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通夷俗,均输问火田。江分巴字水,树入夜郎烟。
文教通夷俗,均输问火田。江分巴字水,树入夜郎烟。
毒瘴含秋气,阴崖蔽曙天。路难空计日,身老不由年。
毒瘴含秋气,阴崖蔽曙天。路难空计日,身老不由年。
将命宁知远,归心讵可传。星郎复何意,出守五溪边。
将命宁知远,归心讵可传。星郎复何意,出守五溪边。

jiànzhìzhōuxiānwángyuánwài使shǐjūnzòng--dàishūlún

wénjiàotōngjūnshūwènhuǒtiánjiāngfēnshuǐshùlángyān

zhànghánqiūyīnshǔtiānnánkōngshēnlǎoyóunián

jiāngmìngníngzhīyuǎnguīxīnchuánxīnglángchūshǒubiān

戴叔伦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2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
反照¹入闾(lǘ)²,忧来与谁语³
译文:斜照的夕阳射入了深深的闾巷,有谁和我说话排解新来的忧伤。
注释:¹反照:即返照,夕阳的返光。²闾巷:里巷,乡里。³忧来与谁语:一作“愁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译文:黄昏时分古道荒凉很少看到行人,秋风掀动禾黍,我愁思绵绵无量。

qiū

gěngwěi tángdài 

fǎnzhàoxiàng yōuláishuígòng 
dàoshǎorénxíng qiūfēngdòngshǔ 
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着更相宜,宛风如舞透香肌。
天碧罗衣¹拂地垂,美人初着更相宜,宛(wǎn)²风如舞透香肌。
注释:¹天碧罗衣:天蓝色的罗绸衣裙。据说当时蜀地女衣以天蓝色为美。²宛:转。“宛风”,即软风缭绕之意。
独坐含颦吹凤竹,园中缓步折花枝,有情无力泥人时。
独坐含颦(pín)吹凤竹¹,园中缓步折花枝,有情无力泥人²时。
注释:¹凤竹:泛指笙箫一类的管乐。古代将笙箫一类的乐器饰以凤形。²泥人:形容人软弱、痴迷的样子。

  这首词写美人的姿态。上片写她的妆束:碧兰、轻飘、透亮、垂地的罗衣,真如仙女飘行于云彩之间,与白居易“风吹仙袂飘飘举”意境相似。下片写她的神态:吹箫、折花,含颦缓步,有情无力,完全是封建时代士大夫眼中的仕女形象,虽无深刻词意,然有美的图景。

huànshā··tiānluóchuí--ōuyángjiǒng

tiānluóchuíměirénchūzhegèngxiāngwǎnfēngtòuxiāng

zuòhánpínchuīfèngzhúyuánzhōnghuǎnzhéhuāzhīyǒuqíngrénshí

翼翼归鸟,戢羽寒条。
翼翼归鸟,戢(jí)¹寒条²
译文:归鸟翩翩自在飞,收敛双翅落寒条。
注释:¹戢羽:收敛翅膀。²条:树枝。
游不旷林,宿则森标。
游不旷¹林,宿则森标²
译文:空阔林间尽游乐,夜来止宿高树梢。
注释:¹旷:空阔。²森标:高枝。
晨风清兴,好音时交。
晨风清兴¹,好音时交。
译文:晨风吹拂添清兴,众鸟谐呜乐陶陶。
注释:¹清兴:雅洁淡然的兴致。
矰缴奚施,已卷安劳!
(zēng)(zhuó)¹奚施²,已卷³安劳
译文:矰缴已无施用处。射者藏之莫操劳!
注释:¹矰缴:猎取飞鸟的射具。矰,拴有丝绳的短箭。缴,系在箭上的丝绳。²奚施:何所施用。³卷:同“倦”,收藏。⁴安劳:焉劳,何劳。

guīniǎo··--táoyuānmíng

guīniǎohántiáo

yóukuànglín宿sēnbiāo

chénfēngqīngxìnghǎoyīnshíjiāo

zēngjiǎoshījuǎnānláo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峨峨¹东岳²高,秀极冲青天。
译文:雄伟高大的泰山,以极其清秀的灵气直冲青天。
注释:¹峨峨:嵯峨,山势高峻的样子。²东岳:指泰山。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¹中间(jiàn)²虚宇³,寂寞以玄
译文:它的山岩洞穴仿佛天然间隔的空虚宅院,寂寞无声,幽静深邃。
注释:¹岩:山崖。²间:分隔。³虚宇:指天地万物。虚,天空。宇,空间的总称。⁴寂寞:清静,无声。⁵幽:僻静,幽雅。⁶玄:奥妙,玄妙。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非工复非匠,云构¹²自然。
译文:它绝非人间工匠的制造,高山上的岩洞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注释:¹云构:高山上的岩洞。²发:出自。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器象¹尔何物?遂令我屡(lǚ)²
译文:变幻莫测的风云气象究竟是什么东西,竟然这样使我的思想波动不定。
注释:¹器象:物象。《易·系辞》:“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²屡迁:指思想波动不定。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¹将宅斯宇²,可以尽天年³
译文:决定离开变化多端的人境,搬到泰山中生活,恬然无为,延年益寿,安享天命。
注释:¹逝:通“誓”。²宅斯宇:以斯宇为宅,指隐居泰山。³天年:指人的自然年寿。

  “峨峨东岳高”一句,开门见山,吟咏泰山巍峨高大,“秀极冲青天”,既勾画出直刺云霄、高耸陡峭的山势,又把静止的山峰写得生气蓬勃,富含动态之美。

  与前两句从大处着眼不同,下面四句则着眼于细部描绘。山石峥嵘竟然分割了天空,显得格外静穆幽远。此山此石仪态万方,看上去好像是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而成,其实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诗中出现的“秀”、“幽”、“玄”、“自然”等词,与魏晋时期的思想崇尚及人物品评理论有关,在这里用来形容泰山,折射出鲜明的魏晋时代色彩,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赞叹与景仰。但诗人在感叹泰山神秀的同时,又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个人身世的坎坷与艰辛。诗人质问造化:你既令泰山如此迷人,却为何又使我遭受命运的坎坷,屡遭颠沛流离之苦。

  诗人的确与普通女子有很大不同,她在提出质问之后,并没有进一步作悲痛哀婉的泣诉,而是笔锋一转,在诗中融进自己刚强不屈的精神。面对高耸入云的泰山,面对神秘莫测的造物主,诗人没有因为自身遭遇而悲伤沮丧,而是决心投身于山川这雄奇壮伟的怀抱,以顺应自然,终亨天年。

  该诗虽有哀痛激愤之语,但对泰山之美的描写却并不是为了衬托这些情绪,而是为了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真挚而热烈的爱,这种爱与诗人坚强不屈的性格相交融,使诗人在面对泰山时淡定而又坚强,这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崇高精神状态,也是诗人在遭遇困境时更加主动地融入自然,感受自然魅力的原因。

参考资料:
1、 莫砺锋著.《我见青山多妩媚 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2:第224-225页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新年¹都未有芳华²,二月初³见草芽。
译文: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花朵,二月初时才惊讶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注释:¹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²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³初:刚刚。⁴惊:新奇,惊讶。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白雪却嫌(xián)¹春色晚,故²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注释:¹嫌:嫌怨;怨恨。²故:故意。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给春雪赋予人的情态,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 .律诗绝句精品鉴赏 .乌鲁木齐市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年 :161页 .

chūnxuě

hán tángdài 

xīnniándōuwèiyǒufānghuá èryuèchūjīngjiàncǎo 
báixuěquèxiánchūnwǎn chuān穿tíngshùzuòfēi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