指西汉高帝、惠帝、景帝、武帝、昭帝五个皇帝的陵墓,在今咸阳市附近,由于地近长安,为游览胜地。⁵仙娥:词中描写的女主人公。“娥”,美女。⁶九华:九华山,在今安徽省青阳县西南。
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点百万。
(xī)¹满头花²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niān)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点百万。
译文:满头珠玉装饰的姑娘好似花一般,有谁能理解她的愁苦?暗自相思双眼泪水涟涟。那串串眼泪就像珍珠,拈不散数不清,用红丝串上应有上百万。
注释:¹犀玉:华贵的首饰。²花:花钿。《唐摭言》卷十引谚:“白头花钿满面,不若徐妃半妆”。

  这首词是敦煌石窟发现的唐五代手写卷予中无名氏的作品,写的是一个美丽的歌舞伎在暮春哦节的感受。上片写其外表的华美,下片状其内心的悲哀。婀娜的身姿与擦拭不尽的泪珠、掩饰不了的忧愁,相互映衬,达成一种对比中的和谐。

  词的上片是写景,作者从动态着笔,既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情态,也婉转地表达出了主人公心头的烦闷和怨情,情和景交融在一起。

  下片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抒发了主人公心中无限的怨情,一个平常的比喻将主人公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整首词感情质朴而深沉。

  这是一首怨词,写恋人远去,给姑娘带来的痛苦。词的上片先从景写起。前两句,勾画了暮春的景色;燕莺啼叫,柳条在春风中袅袅多姿。作者从动态着笔,写得有声有色。尤其是一个“乱”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柳条弄春的情态,也显露了主人公烦闷的心情,情和景交融在一起。经过景物的渲染,主人公出场了:“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仙女般的姑娘何其美。歇拍告诉人们她这样出场目的,她是要留住那远去之人,可事与愿违,她只是“留住九华云一片”。作者笔锋一顿一折,婉转地表达了主人公心头的怨情。

  下片开头一句直写主人公打扮之美,与上片“仙娥”暗映。接着掉转笔锋写道:“负妾一双偷泪眼”,又与上片怨人去暗映。主人公的怨情依然在这一顿一折中代现出来了。作品到此在表现怨情方面,已经非常形象、非常深沉了。可是最后几句作者又展开想象的翅膀,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抒写心中无限的怨和恨:“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以真珠比泪珠,可见泪之多;以泪之多烘写伤心之极,从伤心之极正见出怨情之深。一个平常的比喻在这里却把主人公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这首词揭示了当时中国女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追求,以及她们这种追求并不为男子所珍视的社会现实。感情直朴而深沉。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著.唐宋婉约词赏译:华夏出版社,1993:1-2
2、 王丽珍译.婉约词: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3-4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译文:初春忽降大雪,雪片纷纷扬扬飘满天空,落在树枝上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花。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不知园里树,若个¹是真梅。
译文:人们简直分辨不清园中的树究竟哪一株是真梅。
注释:¹若个:哪个。
真正的春天虽然还未来到,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纷纷扬扬,自己妆点出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chūnxuě

dōngfāngqiú tángdài 

chūnxuěmǎnkōnglái chùchùhuākāi 
zhīyuánshù ruòshìzhēnméi 
浮玉飞琼,向邃馆静轩,倍增清绝。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近闻道、官阁多梅,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
浮玉¹飞琼,向邃(suì)²静轩,倍增清绝。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近闻道、官阁³多梅,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
注释:¹浮玉:传说仙人居住的地方。²邃馆:犹邃宇。³官阁:供人游憩的楼阁。
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祅知染红著手,胶梳黏发。转思量、镇长堕睫。都只为、情深意切。欲报消息,无一句、堪愈愁结。
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祅知染红著手,胶梳黏发。转思量、镇长堕睫(jié)¹。都只为、情深意切。欲报消息,无一句、堪愈愁结
注释:¹堕睫:落泪。
这首词写梅写雪写心情。上阕主要写雪景写梅态。“浮玉”句写出了雪景之凄清之美妙,“夜窗垂练”真是一幅极好的景致。“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写出红梅初放时的情态和神韵。“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则由景物描写转入情事叙述。下阕写一种很复杂的心情,即非简单的男女之爱又非明确的思乡之情,其中蕴含着一种敏锐的忧虑。上阕集中笔墨,采用衬托、比拟等手法,写梅写雪。其中亦有人,是欲折梅寄梅的远行人;下阕则放开景物,专心抒情,写闺阁中念远人。写清瘦、写思绪、写情意、写愁苦,然而却写得很含蓄。上片写寄梅是欲折而未折;下片写寄书是欲写而未写。这首词的妙处,也许就在于此,将深邃细腻、复杂难言的感情寄寓于景物,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清汴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
清汴¹(wēi)(yí)²贯旧京³,宫墙春草几番生。
译文:清澈的汴河蜿蜒穿过汴京城,宫墙上的春草几经荣枯后又再生。
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¹清汴:清澈的汴河。汴河,又称通济渠、汴水、古汴河,是隋炀帝杨广在先秦鸿沟、东汉汴渠等基础上兴修的运河。南段自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以下称汴河、汴水。²逶迤:曲折绵延的样子。³旧京:指北宋首都开封。⁴宫墙:宫廷的围墙。
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
剖心¹莫写孤臣²愤,抉(jué)³几终看此虏平。
译文:剖出心来也难以表达我内心的愤懑,挖出双眼,我也要看那胡虏终被平定。
注释:¹剖心:破胸取心,古代的一种酷刑。其事起于商纣王怒比干之谏,遂剖其心,见《书·泰誓》。指掬诚相示。²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抉几:挖出几珠。³ 抉:剔出;目:几睛。指忠臣被谗诛杀。⁴ 虏:敌人。
天地固将容小丑,犬羊自惯渎齐盟。
天地固¹将容小丑²,犬羊³自惯渎(dú)齐盟
译文:天地本来就喜欢纵容那些丑恶的小人,无耻的金人已经习惯了背弃盟约。
注释:固¹:本来。²小丑:指小人,渺小、丑恶之徒。³犬羊:对外敌的蔑称。⁴渎:轻慢、不敬。⁵齐盟:同盟。
蓬窗老抱横行路,未敢随人说弭兵。
蓬窗老抱横行¹路,未敢随人说弭²兵。
译文:贫守蓬窗,我虽年老却仍怀有纵横驰骋之志,又怎会追随那些人妄谈求和。
注释:¹横行:纵横驰骋,多指在征战中所向无敌。²弭:止息,中断。

shūfèn

yóu sòngdài 

qīngbiànwēiguànjiùjīng gōngqiángchūncǎofánshēng 
pōuxīnxiěchénfèn juéyǎnzhōngkànpíng 
tiānjiāngróngxiǎochǒu quǎnyángguànméng 
péngchuānglǎobàohéngxíng wèigǎnsuírénshuōbīng 
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广陵船。金焦在眼苦难攀。
昨夜新看北固山¹,今朝又上广陵²船。金焦³在眼苦难攀(pān)
译文:昨夜才游览了壮丽的北固山,今朝又登上了去扬州的客船。最遗憾的是,金山、焦山入望不远也无法攀登。
注释: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¹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东北江滨。²广陵:扬州的别名。³金焦:金山和焦山。金山在镇江西北。
猛雨自随汀雁落,湿云常与暮鸦寒。人天相对作愁颜。
猛雨自随汀(tīng)¹落,湿云²常与暮鸦寒。人天³相对作愁颜。
译文:一阵暴雨随着沙汀上的雁行降落,浓湿的云层下暮鸦归飞,更觉荒寒。人和天,无言相对,彼此都充满着愁绪。
注释:¹汀船:船常栖息于沙汀中,故云。²湿云:温度很大的云。³人天:人与天。

  “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广陵船。金焦在眼苦难攀”,三句接连写出了四个地名,而且都是旅游胜地,初看给人一种游玩山水的感觉,细看却并非如此。首先到了京口北固山却只能“看山”而不能登山,这是一层遗憾。其次,纵然看山未能在白天而是晚上,这又是一种遗憾。而离开镇江的时候,有名的金山和焦山就近在眼前,却无缘享受登山之乐,这是第三层遗憾。这三句,完全是叙事的“赋”笔却又非单纯叙事。

  “猛雨自随汀雁落,湿云常与暮鸦寒”,是在船中所闻所见。这两句看似单纯写景,其实是情景交融,浸透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因为雁与鸦都是大自然中的生命,都有求生的需求,看着它们遭受大自然风雨的打击。就使作者联想到人在谋生的奔波劳苦所受的打击。

  “人天相对作愁颜”仍是写实:羁旅悲哀是人的愁颜,阴雨打开是天的悉颜。但在写实的同时,这种人天相对而愁的情景又给读者以更多的联想。

  这实在是一种对人生很悲观的态度,而这首词就流露出作者的这种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26
2、 吴蓓.王国维人间词阅读分析——清词代表性文本阅读之二: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41

huànshā··zuóxīnkànběishān--wángguówéi

zuóxīnkànběishānjīncháoyòushàng广guǎnglíngchuánjīnjiāozàiyǎnnánpān

měngsuítīngyànluò湿shīyúnchánghánréntiānxiāngduìzuòchóuy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