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余尝论画,以为¹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译文:我尝试着讨论画的原理,认为人物、禽鸟、宫室、器物都有其常有的、固定的形态。至于山石竹林,水波烟云,虽然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有其固定的、内在的一些规律,也就是常理。在画面上,物象的常有形状表现不准确的地方,人们都能够观察到并有所体会,但是物象的内在规律表达是否准确合理,则是连专业画家也不见得就能通晓的了。所以,凡是可以欺世盗名的画家,必然会选择表现一些没有固定形态的物象。然而物象的固定形态表达不够准确的话,我们尚不能全盘给予诟病;但是物象的内在规律表现不准确的作品,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物象的造型没有常态的,其内在规律的表现就不可以不严谨地对待。当世的画家里,能曲尽其形,又通晓而准确表达物象内在规律的,恐怕只有高人逸才,造诣高深的人,才能分辨出来。
注释:¹以为:认为。
与可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达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
与可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luán)(quán)¹(jí)(cù)²,如是而条达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yú)³
译文:与可所画的青竹、岩石、荒败的树木,真可以说是掌握了事物的本质。有的这么的生动,有的却这么的充满死意,有的这么的弯曲、紧缩,有的这么的畅达、通畅。枝根、细茎、枝节、叶片,其中的纹路、凸起,千变万化,从来不遵循规律,却都在他应该在的位置上。像是上天所制造的,又可以满足人的意愿。大概是明智达理之士所喜爱的吧!
注释:¹挛拳:蜷曲。²瘠蹙: 瘦弱、收缩。³欤:指表感叹、反诘、疑问语气。
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师,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
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zhēn)¹师,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
译文:我曾经白描两从竹子送给方丈,方丈后来将要从陵阳出去向西走,我同方丈一起告别长老说真正懂得画的人,又画了两个竹子的尖梢和一个枯败的树木在他的东斋房。等到方丈在整理说佛法的屋子,就请了文与可来,与可既然已经答应了,所以我就并为他记下了。必须要是明知其本质而深刻观察的人,才知道我说的话不是妄言。
注释:¹臻:达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尝试着讨论画的原理,认为人物、禽鸟、宫室、器物都有其常有的、固定的形态。至于山石竹林,水波烟云,虽然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有其固定的、内在的一些规律,也就是常理。在画面上,物象的常有形状表现不准确的地方,人们都能够观察到并有所体会,但是物象的内在规律表达是否准确合理,则是连专业画家也不见得就能通晓的了。所以,凡是可以欺世盗名的画家,必然会选择表现一些没有固定形态的物象。然而物象的固定形态表达不够准确的话,我们尚不能全盘给予诟病;但是物象的内在规律表现不准确的作品,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物象的造型没有常态的,其内在规律的表现就不可以不严谨地对待。当世的画家里,能曲尽其形,又通晓而准确表达物象内在规律的,恐怕只有高人逸才,造诣高深的人,才能分辨出来。

与可所画的青竹、岩石、荒败的树木,真可以说是掌握了事物的本质。有的这么的生动,有的却这么的充满死意,有的这么的弯曲、紧缩,有的这么的畅达、通畅。枝根、细茎、枝节、叶片,其中的纹路、凸起,千变万化,从来不遵循规律,却都在他应该在的位置上。像是上天所制造的,又可以满足人的意愿。大概是明智达理之士所喜爱的吧!

我曾经白描两从竹子送给方丈,方丈后来将要从陵阳出去向西走,我同方丈一起告别长老说真正懂得画的人,又画了两个竹子的尖梢和一个枯败的树木在他的东斋房。等到方丈在整理说佛法的屋子,就请了文与可来,与可既然已经答应了,所以我就并为他记下了。必须要是明知其本质而深刻观察的人,才知道我说的话不是妄言。

注释

以为:认为。

挛拳:蜷曲。

瘠蹙: 瘦弱、收缩。

欤:指表感叹、反诘、疑问语气。

臻:达到。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33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¹
译文:二月初六日下了一夜春雨,令草堂门前的浣花溪水涨满,几乎要淹没草滩。
注释:¹浑欲平:将被淹没。
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
(lú)(cí)(xī)(chì)¹莫漫喜,吾与汝曹²俱眼明。
译文:鸬鹚和鸂鶒在水中嬉戏,水鸟们不要独自得意,我也同你们一样感到非常高兴。
注释:¹鸬鹚鸂鶒:皆水鸟名。鸬鹚,又名鱼鹰。鸂鶒,似鸳鸯,毛羽紫色。²汝曹:尔等、你们。眼明:为眼前的景色而高兴。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
一夜水高¹二尺强²,数日不可更禁当³
译文:一夜之间,溪水即涨了二尺往上,这种猛涨势头如果持续数天,那就难以抵挡了。
注释:¹水高:水上涨。²强:以上。³禁当:禁止。
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南市津头¹有船卖,无钱即买²系篱旁。
译文:南市的码头有船出卖,但没有钱将它买来系之篱旁,以防万一。
注释:¹津头:码头。²无钱即买:无钱哪能购买。

  组诗中的第一首写门前春水上涨,诗人见到水鸟活跃景象时产生的独特感受。用民歌的通俗语调,不拘形式,随口说出。“二月六夜春水生”,明确指出该年二月初六日夜为春水生成之日,表明所写乃是纪实,更显得真切自然。“门前小滩浑欲平”,用简洁的白描手法状春汛之景:水势大,草堂前的江滩几乎全被淹没了。“浑欲平”,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惊叹。春水上涨,最高兴的自然是水鸟,他们活动的天地增大了,眼前更明亮了。诗人看着鸬鹚、鸂鶒欢欣活跃的情景,不禁神与物会,恍若成为它们中间的一员,和它们同样欣悦。然而,诗人又正话反说,劝水鸟们不要独自得意,“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这是诗人表露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

  组诗中的第二首是写一夜间,春水暴涨了两尺高,溪水猛涨之势让人无法抵挡。这场气势浩大的涨水数日不退,令人心生忧虑。杜甫作为一个关注现实的诗人,情绪也难以长时间地保持兴奋。当春汛泛滥,威胁到他的草堂时,欣愉之情便变成了担忧。

  在南市渡口,有人在卖船,作者也想买一艘系在篱笆旁边。然而囊中羞涩,只能空自担忧。跌落到这样不如意的现实中,短暂的兴奋转瞬即逝,心情也愈发沉重,愁苦也更加深切。这两句诗以口语的形式入诗,清浅活泼,富有生活实感。

参考资料:
1、 何庆善评注.胡适精选的历代绝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07:第35-36页
2、 柴剑虹等评析.胡适选:每天一首诗:语文出版社,1997年02月:第39-40页
3、 张忠纲主编.全唐诗大辞典 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语文出版社,2000.09:第183页

chūnshuǐshēngèrjué

 tángdài 

èryuèliùchūnshuǐshēng ménqiánxiǎotānhúnpíng 
chìmàn cáoyǎnmíng 

shuǐgāoèrchǐqiǎng shùgèngjīndāng 
nánshìjīntóuyǒuchuánmài qiánmǎipáng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天为帐幕¹地为毡(zhān),日月星辰伴我眠。
译文:天是我的罗帐,地是我的毡毯,日月星辰伴我入眠。
注释:¹帐幕:帐篷,营帐。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译文:睡梦中我不敢将脚伸长,害怕脚一伸出去,会把山河都踏破。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战哭¹多新鬼²,愁吟³独老翁。
译文:悲叹痛哭的是数万战死的将士,怀愁吟唱的是独坐床边的杜陵老翁。
注释:¹战哭:指在战场上哭泣的士兵。²新鬼:新死去士兵的鬼魂。³愁吟:哀吟。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¹
译文:乱云低垂笼罩着淡薄的暮霭,急雪翻腾回舞于凛冽的寒风。
注释:¹回风:旋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piáo)¹²³无绿,炉存火似红。
译文:瓢已丢弃,酒杯中再无滴酒,炉内无火仍映得眼前一片通红。
注释:¹瓢: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²弃:一作“弄”。³尊:又作“樽”,似壶而口大,盛酒器。⁴绿: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即绿酒),细如蚁(即酒的泡沫),称为“绿蚁”。后世用以代指新出的酒,并因延伸开来有多个称呼,有偏用蚁来代称酒的,也有偏用绿来代称酒的。文人常用此典故。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数州消息断,愁坐¹正书空²
译文:数座州府的消息已被隔断,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注释:¹愁坐:含忧默坐。²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陷落时候,杜甫被迫困居孤城。诗题“对雪”,却正是国仇家恨一起都来时候,对雪穷身,国事凋零,因为白描;非特因雪寄兴,也非仅仅自伤困顿。却是从一个个体遭遇的侧面,描写整个时局国势的困窘无奈状况。杜甫称为“诗史”,能将个人感遇融合到时局国事的大背景里,从忧身而到忧国,故诗境界深,格局大,意境远,气韵厚。所以此诗以“战哭多新鬼”起,以“数州消息断”结,很有电影剧本的剪辑特色,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历从细节和侧面,去反映整个大的时局战争的愁苦艰难状态。从此着眼,方是看此诗方法。

  此诗一二句中“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无绿可沽酒瓢便弃,拥炉求暖火只如红,很朴实近乎枯笔白描的写法,背后隐言困城无酒、求碳也稀的困窘境地。这大概是看杜诗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在描写大时局的背景下,对个人境遇最直白写实地手法,却正是以通过细节和个体写实来反应大时局大场面的一种最有力的手段。两句极见困城之物资匮乏,偷生之余生活的窘境。关于“似”字之疑,固有多解。但是其实这里就是说有炉而火不旺,火苗不起,只有一片红光罢了,不必更做他解。因为困顿,必思解救。然则作者所能寄盼的好消息全无来处,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最后又将个人感遇返还回战事时局的忧虑之中,完成了从一个片面描写、感叹史实全局的一个过程。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中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至德元载(756年)至二载(757年),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战争,在黄河中游一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然不利。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2-453

duìxuě

 tángdài 

zhànduōxīnguǐ chóuyínlǎowēng 
luànyún xuěhuífēng 
piáozūn绿 cúnhuǒhóng 
shùzhōuxiāoduàn chóuzuòzhèngshūkōng 
风光冉冉¹东西陌²,几日娇魂³寻不得。
注释:诗原无小题,诗后标“右春”、“右夏”、“右秋”、“右冬”,今分移各诗前,去其“右”字。¹冉冉:渐进貌。²陌:田间小路。³娇魂:指女主人公。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¹羽客²类芳心,魂叶倡条³遍相识
注释:¹蜜房:蜂房。²羽客:蜜蜂。句谓痴情寻觅,有类蜜蜂。³魂叶倡条:指杨柳柔美繁盛的枝条。⁴遍相识:借遍相识说明寻找遍了。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暖蔼¹辉迟²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³齐。
注释:¹暖蔼:和煦的烟霭。²辉迟:即迟日。《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春日迟迟。”³桃鬟:繁盛如云鬟的桃花。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¹杳何许?絮乱丝繁²天亦迷。
注释:¹雄龙雌凤:分喻男女双方。²絮乱丝繁:象征思绪纷乱。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醉起微阳¹若初曙,映帘²梦断³闻残语
注释:¹微阳:落日徐光。²映帘:指残阳。³梦断:即梦醒。⁴闻残语:恍惚似听到梦中零星话语。’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愁将铁网罥¹珊瑚,海阔天宽迷处所。
注释:¹罥:挂取。此句谓搜寻之用力。
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宽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¹,春烟自碧秋霜白²
注释:¹宽窄:义偏宽。《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²“春烟”句:谓春景有如秋霜。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
¹丹擘²石天不知,愿得天牢³锁冤魄。
注释:¹研:磨碎。²擘:分开。《吕氏春秋·诚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此谓爱情坚贞不渝。³天牢:星名。《晋书·天文志》:“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此仅用其字面。天牢锁其冤魂,天总会有知其冤之时。
研丹擘石天不知,愿得天牢锁冤魄。
夹罗委箧¹单绡²起,香肌³冷衬琤琤佩。
注释:¹夹罗委箧:把夹罗衣放在竹箱里。²单绡:单绸衣。³肌:《全唐诗》校:“一作眠。”
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佩。
今日东风自不胜¹,化作幽光入西海²
注释:¹不胜:受不了。²入西海:谓东风消逝,暗逗由春入夏。
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
石城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
石城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
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帏翠幕波洄旋。
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帏翠幕波洄旋。
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桂宫流影光难取,嫣薰兰破轻轻语。
桂宫流影光难取,嫣薰兰破轻轻语。
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
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
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
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
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輧呼太君。
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輧呼太君。
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
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
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
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
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
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
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
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
金鱼锁断红桂春,古时尘满鸳鸯茵。
金鱼锁断红桂春,古时尘满鸳鸯茵。
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
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
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
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
帘钩鹦鹉夜惊霜,唤起南云绕云梦。
帘钩鹦鹉夜惊霜,唤起南云绕云梦。
双璫丁丁联尺素,内记湘川相识处。
双璫丁丁联尺素,内记湘川相识处。
歌唇一世衔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
歌唇一世衔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
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上远甚苍梧野。
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上远甚苍梧野。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罢舞腰支在。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罢舞腰支在。
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倭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
破鬟倭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这组名为“春、夏、秋、冬”爱情诗是李商隐仿“长吉体”艳诗中最出色的篇章。四首诗吟咏了一段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诗立春、夏、秋、冬四题,系取《子夜四时歌》之义,抒发对所思慕的女子一年四季相思之情。《春》诗从春光烂漫中寻觅娇魂而不得开始,折入追忆初见对方时美好情景。立即又描绘雄龙雌凤杳远相隔的浩叹和魂牵梦系的情思。以下即极力渲染寻觅之渺茫,思念之深挚,最后想象对方在春天将逝的季节身着单绡、肌衬玉佩的情景。《夏》诗先写初夏雨景和石城(金陵)凄清的环境,暗示女子已去。然后想象对方身处南方瘴花木棉之地,独守闺帏,孤寂无伴之状。接着又转而回忆往昔两人曾经的短暂欢会和随之而来的分离。最后以祈望对方的到来作结。《秋》诗全篇都是对女子现时情境的想象。先想象她秋夜含愁独坐,相思念远;再想其夫亡室空,孤寂凄冷;最后又想象她秋夜弹琴,衣衫冷薄,怀思旧情,独对爱情旧物,潸然泪下。《冬》诗首点时令及对方失侣孤居,次言双方如青溪小姑与白石郎之相隔遥远;复想其身处孤冷之境,芳心已死,爱情幻灭;然后又转忆佳人之美,远胜嫦娥,而今唯独处空城,歌舞早歇,唯余纤腰,当年姊妹二人联袂而舞之欢早已烟消云散。最后想象女子在风雨冬夜独对残烛,空流红泪,直到天明;而破鬟松散,倚坐朝寒,容颜亦非往昔。

  四首诗都交织着现在与过去、回忆与想象,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四季景物的变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也由寻觅怀思、企盼重会,到悲慨馨香已故,情缘已逝,最后则根断心死,悲剧色彩逐渐浓重。女主人公的形象,从《春》之“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到《夏》之“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帷翠幕波洄旋”,再到《秋》之“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最后到《冬》之“破鬟倭堕凌朝寒”“蜡烛啼红怨天曙”,从外在到内心也都经历了从春到冬的循环过程。徐德泓借《柳枝诗序》“幽、忆、怨、断”四字概括四首大意,比较真实地概括了四首所表现的情感特点。

  这组诗以炽烈的情感,秾艳的语言,纯粹抒情的笔法和极富跳跃性的结构章法,歌咏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抒发爱情梦幻式的感受,主要是通过情绪气氛和幽艳意境的渲染,而不是叙述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即通过回忆、想象来抒写刻骨铭心的思念,其中经常出现出人意料的转换,诗歌语言的秾艳和象征色彩造成一种华艳而朦胧的风格。如《春》诗的“暖蔼”六句。先是写回忆中初见对方的情景:“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在春日和煦阳光的掩映下,对方梳着高高的发鬟,伫立在盛开的桃枝下。下两句却从过去之遇跳过生活中应有的阶段(如会面、结合、离别),闪回现境,发出“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的叹息。接下来“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写午醉初醒,迷幻历乱。误以为残阳映帘是初阳照窗,好梦中断,然乍醒迷惑之际,耳畔似犹闻对方之言萦回,似幻似真,如痴如迷。四首诗中,随处可见。这种昔境与现境的迭现,实境与幻境的蒙太奇镜头的变换切入。这种时空不断变化交错的写法,构成了意境的朦胧与多彩。

  长吉诗奇而怪,艳中显冷,有时甚至追求强烈的刺激。李商隐这首仿长吉体的组诗,却以奇幻的想象来构筑迷离朦胧的意境,用秾艳的词采表达炽热痴迷的情感,哀感缠绵,一唱三叹,令人低吟不尽。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29-633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chóu)¹花乱蕊畏(wēi)²江滨,行步³(qī)危实怕春。
译文:山水弯曲处的江边繁花乱蕊一片,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注释:¹稠:密。²畏:通“隈”,山水弯曲处。一作“里”。³行步:脚步。⁴欹:歪斜。⁵实:一作“独”。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诗酒尚堪驱使在¹,未须料理²白头人³
译文: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注释:¹在:语助词,相当于“得”。一说“在”相当于“时”。²料理:安排、帮助。³白头人:老人。诗中是作者自指。

  本首诗的第一句“稠花乱蕊畏江滨”,是承第一首“江上被花恼不彻”而来的。江边的花是纷繁的花和杂乱的蕊左右包围着江的两边,浣花溪已是一片花海。第一首头一句说“江上被花恼不彻”,而这首第二句则说“行步欹危实怕春”。王嗣奭在《杜臆》把颠狂的形态和心理都讲得比较透辟。

  花之醉人如此,接着写驱使诗酒,“未须料理白头人”。这是写花之魅力,花添诗情酒意,花使青春长在。这是寓有哲理,也合乎情理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76-277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