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凤启至德,镐京作王家。万国戴元后,怀柔无迩遐。
鸣凤启至德,镐京作王家。万国戴元后,怀柔无迩遐。
逖矣裔夷人,占风慕中华。毳服耳金鐻,拳毛眼窈洼。
逖矣裔夷人,占风慕中华。毳服耳金鐻,拳毛眼窈洼。
献獒越重译,辛苦涉流沙。归仁自彼心,务广匪子夸。
献獒越重译,辛苦涉流沙。归仁自彼心,务广匪子夸。
謇謇大廷臣,忠告犹咨嗟。卜年盈八百,分得未为奢。
謇謇大廷臣,忠告犹咨嗟。卜年盈八百,分得未为奢。
云胡叔世主,黩武生諠哗。枸酱毒南徼,河源诧西槎。
云胡叔世主,黩武生諠哗。枸酱毒南徼,河源诧西槎。
哀哀万夫命,驱以易骊騧。暴蔑文祖训,大贻天下瑕。
哀哀万夫命,驱以易骊騧。暴蔑文祖训,大贻天下瑕。
画图漫写形,索意良无涯。太康焚雉头,宫闱茁妖芽。
画图漫写形,索意良无涯。太康焚雉头,宫闱茁妖芽。
开元灰组绣,骊岫荒淫哇。夫岂不有初,荡心生百邪。
开元灰组绣,骊岫荒淫哇。夫岂不有初,荡心生百邪。
望美洛阳都,赤符炳流霞。玉关闭高门,军宾绝相加。
望美洛阳都,赤符炳流霞。玉关闭高门,军宾绝相加。
鸠杖老貔貅,虎落蔼桑麻。煌煌中兴业,奕奕流芳葩。
鸠杖老貔貅,虎落蔼桑麻。煌煌中兴业,奕奕流芳葩。
谦光信受益,知足复何差。感事重怀古,因书戒矜誇。
谦光信受益,知足复何差。感事重怀古,因书戒矜誇。

西xiànáo--liú

míngfèngzhìgǎojīngzuòwángjiāwànguódàiyuánhòu怀huáiróuěrxiá

rénzhànfēngzhōnghuácuìěrjīnquánmáoyǎnyǎo

xiànáoyuèzhòngxīnshèliúshāguīrénxīn广guǎngfěizikuā

jiǎnjiǎntíngchénzhōnggàoyóujiēboniányíngbǎifēnwèiwèishē

yúnshūshìzhǔshēngxuānhuāgǒujiàngnánjiǎoyuánchà西chá

āiāiwànmìngguābàomièwénxùntiānxiàxiá

huàmànxiěxíngsuǒliángtàikāngfénzhìtóugōngwéizhuóyāo

kāiyuánhuīxiùxiùhuāngyínwayǒuchūdàngxīnshēngbǎixié

wàngměiluòyángdōuchìbǐngliúxiáguāngāoménjūnbīnjuéxiāngjiā

jiūzhànglǎoxiūluòǎisānghuánghuángzhōngxìngliúfāng

qiānguāngxìnshòuzhīchàgǎnshìzhòng怀huáiyīnshūjièjīnkuā

刘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13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早梅发¹高树,迥(jiǒng)²映楚³天碧。
译文:早梅在高高的枝头绽放,远远映照着广阔的碧蓝天空。
注释:¹发:开花。²迥:远。³楚:宗元所在永州,古属楚地。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shuò)¹飘夜香,繁霜滋²晓白。
译文:夜晚北风吹来阵阵花香,在浓霜中增添着洁白的光泽。
注释:¹朔吹:北风吹。²滋:增加。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欲为万里赠¹,杳(yǎo)²山水隔。
译文:想折一枝寄赠吹里之外,无奈千里迢迢,山水阻隔。
注释:¹万里赠:指捎一枝梅花赠给远方的友人。²杳杳:遥远。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寒英¹²销落³,何用慰远客。
译文:眼看寒梅即将零落凋谢,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
注释:¹寒英:指梅花。²坐:即将。³销落:凋谢,散落。

  在历代的诗词中,有不少咏梅之作。前半盛赞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开,芳香四溢,暗喻诗人坚贞不屈、不与流俗合污的高洁品格;后半写诗人怀念远方友人,要折梅相赠而不能的神伤之情。全诗简朴、疏淡,含韵慰藉,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早梅发高树”,起句直写梅花,笔姿飞扬,醒人耳目。一个“发”字极富于神韵,不仅写出梅花绽开的形象,而且予人一种“能开天地春”(清人沈钦圻咏梅诗句)的生机蓬勃的感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高树,既是实写,又是诗人心中意象的再现,自喻行高于时人,并与下旬“迥映楚天碧"紧相粘连,构成一幅情景融和的意境。避望楚天,辽阔无际,明净的碧空映照着早梅发出的光泽,使人感到梅花分外娴静高洁。这两句诗,言辞简洁,而情波荡漾,深寓着诗人对早梅的赞叹之意。诚如王国维所说,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第一、二两句是描写梅花的外在之形,“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两句进一层刻画早梅内在的气质。尽管北风吹打,严霜相逼,而梅花仍然在寒风中散发着缕缕芬芳,在浓霜中增添着洁白的光泽。这两句诗一写“香”,一写“色”,集中地写出早梅傲视风霜,力斡春回的风格。“飘”字寓有四散的意思,王冕《墨梅》诗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用的也是这个意思。诗人咏梅,目的是为了抒怀,是为了言志。诗中梅花的品格也是诗人心灵的一种物化。

  诗的下面四句,由咏物而转入抒怀,进而推出新意。当诗人看到早梅绽放的时侯,不禁怀念起远方的友人来,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往事如潮,涌上心头。他极想攀折一枝寒梅,赠与友人聊以表达慰勉的情意。可是转念一想,千里迢迢,山水阻隔,这是无法如愿的。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罪谤交织,群疑当道”, “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透过字里行间,人们不难体会到诗人那种伥惘、不平之情。这两句诗,原是化用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诗意。都是叙写对故人的思念,但是两诗的情趣迥然不同,陆诗洒脱,柳诗沉郁。正是因为他们写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并不相同,情趣也就各异了。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两句诗是紧承上两句发展出来的,含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诗人意识到,由于关山阻隔,时日过久,梅花势将枯萎凋零,于是喟叹“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柳宗元从梅的早开早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不禁忧从中来。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

  这首《早梅》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的融和合一,形式的质朴,感情的其淳,流露出来的诗人的高洁、孤傲的情志。诗人以早梅迎风斗寒,昂首开放的英姿,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正直无私的胸怀,显示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志,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首诗用简朴、疏淡的文辞刻画早梅傲立风霜昂首开放的形象,抒写诗人的情志,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的风骨与作者的人格融为一体,含蓄蕴藉,感情深挚委曲,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9页
2、 金涛.柳宗元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9年03月:第211页-第212页

zǎoméi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zǎoméigāoshù jiǒngyìngchǔtiān 
shuòchuīpiāoxiāng fánshuāngxiǎobái 
wéiwànzèng yǎoyǎoshānshuǐ 
hǎnyīngzuòxiāoluò yòngwèiyuǎn 

江上潮回风细。红袖倚楼凝睇。天际认归舟,但见平林如荠。迢递。迢递。人更远于天际。
江上潮回风细。红袖¹倚楼凝睇(dì)²。天际认归舟,但见平林如荠(jì)。迢(tiáo)³。迢递。人更远于天际。
译文:江面上潮起潮落,微风轻轻吹过,多情少女倚着栏杆凝视这远方。天边划过来一只小船,好像是我思念的人离开时乘坐的那一只。它渐渐远去,消失在丛林中,把我心爱的人带向远方。
注释:¹红袖:古代女子襦裙长袖,此代指女子。²凝睇:凝视,注视。³迢递:遥远的样子。

xiān姿jiǔzhī--zhù

jiāngshàngcháohuífēnghóngxiùlóuníngtiānrènguīzhōudànjiànpínglíntiáotiáoréngèngyuǎntiān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晓梦随疏钟¹,飘然蹑(niè)²云霞。
译文:早晨稀疏的钟声催我入梦乡,飘飘身轻登云霞。
注释:¹疏钟:稀疏的钟声。²蹑:踩,踏。一作“跻”。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因缘¹安期生²,邂(xiè)(hòu)³(è)绿华
译文:有缘碰上安期生,又意外遇到仙女萼绿华。
注释:¹因缘:依仗,凭借。²安期生:秦时仙人。³邂逅:不期而遇。⁴萼绿华:古代传说中的得道仙女。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秋风正无赖¹,吹尽玉井花²云。
译文:哪知秋风太无理,吹尽了太华峰头玉井花。
注释:¹无赖:没有道理,不凑趣,恶作剧。²玉井花:传说中神奇的莲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¹
译文:一起看大如船的莲藕,一起品尝大如瓜的枣。
注释:¹食枣如瓜:《史记·封禅书》:“李少君曰:君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居蓬莱,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翩翩¹坐上客,意妙²语亦佳。
译文:座上宾客无不风度潇洒,意气高妙词语更佳。
注释:¹翩翩:风度潇洒。²意妙:一作“貌妍”。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嘲辞¹²诡辩³,活火分新茶
译文:嘲笑争辩谈怪论,旺盛的火焰上用新茶作分茶之戏。
注释:¹嘲辞:嘲谑的话语。²斗:竞争,竞赛。³诡辩:言语奇特机智。⁴活火:旺盛的火焰。⁵分新茶:用新茶作分茶之戏。一作“烹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虽非助帝¹功,其乐莫可涯²
译文:不是辅佐天帝建功业,却是自有欢乐无边涯。
注释:¹帝:天帝。一说皇帝,亦通。²莫可涯:无涯,无穷尽。一作“何莫涯”。涯,边际,极限。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¹
译文:人生如果能够这样过,何必一定要回家!
注释:¹归故家:回到旧家。一作“故归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起来敛(liǎn)¹坐,掩耳厌喧哗。
译文:梦醒后敛掩衣襟,捂住双耳驱走让人厌烦的喧哗声。
注释:¹敛衣:敛掩衣襟,即整装以示肃敬。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zī)(jiē)¹
译文:明知梦境难亲见,想想还是惋惜它。
注释:¹咨嗟:叹息。

  这是一首记梦诗,李清照的记梦诗仅此一首。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蔡义江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五言古体诗以不换韵为正格,此诗便是一韵到底的。但它在内容安排上,却有点像那种四句一换韵的诗:每四句各成一小段落。诗题即首句起头二字,这是风谣乐府传统中之通例,诗中亦常有。此诗写作者某天早晨睡起前梦幻中的一番游仙经历以及醒来后的感慨。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先叙入梦遇仙。拂晓前作者一度醒来,又随着钟声进入梦境,“疏”字形容钟声缓而轻,这恰好能起催眠作用。飘忽身轻,跻入云霞。从飘飘欲仙,到梦见仙人,就十分自然。在仙人中,作者举了人们熟知的安期生和萼绿华。可能同是女性的缘故,作者似乎对遇到萼绿华显得特别高兴。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据韩愈描写,玉井莲开花高达十丈,它的根藕当然也会大得像条船了;由藕说到枣,按比例扩大,天衣无缝地将李少君说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的话用上了。与仙人们在一起,其兴奋愉悦之情洋溢纸上。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这四句写人物志趣风貌,叙写诸仙座中以嘲谑取乐、分茶为戏情状。意妙、语佳、思捷、手巧,加之风度翩翩,真是无一不好。虽说只是梦中幻境,实际上却完全是作者自己生活理想的反映。所以,叙来也充满热情。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写自己对神仙生活的羡慕和感慨。这样的意识通常总是在梦回清醒之后才会产生的。这里作者正是以感想来代替叙述,略去如何从梦中惊醒过来的描写,使诗意更为紧凑,过渡了无痕迹,又简省了很多笔墨。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最后补明醒来以后,尚对梦境无限留恋。醒来后作者陷入了沉思。“喧哗”包含着现实生活中人们为名利得失纷争不已的意思,对此梦中所见,更觉得可“厌”。这是从对梦境和现实的相反感受写。明知是幻梦而犹念念不已,则是从理智和感情的矛盾状态写。这样来写内心的强烈感受,是深刻而真实的。

  此诗借美好的梦境来寄托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同时反衬出现实生活之可“厌”。构思命意上,也许受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一些影响。不过,李白诗在卒章显志时,能昂首扬眉,表现得傲骨嶙峋;而李清照这首诗,却只是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息。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9月版:第171-176页

xiǎomèng

qīngzhào sòngdài 

xiǎomèngsuíshūzhōng piāoránnièyúnxiá 
yīnyuánānshēng xièhòuè绿huá 
qiūfēngzhènglài chuījìnjǐnghuā 
gòngkànǒuchuán tóngshízǎoguā 
piānpiānzuòshàng miàojiā 
cháodòuguǐbiàn huóhuǒfēnxīnchá 
suīfēizhùgōng  
rénshēngnéng guījiā 
láiliǎnzuò yǎněryànxuānhuá 
xīnzhījiàn niànniànyóujiē 
横塘棹穿艳锦,引鸳鸯弄水。断霞晚、笑折花归,绀纱低护灯蕊。润玉瘦、冰轻倦浴,斜拕凤股盘云坠。听银床声细。梧桐渐搅凉思。
横塘¹(zhào)穿艳锦,引鸳鸯弄水。断霞晚、笑折花归,绀(gàn)²低护灯蕊(ruǐ)。润玉瘦、冰轻倦浴,斜拕(tuō)凤股盘云坠³。听银床声细。梧桐渐搅凉思。
译文:昔日住在横塘,与心爱的人日日泛舟湖上,穿梭在艳锦一般的荷花丛中,相偎看鸳鸯戏水。直到晚霞升起暮色将至,才恋恋不舍与美人折一枝荷花相携归去。夜色渐浓,纱罩中透露出的柔和烛光朦胧了卧室,美人出浴后肤若凝脂发髻斜坠,干娇百媚。两人卧听井栏边的梧桐随风坠落的细语微声,仿佛感到了秋天来临的丝丝凉意。
注释:莺啼序:词牌名,又名“丰乐楼”。共四片二百四十字,第一片八句五仄韵,第二片十三句四仄韵,第三片十五句四仄韵,第四片十五句五仄韵。赵修全:生平事迹不详。¹横塘:地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²绀纱:天青色的灯纱罩。³斜拕凤股盘云坠:形容美人浴后凤钗斜抡,发髻如盘云,摇石摇欲坠之貌。拕:同“拖”,牵引;盘云:发髻如盘云。⁴银床:井床。
窗隙流光,冉冉迅羽,诉空梁燕子。误惊起、风竹敲门,故人还又不至。记琅玕、新诗细掐,早陈迹、香痕纤指。怕因循,罗扇恩疏,又生秋意。
窗隙流光,冉(rǎn)冉迅羽¹,诉空梁燕子。误惊起、风竹敲门,故人还又不至。记琅(láng)(gān)²、新诗细掐³,早陈迹、香痕纤指。怕因循,罗扇恩疏,又生秋意。
译文:时间飞逝,流光容易把人抛。燕子再度飞回,却是人去梁空巢已倾。他在旧屋中猛地听到了敲门声,以为是美人归来,便起身推门迎接,才发现是风吹翠竹拍打在了门上,故人并未回来。遥想当年佳人坐倚窗前用纤纤玉指在竹竿上刻写新诗,那些残留的痕迹如今已是陈旧不堪。当初总怕韶华易逝,有朝一日情意断绝,却不料一语成谶。
注释:¹冉冉迅羽:时光流逝如疾驰而过的飞鸟。²琅玕:美竹别名。³新诗细掐:刻新诗于竹竿上。⁴罗扇恩疏:即秋扇被摒弃。
西湖旧日,画舸频移,叹几萦梦寐。霞佩冷,叠澜不定,麝霭飞雨,乍湿鲛绡,暗盛红泪。綀单夜共,波心宿处,琼箫吹月霓裳舞,向明朝、未觉花容悴。嫣香易落,回头澹碧锁烟,镜空画罗屏里。
西湖旧日,画舸(gě)¹频移,叹几萦(yíng)梦寐(mèi)。霞佩冷,叠澜(lán)不定²,麝(shè)(ǎi)³飞雨,乍湿鲛(jiāo)(xiāo),暗盛红泪。綀(shū)夜共,波心宿处,琼箫吹月霓(ní)裳舞,向明朝、未觉花容悴(cuì)。嫣香易落,回头澹(dàn)碧锁烟,镜空¹⁰画罗屏里。
译文:后来在西湖与另一位佳人共度的日子,也时常魂牵梦萦惹人空叹。彼时两人亦常常泛舟湖上,看醉人景色,享人间乐事。潮起潮落,烟雨流云,季节变换,不时惹得佳人泪湿巾帕,更显楚楚动人。天黑后两人依旧厮守在船上,共宿水波深处,佳人在月下为悦己者翩翩起舞,即使缱绻到天色明亮,依旧容光焕发没有一丝困乏倦意。花开注定会谢,当时的情深意长和海誓山盟终究烟消云散,再回头不过又一段镜花水月的露水情缘罢了。
注释:¹画舸:游船。²叠澜不定:雨打在湖面、荷叶上,水、叶摇漾。³麝霭:细雨荷塘的霭霭香雾。⁴鲛绡:丝绸手帕。⁵红泪:悲伤的眼泪。见晋王嘉《拾遗记》载,曹丕宠美女薛灵芸。薛别父母,“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虫口血。”⁶綀单:用绿葛制成的被单。⁷霓裳舞:霓裳羽衣曲,舞曲名。词中指荷花随风摇曳,若翩翩起舞。⁸悴:憔悴。⁹嫣香:指花娇艳芳香。¹⁰镜空:镜中花之意。
残蝉度曲,唱彻西园,也感红怨翠。念省惯、吴宫幽憩。暗柳追凉,晓岸参斜,露零沤起。丝萦寸藕,留连欢事。桃笙平展湘浪影,有昭华、秾李冰相倚。如今鬓点凄霜,半箧秋词,恨盈蠹纸。
残蝉度曲,唱彻西园,也感红怨翠。念省惯、吴宫幽憩(qì)。暗柳追凉,晓岸参(shēn)¹,露零²(ōu)³。丝萦寸藕,留连欢事。桃笙(shēng)平展湘浪影,有昭(zhāo)、秾(nóng)冰相倚。如今鬓(bìn)点凄霜,半箧(qiè)秋词,恨盈蠹(dù)
译文:庭院中的秋蝉声阵阵入耳,恍然想起往日西园幽会时的蝉鸣,仿若为他们的谈情说爱伴奏唱曲。又忆起在吴宫的垂柳岸边与情人缠绵幽憩,从天黑到天明,夜夜欢好。那时有美丽妖娆的歌妓陪伴身边,与她沉醉在男欢女爱中,翻云覆雨,是何其逍遥快乐;如今两鬓已如霜染,每每念及往事,抑郁难当,遂写下一首又一首悲凉的诗词,愤恨充满了那一页页的旧纸笺。挚爱过的女子们皆未能相守相伴,一个个出现在他的生命里,然后又离去,再也不见,只留他独自挥笔抒愤,缅怀往事。
注释:¹参斜:参星西斜,天将晓。²露零:降落的露珠。³沤起:浮起的水泡。露、沤皆转瞬即逝,亦以喻人生短促。⁴桃笙:用桃竹织成的凉席。⁵昭华:古乐器,俗名玉管。⁶秾李:指繁盛的李花,亦代指艳妆女子。⁷箧:长方形藏物竹器,大为箱,小为箧。⁸蠹纸:被蠹虫蚀过的纸或诗笺。

  《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为忆姬之词,与清真之实惜别而题咏柳者同意。这首词忽起忽伏,声情激越,是变徵声。全词共分四片。

  第一片将出水芙蓉的美艳与抒情对象巧妙地结合起来,生动细致地刻画了所恋女性的优美形象。词人曾在“横塘”寓居,这里以倒叙方法,叙写当年的一个片断。他们在湖中乘舟穿过荷丛,观赏、戏弄着湖里的鸳鸯。她在晚霞中“笑折花归”,“润玉瘦、冰轻倦浴,斜拕凤股盘云坠。”形象地刻画出有似出水芙蓉的女性形态之美。“听银床声细。梧桐渐搅凉思。”桐叶飘坠的微细声响引起了词人心中秋凉将至的感觉。

  第二片写词人所处的现实环境。时光飞逝,往事已隔多年。燕子归来,旧巢不存,心爱的人已经离去。风吹竹响,引起词人的错觉,以为是故人敲门,但很快便意识到,故人再也不会象以往一样叩门而入了。“误惊起、风竹敲门,故人还又不至。”借用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句“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因竹而思及故人,因故人又想起与竹有关的另一件事情:“记琅玕、新诗细掐,早陈迹、香痕纤指。”睹物思人,旧情不堪追记。“罗扇恩疏”是她当时的怨语,现在竟成事实,特别感到后悔和自责。由此又引起对于往事的种种回忆。

  第三片写“旧日”。“西湖旧日,画舸频移,叹几萦梦寐。”三句由西园移到西湖。写昔日西湖上共赏一湖荷莲,盈盈照水,如今几度梦魂萦绕。“乍湿鲛绡,暗盛红泪。”分写雨打在花瓣上,如鲛绡乍湿;雨落在花心中,如盛红泪的情状。与起笔“横塘棹穿艳锦,引鸳鸯弄水”相比,这里已蕴含深深的离别之悲。“綀单夜共,波心宿处,琼箫吹月霓裳舞”四句,写月下荷叶荷花随风摇曳如霓裳云舞。这段描写使读者不由产生关于青春的欢乐、真挚的情感、浪漫的趣味的联想。“向明朝、未觉花容悴。嫣香易落,回头澹碧锁烟,镜空画罗屏里。”这时词意忽然逆转,以叹息的语气描摹出西湖情事的悲惨结局:“嫣香易落”。“回头”与“几萦梦寐”相照应,合理地插入对这一段艳情的回忆。结尾处痛感往事已烟消云散。这一片词,有头有尾,在描写中又处处体现物性,予读者以一种朦胧之类。

  第四片写今昔之感。“残蝉度曲,唱彻西园,也感红怨翠。”三句,写秋蝉感伤西园花枯叶落,哀鸣声声。“念惯省”明写蝉,实为逆入,回忆双栖于西园的往事。“暗柳追凉,晓岸参斜,露零沤起。”三句既写昔,也写今。既写二人夏夜柳荫纳凉,絮絮细语,不觉参星西斜,天近拂晓。也是写眼前在西园中孤单的日子。“晓岸参斜,零露沤起”,为荷塘边独自漫步的眼前景,“丝萦寸藕,留连欢事。”含蓄地表达了夏夜两人之欢。空见藕而不见莲,应前“回头澹碧锁烟,镜空画罗屏里。”二句,繁华飘撇,镜屏已空,徒令人悲。“桃笙平展湘浪影”对应“綀单夜共”,“有昭华、秾李冰相倚”对应“琼箫吹月霓裳舞”,遣词妍雅,涵蕴无限感伤。结以“如今鬓点凄霜,半箧秋词,恨盈蠹纸。”三句,人已老,词空赋,“霜”为“凄霜”,“词”为“秋词”,如何不令人恨。往事如零露沤起,转瞬已在浮光泡影中。

  这首词咏荷,能得荷之神理、气韵。写雨中之荷、月下之荷,笔致曲折多变,但通篇清气流贯,澄澈如月,因所咏皆由忆姬而起,脉络清晰。这首经过高度艺术处理的咏物抒情词,内容十分丰富,是词人一生情事的总结。作者以曲折变换的词笔表现出来,借以掩饰心中那不愿为人所知的情感秘密,饱含了词人对造成这种悲剧的封建礼权和封建制度的反感。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8 版:第2021页
2、 邓乔彬编选.吴文英 王沂孙集:凤凰出版社,2013.01:第127页

yīng ·zhàoxiūquányùn

wényīng sòngdài 

    héngtángzhàochuān穿yànjǐn yǐnyuānyāngnòngshuǐ duànxiáwǎn xiàozhéhuāguī gànshādēngruǐ rùnshòu bīngqīngjuàn xiétuōfèngpányúnzhuì tīngyínchuángshēng tóngjiànjiǎoliáng 

    chuāngliúguāng rǎnrǎnxùn kōngliángyàn jīng fēngzhúqiāomén rénhuányòuzhì lánggān xīnshīqiā zǎochén xiānghénxiānzhǐ yīnxún luóshànēnshū yòushēngqiū 

    西jiù huàpín tànyíngmèngmèi xiápèilěng diélándìng shèǎifēi zhàshī湿jiāoxiāo ànshènghónglèi shūdāngòng xīn宿chǔ qióngxiāochuīyuècháng xiàngmíngzhāo wèijuéhuāróngcuì yānxiāngluò huítóudànsuǒyān jìngkōnghuàluópíng 

    cánchán chàngchè西yuán gǎnhóngyuàncuì niànxǐngguàn gōngyōu ànliǔzhuīliáng xiǎoànshēnxié língōu yíngcùnǒu liúliánhuānshì táoshēngpíngzhǎnxiānglàngyǐng yǒuzhāohuá nóngbīngxiāng jīnbìndiǎnshuāng bànqièqiū hènyíngzhǐ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¹²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³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译文: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幸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注释:¹惟:只。²幸:希望。³大凡:大体上。⁴道: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¹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²,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³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译文:但是臣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注释:¹党引:勾结。²贼害:残害。³守:信奉。⁴名节:名誉气节。⁵之:指代上文的“道义”、“忠信”、“名节”。⁶修身:按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行自我修养。⁷济:取得成功。⁸退:排除,排斥。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尧之时,小人共(gòng)(gōng)、驩(huán)(dōu)等四人¹为一朋,君子八元²、八恺³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gāo)、夔(kuí)、稷(jì)、契(xiè)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gēng)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¹⁰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¹¹,目¹²为党人。及黄巾贼¹³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¹⁴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¹⁵。及昭宗¹⁶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¹⁷,可投浊流¹⁸。”而唐遂亡矣。
译文: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互相推举,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幸治。《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于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幸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党人”。等到黄巾贼来了,汉王朝幸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
注释:¹共工驩兜等四人:指共工、兜、鲧(gǔn)、三苗,即后文被舜放逐的“四凶”。²八元:传说中上古高辛氏的八个才子。³八恺:传说中上古高阳氏的八个才子。⁴皋、夔、稷、契:传说他们都是舜时的贤臣,皋掌管刑法,掌管音乐,稷掌管农业,契掌管教育。⁵更相:互相。⁶书:《尚书》,也称《书经》。⁷惟:语气词,这里表判断语气。⁸周:指周武王,周朝开国君主。⁹用:因此。¹⁰后汉献帝: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协。逮捕,囚禁“党人”应是桓帝、灵帝时的宦官所为。¹¹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权,一些名士如李膺等二百多人反对宦官被加上“诽讪朝廷”的罪名,逮捕囚禁。到灵帝时,李膺等一百多人被杀,六、七百人受到株连,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¹²目:作动词用,看作。¹³黄巾贼:此指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贼”是对农民起义的诬称。¹⁴解:解除,赦免。¹⁵朋党之论:唐穆宗至宣宗年间(821-859年),统治集团内形成的牛僧孺为首的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朋党之间互相争斗,历时四十余年,史称“牛李党争”。¹⁶昭宗:唐朝将要灭亡时的一个皇帝。杀名士投之黄河本发生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哀帝是唐代最后一个皇帝。¹⁷清流:指品行高洁的人。¹⁸浊流:指品格卑污的人。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qiào)¹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²也。
译文: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互相推举谦让而不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幸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幸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注释:¹诮:责备。²厌:通“餍”,满足。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译文:前代治乱兴亡的过程,为君主的可以做为借鉴了。迹:事迹。鉴:动词,照,引申为借鉴。

  这篇文章起笔不凡,开篇提出:君子有党,而小人无党的观点。对于小人用来陷人以罪、君子为之谈虎色变的“朋党之说”,作者不回避,不辩解,而是明确地承认朋党之有,这样,便夺取了政敌手中的武器,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开头一句,作者就是这样理直气壮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作者首先从道理上论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继而引用了六件史实,以事实证明了朋党的“自古有之”;最后通过对前引史实的进一步分析,论证了人君用小人之朋,则国家乱亡;用君子之朋,则国家兴盛。文章写得不枝不蔓,中心突出,有理有据,剖析透辟,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全文共分五段。

  第一段:“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吾子、小人而已。”“朋党”,指同类人因某种目的而在一起。“自古有之”的“之”是代指“朋党之说”的。“幸”是希望的意思,“惟幸”,说只希望。“其”,代“朋党”,为第三人称“他们”。听说有关朋党的议论,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只是希望国君能辨别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罢了。

  第二段:“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以同道为朋”,就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朋党,“以”是因为的意思,“以同利为朋”,就是因利害关系相同而结为朋党。接下去,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这里用“然”字转折,问道:“我以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那原因是什么呢?”“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这是说小人所喜好的是禄利,“禄”是俸禄,小人所贪的是财物。“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党引”是结为朋党,互相援引。这句说,当他们利害相同时,暂且互相勾结援引而成朋党,那是假的。“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及”是到了,“其”代这些小人,“贼害”即伤害。这几句说,到了他们见到好处而争先恐后,或者好处已经抢光了,交往也少了,则反而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能相保。所以,作者重复说:“故臣谓小人无朋,伪也。”再说君子,他们的行为完全两样:“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不然”,即不是这样。“守”,是坚守、遵循的意思。“忠信”,是忠诚、守信,“名节”是名誉、气节。君子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力行的是忠信,所珍惜的是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以之”的“以”,是凭借的意思,“之”,代上面所说的“道义”、“忠信”和“名节”。这几句说,凭借道义、忠信和名节来修炼自身,那么君子就有了共同的道德规范,相助而得益,凭借这些为国效力,那么君子就同心协力,始终如一。接着,作者用“此君子之朋也”一句,强调这些作为与小人截然不同。因此,他得出结论说:“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退”是斥退,罢黜,“用”是进用。这几句说:所以做国君的,只要斥退小人的假朋党,用君子的真朋党,那天下就安定太平了。

  第二段运用了对比。作者在分析君子、小人的区别时剖析道:小人、邪者以利相结,同利则暂时为朋,见利则相互争竞,力尽则自然疏远或互相残害,从实质上看,小人无朋;与此相反,君子之朋以道相结,以道义、忠信、名节为重,同道、同德,自然同心,从这一意义上看,君子之朋才是真朋。二者对比鲜明,水到渠成的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带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第三段广泛列举史实,从各方面论证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与上文开头的“朋党之说,自古有之”遥相呼应,对上文结尾的“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是有力的补充和论证。文中正反引用尧、纣时对朋党的利用,加强对比,阐明小人无朋,君子有朋,有关国家兴亡。再以东汉桓、灵时的党锢之祸、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引用反面例证,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第三段:作者举了大量的历史事实来说明:“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共工,驩兜等四人”,都是古史传说中凶狠邪恶之徒,“君子八元,八恺”之“元”,是指善良的人,“恺”是指忠诚的人。传说高辛氏有八个有才德的后裔,叫做“八恺”。舜辅佐尧黜退四凶小人的朋党,而进用元、恺君子之朋党,因而尧的天下得到大治。

  至于舜之时,文章写道:“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说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夔,稷、契等贤臣一起在朝中做官。“更相称美,更相推让”的“更相”,是相互的意思,“更”,读第一声。“称美”,是称颂人家的美德和好处,“推让”是谦虚礼让。这样,他们团结一心,舜对他们都加以任用,天下也获得大治。等等。

  第四段:作者带有总结性地论述:“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夫前世之主”的夫是发语词,没有实义。“莫如纣”的“莫”是代词,为无指代词,代人,当“没有人”讲,代物,当“没有什么”讲。这几句说,前世君主,能使人人不同心不结为朋党,没有人像商纣王那样;能禁止善良的人结成朋党,没有人像汉献帝那样;能杀戮品行高洁、负有时望者的朋党,没有什么时候像唐昭宗统治时那样。这些国君都把他们的国家搞乱了,灭亡了。“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士,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这是说:“互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生疑心,没有人像舜的二十二个臣子,舜也不怀疑他们而都加以任用。然而后世的人不责备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欺蒙,反而称颂舜为聪明的圣人,是因为他能辨别君子和小人啊。”这几句里,“诮”是责备的意思,“以能辨”的“以”是因为的意思。“周武之士,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举”是全,“其”是代词他,即周武王,这句说他全国所有的三千人臣民,全部结成一个大朋党。“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多”是人数多,“大”是范围广,这句说,自古以来,结成朋党人数多而且范围大没有哪个朝代象周朝那样的。“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用此以兴”的“用此”,就是因此。“善人虽多而不厌”说好人虽多而不满足,也就是再多也不嫌多。“厌”是满足。

  文章末尾,作者又强调了一下:“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迹”是历史事迹,“鉴”是借鉴。这是说上述的兴亡治乱的史迹,做国君的可以借鉴。很明显地请求宋仁宗纳谏,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以使国家兴盛起来。

  文章不讳言朋党,而是指出朋党有原则的区别,“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并引证历史来说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国,小人之朋有害于国,希望人君进君子之真朋,去小人之伪朋。文章避免了消极地替作者作辩解,而从正面指出朋党的客观存在,指出借口反对朋党的人就结为朋党,说明朋党有本质的不同。这就争取了主动,使作者立于不败之地,文章也由此具有深刻的揭露作用和强大的批判力量,而排偶句式的穿插运用,又增加了文章议论的气势。

péngdǎnglùn

ōuyángxiū sòngdài 

    chénwénpéngdǎngzhīshuō yǒuzhī wéixìngrénjūnbiànjūnxiǎorénér fánjūnjūntóngdàowéipéng xiǎorénxiǎoréntóngwéipéng ránzhī 

    ránchénwèixiǎorénpéng wéijūnyǒuzhī zāi xiǎorénsuǒhàozhě suǒtānzhěcáihuò dāngtóngzhīshí zànxiāngdǎngyǐnwéipéngzhě wěi jiànérzhēngxiān huòjìnérjiāoshū fǎnxiāngzéihài suīxiōngqīn néngbǎo chénwèixiǎorénpéng zànwéipéngzhě wěi jūnrán suǒshǒuzhědào suǒxíngzhězhōngxìn suǒzhěmíngjié zhīxiūshēn tóngdàoérxiāng zhīshìguó tóngxīnérgòng zhōngshǐ jūnzhīpéng wéirénjūnzhě dàndāngtuì退xiǎorénzhīwěipéng yòngjūnzhīzhēnpéng tiānxiàzhì 

    yáozhīshí xiǎoréngònggōng huāndōuděngrénwéipéng jūnyuán kǎishíliùrénwéipéng shùnzuǒyáo tuì退xiōngxiǎorénzhīpéng érjìnyuán kǎijūnzhīpéng yáozhītiānxiàzhì shùnwéitiān érgāo kuí  xièděngèrshíèrrénbìngliècháo gēngxiāngchēngměi gēngxiāngtuīràng fánèrshíèrrénwéipéng érshùnjiēyòngzhī tiānxiàzhì  shū yuē  zhòuyǒuchén亿wàn wéi亿wànxīn zhōuyǒuchénsānqiān wéixīn  zhòuzhīshí 亿wànrénxīn wèiwéipéng ránzhòuwángguó zhōuwángzhīchén sānqiānrénwéipéng érzhōuyòngxīng hòuhànxiànshí jìntiānxiàmíngshìqiújìnzhī wéidǎngrén huángjīnzéi hànshìluàn hòufānghuǐ jìnjiědǎngrénérshìzhī ránjiù tángzhīwǎnnián jiànpéngdǎngzhīlùn zhāozōngshí jìnshācháozhīmíngshì huòtóuzhīhuáng yuē  bèiqīngliú tóuzhuóliú  értángsuìwáng 

    qiánshìzhīzhǔ néngshǐ使rénrénxīnwéipéng zhòu néngjìnjuéshànrénwéipéng hànxiàn néngzhūqīngliúzhīpéng tángzhāozōngzhīshì ránjiēluànwángguó gēngxiāngchēngměituīràngér shùnzhīèrshíèrchén shùnérjiēyòngzhī ránérhòushìqiàoshùnwéièrshíèrrénpéngdǎngsuǒ érchēngshùnwéicōngmíngzhīshèngzhě néngbiànjūnxiǎorén zhōuzhīshì guózhīchénsānqiānréngòngwéipéng wéipéngzhīduōqiě zhōu ránzhōuyòngxīngzhě shànrénsuīduōéryàn 

    jiē xīngwángzhìluànzhī wéirénjūnzhě j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